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区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 文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早晨。秋天的早晨格外清爽、宁静、光明,欢默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活力。此刻,东方燃起了火红的朝霞,辉 huáng 灿烂。田野连着村舍,村舍依偎着田野,放眼望去,庄稼黄灿灿赤橙橙的,累累的果实挂满秋夜播种下的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霞光照耀下,珠光闪闪,果实更显得饱满丰润。远处的山峦和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雾,好像敷盖着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毯一样。是的,乡村秋天的早晨,它并( )幅经过浓妆艳抹的山水画。( )大自然的真情实景,比山水画更诱惑感人,具有无比的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辉huáng( ) ②丰润( )
2.“在霞光照耀下,珠光闪闪,果实更显得饱满丰润”句中的“果实”一词的词性是( )(2分)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代词
3.文中"远处的山峦和田野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雾,好像敷盖着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毯一样"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4.文中括号处应填写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2分)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不是……而是…… D.即使……也……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名句。(7分)
诗是心灵的旅程,记录着诗人眼中的万千风景与心中的百般情怀。(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是曹操登高望海时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2)“,”(《次北固山下》)是王湾舟行江上感悟到的新旧交替的时序之理;(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远谪友人真挚的牵挂与慰藉;(4)“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则是马致远笔下天涯游子彻骨的孤独与思乡之愁。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_____,鲁国陬邑人。(1分)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方法 加点词语 提示 解释
词语判断 人不堪其忧 不堪凌辱 (1)_______________
查字典 逝者如斯夫 ①往、离去;②死;③句首语气词。 (2)______(填序号)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你可以联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5分)
牧竖子拾金
有牧竖子①,敝衣,蓬跣②。日驱牛羊,牧冈坰③间,时时扼嗌④而歌。意自适也,而牧职亦举⑤。一日,拾遗金一铢,纳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散逸不扰⑥矣。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注释】①牧竖子:指牧童。竖子:小孩子。②跣(xiǎn):光着脚。③坷(jiǒng):远郊。④扼:放开喉咙。⑤举:完成、成功。⑥扰:驯养。
11.文中“拾遗金一铢”中的“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日驱牛羊,牧冈坰间,时时扼嗌而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牧竖子拾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16分)
故乡的冬
①故乡的冬,是北风掀开帷幕的。
②立冬过后,一阵阵北风,打着呼哨,携着一场场寒流,在山谷穿梭,把秋渲染得五彩缤纷的色彩,一点点地带走。四周的山峦化作天然屏障,也抵挡不住风的决绝,北风依然越过土墙,穿过门缝,吹进我们的衣裳,让人体会到俗语"冷在风里"的况味。
③故乡的冷,是湿冷,是那种侵肌透骨的冷。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就像带了一把锋利的刀,于是孩子们细皮嫩肉的手,就冻成了红萝卜,脸蛋自然也抹了胭脂一样,红彤彤的。但是在如此冷的环境里,乡村的一景一物却有动人的温情。
④河流被北风来回搓拧,河水没有夏日那么丰满,瘦了不少,少了一些往日的妩媚,却多了几分天真。和煦的阳光下,河水开心地踱着步,俏皮地眨巴眨巴眼睛,眼中有光,眼中含情。河边的苇被风染白了头,但腰杆笔挺,有男子汉的气魄和傲骨,誓与寒风打一场持久战。
⑤稻子全都收回家,田野终于回归空旷开阔,翻耕过的土壤黑中带黄,像浓浓的陈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和沟渠中的野草,枯槁的叶,苍黄的茎,在寒风中摇曳,它们褐色和赭色交错,与大地浑然一色。田里新种下的油菜和小麦,刚刚长出幼苗,却经风沐霜,诠释着生命的顽强。那浅浅的绿,为萧瑟的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
⑥故乡的冬,朔风凌厉,寒气飕暄,公鸡打鸣的热情降至谷底,窝在屋檐下一声不吭;土狗也变得慵懒,蜷缩在草案里,只顾贪睡;老牛趴在草垛下,眯着眼,悠闲地反刍,咀嚼着难得的清闲时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上下跳跃,试图在草垛中找出两粒谷子,聊以果腹;一群大白鹅凫在池塘里,也不引颈高歌,而是漫不经心地梳理羽毛,偶尔拨动几下脚蹼,漾起纹浪涟涟,惊扰了一池清梦。
⑦雪,是故乡冬天最美的诗章。
⑧故乡的第一场雪,往往下得匆忙,下得寥落,零零碎碎飘着,还没有落地就融化了,让企盼已久的孩子空欢喜一场。农民期待一场大雪,"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地里油菜、小麦正需要厚雪保墒①,真是天遂人愿,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呼啸的寒风中,雪越下越大,飘飘洒洒落在檐下,落在庭院,落在田野,落在农民心里。一夜风,一夜雪,清晨起来,村庄、山坡、田野一片素白,村庄愈发静谧,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童话王国,充满了神秘与梦幻,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堆雪人,打雪仗,忙得不亦乐乎!
