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呼吸系统
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年级 八年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5.14.1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一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第2课时的内容,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和模型观察的方式,呈现呼吸运动过程以及运动过程中胸廓和肋间肌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呼吸运动原理在生活急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关注健康,培养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通过观察与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思维能力,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利用模型直观感受呼吸运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呼吸运动原理,理解人工呼吸的意义,培养关注健康、乐于助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利用模型观察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2.利用呼吸运动的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复习巩固】 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及肺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讲解:呼吸系统帮助我们从大气中摄取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吸系统是怎样从大气中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呢?人体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回顾上节知识,引入呼吸运动的学习。
新知探究 呼吸运动 呈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胸廓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什么是呼吸运动? 3.人体吸气时,外界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 4.人体呼气时,肺内气体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5.生活中急救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呢? 一、胸廓的组成 二、呼吸运动 追问:人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和呼气过程胸廓、肋间肌、膈肌以及肺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播放视频。 师生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总结: 讲解:呼吸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下列是呼吸运动的模型请你来填一填。 提问:这个模型分别模拟了胸廓的哪些结构呢? 展示空格。 吸气时,肋间肌、膈肌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 。 呼气时,肋间肌、膈肌 ,膈顶 ,胸廓 ,肺 ,肺内气压 ,肺内气体 。 过渡:吸气呼吸过程中,如何模拟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呢?观察: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 目标:了解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器材: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步骤: 1.有同学制作了一种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模型的“胸椎” “胸骨”“肋骨”用木条模拟,“肋间肌”用橡皮筋模拟。他认为该模型能体现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 2.该同学用一只手固定“胸椎”,另一只手向上推动“胸骨”,模拟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及其原因;向下移动“胸骨”,模拟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小及其原因。 讨论:用这一模型能说明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发生的全部变化及其原因吗?为什么? 提问:近几年,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各学校都加强了防溺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你们知道对溺水人员要及时实施什么抢救措施吗?该措施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讲解:人工呼吸需要先将患者平躺,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使其张口,进行吹气,再松开患者鼻,施救者进行呼气,重复此操作,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运动。可见,人工呼吸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学以致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当异物进入患者气管而不能自行咳出时,救援者应立即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施救,此时肺内气压、膈顶部的变化状态分别为什么状态呢? 小组讨论,总结出肋骨、胸骨和胸椎等是构成胸廓的主要部分。胸廓包围着肺。 当我们有意识地吸气和呼气时,一定会感觉到胸廓在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这就是呼吸运动。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 自主学习,根据视频及课本示意图,描述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学生指出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和膈的位置,并完成表格的填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肺内压和大气压的关系,说出吸气和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 讨论,说出第一幅图是呼气的状态,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胸骨向下移动。第二幅图是吸气,肋间肌收缩,胸骨向上移动。这个模型不能说明,因为在该模型演示中,只能演示肋间肌收缩引起肋骨上升,肋间肌舒张引起肋骨下降,不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以及没有体现膈肌结构和运动状态。 说出溺水需要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用人工方法让呼吸停止或减弱的患者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帮助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 讨论总结:当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外界对腹部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肺部受到挤压,肺内容积减小,此时肺内气压增大。外界压力使膈肌被压迫向上,即膈顶部上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肋间肌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内压与外界气压 肺 吸气 收缩 增大 下降 小于 扩张 呼气 舒张 缩小 上升 大于 回缩
课后作业 1.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和胸廓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A ) A.收缩、增大 B.收缩、减小 C.舒张、增大 D.舒张、减小 2.打嗝是因为膈肌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声带间的裂隙骤然收窄导致奇怪的声响。下列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B ) A.胸廓容积缩小 B.肺扩张 C.膈肌舒张 D.肺内气压大于外界 3.当人体处于图B所示的状态时,呼吸肌的状态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是( B ) A.舒张、外界气体→鼻腔→气管→肺 B.舒张、肺→气管→鼻腔→外界 C.收缩、肺→气管→口腔→外界 D.收缩、外界气体→鼻腔→气管→肺 4. 下列哪一选项,能正确说明下图的是( C ) A.甲图表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5. 下列组合中,能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的是( C )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6.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②模拟膈,④模拟肺 B.甲图状态下④舒张,胸廓容积增大 C.乙模拟呼气过程,此时膈顶部上升 D.这个实验说明吸气、呼气与膈的运动无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模型观察为主,说出呼吸运动过程中肋间肌、膈肌、胸廓及容积、膈顶和肺等的变化,建立呼吸运动动态过程变化的意识。因为该过程比较难以直观演示,在课本模型的基础上,还缺少膈肌和肺等的演示,在模型制作这一块,还需要再增加其他模型辅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