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课件+学案+练习(无答案)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时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课件+学案+练习(无答案)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26 22:25:4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中和热的测定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注:强酸与弱碱反应,强碱与弱酸、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小于57.3KJ/mol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是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氢氧化钠,第二次是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0mol/L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 (相等或者不相等)。概念辨析相等概念辨析若将1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 、△H3 ;则三者的大小
关系为 。△H1> △H3 > △H2 2、中和热的测定⑴实验药品:0.50 mol/L和0.50 mol/L的盐酸和0.50 mol/L和0.5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⑵实验仪器:简易量热计反应热的测量仪器量热器(简易)内外两个筒搅拌器保温层温度计⑶实验原理:⑷实验步骤:见书第6页问题探究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减少热量损失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问题探究减少热量损失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问题探究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问题探究4、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 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
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问题探究4、判断下列实验操作对中和热测定的数值有如何影响?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①大烧杯上没有盖硬纸板
②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
③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代替稀盐酸溶液 进行实验
④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实验变 小变 小变 小不 变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 = CO(g) ΔH1=?你知道吗?①C(s)+1/2O2(g) = CO(g) ΔH1=?
②CO(g)+1/2O2(g) = CO2(g) ΔH2=-283.0kJ/mol
③C(s)+O2(g) = CO2(g) ΔH3=-393.5kJ/mol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途径无关,即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还是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二、盖斯定律△H=△H1+△H2盖斯定律直观化 CO(g)C(s)CO2(g)【课堂练习】:1.已知
①.CO(g) + 1/2 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②.H2(g) + 1/2 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 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 的ΔH ?????
解: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④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效应都是相同的.下面就看看反应④能不能由①②③三个反应通过加减乘除组合而成,也就是说,看看反应④能不能分成①②③几步完成.①×2 + ②×4 - ③ = ④ 所以,ΔH=ΔH1×2 +ΔH2×4 -ΔH3 ?????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2.已知:
①.C(石墨,s)+O2(g)==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CO2(g) △H2=-395.0kJ/mol
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
解:①- ②得:
C(石墨,s)= C(金刚石,s) △H=+1.5kJ/mol3.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
态H2O.已知:
N2(g)+2O2(g)==2NO2(g) △H1= + 67.2kJ/mol
N2H4(g)+O2(g)==N2(g)+2H2O(l) △H2= - 534kJ/mol
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
2 N2H4(g)+ 2NO2(g)== 3N2(g)+4H2O(l) △H= - 1135.2kJ/mol 谢谢!扬州化学精品课程——《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一、选择题
1.量热计能够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中,该仪器直接测得的数据是 ( )
A.体系质量的变化 B.体系能量的变化
C.体系温度的变化 D.体系电流的变化
2.相同条件下,均为50 mL 0.50 mol/L的溶液被分成3组反应:①盐酸与NaOH溶液;②盐酸与KOH溶液;③硝酸与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同 B.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等
C.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不等 D.测得的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
3.相同条件下,向l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HNO3;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Ql > Q2 > Q3 B.Q2 > Q3 > Q1 C.Q3 > Q2 > Q1 D.Q1 > Q3 > Q2
4.“中和热”是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强酸强碱反应,可用如下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热:H+(aq) + OH-(aq) = H2O(1) △H = -57.3 kJ/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都叫中和热
B.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相等
C.含1 mol Ba(OH)2的稀溶液和1 mol稀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5.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难以直接由实验测得,运用盖斯定律则可以间接计算求出。
已知: ①Zn(s) + 1/2O2(g) = ZnO(s) ΔH = -348.3 kJ/mol; ②2Ag(s) + 1/2O2(g) = Ag2O(s)
ΔH = -31.0 kJ/mol;则Zn(s) + Ag2O(s) = ZnO(s) + 2Ag(s) 的ΔH等于 (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6.分析下面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则选项中关系正确的是 ( )
①H2(g) + 1/2O2(g) = H2O(g) (H = a kJ/mol ; ②2H2(g) + O2(g) = 2H2O(g) (H = b kJ/mol
③H2(g) + 1/2O2(g) = H2O(l) (H = c kJ/mol; ④2H2(g) + O2(g) = 2H2O(l) (H = d kJ/mol
A.a < c < 0 B.b > d > 0 C.2a = b < 0 D.2c = d > 0
7.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 + 2HCl(aq) = SnCl2(aq) + H2(g) △H1
②Sn(s、灰) + 2HCl(aq) = SnCl2(aq) + H2(g) △H2
③Sn(s、灰) Sn(s、白) △H3 = +2.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H1 > △H2
C.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二、非选择题
8.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已知25℃、101 kPa时,两者分别与金属铝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4Al(s) + 3O2(g) = 2Al2O3(s) ΔH = -2834.9 kJ/mol; ②4Al(s) + 2O3(g) = 2Al2O3(s)
ΔH = -3119.1 kJ/mol;写出由O2变O3的热化学方程式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 (填“高”或“低”), 更稳定。
9.已知:①H2(g) + 1/2O2(g) = H2O(1) △H = -285.0 kJ/mol;
②C3H8(g) + 5O2(g) = 3CO2(g) + 4H2O(1) △H = -2220.0 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2.5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2)已知:③H2O(1) = H2O(g) △H = +44.0 kJ/mol,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10.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台上备有烧杯(大、小各一个)、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量筒、0.50 mol· L-1盐酸、0.55 mol· L-1 NaOH溶液,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实验中能否用铁质的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
(2)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 验 用 品
溶 液 温 度
中和热
△H
t1
t2

