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月素养过关赛(1、2单元)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主题情境:欢迎加入“秋日校园探秘营”!请带着你的探秘手册,完成以下任务,收集“校园秋日勋章”,解锁秋天的秘密吧!
任务一:完成乐乐的“校园秋日探秘日记”(19分)
星期五 晴
今天的校园格外热闹,秋日探秘营正式开启!清晨的阳光洒在操场上,空气(liáng shuǎng)______又清新,天空(míng lǎng)______得像一块透明的蓝宝石。我们穿着(jié jìng)______的校服,沿着(wān yán)______的石子路走向校园深处。
一路上,同学们的笑声此起彼伏:有的拿着画板写生,有的对着枫叶轻声(sòng dú)______诗歌,有的举起相机( pāi shè)______美景,还有的(yáng qǐ)______小手和枝头的小鸟(hù xiāng)______打招呼。不远处,(zhī gàn)______(cū zhuàng)______的梧桐树在风中轻轻摇晃,金黄的叶子像一只只小巴掌,(luò)______在地上,(líng luàn)______却好看。叶片上的(lù zhū)______(jīng yíng)______发亮,像撒了一把碎钻。天空中,大雁(pái liè)______成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仿佛在为我们指引探秘的方向。我们(jǐ)______在一起欣赏这美景,忽然觉得,秋天的校园也是一门有趣的(gōng kè)______!
1. 根据拼音补全日记中的词语(10分)
2. 理解日记中难懂的词语,完成表格(3分)
词语 理解方法及意思
此起彼伏 结合语境(同学们的笑声),理解为:______
蜿蜒 联系生活(校园石子路),理解为:______
3. 日记中“发”是多音字,在“头发”中读______,在“发现”中读______(2分)
4. 下列句子与“金黄的叶子像一只只小巴掌”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风儿吹过,树叶在枝头唱着歌
B. 柿子挂满枝头,像一个个红灯笼
C. 小草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张望
5. 乐乐的日记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2分)
任务二:整理探秘营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做题(31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荒野(huāng) 掠过(lüè) 打扮
B. 绒球(róng) 照例(liè) 狂欢
C. 挑选(tiāo) 挨打(āi) 猜侧
D. 手臂(bì) 打磨(mó) 漂扬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图案 清凉 迟到 B. 雨珠 平展 荒野
C. 眼急手快 狂欢 处罚 D. 银杏 斜线 炎热
3. 下列成语中,构词特点和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摇头晃脑 B. 口干舌燥 C. 春华秋实 D. 手忙脚乱
4. 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春天,校园里草长莺飞,桃花、杏花竞相开放
B. 夏天,操场上烈日炎炎,同学们在树荫下跳绳、打球
C. 秋天,教室里金桂飘香,同学们都忍不住深呼吸
D. 冬天,校园里层林尽染,大家穿着棉袄堆雪人
5.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B. 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棍拨弄)
C. 白云生处有人家(生活) D.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
6. 下列对有新鲜感的词语联想不恰当的是( )(2分)
A. 鸦雀无声——考试时教室的样子
B. 手忙脚乱——妈妈做饭时的样子
C. 摇头晃脑——老师讲课投入时的样子
D. 面红耳赤——同学争论问题时的样子
7. 下列社团名字与社团活动不匹配的一项是( )(2分)
A. 书法社团——墨香社 B. 歌唱社团——天籁阁
C. 科学社团——丹青坊 D. 手工社团——巧巧手工作室
8. 同学们为秋日黑板报选插图,下列插图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金黄的稻田 B. 盛开的荷花 C. 火红的枫叶 D. 南飞的大雁
9.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花儿在风中点头微笑
B. 落叶打着旋儿跳着舞落在地上
C. 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长辫子
D. 星星眨着眼睛看着熟睡的小朋友
10. 下列句子朗读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最爱秋天的校园。(强调“最爱”的情感)
B. 他把老师教的古诗背得一字不差。(强调背书的熟练)
C. 校园的银杏叶在十月中旬变黄。(强调变黄的原因)
D. 我们在梧桐树下发现了一只小松鼠。(强调发现的地点)
11.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的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景,体现了团结友爱
B. 《花的学校》写的是花儿在学校里上课、放假的情景,充满奇幻色彩
C.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写了“我”在水泥道上玩耍的快乐
D. 《秋天的雨》重点写了秋雨如何帮助农民伯伯收获庄稼
12.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9分)
