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月素养过关赛(1、2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主题情境:2025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多地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烈、警示未来。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当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以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任务一:阅读语段,完成小题(22分)
语段一:壮美山河绘卷
清晨的阳光洒满青藏高原,( )的天空下,牦牛群在( )的草原上缓缓移动。远处的雪山如银盔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牧民们穿着绣有祥云图案的衣shang( ),手持马鞭,jīn piāo dài wǔ( )地走在牧道上。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牧歌,与溪流的叮咚声交织,qià( )似大自然谱写的乐章。草原上的野花如huā lěi( )般点缀在lǜ tǎn( )似的草地上,被阳光渲(xuān xuàn)染得格外鲜艳。听到我们的赞叹声,牧民阿爸露出shāo wēi( )腼( miàn miǎn)腆的笑容,眼神如bō li( )般清澈(chè chē),他用粗糙的手比划着,讲述着草原的变迁,言语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美dé( )的坚守。
语段二:红色精神传承
回溯革命岁月,红军战士们跨越xuán yá( )峭壁,勇dù( )大渡河,用“小米加步枪”对抗敌人的tǎn kè( )与飞机。即使面临fěn shēn suì gǔ( )的危险,他们也毫不退缩,用háo mài bù qū( )的壮举诠释信仰。如今,先烈们的精神如dēng zhǎn( )照亮前路,中华儿女huì jí( )力量,让五星红旗yì lì( )在世界东方,续写着新时代的华章。
1. 为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3分)
渲(xuān xuàn)染 腼( miàn miǎn)腆 清澈(chè chē)
根据拼音补全语段中的字词(10分)
3. 给“等闲”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2分)
①轻易,随随便便; ②平常; ③无端,平白地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4. 下列词语中“微”与“微笑”的“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微乎其微 B. 微言大义 C. 微风吹拂 D. 微服私访
5. 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 一望无际 一碧千里 B. 一碧千里 一望无际
C. 万里无云 广袤无垠 D. 广袤无垠 万里无云
6. 语段二中画“______”部分对应的《七律·长征》诗句是( )(2分)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 仿照语段中画“______”的句子(含连续动作),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整理资料,按要求做题(1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风靡(mǐ) 笨拙(zhuō) 疲倦 全神贯注
B. 卡住(qiǎ) 单薄(bó) 燥声 斩钉截铁
C. 攒动(zǎn) 狞笑(níng) 爆发 别出心裁
D. 提供(gōng) 尽量(jǐn) 预定 技高一筹
2. 下列路牌拼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中山路(ZHONGSHAN LU) B. 莫愁湖(MOCHOU HU)
C. 夫子庙(FUZI MIAO) D. 玄武路(XUANWU LU)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顾全大局 三顾茅庐 B. 居高临下 身临其境
C. 一泻千里 一碧千里 D. 顾名思义 义不容辞
4. 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 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B. 还来就菊花 乍暖还寒时候
C. 明月别枝惊鹊 别出心裁 D. 野旷天低树 心旷神怡
5. 下列词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洪水袭来时,解放军战士排山倒海般冲向灾区,救援群众。
B. 演讲比赛中,选手们声情并茂的发言震彻云霄,赢得阵阵掌声。
C. 他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真是千钧一发。
D. 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7. 下列句子中分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
B. 我喜欢读书,它能开阔眼界;我喜欢运动,它能强健体魄。
C. 早晨,我迎着朝阳跑步;傍晚,我伴着晚霞散步。
D. 小猫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玩毛线球;一会儿趴在窗边晒太阳。
8. 下列用多种形式代替“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B. 小明兴奋地喊道:“我终于解开这道难题啦!”
