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敬业与乐业》
+
《成功》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
2.能梳理议论性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能辨析不同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活动一:把握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方法指导】
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在议论性文章中,中心句一般就是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一般在文中标题、开头、结尾处找,有时需要自己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或事实。
(4)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5)论证过程: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知识小贴士:
参考示例
敬业与乐业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
分论点2 要敬业
分论点3 要乐业
中心论点
分论点1 要有业
结论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之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第一要敬业。
第二要乐业。
今日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
(二)从分论点“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中自选任意一个,认真阅读,探究作者的论证思路,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呈现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以下句式能够清晰地呈现作者论证的思路——
首先,提出了____的观点,然后引用____的名言或者举了____的例子,证明___,最后得出_____的结论(或补充论证____/或强调____)
参考示例
要有业:先提出有业之必要,接着引出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最后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要敬业:先提出观点“第一要敬业”,然后引用朱熹的名言解释什么
是“敬”,接着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都神圣的例子,证明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最后得出“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结论。
要乐业:先从“做工好苦”谈起,指出与其说苦不如自寻乐趣,接着提出只要坚持做下去,职业就有乐趣,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理由,强调乐业的重要。
活动二:寻找论据,辨析论证方法
议论文性文章的作者通常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慎重选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记得参看下面的方法指导哦)
例句: 。
作用: 。
【方法指导】论证方法及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用真实、典型、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句式:列举______这一例子,具体客观地论证了_______的论点,使论证更真实、更可信、更因引发读者共鸣(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道理论证:引用名人的言论、古语、谚语、俗语,以及公众所认可的道理、定理、公式等;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揭示,如“××曾说过”等。
句式:引用______的名言或俗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______的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句式:将______(论点)比作______(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______的论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证观点。
句式:将______和______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__的论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第3段,引用孔子的话,道理论证。
作用: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
第4段: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举例论证。
作用:列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具体客观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真实可信、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参考示例
第5段,将没有职业的人比喻为蛀米虫、盗贼,比喻论证。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这一观点,说理浅显易懂,使读者乐于接受。
第7段,兼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先列举《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当木匠、当挑粪的自信专一的事例,从正面证明忠实(专一)才能把劳作做到圆满这一观点;再引用曾国藩、庄子、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证了上述观点。
作用:用多个事例和名言,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使论证深刻有力。
活动三:建立观点和材料间的关联
请选取下列一则材料做本文论据,适当丰富其内容,恰当使用连词,自然衔接到课文恰当的位置。
(1)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 吐温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3)焦裕禄扎根河南兰考县,一心治理风沙,尽职尽责。
(4)邓稼先二十八年如一日,专注于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怨无悔,把中华民族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参考示例:
选取内容:材料(1)
插入位置:第7段孔子的话后面
具体表述:此外,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做到了忠实和专注,我们就没有什么事业做不成,做不好!
我的思考:
选择内容:______
插入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 _
活动四:对接中考,实践运用
阅读丛书《经典中漫步》第1册的《成功》,回答问题。
1.(论点及论证思路)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是怎样提出的。(4分)
2.(论证方法)本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4分)
3.(考查论据)第6段使用了哪些不同类型的论据,以此支撑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明。(2分)
1. 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1分)
先说出词典中成功的含义(1分),然后说出自己对词典中的成功解释的看法(1分),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
参考答案
2.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写出两种即可,1分)
(1)举例论证,举清华大学派我到德国留学的例子,论证了机遇对人的成功影响巨大,加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1分)
(2)道理论证,引用韩文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名言,论证“勤”的巨大作用。(1分)
(3)对比论证,将勤奋的人和不勤奋的人进行比较,论证了勤奋的重要性,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1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3.(1)使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千百年作为事实论据;引用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1分)
(2)以上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共同支撑“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观点。(1分)
作业
【必做】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请从普通劳动者或身边人中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选做】
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
2.引导学生借助关联词、设问句等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对某观点的看法。
