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CONTENTS
目录
01
课程导入
02
艺术欣赏
03
感知体验
04
创意实践
05
作品展示与评价
06
课后拓展
07
课堂总结
课程导入
01
丛林中的狮子
如果用一幅画来展现狮子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
“花狮子”的自述
艺术欣赏
02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和真实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美,对比两幅图说一说
作品中的农民画《花狮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它有什么寓意呢?
摄影作品
花狮子 (农民画)现代 张芝兰 陕北
作品赏析
构图
造型
色彩
图案
花狮子 (农民画)现代 张芝兰 陕北
饱满
夸张
艳丽
丰富
寓意
吉祥
农民画《花狮子》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借丰富图案展现独特艺术风格,彰显民间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具浓郁乡土气息与文化传承价值 。
花狮子 (农民画)现代 张芝兰 陕北
趣味情境引入
精彩影片开场
老师播放“丛林中的狮子”精彩片段和“花狮子的自述“动画视频,让同学们感受真实动物和作品中的动物不同的美。
引导差异思考
老师提问:“画面中的狮子和真实狮子有什么不同?它的色彩和造型给你什么感受?”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建立“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知。
艺术画作赏析
展示《花狮子》农民画。画面中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狮子的特点以及作品的美好寓意,通过分析了解到农民画的魅力。
伏虎 (石雕)汉 山西兴平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前
观察分析
工匠为什么不把老虎刻得像真的一样?
这种‘循石造型’有什么特别之处?
问题深度思考
对比图片展示
老师展示真实动物图片,比如威风凛凛的老虎在山林中的照片,然后再展示霍去病墓《伏虎》石雕等艺术作品,让同学们直观看到两者的区别。
关键问题提出
提出问题:“工匠为什么不把老虎刻得像真的一样?这种‘循石造型’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艺术创作背后的原因。
小组热烈讨论
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是石头形状的限制,有的觉得这样更有力量感,在交流中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简化”与“意境”表达。
《夜枭》 林风眠
对比作品中的猫头鹰和现实的猫头鹰有哪些相似之处?画家用的什么方法?
简洁线条的艺术
《夜枭》作品呈现
同学们,看这幅《夜枭》,这是林风眠的作品,画面非常特别。
线条色块表现
画家林风眠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块就把鸟的特征表现出来了,没有很多复杂的东西,却让人一下子就看出这是一只鸟。
感受与内涵分析
大家可以用一些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夸张、飘逸、生动。同时,我们还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看看画家想要表达什么。
多样艺术作品赏析总结
01
不同形式作品展示
老师要给大家展示更多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有绘画、雕塑等等,让大家看看艺术的形式的丰富。
02
审美视野拓宽
通过欣赏这些多样的艺术作品,同学们的审美视野会得到拓宽,能看到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之美。
03
创作灵感积累
这些作品里藏着很多创作的灵感,大家可以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记在心里,以后自己创作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得上。
感知体验
03
撕纸联想初体验
任务一:随意撕一张纸片,从不同角度看一看,想象一下它像哪种动物的哪一部分。
撕纸联想初体验
教师示范引导
教师现场随意撕一张纸,边操作边讲解,从不同角度展示纸张,引导学生联想动物部位,如指出椭圆形状像兔子头。
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给学生发放彩纸,让学生自己动手撕纸,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撕出的纸张形状。
小组交流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撕的形状像哪种动物的哪一部分,如有的学生说自己撕的三角形像狐狸耳朵。
“简化”方法的实践
撕纸形状联想
学生在撕纸过程中,将复杂的纸张形状简化成动物的某个部分,如把不规则的形状想象成动物的身体。
小组讨论深化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自己对“简化”的理解和在撕纸联想中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简化”过程。
为创作做铺垫
通过这次撕纸实践,学生积累了将形状简化为动物形象的经验,为后续的创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创意实践
04
撕纸联想初体验
任务二:用先撕纸再添画的方法创作一个动物形象。
活动拓展
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拼贴组合,是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