C. 爷爷抚摸着老照片,喃喃自语:“这是当年的战友啊。”
D. 花儿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窃窃私语:“春天真美啊!”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扩散,社区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C.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D. 他不仅喜欢阅读,而且善于写作,发表了多篇文章在报刊上。
10. 下列句子不属于“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的一项是( )(2分)
A. 操场上,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打球,热闹极了。
B. 游行队伍中,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们欢呼着向前走去。
C. 李爷爷拄着拐杖,慢慢走在公园的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D. 考场上,同学们埋头答题,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
11. 填入语段横线处,符合“点面结合”的一项是( )(2分)
秋天的田野真美啊!______。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们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A. 一阵风吹过,稻穗发出沙沙的声响
B. 远处的小山坡上,几棵柿子树挂满了红灯笼似的果实
C. 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充满了生机
D.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田野,感受丰收的快乐
任务三: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分)
1. 《草原》中,老舍笔下的草原“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5分)
2. 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用“______,______”描写夏雨的急促;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以“______,江清月近人”表达思乡之情;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______,______”写出了夜行时的惊喜。(2.5分)
3. 《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手法表现红军的乐观;“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则写出了红军胜利后的喜悦。(1.5分)
4. 《狼牙山五壮士》按照“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通过描写群众进场、______、______等场面,展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与热烈。(3分)
5. 爱国是曹植“______,视死忽如归”的豪情;是陆游“______”的坚守;是李纲“祖宗疆土,______,______”的担当。(2.5分)
任务四:阅读训练(24分)
(一)读《难忘的运动会》片段,完成练习(4分)
接力赛即将开始,我们班的“飞毛腿”小林突然扭伤了脚,大家急得团团转。体育委员______:“别慌!小王替补!”小王立刻脱下外套,抓起接力棒,站到起跑线上。
比赛开始了,队员们奋力奔跑,全班同学______:“加油!加油!”
1. 用不同词语替换“说”,填入括号(1.5分)
2. 在横线处补充“点”的描写(如小王的动作、神态),体现“点面结合”(2.5分)
(二)对比阅读《开国大典》与《狼牙山五壮士》片段(10分)
【选段A】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选段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1. 选段A描写的是______场面,选段B描写的是______场面(2分)
2. 选段A中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描写,选段B通过______的细节(如马宝玉的动作)进行__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4分)
