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虎门销烟学习目标1、以分析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冲突为入手,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并解读出故事的主题。
2、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说明:
本文节选自电影文学剧本《林则徐》,放在“戏剧天地”单元来学习很有意义。教师在教授前既要对虎门销烟的历史了如指掌,也要对戏剧理论略知一二。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戏剧冲突”则是它的主体架构。要知道,人类性格品质的高度及深度是要用冲突来衡量和呈现的。所以,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文学上戏剧的角度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这一类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戏剧的广阔天地和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场景的变化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台词)等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的主旨。
2、难点:有别于历史课,感受戏剧特有的吸引力
说明:
虎门销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许多中学来说并不陌生,历史课上早有接触。因此,当学生初读本文时,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让其徜徉于戏剧天地之中。教学重点的设计正好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很好地了解人物,理解主旨,进而也巩固了以往的一些阅读方法的掌握,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看了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林则徐
鸦片战争 1840年
英国侵略者对华侵略
中华民族的耻辱。。。。。。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虎门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遗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1800年至1839年间,英国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会督文武大员在虎门镇口海滩上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林则徐指挥在海滩高处开挖的两个销烟池,长、宽各46.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把鸦片分批投入池内,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办法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销烟池旁这立有“鸦片战争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及12幅大型油画和3个大型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了150多年前震惊中外的战争场景。销烟池
模拟销烟场景的雕像群当年的烟馆就是这个模样电影艺术的特点造型性:电影是视觉艺术,由活动的画面组成。电影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有可视性。
运动性:电影艺术由一系列的运动中的画面组成。画面的运动,称为蒙太奇。
综合性: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技巧。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当今社会,学生大多对毒品有所耳闻,对它的危害性肯定也略知一些。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虎门销烟(鸦片),从而震惊了全世界。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这一历史或相关故事。根据史实编写的电影剧本《林则徐》则是这一段历史的再现。让我们走进剧本“虎门销烟”,去感受那段令世人难忘的历史。初读剧本理清故事情节1.让学生默读全文,概括剧本中的人物及情节。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人物并归类。主要人物林则徐,义律以及英商和老百姓。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概括得更简洁些。
概括讨论主要情节时,让学生复习以往学习记叙文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3.教师指导明确。
提出问题:林则徐做了那些事?结果怎样?
交流后明确:① 灭了义律的威风,挫了他的锐气。②封锁英商馆,断了他们的水、粮③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感知电影剧本的特点请3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和你学的小说、戏剧、散文等文章,在给你的感觉上有哪些异同之处?
同: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场景描写
异:场景地点不停变化,画面感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1、本文一共写了哪些主要人物?
2、本文有哪些场景?你能按照顺序说出来吗?主要场景?义律室内 行辕花厅 义律室内 (商馆) 义律室内 馆起居室 商馆大厅 义律室内 商馆大厅 码头台阶 山坡上 海滩上 礼台(硝烟现场) 山坡上 海面上义律室内 行辕花厅
商馆大厅 硝烟现场(虎门码头)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3、本文围绕“虎门硝烟”,通过上述场景的变化写了一个矛盾冲突,这个冲突是?
4、围绕该冲突,本文的情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侵略和反侵略
(销烟和硝烟)强令缴烟
被迫缴烟
虎门硝烟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5、电影的台词和戏剧的台词一样都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你能结合文中的台词分析一下林则徐和义律的人物形象特征吗?林则徐: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据理力争、义正辞严的民族英雄
义律:面对林则徐绝望理屈词穷,但狂妄 负隅顽抗 阴险 蓄谋杀机的侵略者
细读文章---体会电影艺术的独特性6、场景的描写和转换在电影中对表达主题也起到重要作用,你能分析一下以下场景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吗?
场景一:P137“烤面包”和义律室内两段
场景二:P139码头台阶、山坡上和海滩上
场景三:P140上坡上、海面上作用:暗示情节发展 侧面烘托人物再读剧本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特点。1.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方法指导,如“朗读”“圈划”“比较”等,并适当补充有关义律的简介,帮助学生更深入细致地理解文章。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个场景,并让他们思考分析:
①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②他们的矛盾冲突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让学生圈划对话中的关键词句。
③戏剧冲突中人物的神态尤其是义律的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圈划神态描写。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概括人物特点。
讨论,交流,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
①焦点:缴烟。
②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
③林则徐的神态主要体现在“淡淡地”,“冷冷地”,“冷笑”,“点点头”等。
义律的神态变化多端,从“吹着口哨”“轻蔑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冷笑”的得意忘形,到“大吃一惊”,“脸色剧变”,“拼命咬自己的嘴唇”的垂死挣扎,直至最后“语塞”的狼狈相。这样一对比,处处显示林则徐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身正气;而义律却凸显得如此狡猾,无赖,无可奈何,狼狈最后只能投降缴烟,节节败退.品读剧本重点场景—虎门销烟,领会文章主旨1.林则徐封锁英馆,逼迫他们缴烟的场景作为过渡略作分析。提问:
这一场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默看第二段主要场景,学生口头概括它的作用。答到“主要从侧面衬托出林则徐形象”的要点即可。2.让学生集体朗读“虎门销烟”的场景,并思考:
①你如何形容当时的场面?
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③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有何关系?
④再次朗读,进一步领悟全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用饱满的激情朗读最后一个场景,请学生用恰当词语概括它的特点。
①如壮观,隆重等。
②角度:a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b地点: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 c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
③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④通过朗读让学生入情入景地领悟全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现。
根据剧情,选择一阶段分组自导自演。过把演员瘾林则徐: 饰义律: 饰导演:(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过把表演瘾课堂训练1,林则徐做了哪些事?结果怎样?
( ①灭了义律的威风,挫了他的锐气。
②封锁英商馆,断了他们的水、粮。
③虎门销烟,大快人心。 )
2,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焦点是什么?林则徐与义律的矛盾冲突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
( 焦点:缴烟。
冲突中林则徐抓住要害,步步紧逼,致使义律从找借口到耍无赖最后语塞,投降。 )
3,“义律轻蔑地笑了笑:‘这是商人自己的事,敝国政府并没有指示商人做鸦片买卖!’”“轻蔑”一词写出了什么?写义律有什么作用?
( 写出了义律的傲慢。 写义律的作用是与林则徐形成对比,反衬林则徐的一身正气。 )
4,戏剧冲突中林则徐与义律的神态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 林则徐的神态主要体现在“淡淡地”,“冷冷地”,“冷笑”,“点点头”等。
义律神态变化多端,“吹着口哨”,“轻蔑地笑了笑”,“耸了耸肩”,“冷笑”是得意忘形;“大吃一惊”,“脸色剧变”,“拼命咬自己的嘴唇”是垂死挣扎;最后“语塞”是狼狈不堪。
通过对比,处处显示林则徐的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身正气;而义律却凸显得狡猾、无赖、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投降缴烟。 )
5,品读剧本重点场景“虎门销烟”,回答下列问题,领会文章主旨。
①你如何形容当时的场面?
( 壮观,隆重等。 )
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
( 人物:多而广,男女老少,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漫山遍野的人群。
地点:码头台阶,山坡上,海滩上。
环境:土炮轰鸣,欢呼“万岁”等。 )
③这样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全文有什么作用?与中心有何关系?
( 这是全文的高潮,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虎门销烟”大快人心,撼天动地,表现了林则徐“销烟”的伟大壮举,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
作业1.观看电影《林则徐》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后感
2.课外寻找有关林则徐感人至深的故事,并请大家讲一讲,我们一块儿来评一评:谁选的故事最感人,谁的点评最有深度。珍惜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