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单元测试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 B C D
2. 盛装氢氧化钠的包装标签上应贴上的警示性标志是( )
3. 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水银、Hg、单质 B. 熟石灰、CaO、氧化物
C. 苛性钠、NaOH、盐 D. 纯碱、Na2CO3、碱
4. 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下列有关化学史中涉及的科学家错误的是( )
A. 波义尔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 范旭东制出氯化钠含量超过90%的精盐
C.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D.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5. 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强于酸雨的酸性 B.小苏打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厨房清洁剂的碱性弱于小苏打水的碱性 D.酸雨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有二氧化碳
6.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 Mg B. Fe2O3 C. CO2 D. NaOH
“体验蛋雕艺术,传承非遗文化”。兴趣小组用化学方法制作蛋雕:将蛋壳在熔化的石蜡中裹上蜡衣,用金属丝划穿蜡衣雕“花”,吸取适量10%的稀盐酸滴在划痕处,一段时间后,放入热水中熔去多余的蜡,做成蛋雕作品,如题7~9图所示。回答7~9题。
7.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关于Ca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作补钙剂 C.高温不分解 D.属于有机物
8.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烧杯 C.量筒 D.酒精灯
9.关于蛋雕制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蜡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有腐蚀性,要做好防护
C.石蜡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D.盐酸滴到蛋壳上有氢气生成
10. 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
A. 正负电荷中和 B. 蚊叮虫咬的中和
C. 环境保护“碳中和” D.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
11.如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为H2O2制取O2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H2SO4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AgNO3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2.【新考法·传统文化】《本草纲目》中记载:“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其中“长霜”指的是棓酸(C7H6O5)的结晶物,溶解在水中可解离出H+,有关棓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7∶6∶5
C. 溶液的pH小于7 D. 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氧化钙 碳酸钙 加入水,过滤
B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C 氯化镁溶液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氯化钠 氯化钾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4. 如图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5.【新考法·数字实验】扬扬同学发现染布前可以用盐酸洗去布料表面部分碱性物质(如KOH),染色后用5%、10%、20%的醋酸溶液与等浓度等质量的KOH溶液反应,pH值变化如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KOH来源:Ca(OH)2+K2CO3═CaCO3↓+KOH
B.扬扬用盐酸清洗布料后不用水冲洗,因为盐酸没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大
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新考法·传统文化】(7分)《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如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是指水中淘取锡砂(锡矿石),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水中淘取锡砂的分离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
(2)冶炼如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
①高温下,木炭会把锡从锡砂(SnO2)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炼锡时,有关键的一步“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________。(3)应用:①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下列各组中的试剂,能判断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_(填标号)。
A.Sn、Ag、CuSO4溶液B.Ag、Sn、Cu、稀盐酸C.Sn、MgSO4溶液、Fe
17. 【科普阅读】(8分)
人体体液有一定的酸碱性,且其酸碱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但CO2扩散到血液中时会引起血浆pH略有改变。
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为0.9~1.5,20世纪初科学家在人体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能引起慢性胃炎,它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人体胃酸,导致人体胃内酸碱失衡,胃液分泌异常。
如图是一组胃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24小时胃液pH的变化曲线,科学家发现人体胃液的pH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胃液pH低时,胃对弱酸性类药物的吸收相对多;胃液pH高时,有利于弱碱性类药物的吸收。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血浆呈__________(填“弱酸性”或“弱碱性”)。
(2)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分析如图,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时,最适宜的用药时间约为__________。该病人还可以用小苏打来治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胃酸能帮助消化食物,胃酸分泌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B. 患者的用药时间也会影响到药效
C. 胃液的酸性比血浆的酸性弱
D. 用pH试纸能测出体液的pH为7.5
18.(10分)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补血剂,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研究制备柠檬酸亚铁。
Ⅰ.制碳酸亚铁
用预处理后的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2O3,含少量不溶性杂质)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a.Na2CO3溶液呈碱性;
b.Fe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2沉淀。
(1)“酸浸”时,为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条)。
(2)“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操作X”是为了除去过量铁粉和不溶性杂质。“操作X”是 (填操作名称)。
(4)“沉铁”时,反应原理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
①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②实验时需将Na2CO3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其原因是 。
③待FeSO4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洗涤前,FeCO3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
(填化学式)。
Ⅱ.制柠檬酸亚铁
(5)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备柠檬酸亚铁: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质量FeCO3固体、少量铁粉及足量柠檬酸(C6H8O7)溶液,控制温度约80℃,搅拌,充分反应;
步骤2:将所得混合溶液加热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柠檬酸亚铁晶体。
①制备原理为FeCO3+C6H8O7FeC6H6O7+X+H2O,物质X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
③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0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气体,并进行相关性质研究。
已知:CO2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发生反应。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连接装置A、B,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稀盐酸。
①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装置B内盛放饱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
③若装置B用来干燥CO2,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
(3)将纯净干燥的CO2缓慢通入装置C,观察到现象:
a.玻璃管内的干燥纸花始终未变色;b.塑料瓶内的下方纸花先变红色,上方纸花后变红色。
①根据上述现象,得出关于CO2性质的结论是: 、 。
②将变红的石蕊纸花取出,加热一段时间,纸花重新变成紫色,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该过程参加反应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20.【新考法·生活情境】(10分)松花蛋也叫皮蛋,将新鲜鸭蛋经过一番加工制成的松花蛋,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兴趣小组同学在网上看到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与实践——制作松花蛋。
(1)配制皮蛋粉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的热量不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是________(写一点)。
【数据分析】根据温度的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2)浸鲜蛋
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将新鲜鸭蛋放入其中浸泡即可。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写任意一个即可)。
②老师强调,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戴上胶皮手套。分析上述过程,可知浸出液中一定含有会腐蚀皮肤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如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的影响)。
预测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浸出液中含碳酸钠 ________ ________ 浸出液中不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含氢氧化钙 ________ ________ 浸出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④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写化学式)。
(3)品皮蛋
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老师说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涩味,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新考法·科学技术】中国天宫空间站三名航天员每日需要O22.4kg,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制氧,是航天员安全可靠的供氧途径之一。向氧气发生器加入粉末状的铁粉和氯酸钠(NaClO3);点燃铁粉,铁粉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aClO3受热分解为NaCl和O2。
(1)氯酸钠受热分解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
(2)三名航天员4天所需O2共9.6kg,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NaClO3的质量为多少?
