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柳州市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30 06:53:48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
2025.08.18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
力,带动“拒绝 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中国
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 18 岁至 34 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
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
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随着 19 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
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进入 20 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
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
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
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
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
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
对象。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
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随着 95 后和 00 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场。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
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
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
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
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
当 95 后和 00 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
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每笔,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而让自己陷入囊中羞涩的窘境。《2023 青年消费调研》显
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
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第 1 页共 8 页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
尤为突出。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
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简悦,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
抢购。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
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
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年轻人热衷通过消
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
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
(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3 分)
A.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
D.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
B.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说明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流行。
C.根据《2023 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D.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3 分)
A.汇晋醋大成,酿传世经典。
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C.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D.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
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 分)
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
品的情绪价值。(6 分)
(1)2024 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
第 2 页 共 8 页
(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
(3)淘宝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孩子和鱼
丛棣
是个夏日午后,雨后初晴,山川田野被濯洗一新。
你和两个小伙伴如出笼小鸟,伸展双臂在野外忘情奔跑。你感觉自己跟那些迎面飞来的蜻蜓没什么两样,忽左忽右,
忽高忽低,却不会失去平衡。那年你六岁。
你们只是路过那儿。人影绰绰,笑语喧哗,你们被吸引过去并转瞬忘记了之前的计划。一段不是很长很宽的水沟,连着
鱼塘,没膝的水被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搅得异常浑浊,他们是在摸鱼呢。你在旁边观察了一阵儿,发现人人都有收获——多
是些小草鱼,是从鱼塘那边溯游过来的。他们的快乐感染了你,很快你也加入其中,短裤一下就湿了。你差不多是这帮孩子
里边个头最小的。
你从没摸过鱼,也不得要领,但是混迹其中搅动着浑水,即便脏了衣裤,还是觉得很快乐。一同来的小伙伴也玩得很开
心,很快都有所捕获。他们在岸边用泥巴筑起微缩的池塘,将逮到的小鱼养在里面,还冲你招手。你听见了他们的嘲笑声,