奇思妙想
用七巧板也可以拼出许多动物形象。
七巧板创作引导
七巧板拼动物方法介绍
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拼出各种动物。比如用两个大三角形可以拼成动物的身体,小三角形做耳朵等。
七巧板创作示例展示
展示用七巧板拼出的小狗、小猫等动物形象,让同学们观察其是如何用七巧板的各个板块组合而成的。
课后创作任务布置
课后请大家尝试用七巧板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看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创作步骤讲解
撕外形
同学们,我们先随意拿起彩纸,用手去撕出各种形状。不用在意形状是否规则,因为不规则的形状往往更能激发我们的联想。比如,撕出的椭圆可能像兔子的头,长条可能像蛇的身体。
组合粘贴
将撕好的纸从不同角度观察,把它们想象成动物的各个部位,然后进行组合。比如把椭圆和长条组合在一起,就可能变成一只兔子在追着蛇。组合好后,用胶水把它们粘贴在纸上,形成动物的大致轮廓。
添画
最后,拿起画笔,为粘贴好的动物添画细节。像眼睛、花纹、四肢等,让动物形象更加生动。比如给兔子画上红红的眼睛,给蛇添上身上的花纹。
实践操作指导
大胆联想
大家在创作时,要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局限于常规的动物形象,也许你撕出的形状能组合成一个超级奇特的动物呢。
突出特征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比如大象的长鼻子、长颈鹿的长脖子。在创作中,要突出这些特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画的是什么动物。
步骤引导
如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按照我们讲解的步骤来。先撕外形,再组合粘贴,最后添画。一步一步来,老师会在旁边帮助大家。
作品展示与评价
05
学生作品分享
作品展示环节
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用撕纸添画创作的动物形象,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创作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有的同学创作了憨态可掬的小熊。
创作思路分享
分享创作时是如何从撕纸的形状展开联想的,例如有的同学看到不规则的圆形就联想到了乌龟的壳。
创作感受交流
谈谈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是觉得有趣、有挑战,还是遇到了什么困难等,像有的同学可能觉得撕纸形状不好控制。
学生互评与教师总结
学生互评环节
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比如喜欢某幅作品色彩搭配很协调。
教师优点肯定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优点进行总结肯定,如有的作品动物特征表现得很生动,有的作品创意很独特等。
教师不足指出
教师指出学生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像有的作品动物比例不太协调,有的作品细节处理不够完善等,并给出改进建议。
评价标准介绍
参与度标准
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若能全程投入课堂活动,但无法准确描述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特点,未完成创作,可能参与度等级较低。
知识掌握标准
看学生对艺术作品特点的掌握程度,能说出1 - 2个艺术作品的特点,完成撕纸外形但未添画细节,处于一定的知识掌握水平。
技法运用标准
考察学生对撕纸添画技法的运用,能清晰表达艺术作品中动物的造型或色彩特点,完成撕纸添画,动物特征基本明确,说明技法运用较好。
创意表现标准
关注学生在欣赏与创作中的创意,积极参与且能准确分析作品特点,撕纸添画生动,动物特征突出,有独特创意的作品,创意表现更优。
课堂习惯标准
衡量学生工具材料使用是否规范,桌面是否保持整洁,这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后拓展
06
家庭创作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说明
请大家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像报纸、彩纸等,创作一幅动物撕纸画。
故事背景要求
可以给这幅动物撕纸画添加一个简单的故事背景,让作品更生动。
环保与创作意义
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又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期待大家的精彩作品。
课堂总结
07
课程回顾与鼓励
课程内容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花狮子》《伏虎》《夜枭》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了解了农民画、石雕、中国画等艺术中动物的表现特点,还学习了撕纸添画的创作方法。
课后观察建议
课后大家可以去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在网上观察更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特征和情感的。
创作鼓励
希望大家能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像报纸、树叶、布料等,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剪贴、拼接等,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动物艺术作品。
THE EN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