(3)①KClO3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以物制取O2,写出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
②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相同质量的O2,则加热分解 (选填“KClO3”或“NaClO3”)所需质量更少。
第十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D2. C 3. A 4. D 5. A 6. C7. B 8. D 9. B 10. B 11.C
解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则①可以表示为H2O2制取O2的反应;B.氢氧化钠属于碱,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的反应;C.硝酸银属于盐,硝酸银与铝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没有生成水,则④不可以表示为AgNO3与Al的反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⑤反应中用的纯净物中含有氢元素。
12. B 13. B 14.A
15. D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氢氧化钾前面化学计量数应为2;B.盐酸具有腐蚀性;
C.如图所示,醋酸浓度越高所需醋酸溶液体积越小;D.由图像可知,随着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pH值趋近于4.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6.(7分)(1)难 过滤
(2)① C+SnO2Sn+CO2↑ ②形成合金,熔点降低
(3)①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 ②A
17.(8分)(1)弱碱性
(2)减小 CO2+H2O==H2CO3
(3)09:00 NaHCO3+HCl═NaCl+H2O+CO2↑
(4)B
18.(10分)(1)适当升高温度(合理即可)
(2)Fe3+、H+
(3)过滤
(4)①复分解反应 ②避免生成 Fe(OH)2 ③Na2SO4
(5)①CO2;②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③铁粉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
解析 (1)“酸浸”时,充分反应可以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
(2)“还原”时,加入铁粉,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即铁原子和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同时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存在氢离子,铁原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故“酸浸”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Fe3+、H+ 。
(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信息,“FeSO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Fe(OH)2沉淀”,实验时需要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而不能反向滴加,避免生成氢氧化亚铁;依据“FeSO4+Na2CO3═FeCO3↓+Na2SO4”,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所以碳酸亚铁沉淀表面吸附的主要杂质是硫酸钠。(5)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得物质X 是CO2;柠檬酸亚铁难溶于乙醇,所以步骤2中,加入无水乙醇可以降低柠檬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量,有利于晶体析出;铁能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实验所得柠檬酸亚铁的质量大于根据原理计算所得的质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9.(10分)(1)分液漏斗
(2)①CaCO3+2HCl═CaCl2+CO2↑+H2O
②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③浓硫酸
(3)①CO2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H2CO3CO2↑+H2O;
(4)Ca2+、OH﹣
20.(10分)加入固体的形状(或加水的量)
(2)CaO+H2O==Ca(OH)2 或Na2CO3+Ca(OH)2=CaCO3↓+2NaOH
NaOH 取浸出液滴加足量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取浸出液加入试管,加入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OH、Ca(OH)2、NaCl
(3)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 (1)用对比实验探究生石灰、熟石灰加入水中水温的变化,变量为试剂“生石灰”,“熟石灰”,其他的条件应保持相同,如加入固体的形状、质量和水的量等。(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纯碱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皮蛋粉加水溶解,充分反应后会有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会腐蚀皮肤。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实验结论为浸出液中不含碳酸钠,则可以设计实验:取浸出液加入试管,然后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无气泡冒出,则证明溶液不含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该实验中结论为浸出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则可以设计实验:取浸出液加入试管,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浸出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过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及不参与反应的氯化钠;
(3)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1. (1)铁粉的剧烈燃烧;
(2)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 NaClO3 的质量为x。2NaClO32NaCl+3O2↑
213 96
x 9.6kg
x=21.3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加热分解 NaClO3 的质量为21.3kg。
(3)①2KClO3 2KCl+3O2↑;
②NaCl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