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29 18:5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学时 1学时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强化皇权的举措,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 容 分 析 本课通过介绍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引导学生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介绍明朝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引导学生认识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作出的贡献。 本课共四目,分别是“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民族关系”。第一目介绍了在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皇权集中和政局安定的必要性。第二目介绍了明太祖全面改革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皇权得以进一步强化。第三目介绍了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从内容到形式的严格规定,进一步加强皇权,也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第四目介绍了明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有效举措,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经济交流的加强。四目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第一目内容是背景,第二、第三、第四目内容是明朝皇权强化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具体表现。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奴儿干都司;隆庆和议。
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明朝皇权带来的影响。
学 情 分 析 通过前两个单元及七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步骤和思路,没学习一段时期的历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再到一节课几个子目之间的关系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但有时还需老师点播指导。通过之前的学习,初步了解不同时期强化皇权的措施;也初步具备了史料阅读、识读历史地图等的方法和能力。 部分学生对政治史的学习兴趣较低,需要充分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加以调动。本课中强化皇权的原因、措施和影响,科举考试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史料阅读等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通过相关文献和图像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及历史解释能力,同时认识到我国古代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梳理明朝的建立和明朝强化皇权的基本内容,试着 分析其所带来的利与弊; 2.通过对比梳理科举考试的演变,发现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的弊端; 3.通过对明朝的民族关系的学习,试着评价明朝对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阅读课文内容; 2.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明朝的强化皇权的利弊。
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 利用多元化资源,创设情境、 问题引领、故事讲述 2.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理解教材,解读史料、读图、合作探究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一、 导入新课 1.单元介绍 2.出示史料《明史》,设问“武治,文治”评价的是谁吗?他有哪些主要贡献? 阅读导言部分,思考回答:朱元璋,他通过农民起义,武力推翻了元朝。他建立了明朝,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国家治理。 1. 通辻史料猜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3. 了解朱元璋的贡献。
二、 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活动1 出示《明史》及明太祖朱元璋的插图,用正史评价朱元璋。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第一段内容, 设问:概括明朝建立的背景和建国初期发展概况。 活动2 出示《明朝帝系表(部分)》,并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第二段内容。设问:明朝前期重要历史事件有? 二、强化皇权 活动1 出示史料,设问:结合所学和材料,探索元朝在官员制度方面的特点。指出朱元璋对此有何认识。 活动2 出示明朝强化皇权措施的空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 3 出示《皇明祖训首章》相关史料,设问:朱元璋立的“祖训”是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活动4 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相关史事》栏目,设问:废除丞相后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针对这一情况,明朝设置了什么机构? 活动5 布置任务:结合“宋濂请客”的故事,回答朱元璋是如何知道宋濂请客细节的。“厂卫”的职责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活动 6 出示《明朝官职示意图》,设问:观察以下关于朱元璋对中央和地方官制改动的图表,概括并指出其最突出的特点。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活动1 出示《江南贡院》图片,布置任务:观察图片,结合第三子目《相关史事》,谈一谈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活动2 布置任务:阅读教村,结合所学,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活动3 出示《明太祖实录》相关史料,设问:这道试题是否有助于明朝选拔真才实干的官员?为什么? 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明朝的民族关系如何?出示课本插图《明朝疆域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试着找出奴儿干都司、库页岛等。 思考:明朝的疆域统治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贡献如何? 1.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根本原因) 农民起义不断。(直接原因) 2.建国三要素在历史地图上便圈出来。 3.明太祖之子朱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帝位。 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阅读、分析史料,思考回答: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的权力很大。元朝丞相的权力很大。朱元璋认为这是导致元朝灭亡的原因。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思考回答:朱元璋立下祖训 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是因为明太祖吸取了元朝丞相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认为丞相的设立会威胁皇权。废除丞相制度,能避免出现权力分散的局面,确保皇权巩固与政权稳定。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思考回答:材料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每天日理万机,难以应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加强。针对这一情况在明成祖时任命翰林院官员到文渊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从而形成了内阁。 听取故事,思考回答: 朱元璋通过锦衣卫了解这些官员的生活细节。“厂卫”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待卫、侦察、缉捕、刑狱等方面事务。作用是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观察图表,思考回答: 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并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废行省制度,设置三司,并分封诸子为王监视地方。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彼此间的制约,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皇权。 观察图片,阅读《相关史事》,归纳回答:明时期科举考试的规模和影响 都很大。 思考并动笔绘制时间轴。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思考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明朝选拔真才实干的官员。 与蒙古各部,由战到和,通过“隆庆和议”结束了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 思考回答:明朝的皇权不断强化、民族不断交融。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以直观的世系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观察图表,提取信息,了解明太祖去世后帝位的变更和明成祖迁都北京对北京的发展的影响。 1.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同学之间交流表达。 2.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元朝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构建与明朝强化皇权之间的联系。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知道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4. 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提升与他人合作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5.能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形成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形成历史认识。 6. 以故事的形式,还原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厂卫机构的职责和作用。让学生感悟到特务机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7. 以直观的官职示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观察图表,提取信息,交流表达。能対明朝通辻权利的分散与制衡的方式强化皇权形成初步理解和认识。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绘制时间轴。 2. 掌握绘制时间轴等历史学习方法。 3.将明朝的科举发展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知道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表现。 5.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处理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策略。认识到各民族在交流中交融。构建思维导图,激发理性思考。构建课程的逻辑关系。升华主题。
三、 板书设计
四、 作业设计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完成课本和后活动第1题。 拓展作业:二选一。 ①观画像,评人物 朱元璋画像有十几种版本,画像中的皇帝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长相。一种脸颊狭长、长满麻子、大耳隆鼻、下巴凸起、耳朵肥大、胡须浓密,这种丑陋相貌显然就是“异相”。另一种方面大脸、五官端正、相貌堂堂、雍容富贵。从网上获取相关画像图片和资料,分析指出哪一种版本更可信。 要求: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说明,不少于 200字。 ②图析历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尝试查找相关资料,用示意图的形式简单梳理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及其带来的社会弊端。 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绘制示意图。绘图清晰,史实准确。 2. 评价量规 拓展作业: ①观画像,评人物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朱元璋不同画像背后的原因。有明确观点,并能展开有理有据的说明,不少于200字。 A.能够提出明确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贴切。 B.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比较清晰,表述较为准确。 C.能够提出比较明确的观点,逻辑清晰度需要提升,表述不够准确。 ②图析历史 用示意图的形式梳理明朝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及其带来的社会弊端。 A.示意图绘制精美清晰,措施和弊端总结全面。 B.示意图绘制规范,措施和弊端总结基本准确。 C.关系图绘制简单混乱,错误多。
五、 教学反思 与改进 注重了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关注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入掌握唐朝初期的历史。 从教学成果看,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础史实,如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主要内容。课堂上利用史料与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兴趣,像展示强化皇权的史料节选,学生能积极思考并分析强化皇权的影响。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围绕强化皇权的利弊各抒己见,锻炼了合作与表达能力。 为改进教学,首先要优化时间管理,对子目各板块合理分配时间,重点突出影响部分的探索。其次,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简单史料,并在小组讨论时给予更多指导。还可拓展教学资源,引入纪录片或历史小说片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