不过你并没往心里去,别人教你如何摸鱼你也不屑去听,你只是很享受这种喧闹。水沟里的水早已变成了黄泥汤,你有些累
了,想上去歇息一会儿。就在你靠近沟边的刹那,隐约看见一道游弋的白光,擦着你的腿,那么真实。你本能地俯身用手抄
去————不是逮,而是连带着身前的泥水用小臂的力量扑上去的……
那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鲫鱼。现在想想,应该有一斤多重吧。①那是当天他们所见的最大的一条鱼,你的小手甚至按服不
了它。他们都叫它“鱼王”。你和“鱼王”很快被大伙儿围拢,成为那个午后灼热的焦点。当时你手足无措,脑晕晕的,感
觉眼前的一切那么不真实,只能仰起一张小花脸一个劲儿地傻笑……
那条大鱼被伙伴用草杆穿过鱼鳃绑住,拎在手里沉甸甸的,那天下午你便一直拎着,走到哪儿都会招惹来一些探询的
目光。后来你嫌沉,就索性将已死的鱼用一截柳枝穿起来,拖着走,像个打完胜仗回来的将军。
到家时已近傍晚,父母上下打量着你,好像不认得你一样。你知道,都是身上那套脏兮兮的衣裤惹的祸。一番责打在所难免,
即便你将那份面目全非的“惊喜”拎给他们看,即便你一再申辩那条腥臭无比的死鱼不是捡来的,即便你咬紧牙关坚称自己
没有撒谎……
那个傍晚,你蹲在院门口,看余怒未消的父亲处置你的“战利品”。一把破菜刀在很费劲地剁着,听也听得出来,鱼骨
很硬很粗。②在大人们的眼里那也是一条大鱼啊!没人相信这是一个六岁孩子逮到的。一群讨厌的鸭子已等不及了,呱呱地
叫着围了过去。泪水又模糊了你的双眼,天也一下子黑透了。
从此,你再没摸过鱼,这件事也被你封存在记忆里,像个秘密,不再提及。只是你时常还会在梦里与一道游弋的白光偶
遇。是那条鱼,没错,还有那短暂的惊喜感如电流般贯穿全身,醒来却是无尽的怅惘。
成年后,你还是会做这样的梦,那道鳞光在你看来已初具“宿命”的形态。后来你也曾笑着问过父母,在合
第 3 页共 8 页
家团圆的饭桌上,在谈及小时候的种种趣事时,然而唯独这件事大家都记不得了————父母已经很老了。这个话题
很快被一带而过,你觉得很委屈。③印象中那是一条很大的鱼,当时大家都质疑它的来历,如今大家又忘记了它的存
在,忽略了长久以来它在你心中所占据的位置……
有一天,你带六岁的儿子到郊外游玩。湖边有垂钓的,每每有鱼被钓上来儿子都会拍着巴掌叫嚷一阵儿。儿子的
欢快深深感染了你,让你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真是一样一样的啊!儿子问你钓过鱼没有,你笑着摇摇头,你说:“④
爸爸摸过鱼,而且摸到了一条很大很大的鱼。”儿子的刨根问底勾起了你讲述的欲望,那尾鲜活的鲫鱼又开始在你的
心底翻腾起来。你讲得细致入微。看得出,儿子已听得入迷,最后他还扑闪着大眼睛一字一顿地说:“爸爸,你真了
不起!”不知怎么,当时你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临走时,你将儿子讨来的一条小鱼放生了。小鱼先是在水边转了个圈,随后一闪就不见了,让你想起梦中那道倏
忽而过的白光。你宁愿相信那是同一条鱼,它穿越时空而来,如今又游向辽阔而未知的水域……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
文本二:
在我看来,故事是“讲”出来的,小说是“说”出来的。
尤其是小小说,篇幅更亲民些,也更适合“说”,就该怎么舒服怎么“说”。“诗化”“散文化”“笔记
化”……都不算异化。小小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正由此体现,兼容并蓄,声气相通,自然而然。这也是小故事无法与
之比拟的地方……“讲”会自带全知视角,容易把着端着,也容易约定俗成,冷眼俯瞰的背后也许是曲意迎合;“说”
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欲言又止,不管是第几人称,都会保留下“倾诉者”的语感及心情,生成一种推心置腹的在场
气息。“讲”有狩猎之心,爱预设圈套和陷阱,可越是“机关重重”就越容易漏洞百出,往往没什么回旋余地,也常
常沦为一次性阅读;“说”有难言之隐,惯于在遮遮掩掩后和盘托出,或是明珠一颗,或是卵石一块,必要的文学性
将通过语言显现其纹理。“讲”凭借逻辑推动,目的明确,动机合理,一条道走到黑;“说”需要情感支撑,喜欢在
路上游荡,捕风捉影,下一秒钟也会紧随一只蝴蝶不知所踪。
(摘自《丛棣:说说小小说的“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你”如出笼小鸟一样在野外尽情奔跑,到受到吸引忘了原先的计划,再到混迹摸鱼的孩子中搅动浑水玩乐,处
处洋溢着童真童趣。
B.小说用“像个打完胜仗回来的将军”“战利品”等词句喻指“你”归家时神气的模样和收获的成果,将活动的紧张
刺激表现得淋漓尽致。
C.小说在叙述的过程中,进行了叙事视角的切换,前半部分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成人的世界,后半部分则以成人的视角
观察儿童的世界。
D.小说结尾以灵动的笔触补叙了主人公放生小鱼的事,意味着“你”对童年经历的释怀,也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一种
满足感和愉悦感。
7.文本一中多次提到那条“很大”的鱼,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①中“最大”一词在语义上与后文“鱼王”的称呼照应,亦显前文“抄”“扑”等词使用之精准。
B.句子②从大人的角度再次肯定了大鱼之“大”,寄托着孩子内心对被理解、被信任、被认可的渴盼。
C.句子③中“印象中”这一短语,将故事的讲述从当前时空又拉回到儿时,加快了小说叙事的节奏。
D.句子④中“很大”连用,符合“你”与儿子对话时的语境和语气,勾起了儿子刨根问底的欲望。
8.文本一多处使用对比的手法,请举出两处并加以分析。(4 分)
第 4 页共 8 页
9.文本二中丛棣认为“小说是‘说’出来的”,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主张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
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殿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
澳曰:“欲置以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京畿之积弊;
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卿与痛杖,贷其死,
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
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
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
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
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
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既睚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
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
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侍,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