3. 选段B中“抢前一步”“夺过”“举起”等动词,表现了马宝玉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两段选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选段A和B都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B. 选段A的情感是喜悦,选段B的情感是悲壮
C. 两段选段都采用“总—分”结构
(三)阅读《山魂》节选,完成练习(10分)
没有见过真正的山,总想象它是威严的、沉默的。
直到站在黄山脚下,我才懂了山的模样。那连绵的峰峦如巨人的脊梁,青灰色的岩石上爬满绿色的藤蔓,像披了件斑驳的绿衣。云雾在山间游走,时而缠绕山峰,时而掠过谷底,把山变成了仙境。山风呼啸而过,带着松涛的轰鸣,像是山在说话;偶尔有石块从崖上滚落,“咚咚”的声响在山谷里回荡,又很快被山的沉默吞没。
最动人的是山涧的溪流。它从山顶奔涌而下,撞在岩石上,碎成银花,又匆匆聚拢,继续向前。有的地方水流平缓,映着蓝天和白云,像块透明的镜子;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激起层层浪花,像撒了把碎钻。
我坐在山石上,听山风、看溪流,忽然觉得山是有魂的——它沉默却有力量,威严却也温柔。
1. 选文围绕“______”这句话展开(1分)
2. 完成表格,从所读内容想开去(3.5分)
作者所见所闻 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我的联想
峰峦 巨人的脊梁 由峰峦的连绵,我联想到______
溪流撞岩石 银花、碎钻 由溪流的奔涌,我联想到______
3. 重新排列描写溪流的句子,正确顺序是( )(2分)
①它从山顶奔涌而下,撞在岩石上,碎成银花,又匆匆聚拢,继续向前。
②有的地方水流平缓,映着蓝天和白云,像块透明的镜子。
③有的地方水流湍急,激起层层浪花,像撒了把碎钻。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4. 赏析句子“云雾在山间游走,时而缠绕山峰,时而掠过谷底,把山变成了仙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三个词语赞美山:______、______、______(1.5分)
任务五:习作(25分)
题目:《难忘的纪念活动》
要求:1. 围绕“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展开,如参观纪念馆、参加主题班会等;2. 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整体场景,也写个别人物的表现;3. 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2025-2026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月素养过关赛(1、2单元)(参考答案):
任务一:阅读语段,完成小题(22分)
1. xuàn、miǎn、chè(3分,每空1分)
解析:“渲”读“xuàn”(注意与“宣(xuān)”区分);“腼”读“miǎn”(第三声,避免误读为“miàn”);“澈”读“chè”(翘舌音,避免误读为“chē”)。
2. 裳、襟飘带舞、恰、花蕾、绿毯、稍微、玻璃、德、悬崖、渡、坦克、粉身碎骨、豪迈不屈、灯盏、汇集、屹立(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解析:“襟飘带舞”注意“襟”的写法;“花蕾”的“蕾”下面是“雷”;“悬崖”的“悬”上面是“县”;“粉身碎骨”“豪迈不屈”需结合语境记忆,避免形近字错误(如“豪”不要写成“毫”)。
3. (1)②;(2)①(2分,每空1分)
解析:(1)“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指“平常”,体现红军把艰难险阻看作平常事;(2)“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等闲”指“轻易、随便”,意为轻易就能感受到春风的气息。
4. A(1分)
解析:“微笑”的“微”指“细微、轻微”。A项“微乎其微”的“微”指“细微”,与题干一致;B项“微言大义”的“微”指“精深”;C项“微风吹拂”的“微”指“微弱”(侧重力量);D项“微服私访”的“微”指“隐藏身份”,均不匹配。
5. B(2分)
解析:“天空”用“一碧千里”形容颜色(碧蓝广阔),“草原”用“一望无际”形容范围(辽阔无边),搭配更贴切;A项顺序颠倒,C、D项“万里无云”“广袤无垠”虽符合,但与“壮美山河”的语境贴合度不如B项。
6. B(2分)
解析:语段二“跨越悬崖峭壁,勇渡大渡河”对应《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均与“渡江河、越险阻”相关);A项写五岭、乌蒙山脉,C项写过岷山,均不匹配。
7. 示例:妈妈下班回到家,放下包,换好拖鞋,走进厨房,系上围裙,开始准备晚餐。(2分,含3个及以上连续动作,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需模仿“跨越、勇渡、对抗”等连续动作,选取生活场景(如做饭、学习、运动),用连贯动词展现过程。
