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南昌起义的背景、准备、经过、意义;土地革命的开展、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学生情况:初中时,学生重点学习过南昌起义的经过、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但对于南昌起义的背景分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以及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等方面的认识需要在本课加深。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延伸现实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准备:电脑
教学目标
1识记: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武装割据”、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三大主力红军会师。2理解: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作用;正确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作用。3运用: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土地革命;分析前三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建立的?80年前的中国处于什么状况中?”引导学生思考1927年建军背景。
回顾:大革命失败和中共教训
从“建军—南昌起义—国共十年对峙”逐层分析历史背景。
PPT
1:照片:《我们的队伍象太阳》——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
2’
温故知新
结合历史文字资料,概括1927年是“血雨腥风”、“拨云见日”的一年。
深刻理解:1927年对于中国革命至关重要。
由已知到未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PPT
3:中共损失惨重(数字)PPT
4:引言(毛泽东)
3’
新课讲解
南昌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历史纵横”,结合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增强感性认识。结合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南昌起义纪念日作为‘建军节’?”起义重大意义。
通过阅读,了解起义准备、经过。掌握南昌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
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知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PPT
6:历史图片:南昌起义PPT
7:引言(周恩来)PPT
9:照片: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4’
土地革命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地图分析当时的战争局势,理解八七会议决策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之间的联系。通过历史资料使学生感受“星火燎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之后,引导学生讨论“革命的‘高潮’是否真的来临了?”
结合历史地图中的有效信息,思考、分析中国革命的前途。阅读、分析。深入思考、讨论,全面分析。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思维方式。在情绪反差中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PPT
10:历史地图《武装起义》PPT
12:引言(毛泽东)PPT
14:示意图PPT
15-22:历史文字资料
12’
红军长征归纳上一问题思考讨论结果,明确长征的原因。通过长征前后两阶段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阅读历史地图,回顾旧知识:红军长征的经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长征的意义。
结合一系列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思考、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从上一个问题的思考中自然过渡到这一子目,理解长征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刻、更加鲜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PPT
28-38:长征经过及遵义会议PPT
25:电视剧《长征》剧照PPT
26:外国作家笔下的“长征”封面。
12’
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是否能举例说明“实践与理论密切关联”?
2’
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征精神至今魅力依旧”?
2’
效果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由之路”?
3’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十年对峙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2’
拓展提高
“红色旅游我推荐”活动设计。登陆网站“走进军事博物馆”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