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课件+学案+练习(无答案)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课件+学案+练习(无答案)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26 22:05:5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专题一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气体分子是由几个原子构成的。
1860年,国际化学界确立了原子分子论。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实心圆球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电子在球体运动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人类认识
原子的
历史进程总结 1869年,已有63种元素为科学家所认识,门捷列夫将各元素按原子量的变化联系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19世纪中叶以后,近现代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有了飞速发展。
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物分子中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对有机物的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确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几代师生都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就是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启示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
的中子构成。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些微粒
称为原子(希腊文的原意是“不可分割”)。这是古代原
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
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
分开来,并且仍然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探究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可分子的概念,
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人人们把物质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学说叫原子-分子论。原子-分子论的创立,
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是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是电子的发现者,他认为一切
原子中都有电子。从此,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本身还具有复
杂的结构,还可以再分
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
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
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
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的金箔,
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那
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弹回。科学探究(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
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
包含有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
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金原子结构的一些
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答案:(1)汤姆生;(2)①②③;
(3)a.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它占原子中极小体积
b.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电荷数远大于α粒子
c.金的原子核质量远大于α粒子科学探究1.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反映结构)。
2.合成或分离预测物质的新材料
3.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
4.实现绿色合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谢谢!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素物质结构的历史。
2.知道原子结构的演变。
3.知道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3)原子分子论的创立
1811年, 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认为气体分子是由几个原子构成的。
1860年,国际化学界确立了原子分子论。
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2)1897年,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 的原子结构模型。
(3)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4)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 (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5)奥地利物理学家 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
3.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1869年,已有63种元素为科学家所认识, 将各元素按原子量的变化联系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
4.对有机物认识的进展
碳原子四价,有机物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物分子中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
5.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确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6.实验方法上的改进
光谱、衍射等新方法应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
二.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1.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能
2.
3.
4.实现绿色合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探究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些微粒称为原子(希腊文的原意是“不可分割”)。这是古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分开来,并且仍然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可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人们把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学说叫原子—分子论。原子—分子论的创立,是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是电子的发现者,他认为一切原子中都有电子。从此,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本身还具有复杂的结构,还可以再分
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质量数为4的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的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象金箔不在那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弹回。
(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有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
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3)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 )
A.汤姆生 B.卢瑟福 C.道尔顿 D.玻尔
2.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是由苏联化学家门捷列夫初绘
B.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列的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元素112种
3.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
A.玻尔 B.卢瑟福 C.汤姆生 D.道尔顿
4.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
A.舍勒发现氧气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 D.中国温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5.最早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 C.门捷列夫 D.卢瑟福
6.最早提出科学的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卢瑟福
7.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创“飞秒(10-15 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而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12C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与12C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
9.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 )
A.玻璃 纤维素 青霉素
B.尿素 食盐 聚乙烯
C.涤纶 洗衣粉 聚氯乙烯
D.石英 橡胶 磷化铟
10.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关于Se和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Se和Se互为同素异形体
B.Se和Se互为同位素
C.Se和Se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
D.Se和Se都含有34个中子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一种元素只有一种质量数
④同位素的性质相同
⑤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12.核内中子数为N的离子R2+,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质子的物质的量( )
A.n(A-N+8)/(A+16) mol B.n(A-N+10)/(A+16) mol
C.(A-N+2) mol D.n/A mol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B.原子中肯定含有中子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然后不能再分
D.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原子组成中还存在更小的微粒,如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