任务二:整理资料,按要求做题(18分)
1. A(2分)
解析:B项“燥声”应为“噪声”;C项“攒动”的“攒”读“cuán”;D项“预定”应为“预订”(“预定”侧重“预先决定”,“预订”侧重“预先订购”,此处“预订”更准确);A项字音字形均正确。
2. C(2分)
解析:路牌拼写规则为“专名大写、通名大写,专名与通名之间空格”,“夫子庙”应拼写为“FUZI MIAO”(题干中C项格式正确,若题目中C项为“FU ZI MIAO”则错误,结合常见错误设置,此处应为C项“夫子庙(FUZI MIAO)”拼写正确,若原题目中C项为“FU ZI MIAO”则答案为C,修正后正确路牌为“FUZI MIAO”)。
3. C(2分)
解析:A项“顾全大局”的“顾”指“顾及”,“三顾茅庐”的“顾”指“拜访”,意思不同;B项“居高临下”的“临”指“面对”,“身临其境”的“临”指“到、进入”,意思不同;C项“一泻千里”“一碧千里”的“里”均指“里程、范围”,意思相同;D项“顾名思义”的“义”指“含义”,“义不容辞”的“义”指“道义”,意思不同。
4. A(1分)
解析:A项“见”均读“xiàn”,意为“显现、出现”;B项“还来就菊花”的“还”读“huán”(回来),“乍暖还寒”的“还”读“hái”(仍然),读音、含义均不同;C项“别枝惊鹊”的“别”指“离开”,“别出心裁”的“别”指“另外”,含义不同;D项“野旷天低树”的“旷”指“空旷”,“心旷神怡”的“旷”指“开阔”,含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
5. A(1分)
解析:A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节奏划分符合诗意(“翻墨”“跳珠”为完整意象,不可拆分);B项拆分“黑云翻”“白雨跳”,破坏意象完整性;C、D项“七八个星”“两三点雨”为完整短语,应划分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D项划分错误。
6. C(1分)
解析:C项“千钧一发”形容情况万分危急,与“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的语境不符;A项“排山倒海”形容解放军气势浩大;B项“震彻云霄”形容演讲声音响亮;D项“粉身碎骨”形容先烈的牺牲精神,均使用恰当。
7. D(1分)
解析:D项“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为并列短句,短句内部无逗号时,应用逗号连接,而非分号;A、B、C项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使用正确。
8. D(2分)
解析:D项“窃窃私语”指“私下小声交谈”,用于“花儿”(无生命物体)不恰当,可改为“低声呢喃”;A项“叮嘱”、B项“喊道”、C项“喃喃自语”均符合“说”的替换,且语境匹配。
9. C(2分)
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B项否定不当,删去“不”;C项无语病;D项语序不当,改为“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10. C(2分)
解析:“面”的描写指整体场景或群体状态,C项“李爷爷拄着拐杖散步”是个体(点)的描写;A、B、D项均描写群体或整体场景(面),符合要求。
11. B(2分)
解析:“点面结合”需先写“面”(整体场景),再写“点”(个体细节)。B项“远处柿子树挂果实”是“点”的描写,承接“田野真美”的“面”,符合要求;A项“稻穗声响”、C项“忙碌身影”、D项“我和爸妈感受丰收”均为“面”或无关“点”的细节,不匹配。
任务三: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1分)
1. 清鲜、明朗、高歌一曲(1.5分,每空0.5分)
解析:直接引用《草原》原文,注意“清鲜”不要写成“清新”,“明朗”不要写成“明亮”。
2.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野旷天低树;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5分,每空0.5分)
解析:苏轼诗句写夏雨急促,孟浩然诗句表达思乡,辛弃疾诗句写夜行惊喜,均为课文要求背诵内容,注意“翻墨”“野旷”“茅店”的正确写法。
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颜(1.5分,每空0.5分)
解析:“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以夸张手法写红军蔑视困难,“三军过后尽开颜”写胜利后的喜悦,注意“逶迤”“磅礴”的正确写法。
4. 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举行典礼(或“升国旗”)、群众游行(3分,每空0.5分)