【拓展资源】
《成功》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耐心成就人生之美》《法布尔的忠告》《简与俭》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 2课时
第1课时 指导探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
2.引导学生借助关联词、设问句等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引导学生辨析不同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拓展资源】《成功》
【课型】教读引领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在阅读课文前,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教师点拨答疑。
方法指导:寻找每一段的中心句。在议论性文章中,中心句一般就是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分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议论文知识小贴士: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一般在文中标题、开头、结尾处找,有时需要自己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或事实。
(4)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5)论证过程: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引导学生从分论点“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中自选任意一个,认真阅读,探究作者的论证思路,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句式呈现论证思路。
方法指导:以下句式能够清晰地呈现作者论证的思路——
首先,梁启超提出了____的观点,然后引用____的名言或者举了____的例子,证明___,最后得出_____的结论(或补充论证____/或强调____)。
示例:
要有业:先提出有业之必要,接着引出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最后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要敬业:先提出观点“第一要敬业”,然后引用朱熹的名言解释什么是“敬”,接着列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件事都神圣的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最后得出“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结论。
要乐业:先从“做工好苦”谈起,指出与其说苦不如自寻乐趣,接着提出只要坚持做下去,职业就有乐趣,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理由,强调乐业的重要。
活动二:指导学生寻找论据,辨析论证方法
议论文性文章的作者通常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慎重选用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例句: 。作用: 。
【方法指导】论证方法及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用真实、典型、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句式:列举______这一例子,具体客观地论证了_______的论点,使论证更真实、更可信、更易引发读者共鸣(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道理论证:引用名人的言论、古语、谚语、俗语,以及公众所认可的道理、定理、公式等;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揭示,如“××曾说过”等。
句式:引用______的名言或俗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______的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句式:将______(论点)比作______(喻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______的论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证观点。
句式:将______和______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__的论点,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参考:
第3段,引用孔子的话,道理论证;作用: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
第4段: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举例论证。作用:列举了百丈禅师的例子,客观具体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真实、更可信、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第5段,将没有职业的人比喻为蛀米虫、盗贼,比喻论证。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这一观点,说理浅显易懂,使读者乐于接受。
第7段,兼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先列举《庄子》中佝偻丈人承蜩、当木匠、当挑粪的自信专一的事例,从正面证明忠实(专一)才能把劳作做到圆满这一观点;再引用曾国藩、庄子、孔子的话,从反面论证了上述观点。作用:用多个事例和名言,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使论证深刻有力。
活动三:引导学生建立观点和材料间的关联
要求学生选取下列一则材料做本文论据,适当丰富其内容,恰当使用连词,自然衔接到课文恰当的位置。
(1)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 吐温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
(3)焦裕禄扎根河南兰考县,一心治理风沙,尽职尽责。
(4)邓稼先二十八年如一日,专注于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怨无悔,把中华民族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参考示例:
选取内容:材料(1)
插入位置:第7段孔子的话后面
具体表述:此外,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做到了忠实、专注,我们就没有什么事业做不成,做不好!
活动四:对接中考,拓展运用
组织学生阅读丛书《经典中漫步》第1册季羡林《成功》,完成下面问题。
1.(论点及论证思路)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说是怎样提出的。(4分)
2.(论证方法)本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其中两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一种的作用。(4分)
3.(考查论据)第6段使用了哪些不同类型的论据,以此支撑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 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先说出词典中成功的含义(1分),然后说出自己对词典中的成功解释的看法(1分),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1分)。
2.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写出其中两种即可,1分)
(1)举例论证,举清华大学派我到德国留学的例子,论证了机遇对人的成功影响巨大,加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韩文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名言,论证“勤”的巨大作用。(3分)
(3)对比论证,将勤奋的人和不勤奋的人进行比较,论证了勤奋的重要性,使观点更鲜明、更具说服力。
3.(1)使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千百年作为事实论据;引用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1分)
(2)以上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共同支撑“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观点。(1分)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
│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不二法门 │
├───────────────┤
│ 要有业 → 孔子·百丈禅师 │
│ 要敬业 → 朱熹·职业平等 │
│ 要乐业 → 趣味四理由 │
└───────────────┘
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教学建议】
本课时需紧扣议论文核心能力培养:活动一重点训练论点提取与结构分析,可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逻辑关系;活动二强调论证方法的辨识与作用分析,需结合具体例句避免术语空泛化;补充论据环节应注重论据与观点的匹配性,引导学生使用“此外”“同理”等衔接词自然嵌入;中考对接部分需限时训练,以《成功》为例强化“论点—论据—方法”的答题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