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曰:“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
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绚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思遇;然每延英殿奏事,未尝不
汗沾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上曰 A 汝曹 B 所惜者 C 罗程艺 D 朕所惜者 E 高祖 F 太宗法 G 竟杖 H 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贷其死,可乎”中的“贷”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含义不同。
B.“即杖之”的“杖”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含义不同。
C.门下,唐代的官署名称,与中书、尚书并称“三省”,门下省下辖六部。
D.整容,为古今异义词。文中意为整理仪容,指唐宣宗的面容变得很严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宣宗从谏如流。只要臣下的奏章和谏议合情合理,他大都接受。每次收到臣下的奏章,都还特意焚香洗净手
后才去阅读。
第 5 页共 8 页
B.唐宣宗以国事为重。国舅郑光的庄吏犯了罪,唐宣宗顾及情面,向京兆尹韦澳求情,遭到拒绝后,向韦澳道歉。
C.唐宣宗为政勤勉。他临朝听政,接待应对群臣时态度非常庄重严肃,即使是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
面色。
D.唐宣宗富有威严。朝臣对他敬畏有加,就连最受恩遇厚待的令狐绚每次在延英殿奏对时,都汗流沾衣,不敢怠
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4 分)
(2)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4 分)
1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后唐庄宗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唐宣宗对此却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请
概述他对待伶人的方式及其理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
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首二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秋雨使人只能困居于室内,室内却漏雨积水的艰难处境。
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放晴,又逢佳节,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抑郁愁苦,借酒消愁。
C.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豪爽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驰射”“拍肩”的畅快,语意疏宕,意境开阔。
16.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情感上“出于苏”,请结合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对此简要分析。(6 分)
第 6 页共 8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形容小船在浩瀚的江面上任意飘荡,自由自
在。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
(3)古诗文中多借鸥鸟写人与水鸟相亲,用以表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或表现自我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 比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不安分的螳螂揪着一片叶子荡起了秋千;羞答答的木棉花在一点点绽放出甜甜的笑容;砂锅里飘出的令
人垂涎欲滴的香气,犹如摄人心魂的美食交响乐……在新型显示技术的助推下,观众通过屏幕“看”到的世
界异彩纷呈,呼之欲出的立体视觉效果令观众 ① 。
壮丽的珠穆朗玛峰美景在超高清镜头中 ② ,生动的演唱会场面通过 8K 信号传到云端,激烈的体育比
赛现场直播让观众 ③ ,超高清视频技术融入剧院、旅游景区等场所,从内容展示、产品体验、模式创新
等方面突破,逼真、沉浸的视听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一位喜欢看球赛的网友说,球迷是超高清显示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显示技术的升级为体育赛事直播
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高清高速设备,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到现场比赛的速度与激情,不仅有亲临现
场的感觉,甚至可以实现同现场的互动交流。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有关专家接受采访时说,超高清
显示屏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使受众的互动感、融入感、体验感大大增多。超高清显示屏的需求很广,正带
动其他关联行业升级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① ② 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朔风在树枝上吹着冰冷的口哨,大雪给乡村房顶戴上洁白的雪帽,屋内散发出的暖气和炊烟,将先前降
落房顶的雪花融化,雪水流到房檐便快速冻结成根根晶莹剔透的冰溜子。
第 7 页 共 8 页
雪封大地,农民说它是一地白面,孩子说它是一地白糖,青年人说它是圣洁爱情,美术家说它是天然绝美的水彩
画,作家说它是无与伦比的壮丽诗篇……
皑皑白雪平滑如镜。狐狸留下一串串珍珠链似的圆溜溜的脚印;野兔留下姑娘衣服花边似的一圈圈梅花形趾印;
还有大概是鼠类行走留下的点状印迹,活像落墨白纸上的一行行省略号。
大雪,对飞禽走兽来说也许是一道绞索:飞禽难以见到压在雪下的食物,走兽在雪地上留下被追捕的线索。
东北风在树林中奔跑,将零乱的枯草蹬倒,将零落的败叶卷上天空,唯有树木经年地挺立着,它走不了,躲不开,
它脚踏实地,将根须深深扎进大地,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着力量,默默承受着雨雪风霜、冷热寒凉,逼迫自己适应,
在适应中增强抵御的能力和生存的能力。
2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第四段的冒号作用相同且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风暴》《青春之歌》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B.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空气清新:真是难得的好天气啊!
