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教学设计
学科 英语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Review 1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一、语言能力要求 感知与积累:通过儿歌、对话等语篇,感知家居 / 交通词汇及核心句型的语音语调,能跟读、积累并正确书写相关词汇与简单句子。 理解与表达:理解教材中家居、交通、日常交流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能在对应情境中用所学语言交流,描述场景、表达观点,必要时借助手势辅助。 二、思维品质要求 观察与辨析:通过教材图片、现象获取信息,了解家居 / 交通特点以辅助语篇理解,能注意不同人对家居、出行的选择差异。 归纳与推断:依据图片或关键词归纳语篇主旨,对语篇信息形成个人想法,能结合标题、图片等预测内容。 三、文化意识要求 比较与判断:有了解中外家居 / 交通文化差异的意愿,在引导下获取相关文化信息,初步形成观察、比较中外文化的意识。 感悟与内化:热爱国家文化,感知英语韵文节奏;识别语篇中体现的文化与正确价值观,树立国家认同感。 四、学习能力要求 选择与调整:在帮助下制订简单学习计划,能察觉学习进步与不足并调整,尝试借助多渠道学习。 合作与探究:保持英语学习兴趣,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完成任务;对教材中的问题有探究欲,参与讨论提升能力。
教材 分析 What(主题和主题内容) 围绕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 展开,涉及个人生活(家居、日常出行)、社会规则(交通规则)等方面。 家居相关:介绍房屋的不同房间(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及其功能,还有房间内的物品(椅子、床、书桌等)。 交通出行:涉及不同的交通方式(公交、汽车、飞机、火车等),以及交通规则(红绿灯相关)。 日常交流:包含询问物品位置、交流出行方式、介绍房屋等日常对话场景。 Why 帮助学生了解家居布局与功能,掌握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规则,学会在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升生活实践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秩序性。 三、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 1.文体:以对话、儿歌、短文等形式为主,属于日常交际类文体,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语篇结构 对话类:多采用问答形式,结构简洁明了,符合日常交流的逻辑,如询问物品位置、出行方式的对话。 儿歌类:以重复、押韵的结构呈现,便于记忆,如介绍房屋各房间的儿歌,每段围绕一个房间展开描述。 短文类:围绕一个主题(如 Jim 的新家),按一定逻辑(先介绍房屋位置,再介绍卧室物品等)进行叙述。 3.语言特点 词汇:涵盖家居(living room, bedroom 等)、交通(bus, car, plane 等)、物品(bed, desk, traffic light 等)等方面的基础词汇。 句型:包含 “Where is /are... ”“It's / They're... ”“go... by + 交通工具”“There is /are... ” 等常用句型,结构简单,易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语法:涉及一般现在时的常规用法,用于描述日常状态、习惯等,如 “We watch TV here.”“Mom cooks here.” 等。
学情 分析 一、已有储备 词汇:掌握 bed、desk、bus 等基础词汇。 句型:熟悉 “There is/are...”“Where is/are... ”“go...by + 交通工具” 等句型。 能力:具备基本听、说、读能力,喜欢互动、实践类学习。 二、障碍点 新词汇(如 dining room、train)的认读与记忆有难度。 复杂句型运用易出错,语篇理解易抓不住关键信息。 三、发展点 扩充词汇量,提升句型运用灵活性。 增强语篇理解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一、学习理解 1.能通过“图片配对 + 听力填空”,用家居 / 交通词汇(living room/train 等)及 “There is/are...”,在 “认家居物品 / 配交通图” 情境中,完成词汇认读与听力提取,积累基础词汇、提升听力素养。 2.能通过“儿歌学唱 + 文本朗读”,用押韵儿歌结构(如 “This is the living room...”),在 “熟悉家居功能” 情境中,理解儿歌主旨与短文信息(如 Jim 卧室物品),提升语篇理解与语音感知素养。 二、应用实践 1.能通过“两两对话 + 角色扮演”,用 “Where is/are... ”“go...by + 交通工具”,在 “找物品 / 聊出行” 情境中,完成对话与模拟,形成口语表达与情境应用素养。 2.能通过“看图写作 + 小组互评”,用物品词汇(bed 等)及简单陈述句(如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在 “描述图片” 情境中,补全句子与写段落,提升书面表达素养。 三、迁移创新 1.能在小组活动中交流分享自己的出行方式和自己的房子
教学重点 1.掌握家居类(living room/bed 等)、交通类(train/bus 等)核心词汇的认读与运用,熟练理解并使用 “There is/are...”“Where is/are... ”“go...by + 交通工具” 等核心句型。 2.理解 “家居物品识别”“交通方式交流” 类语篇(儿歌、短文)的主旨与关键信息。 3.能通过听力提取词汇、句型信息,通过口语完成 “找物品”“聊出行” 的简单对话,通过写作补全句子或写简短段落。 4.能在 “认家居”“聊交通” 等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初步应用所学语言解决简单交流问题。
教学难点 1.灵活转换 “Where is/are... ” 的问答形式(如单数 “Where is the bed ” 与复数 “Where are the chairs ”),避免语法混淆。 2.从 “模仿对话” 过渡到 “自主组织语言介绍自家”实现知识向真实生活场景的迁移。
教学 方法 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Warm up 播放教材中 “Let's sing” 的儿歌音频,同时展示动态的房屋各房间场景图(客厅一家人看电视、餐厅吃饭等画面)。提问学生:“Boys and girls, what rooms are in the house ”,并用手势引导学生指向画面内容。 跟着音频哼唱儿歌,观察图片,举手用简单的英语(如 “living room”“dining room”)或中文回答看到的房间。 利用熟悉的儿歌和直观的动态图片,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合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同时初步引出 “家居” 主题,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Presentation (一)“Listen and tick” 听力练习 先展示 “Listen and tick” 的四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每组图片的差异。 播放听力音频,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在对应的图片下打勾。 播放第二遍音频,核对答案,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再次播放并讲解。 (二)“Play a game” 游戏活动 组织 “交通方式接龙” 游戏,一名学生先说一种交通方式(如 “I go home by bus.”),下一名学生重复上一名学生的话并加上自己的交通方式(如 “Su Nan goes home by bus. I go home by car.”),以此类推。 仔细观察图片,认真听音频,在听到的内容对应的图片下打勾,然后参与答案核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提出。 积极参与游戏,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快速反应并接龙说出交通方式。 通过听力练习,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巩固对家居物品、交通方式等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感知,同时培养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 “go...by + 交通工具” 的句型,同时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
