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欧姆定律 章末小结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欧姆定律 章末小结 (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9 22:12:46

文档简介

第5章 欧姆定律 章末小结
1.教科版9上P84图5-2-4
【命题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示例】通过电表的电流过大会有烧毁电表的危险。电流表的特点是电阻很小,在实验中决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请用欧姆定律分析其中的道理: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I=得,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所以电流表容易烧毁。
2.教科版9上P91图5-4-4和图5-4-5
【命题点】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示例】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考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1.小红根据正确的测量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阻(IR)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C)
2.(山东泰安新泰市期中)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②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③若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当电路电流为0.1 A时,甲、乙两端的总电压为3 V
④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由图像可知,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与各自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即通过导体甲、乙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①错误;由图甲可知,U甲=3 V时,I甲=0.6 A,R甲===5 Ω;由图乙可知,U乙=3 V时,I乙=0.3 A,R乙===10 Ω;所以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故②正确;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流为0.1 A的电路上,通过甲、乙两导体电流为0.1 A,由图像可知,此时甲电阻两端电压0.5 V;乙电阻两端电压为1 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总电压等于各电压之和U总=U甲+U乙=0.5 V+1 V=1.5 V,故③错误;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甲、乙两导体两端的电压都为3 V,由图像可知,此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分别I甲=0.6 A,I乙=0.3 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干路中的电流I干=I甲+I乙=0.6 A+0.3 A=0.9 A,故④正确。
考点? 欧姆定律的计算
3.(河北衡水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的测量范围为0~0.6 A,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为0~3 V,定值电阻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 Ω。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1~3 V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50 Ω
D.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0.6 A
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闭合开关S,若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测量范围为0~0.6 A,故电流表示数最大为0.6 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7.5 Ω,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小R滑小=R总-R=7.5 Ω-5 Ω=2.5 Ω,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小U滑小=IR滑小=0.6 A×2.5 Ω=1.5 V;若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为0~3 V,当电压表示数为3 V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定=U-U滑大=4.5 V-3 V=1.5 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I小===0.3 A,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R滑大===10 Ω,故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5~3 V,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10 Ω,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0.6 A,故AC错误,D正确;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则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变化,故B错误。
4.(四川内江东兴区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从b转到a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坐标系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4V,电源电压是6V。
 
由电路图可知,当S接b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较大,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可知电源的电压U=6 V,当S接a时,两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由图乙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2 V,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6 V-2 V=4 V。
5.(山东临沂中考)闭合如图甲所示电路的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 Ω,电源电压为1.5V。
  
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从最大变为0,从而使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串联分压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小直至0。由图像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1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 V,电源电压为U=U0+U滑=0.1 A×R0+1.2 V①,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5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电源电压为U=U0′=0.5 A×R0②,联结①②,解得R0=3 Ω,U=1.5 V。
考点? 电阻的测量
6.(山东临沂期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小富提出,这样只能得到一组数据,测量结果误差可能较大。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应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他们利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实验,并绘制出Rx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中,A是他们绘制出的图线。
  
7.(四川成都青羊区模拟)如图是小华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为了减小误差(填“寻找规律”或“减小误差”),她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得了多组数据。当她得到了多组电流、电压值,并求出了对应的电阻值之后,应该将其中的多个电阻值再求平均值。
8.(湖北宜昌中考)如图甲为小俊和小红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连接的部分实物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使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见解析图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R断路。
(3)排除故障后,测量出的数据如表,请在图乙的坐标纸中描点画出I-U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8 0.16 0.30 0.32 0.40 0.48
见解析图
(4)小俊和小红分析图像后得出了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小俊提出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增加实验次数,小红提出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前面的实验。你觉得科学合理的是小红(填“小俊”或“小红”)的方案。
(5)他们发现另外一组的同学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反映出的规律与自己的不同,请你分析该小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1)根据题意可知,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这说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应该接右下接线柱,如图所示: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接通的,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R断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下图所示:
(4)实验中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应换用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所以小红的方案是合理的;
(5)实验后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时,发现有一组同学画出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9.(四川宜宾中考)为测量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了实验。
 