⑨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大雪过后,烘火取暖是必不可少的景致。清晨,炊烟袅袅升腾,人们从灶台里掏出炭火,着手准备人手一只的火箩。小巧玲珑的火箩,有弧形把手,拎着不烫手,携带方便,成了上年纪的老人离不开的取暖之物。邻里坐在一起,人人悟着一只火箩,拉家常,说古今,生活的恬淡融化在火箩的温暖里。为一家老小操碎心的主妇,忙完家务,便坐在烘桶边飞针走线,把对家人的爱,缝进温暖厚实的棉衣棉鞋里。
⑩故乡的冬洒满了时光的和暖,虽然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却阻挡不了游子踏雪而归的脚步。那风,那雪,那炊烟,那火箩,铭刻在游子心中,成了一幅温暖如春的画卷。
(选自《新安晚报》,有删改)
【注】①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14.梳理文章内容,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15.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稻子全都收回家,田野终于回归空旷开阔,翻耕过的土壤黑中带黄,像浓浓的陈酿,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文章内容,为小文答疑解惑。(4分)
小语:我查了资料,"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话是关于农业的谚语,说的是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是很关键的。
小文:作者为什么在文章中引用这句谚语呢?
小语:作者引用这句谚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与老舍《济南的冬天》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作者分别寄予了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共9分)
【材料一】
妈=女+马。"马"指人所骑乘的马。"女"和"马"联合起来,表示"让孩子骑背的成年女性"。本义:背负孩子的母亲。说明:农村的母亲们常把孩子固定在背后,这样既方便自己做家务,也方便照顾孩子。而对母亲背上的孩子来说,母亲就好像是自己骑乘的马儿。马儿的主要外形特征就是头、项上有长毛,而母亲的脑后也是长头发。这种外形特征的相似性和骑乘关系的相似性就促成了"妈"字的诞生。
【材料二】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材料三】
①蔡元培出生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11 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只剩下母亲周氏一人,用柔弱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孩子们放学回来做作业,母亲喜欢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陪着孩子做作业。曾经有一天晚上,蔡元培在灯光下构思习作,冥思苦想了很久,只写了个开头,就是迟迟下不了笔。母亲心疼儿子,觉得深夜苦学太累,以致打不开思路,教儿子不如先睡觉,让大脑休息一下,第二天早晨再写。蔡元培听信母亲的教导,黎明即起,果真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从此,熬夜不如早起这种良好的习惯伴随了蔡元培一生。
②母亲特别关注孩子身上细微的品格,教育孩子慎言慎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她告诫蔡元培说:每有事与人谈话,预先要想想他要说什么话,我将要用什么话来回答他,讲完以后,要再想想他刚才说的什么话,我回答他的什么话,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样做,用现在的说法叫:充分预设,做好彩排。有了这样的充分准备,减少说话做事的随意性,保证成功率。
③就是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蔡元培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先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成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材料四】
(一)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繁星.一零二》)
(二)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一五九》)
18.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通过"妈"字的字形结构解释,强调母亲在孩子成长中如同"骑乘的马儿"般提供庇护与支撑。
B.【材料二】材料中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母亲通过环境选择对孩子性格与志向的塑造作用,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C.【材料三】中蔡元培母亲的教育方法,最终帮助蔡元培成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说明母亲的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因素。
D.【材料四】中冰心《繁星》中的诗句表达了母亲给予孩子无私的爱与永恒的庇护。
19."妈"字的诞生过程,意蕴深刻。请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图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蔡元培的母亲对他的成长有哪些具体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分点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材料四】冰心的小诗中任选一首,献给材料中一位名人的母亲,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5分)
22.班级即将举办“走近鲁迅的童年与青年时代”读书分享会,同学们需要围绕《朝花夕拾》一书进行交流和展示。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为分享会做好准备。
(1)在筹备会上,小轩负责制作“《朝花夕拾》人物图谱”。他想为下面这位人物配上正确的简介,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人物:他是一位正直、质朴、博学而又有些守旧的老师。鲁迅对他十分敬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能看到他摇头晃脑读书的可爱模样,也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宽容。
A. 藤野先生——他为“我”修改讲义,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他的严谨与无私让身处异国的“我”倍感温暖。
B.寿镜吾先生——他是“我”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教学严厉,但本质上是一位和蔼、方正的知识分子。
C.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与“我”曾有过误会,但后来成为挚友,他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陈莲河——绍兴城的“名医”,用药思路奇特古怪,如“蟋蟀一对”要原配,体现了当时某些医生的昏庸。