50 mL 0.55 mol·L-1 NaOH
50 mL 0.50 mol·L-1 HCl
20 ℃
23.3 ℃

50 mL 0.55 mol·L-1 NaOH
50 mL 0.50 mol·L-1 HCl
20 ℃
23.5 ℃
※已知:Q = Cm(t2 -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各稀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
先通过计算完成上表,再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所求得的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用KOH溶液代替NaOH溶液进行(2)中的实验,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若用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2)中的实验实验,会使测得的热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4 △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1.C
2.AD
3.B
4.B
5.A
6.C
7.D
8.3O2(g) = 2O3(g) ΔH = +284.2 kJ/mol 低 O2
9.(1)1︰1
(2)C3H8(g) + 5O2(g) = 3CO2(g) + 4H2O(g) △H = -2044 kJ/mol
10.(1)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 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不能
金属导热性能好,易造成热量损失
(2)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计算后填表:中和热△H = -56.85 kJ/mol
H+(aq) + OH-(aq) = H2O(1) △H = -56.85 kJ/mol
(3)不相等 相等 无 偏小
11.(1)P(s) + 3/2Cl2(g) = PCl3(g) △H = -306 kJ·mol-1
PCl5(g) = PCl3(g) + Cl2(g) △H = +93 kJ·mol-1
(2)-399 kJ·mol-1 等于
扬州化学精品课程——《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和计算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直接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2.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3.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学习过程】
一、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的定义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
注意: ①必须是酸和碱的稀溶液,因为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在相互稀释时会放热。
②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才能保证H+(aq)+OH-(aq)=H2O(l)中和热均为 ,而弱酸或弱碱在中和反应中由于电离吸收热量,其中和热 kJ·mol-1;
③以生成 水为基准。
2.中和热的测定
『活动与探究』反应热的测量(分三组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钾、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热)。
『交流与讨论』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
4.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准确。为什么?
二、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与各步反应的反应焓变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焓变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如同登山,无论拾级而上,还是乘坐索道缆车,上升的高度是一样的。
如右图:由A到B可设计两个途径:
途径一:A→B
途径二:A→C→B
则焓变△H、△H1、△H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例:已知下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热:
C(石墨)+ O2(g)= CO2(g),△H1 = -393.5 kJ·mol-1;
CO(g)+ 1/2O2(g)= CO2(g),△H2 = -283.0 kJ·mol-1试计算反应C(石墨)+ 1/2O2(g)= CO(g)的反应热为: 。

(2)特点:
反应热效应应只与始态終态有关。
反应热总值一定。
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等数学处理。
(3)意义:
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造成了困难,此时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得把他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问题解决』
已知:
P4(白磷,s)+5O2 (g) = P4O10(s) △H= -2983.2kJ.mol-1 ①
P(红磷,s)+O2 (g) = P4O10(s) △H= -738.5kJ.mol-1 ②
求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