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说的。
D.银装素裹:指冬天雪后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的场景或美丽景色。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狐狸、野兔、鼠类留下一行行圆溜溜、梅花状、点状的脚印”,从语意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中说道:“有些人只有看见了才相信,而有些人因为相信,
所以看见。”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8 页共 8 页柳州铁一中学2026届高三开学考语文参考答案
1B(“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错。原文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
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已的情感需求”,说明“追求功能”和“满足情感需求”都是考虑内容,
并非“转向”。)
2D(“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错。无法推出这一结论。)
3.D(A、B、C均强调商品的功能,非情感手段。)
4①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②年轻人更注重个性,
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③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
使“情绪消费”成为文化现象。④年轻人不会被物质过度限制,更强调“取悦自我”的消费观念,更愿意为情绪
买单。(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
5.(2)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2)绿色清新,富有生机、活
力,让人心情愉悦。(3)商品有趣新奇,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息。(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6A(B项“将活动的紧张刺激表现得淋滴尽致”错误。原文中这些词句是用来形容摸鱼结束后,主人公带着鱼
回家“自豪骄傲”的心情,而非摸鱼过程中的紧张和刺激。C项“后半部分则以成人的视角观察儿童的世界”错
误。主人公转换身份后,叙述的是父子俩共同经历的生活场景,并非“儿童世界”。D项“补叙”错误。原文中
放生小鱼的情节并非补叙。)
7.C(C项“加快了小说叙事的节奏”错误,应该是放缓了叙事的节奏,)
8①摸鱼队伍中“你”的个头最小和“你”的收获最大形成对比,衬托出“你”摸得大鱼的惊喜、意外,为下文
父母的不相信埋下伏笔。②收获大鱼“你”的欣喜若狂和父母的一番责打形成对比/你和“鱼王”被围拢、成为
焦点、在路上招惹来探询的目光与回到家父母的质疑、贵打形成对比,凸显了“你”被怀疑、被否定的失落和愤
怒。③“你”对童年往事的记忆犹新和父母的忽略遗忘形成对比,强调了这件事给“你”带来的伤害难以磨灭。
④儿子对“你”摸鱼成就的赞赏和父母对“你”摸鱼成就的否定形成对比,反衬出“你”被认可后的巨大喜悦。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舒服”地说。文本一采用“诗化”“散文化”的语言表达,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
②“娓娓道来”地“说”。小说采用第二人称叙事,通过“你”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节奏舒缓,保留了倾诉者的
语感及心情,使读者身临其境,能更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③“有难言之隐”地“说”。作者并没有
直接揭示故事的深层含义,而是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进行遮掩,最后在小说结尾处借助文学性的语言揭
示主题。④“有情感支撑”地“说”。从摸鱼时的快乐与好奇,到得鱼时的惊喜与自豪,到被贲打时的失落与委
屈,再到儿子的肯定与赞美,蕴含着作者对生命、成长、回忆等方面的思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
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ADG
11.C解析:“门下省下辖六部”错误,应是“尚书省下辖六部”
12B解析:“遵到拒绝后,向韦澳道款”说法错误,韦澳并没有拒绝唐宜宗对敖免郑光死刑的请求,唐宣宗是在
书澳接受其请求后向韦澳道歉。
13.(1)国舅郑光庄园掌管田租的人放纵骄横,多年不向官府交纳租税,韦澳将他速捕并戴上刑具。(关键词:“恣”,
放纵;“入”,缴纳:“执”,逮捕:“械”,给…戴上刑具)
2)我不敢不听从陛下的诏令,希望陛下让我暂时关押着,等到他租税交足之后再释放他。(关键词:“听”,准许;
“系”,关押;“俟”,等到;“征”,赋税)
14解析:唐宣宗对待伶人的方式可以从他对待祝汉贞和罗程两人的事情上总结出来。在祝汉贞所说内容涉及到
外朝政事时,唐宣宗严厉地训斥他,诛杀他犯罪的儿子,并且将祝汉贞流放到天德军。而对犯杀人罪的罗程,唐
宣宗坚决地杀掉了他。从中可以总结出,唐宣宗不允许伶人干政,对犯罪的伶人严厉惩处。理由可从文中“我畜
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汝曹所惜者罗程艺,联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等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①方式:不允许伶人干政,对犯罪的伶人严厉惩处。
②理由:他养伶人只是为了娱乐,不能因为自己喜爱他们而让他们干政或者破坏法律。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