(2)在分享会讨论环节,有同学发言说:“《朝花夕拾》里写的都是鲁迅先生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温情。”但小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书中也有许多“冷峻的批判”。
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和其中的一个情节,支持小文的观点,简要说明鲁迅在回忆中进行了怎样的批判。(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3.(一)综合性学习(10分)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我校初中部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交友故事】小海为参加活动而收集的四个故事中,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2分)
A.高山流水 B.管鲍之交 C.割席断交 D.悬梁刺股
(2)【交友之论】在学校网站论坛板块,有人发起一个题为"心中的友情"的帖子,请你仿照留言示例跟贴留言。(4分)
留言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就是真心相、彼此祝福,不论远近。
你的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设情境【交友之道】活动中,老师提到了一句话:"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小海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向他解释一下老师说这句话的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50分)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留在心底的感动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偶然邂逅的美景,不期而遇的朋友,无意间读到的一本好书,未曾期待的获奖,家长精心准备的礼物,老师充满赞许的表扬……惊喜让生活充满了阳光,惊喜让人生充满了期待。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作文要求:
(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班级、姓名以及学校名。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6页宁江区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
语文答案
(1)煌(2)rùn
B
A
C
(1)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断肠人在天涯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仲尼
(1)能忍受 (2)①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拾取,捡拾 ,捡
(牧童)每天赶着牛羊,在山间远郊放牧。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意思对即可)
(1)故乡的冬,是北风掀开帷幕的(2)描写故乡冬日的河流与河边的芦苇(3)描写故乡冬日土地上的各种植物(4)描写下雪时的情景及雪后人们烘火取暖的生活场景。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黑中带黄的土壤比作"浓浓的陈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壤肥沃、散发芬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田野的赞美之情。
①亲切自然,通俗易懂,丰富文章内容;②点明雪对农事的重要性③暗含农民对丰收的期盼之情;④可以使得文章的语言更生动,增加了文学的感染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乡的冬》通过对故乡冬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济南的冬天》则通过描绘济南的冬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1)让孩子骑背的成年女性 (2)背负孩子的母亲(3)马儿的头、项上有长毛,而母亲的脑后也是长头发。
①教导蔡元培养成"熬夜不如早起"的良好习惯,受益终身;②关注孩子品格细节,教育其慎言慎行、做事一丝不苟。
示例1:我选择(一)献给孟子的母亲。孟母的教育方式如同春光般温暖而无私,她为孟子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引导。正如诗句中所说,小小的花想要感谢春光的爱,孟子在孟母的悉心培养下,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因此,这句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孟子对母亲无私付出的感激之情。
示例2:我选择(二)送给蔡元培的母亲。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母亲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给予的庇护和支持。母亲的爱和教育,如同诗中的"巢",让蔡元培在人生的风雨中找到了依靠和力量。因此,这句诗非常适合献给蔡元培的母亲,以表达对她伟大母爱和教育智慧的敬意和感激。
(1)B
(2)参考答案示例:
我同意小文的看法。例如,在《父亲的病》一文中,鲁迅回忆了为父亲延医治病的过程。他通过描写两位“名医”(如陈莲河)用“原配的蟋蟀一对”、“败鼓皮丸”等荒唐的药引的情节(情节概述,1分),批判了当时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迷信落后、草菅人命的本质(批判内容,2分)。这并非温情的回忆,而是充满了对封建迷信的讽刺和批判。
篇目:《二十四孝图》,情节:讲述“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残酷与不合人情。
篇目:《狗·猫·鼠》,情节:描写猫折磨弱者的习性,借此批判了现实中像猫一样“正人君子”之流,嘲讽了他们散布流言、欺软怕硬的丑态。
篇目:《无常》,情节:通过描写阴间鬼卒“无常”的爽直和人情味,讽刺了阳间“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 )
(1)D
示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而变化,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驱使,利益过后,人与人形同陌路。
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摆满香草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香草的香味了,这是因为你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老师在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对人有很大的影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此我们结交朋友,也要慎重选择,要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交朋友,远离品行不好的人。(意思对即可)
24.略宁江区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 语文(部编版)
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 考 证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无效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