解析:《狼牙山五壮士》按“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顺序记叙;《开国大典》重点描写“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场面,任选两个即可。
5. 捐躯赴国难;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2.5分,每空0.5分)
解析:曹植诗句体现豪情,陆游诗句体现坚守,李纲名言体现疆土担当,均为爱国主题名句,注意“捐躯”“卑”的正确写法。
任务四:阅读训练(24分)
(一)《难忘的运动会》片段(4分)
1. 示例:大声下令、齐声呐喊(1.5分,每空0.75分,用“下令”“呐喊”“呼喊”等替换“说”,符合语境即可)
解析:体育委员的话是指令,用“下令”“指挥”;全班同学的话是加油,用“呐喊”“呼喊”,体现不同场景的“说”。
2. 示例:小王眉头紧锁,眼神坚定,右手紧紧握住接力棒,左脚在前弓步准备,全身肌肉紧绷,仿佛随时要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2.5分,包含动作(握棒、弓步)、神态(眉头紧锁、眼神坚定),体现“点”的细节,与“面”(队员奔跑、全班加油)结合即可)
解析:补充小王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个体细节,与“大家急得团团转”“队员奋力奔跑”的“面”形成呼应,符合“点面结合”要求。
(二)对比阅读(10分)
1. 群众游行、五壮士顶峰歼敌(2分,每空1分)
解析:选段A围绕“群众游行”展开,描写游行队伍的活动;选段B围绕“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抗击敌人”展开,描写战斗场景。
2. 环境(或“场面”);马宝玉抢手榴弹、举石头;动作;生动展现马宝玉的果断勇敢,突出五壮士的英雄形象(4分,每空1分)
解析:选段A“灯笼火把”“礼花”“灯火”是环境(场面)描写,烘托喜悦氛围;选段B“抢前一步”“夺过”“举起”是动作细节描写,体现马宝玉的英勇,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3. 表现了马宝玉临危不乱、果断勇敢、舍生忘死的品质(2分,答出“果断”“勇敢”即可)
解析:“抢前一步”“夺过”体现果断,“举起石头砸敌人”体现勇敢,结合战斗场景,突出英雄品质。
4. B(2分)
解析:A项选段A有环境描写,选段B无环境描写(侧重动作描写);B项选段A写开国大典的喜悦,选段B写五壮士的悲壮,情感基调正确;C项选段A、B均为“分述”,无“总起”,不是“总—分”结构。
(三)《山魂》节选(10分)
1. 没有见过真正的山,总想象它是威严的、沉默的(或“我坐在山石上,听山风、看溪流,忽然觉得山是有魂的——它沉默却有力量,威严却也温柔”)(1分,答出核心主旨句即可)
解析:选文先写对山的想象,再写实地观察后的感悟,核心围绕“山的威严、沉默与力量”展开,任选一句主旨句即可。
2. 示例:(峰峦联想)连绵的群山像巨龙的脊背,蜿蜒伸向远方;(溪流联想)溪流奔涌像勇敢的战士,冲破阻碍向前奔跑(3.5分,每空1.75分,联想合理、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结合“峰峦连绵”“溪流奔涌”的特点,联想相似事物(如巨龙、战士),体现观察后的思考。
3. A(2分)
解析:描写溪流应按“整体奔涌→平缓处→湍急处”的顺序,①句总写溪流奔涌,②句写平缓处,③句写湍急处,故顺序为①②③。
4.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游走”“缠绕”“掠过”赋予云雾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云雾在山间灵动飘逸的样子,突出山如仙境般的美(2分,答出“拟人”及效果即可)
解析:抓住“游走”“缠绕”等拟人化动词,分析其对表现云雾灵动和山的仙境之美的作用。
5. 示例:威严、有力量、温柔(1.5分,每空0.5分,从文中“威严、沉默、有力量、温柔”中任选三个即可)
解析:结合选文结尾“沉默却有力量,威严却也温柔”,提炼关键词填空。
任务五:习作(25分)
评分标准
优秀(20-25分) 1. 紧扣“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主题班会),内容具体;2. 运用“点面结合”(如整体场景:纪念馆里庄严肃穆,同学们整齐列队;个体细节:某同学凝视历史照片时的神情、老兵爷爷讲述往事的动作);3. 情感真挚(如对先烈的缅怀、对和平的珍惜);4. 语句通顺,结构清晰,不少于450字。
良好(15-19分) 1. 围绕纪念活动展开,内容较具体;2. 有“点面结合”的意识,但细节较简略;3. 有基本情感表达;4. 语句基本通顺,字数达标。
合格(10-14分) 1. 提及纪念活动,但内容笼统(如“我们参加了纪念活动”,无具体场景);2. 缺少“点面结合”,仅写整体或个体;3. 情感模糊;4. 语句基本通顺,字数接近450字。
待改进(10分以下) 1. 偏离主题(如写其他节日活动);2. 无“点面结合”,内容混乱;3. 无真情实感;4. 语句不通顺,字数不足400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