(1)在连接如图乙的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填“A”或“B”)端;
(2)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有示数,经分析电路连接不完整,具体原因是电压表没有接入电路,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见解析图
(3)正确连接电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5 Ω;实验时应多测几组数据,求电阻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
(4)某实验小组实验时发现电压表已损坏,为测量Rx的阻值,他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丙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流表读数为I1;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读数为I2,则Rx=(用R、I1、I2表示);
(5)实验小组完成实验后,他们经过讨论,认为用图甲的电路图还可以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至少填写一个实验名称)
(1)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如图乙的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即B端;(2)原电路图中,电压表没有接入电路,故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有示数;在测电阻的阻值实验中,电压表应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3)正确连接电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Rx===5 Ω;为了减小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读数为I1,则电源电压为U=I1(Rx+R);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路为只有Rx的简单电路,电流表读数为I2,则电源电压为U=I2Rx;因电源电压不变,即I1(Rx+R)=I2Rx,解得:Rx=;(5)由图甲可知,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故用图甲的电路图还可以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第5章 欧姆定律 章末小结
1.教科版9上P84图5-2-4
【命题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示例】通过电表的电流过大会有烧毁电表的危险。电流表的特点是电阻很小,在实验中决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请用欧姆定律分析其中的道理:因为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 得,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 ,所以电流表容易烧毁。
2.教科版9上P91图5-4-4和图5-4-5
【命题点】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示例】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 ,因此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 。
考点? 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
1.小红根据正确的测量数据绘制出电流与电阻(IR)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山东泰安新泰市期中)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②导体甲的电阻小于导体乙的电阻
③若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当电路电流为0.1 A时,甲、乙两端的总电压为3 V
④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9 A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③④
考点? 欧姆定律的计算
3.(河北衡水期中)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的测量范围为0~0.6 A,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为0~3 V,定值电阻阻值为5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 Ω。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1~3 V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50 Ω
D.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0.6 A
4.(四川内江东兴区期中)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从b转到a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坐标系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2两端的电压是 V,电源电压是 V。
5.(山东临沂中考)闭合如图甲所示电路的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右端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Ω,电源电压为 V。
 
考点? 电阻的测量
6.(山东临沂期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小富提出,这样只能得到一组数据,测量结果误差可能较大。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应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 。他们利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实验,并绘制出Rx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中, 是他们绘制出的图线。
  
7.(四川成都青羊区模拟)如图是小华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为了 (填“寻找规律”或“减小误差”),她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得了多组数据。当她得到了多组电流、电压值,并求出了对应的电阻值之后,应该将其中的多个 值再求平均值。
8.(湖北宜昌中考)如图甲为小俊和小红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连接的部分实物图。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使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测量出的数据如表,请在图乙的坐标纸中描点画出I-U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4 0.8 1.2 1.6 2.0 2.4
电流I/A 0.08 0.16 0.30 0.32 0.40 0.48
(4)小俊和小红分析图像后得出了结论,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小俊提出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增加实验次数,小红提出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重复前面的实验。你觉得科学合理的是 (填“小俊”或“小红”)的方案。
(5)他们发现另外一组的同学画出的图像(如图丙)所反映出的规律与自己的不同,请你分析该小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
9.(四川宜宾中考)为测量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了实验。
(1)在连接如图乙的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 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 (填“A”或“B”)端;
(2)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有示数,经分析电路连接不完整,具体原因是 ,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3)正确连接电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 Ω;实验时应多测几组数据,求电阻的平均值,目的是 ;
(4)某实验小组实验时发现电压表已损坏,为测量Rx的阻值,他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丙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闭合开关S1、断开S2时电流表读数为I1;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流表读数为I2,则Rx= (用R、I1、I2表示);
(5)实验小组完成实验后,他们经过讨论,认为用图甲的电路图还可以完成 实验。(至少填写一个实验名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