环节三 Practice (一)“Work in pairs” 对话练习 展示 “Work in pairs” 的对话示例,讲解 “Excuse me. Where is /are the... ” 和 “It's / They're...” 的用法,强调单复数的区别。 组织学生两两一组,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等)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和句型错误。 (二)“Read and choose” 阅读选择 展示 “Read and choose” 的题目和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猜测可能的答案。 让学生阅读句子,然后将句子与对应的图片进行匹配。 核对答案,对于有难度的句子,进行讲解。 观察对话示例,学习句型用法,然后与同伴进行对话练习,积极运用所学句型交流。 二、观察图片,阅读句子,将句子与图片进行匹配,然后参与答案核对,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及时向老师请教。 一、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询问物品位置的句型,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对句型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巩固对交通规则、房间物品等相关内容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环节四 Consolidation “Look and write” 展示 “Look and write” 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然后根据图片和句子提示完成填空。 (二)“Write and say” 与 “Read and tick” 综合活动 1.引导学生完成 “Write and say” 的填空,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内容并进行表达(如 “How do you go home in the afternoon By bike By subway I go home by bike in the afternoon.”)。 2.展示 “Read and tick” 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短文,获取大意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Where is the new house What is in the new house (在课文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两个问题,从大意到细节,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等阅读技能。) 三.Think and say: What’s in your house 引导学生用上There is/are ...描述交流自己的房子。呈现参考句型、评价标准。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词汇和句型,完成句子填空,然后与同桌互相检查。 完成 “Write and say” 的填空,积极展示自己的内容并表达,然后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Think and say 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巩固对 “there be” 句型和相关词汇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检查和合作学习能力。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阅读,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促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总结评价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如家居、交通相关词汇)和句型(如询问物品位置、表达交通方式的句型) 小结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归纳梳理本节课核心词句、学习技能方法等 2.自我评价 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习重点,渗透情感教育,符合新课标 “立德树人” 的目标。 过程性评价,及时 反馈学习效果,培养元认知能力。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把 “Let's sing” 的儿歌唱给家长听。 拓展作业:用英语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房间或日常出行方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亮点与优势 1. 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落地初显成效 语言能力培养:通过 “儿歌跟读 + 词汇游戏 + 对话实践” 的递进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 “living room/bed” 等家居词汇、“bus/plane” 等交通词汇,以及 “Where is/are... ”“go...by + 交通工具” 等核心句型。初步达成 “感知积累 — 理解表达” 的语言能力目标,符合新课标对四年级 “能在熟悉情境中运用基础语言” 的要求。 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渗透:设计 “交通方式接龙” 游戏时,要求学生重复前一人的表达并补充新内容,既锻炼了记忆力,也培养了 “倾听 — 整合 — 输出” 的思维链条;“Read and choose” 环节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再匹配句子,推动 “观察 — 推理 — 判断” 的思维发展,贴合新课标 “注重思维过程” 的理念。 2. 情境与活动设计贴合学生认知特点 采用 “家居图 + 交通场景画” 辅助教学,将抽象的词汇与具象的画面结合,降低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难度;“两两对话找物品”“介绍自家房子” 等活动,链接学生真实生活,让语言学习从 “课本” 走向 “生活”,符合新课标 “倡导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 的要求。 二、教学中的不足 文化意识渗透不足:本课时主题涉及 “家居文化”“交通规则文化”,但教学中仅聚焦 “中外交通规则差异” 的简单提及(如 “国外也有红绿灯”),未深入挖掘 “不同国家家居布局差异”“绿色出行理念” 等文化内涵,导致文化意识培养流于表面,未达到新课标 “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的要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