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比热容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比热容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9 18:18:13

文档简介

3 比热容
知识点? 物质的吸热性能
1.(北京大兴区校级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如果选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C.食用油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D.食用油比水的吸热能力强
2.(辽宁鞍山中考)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知识点? 比热容
3.(江苏连云港中考)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 )
A.质量大 B.温度高
C.密度大 D.比热容大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4.(山东枣庄月考)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30 ℃吸收的热量是( )
A.4.2×103 J B.4.2×104 J
C.8.4×104 J D.1.26×105 J
5.(河北保定期中)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 kg的水温度降低30 ℃,放出的热量为 J。[c水=4.2×103 J/(kg·℃)]
6.(四川成都期中)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c水>c液,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是水
B.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
C.0~12 min甲放出了的热量8.4×104 J的热量
D.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 ℃)
7.(四川眉山仁寿县期中)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热平衡时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14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再次热平衡时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 )
A.7 ℃ B.6 ℃ C.5 ℃ D.4 ℃
8.(四川广元苍溪县期中)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c水=4.2×103 J/(kg· ℃),则冰的比热容是 J/(kg·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 J。
9.(四川德阳月考)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 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 ℃,立即投入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使水的温度升高到80 ℃,c水=4.2×103 J/(kg·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80 ℃的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1.05 J的热量,水温又升高了多少。
10.(科学探究)(四川泸州中考)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找来两个带保温层的相同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的热传递,如图甲所示。
(2)将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 ℃。
(3)将长时间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
(4)经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温度降为 ℃,B液体温度降为53.0 ℃。
(5)分析可知, 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3 比热容
知识点? 物质的吸热性能
1.(北京大兴区校级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时,如果选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C.食用油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D.食用油比水的吸热能力强
2.(辽宁鞍山中考)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
(2)实验时,选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33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则液体B(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知识点? 比热容
3.(江苏连云港中考)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D)
A.质量大 B.温度高
C.密度大 D.比热容大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4.(山东枣庄月考)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从20 ℃升高30 ℃吸收的热量是(D)
A.4.2×103 J B.4.2×104 J
C.8.4×104 J D.1.26×105 J
5.(河北保定期中)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 kg的水温度降低30 ℃,放出的热量为6.3×107J。[c水=4.2×103 J/(kg·℃)]
6.(四川成都期中)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c水>c液,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乙物质是水
B.0~12 min乙温度降低了20 ℃
C.0~12 min甲放出了的热量8.4×104 J的热量
D.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 J/(kg· ℃)
7.(四川眉山仁寿县期中)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热平衡时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14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再次热平衡时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D)
A.7 ℃ B.6 ℃ C.5 ℃ D.4 ℃
8.(四川广元苍溪县期中)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加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水和冰吸收的热量相同,已知c水=4.2×103 J/(kg· ℃),则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1.68×105 J。
9.(四川德阳月考)在标准大气压下,一质量为2 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500 ℃,立即投入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最终使水的温度升高到80 ℃,c水=4.2×103 J/(kg· ℃)。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金属块的比热容;
(3)取出金属块后,给80 ℃的水继续加热,水又吸收了1.05×1.05 J的热量,水温又升高了多少。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水)=4.2×103 J/(kg·℃)×1 kg×(80 ℃-20 ℃)=2.52×105 J。
(2)不计热量损失,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吸=Q放=2.52×105 J,
由Q放=cm(t0-t)得,金属块的比热容:
c金===0.3×103 J/(kg·℃)。
(3)由Q吸=cmΔt可得,水升高的温度
Δt′===25 ℃,
t′=80 ℃+25 ℃=105 ℃>100 ℃,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即水温又升高了20 ℃。
10.(科学探究)(四川泸州中考)小明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想比较A、B两种未知液体的比热容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1)找来两个带保温层的相同的电热杯,不计与外界发生的热传递,如图甲所示。
(2)将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电热杯中,然后将两种液体均加热到60 ℃。
(3)将长时间处于室温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铜块,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盖好盖子。
(4)经过一段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A液体中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液体温度降为56.0 ℃,B液体温度降为53.0 ℃。
(5)分析可知,A液体放出的热量多,A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