第五单元 第5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5课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9 21: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二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矩阵图呈现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为后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求商及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乘除法基础,但对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可能存在困难。他们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理解能力较弱。教学中应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破理解算理和运用口诀求商的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观察矩阵图,获取乘法和除法相关的数学信息。
2.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能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除法问题。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数的联系,总结求商规律。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 能清晰阐述乘法与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 明确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
1. 感受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
2. 能灵活运用7、8的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3. 理解用迁移的方法探究求商方法。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矩阵图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旧知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16÷4= 25÷5= 24÷4= 30÷5= ,让学生计算,并提醒学生思考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16÷4时,想“(四)四十六”,所以商是4;计算25÷5时,想“五(五)二十五”,商是5;计算24÷4时,想“四(六)二十四”,商是6;计算30÷5时,想“五(六)三十”,商是6。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强化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记忆。
(4) 强调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为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做铺垫。
(5) 再次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子,加深印象。
(6) 提问学生是否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7) 总结复习内容,引出本节课要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主题。
(8)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 学生独立计算题目。
2. 说出计算时所用的乘法口诀。
3. 回顾之前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
4. 对新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评价任务 计算准确:☆☆☆
口诀运用:☆☆☆
回答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搭建知识桥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 活动一:观察矩阵图,提出问题 引导观察
(1) 教师展示教材第81页例4的矩阵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 引导学生回答出“每行7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8行”“一共56个小正方形”。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确认,强调这些信息的重要性。
(4) 进一步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5)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有这样的几行?”“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等问题。
(6)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进行梳理和分类。
(7)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问题与已知信息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
(8) 表扬积极思考和提问的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解决问题
(1) 针对“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7×8,并让学生说出用的口诀“七八五十六”,得出结果是56。
(2) 对于“有这样的几行?”这个问题,列出除法算式56÷7,引导学生思考:想“七( )五十六”,得出商是8。
(3) 对于“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这个问题,列出除法算式56÷8,让学生思考:“( )八五十六”,得出商是7。
(4) 强调三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计算,让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各数的位置关系。
(5)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两个乘数分别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6) 让学生说一说对乘法和除法关系的理解,加深印象。
(7) 再次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即想“几×除数=被除数”。
(8)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算理的理解。 1. 观察矩阵图,获取数学信息。
2. 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 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4. 思考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评价任务 信息获取:☆☆☆
问题提出:☆☆☆
算理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矩阵图,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课堂练习 活动二:完成“做一做”第1题 理解算式含义
(1) 展示题目中的矩阵图(每行8个○,4行一共32个○),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4×8 = 32,32÷8 = 4,32÷4 = 8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说出“4×8 = 32”表示每行8个○,4行一共32个○;“32÷8 = 4”表示32个○,每行8个○,有4行;“32÷4 = 8”表示32个○,有4行,每行8个○。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点评,强化对算式含义的理解。
(4)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描述一遍算式的含义,加深记忆。
(5) 提问学生是否理解乘法和除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举例说明。
(6) 总结算式含义与乘法、除法关系的联系。
(7)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情境,能否用同样的算式表示。
(8) 表扬表达清晰、理解准确的学生。
计算练习
(1) 给出其他几组算式,如7×3 = 21,21÷7 = 3,21÷3 = 7;8×6 = 48,48÷8 = 6,48÷6 = 8;4×7 = 28,28÷7 = 4,28÷4 = 7,让学生计算。
(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每组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回答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且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强调,加深学生对用同一句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理解。
(4) 让学生再举例说明用同一句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例子,巩固知识。
(5) 巡视学生的计算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6) 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强化正确的计算方法。
(7) 强调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熟练掌握。
(8) 让学生总结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规律。 1. 观察矩阵图,说出算式含义。
2. 计算每组算式。
3. 思考计算的相同点。
4. 总结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评价任务 含义理解:☆☆☆
计算准确:☆☆☆
规律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乘除法的关系,提高计算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内容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 让学生回答,如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3)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几×除数=被除数”,一句乘法口诀通常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 强调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加深学生的印象。
(5) 让学生说一说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疑问。
(6)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7)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8) 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回答老师的问题。
3. 提出自己的疑问。
4. 明确课后学习方向。
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
疑问提出:☆☆☆
态度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重点,解决疑问,为课后学习指明方向。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教材第81页“做一做”第3题,根据口诀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2. 计算下列各题:21÷3,48÷6,56÷7,28÷4。
3. 填空:( )×7 = 49,8×( ) = 64,( )÷8 = 7。
拓展作业
1. 小明有56颗糖,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颗?
2. 有42个苹果,每7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3. 自己编一道能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应用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 = 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 = 8 想:七(八)五十六
56÷8 = 7 想:(七)八五十六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积 = 被除数,乘数 = 除数、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课堂导入通过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知探究环节借助矩阵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理解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和乘除法关系。
3. 课堂练习形式多样,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参与度较高。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入,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和举例说明。
2. 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积极参与。
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应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