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T)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次阶段性学习评价
题序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书写等级
等级
评价
【积累与运用】(35分)
一、根据语境,完成第1一4题。(7+1+2+3,共13分)
20世纪,人类为探索宇宙的àoml(
)持续yan jiu(
),用科学
shù(
)实现祖先ceng jing(
)的幻想。如今生活改变的cheng dù
(
)chao guò(
)人类历史上总和的百万年:即使仅凭一台设备,又能
遥测星系,“蛟龙号”潜人深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尤如探囊取物…先辈理想已
实现,我们仍在努力gai shan(
生活。
1.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探索(uǒ)
B.即使(j)
C.世纪()
D.潜人(qin)
3.根据字源图,以上语段中“‘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尤如探囊取物”这句话中的“囊”字的
意思,最可能和下列哪个词语有关?(
A东西
B捆扎
囊
C.口袋
D,火焰
(nang)
4.以上语段中有三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处进行修改。(两处病句,一个错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分)
5.“篓(Iǒu)”的意思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高大的楼房
B米做的食物
C女孩的用品
D.竹制的器具
6.下列哪个词语跟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最相近?(
豆英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英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A.丰富
B.丰收
C.饱满
D.充满
7.下列哪个语句不是设问句?(
)
A本次科技节的无人机表演会受天气影响吗?
B深中海底隧道靠什么实现海上车辆掉头?通过人工岛和隧道相结合。
C太阳能板为何能发电?因为它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是运用了光伏效应的原理。
D科技节的机器人能精准完成任务吗?当然能,它们通过编程系统实现了复杂指令。
第1页(共6页)
8.下列哪个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
A你瞧,各式各样的小飞机横七竖八地在空中飞着。
B.原本以为静态模型展枯燥无味,没想到互动体验区的设计出乎意料的精彩。
C模型区的“未来城市”中,机器人如同呼风唤雨的智者,精准调控着生态系统。
D航模表演中,无人机拖着彩色烟轨在天空穿梭,宛如腾云驾雾的仙子,引得观众阵
阵喝彩。
9.下列哪一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最合适?(
是几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太空旅行,如今
因科技的飞速发展而
逐渐成为可能,这无不体现着科技对生活的深刻改变。
A不仅…还…
B即使…也…
C尽管…还…
D.因为…所以…
10.下列哪个诗句最适合形容我国20世纪的科学成就?(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1.下面句子插入语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即使花瓣上落满了晶莹的露珠,蜜蜂也能稳稳地停在上面采蜜。
①蜜蜂采蜜时的平衡能力让人惊叹,它们总能在各种花朵上灵活停留。②原来,
蜜蜂的足部有许多细小的刚毛,能像钩子一样抓住花瓣表面的绒毛。③这些刚毛还能
分泌黏液,让足部与花瓣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④当采完蜜起飞时,它们会轻轻抖
动身体,甩掉附着的露珠继续飞行·
A.①之前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和④之间
三、根据要求,完成练习《8+7,共15分)
12.请你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
一韩愈
(2)智能之士,不学
,不问
一王充
(3)
则裕,自用则
《尚书》
(4)
之
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礼记》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项目中,科研团队始终秉持
的科研精
神,最终让机器人实现了跨场景智能交互。(请选择以上一句话,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
横线上)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