(1)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的颜料。______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______,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所见》中,牧童“忽然闭口立”是因为“______”(填诗句)。
(3)叶绍翁在《夜书所见》中,用“______,江上秋风动客情”表达思乡之情;刘禹锡在《望洞庭》中,用“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洞庭美景。
任务三:和探秘营伙伴一起探索“校园四季”(20分)
(一)阅读资料,完成练习(9分)
资料一:四季特点
春:温暖、花红柳绿;夏:炎热、绿树成荫;秋:凉爽、金桂飘香;冬:寒冷、白雪皑皑。
资料二:校园秋日一角
走到校园的银杏林,(míng lǎng)______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地面上满是金黄的叶子。几只小鸟(pái liè)______着站在枝头,叫声清脆,(cǐ qǐ bǐ fú)______,为秋天的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机。
1. 仿照资料一,补充“秋、冬”的其他特点(2分)
秋: 、 ;冬: 、 。
2. 理解词语意思(5分)
(1)用“√”给“明朗”选择正确解释。
①明朗的阳光(A.光线充足 B.性格开朗)
②他的态度很明朗(A.光线充足 B.态度清晰)
(2)联系上下文,“此起彼伏”的意思是:
3.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词语,填在资料二的横线上(2分)
(二)阅读短文《校园四季》,回答问题(11分)
校园四季
我们的校园像一幅会变的画,每一季都有不一样的美。
春天,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嫩黄的花朵像小喇叭,吹醒了沉睡的小草。小草探出脑袋,柳树抽出新枝,我们在草地上放风筝、读课文,笑声传遍校园。
夏天,教学楼旁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下课后,我们跑到树下乘凉、跳皮筋,蝉鸣声和笑声混在一起,特别热闹。
秋天,最让人期待的是桂花开了!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香味却能飘满整个校园。银杏叶变黄了,风吹过,叶子像蝴蝶一样飞下来,我们捡叶子做书签,别提多开心了。
冬天,雪花飘落时,校园变成了白色的世界。我们堆雪人、打雪仗,连教学楼的窗户上都结满了漂亮的冰花。
我爱校园的四季,更爱在这里成长的每一天!
1. 短文按照______顺序描写校园,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季节的校园美景(5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生动写出了 (3分)
3. 你的校园在秋天有什么美景?你会在校园里做什么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写作(30分)
题目:《校园秋日探秘趣事》
要求:1. 写一件在校园秋日探秘中发生的趣事,如捡落叶、观察果实等;2. 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用上简单的修辞手法;3. 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300字。
2025-2026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9月素养过关赛(1、2单元)(参考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任务一:完成乐乐的“校园秋日探秘日记”(19分)
1. 凉爽、明朗、洁净、蜿蜒、诵读、拍摄、扬起、互相、枝干、粗壮、落、凌乱、露珠、晶莹、排列、挤、功课(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解析:“凉爽”的“爽”注意写法(先写“大”,再写四个“×”);“蜿蜒”形容道路弯曲,“蜒”不要写成“延”;“晶莹”的“莹”下面是“玉”;“功课”的“功”不要写成“工”,需结合语境记忆,避免形近字错误。
2. 结合语境(同学们的笑声),理解为:笑声一会儿在这边响起,一会儿在那边响起,接连不断。
联系生活(校园石子路),理解为:形容道路弯弯曲曲,不是笔直的。 (3分,每空1.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起彼伏”需抓住“此”(这里)、“彼”(那里)的对比,体现声音的交替;“蜿蜒”结合“石子路”的特点,突出“弯曲”的形态。
3. fà、fā(2分,每空1分)
解析:“头发”的“发”是名词,读“fà”;“发现”的“发”是动词,读“fā”,需区分词性记忆读音。
4. B(2分)
解析:题干句子运用比喻(叶子→小巴掌)。A项“树叶唱着歌”、C项“小草探出脑袋”是拟人;B项“柿子→红灯笼”是比喻,与题干一致。
5. 日记开头缺少具体日期(如“2025年9月12日”),仅写“星期五”不完整(2分)
解析:日记格式要求第一行写“年/月/日 星期× 天气”,乐乐仅写“星期五 晴”,缺少具体年、月、日,格式不规范。
任务二:整理探秘营收集的资料(31分)
1. A(2分)
解析:B项“照例”的“例”读“lì”,不是“liè”;C项“挨打”的“挨”读“ái”,“猜侧”应为“猜测”;D项“漂扬”应为“飘扬”;A项字音字形均正确。
C(2分)
解析:C项“眼急手快”应为“眼疾手快”(“疾”指快速,不是“着急”的“急”);A、B、D项书写均正确。
3. C(2分)
解析:A(摇、晃:动作相关)、B(口、舌:身体器官相关)、D(手、脚:身体器官相关)均为“含同类事物”的构词特点;C项“春华秋实”(春-秋、华-实:季节与成果)是“对比类”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
4. D(2分)
解析:“层林尽染”形容秋天树叶变红的景象,不适合形容冬天(冬天树叶凋零或呈深绿);A(春天草长莺飞)、B(夏天烈日炎炎)、C(秋天金桂飘香)均符合季节特点,运用恰当。
5. C(2分)
解析:“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指“产生、生出”(形容白云从山间升起),不是“生活”;A(坐:因为)、B(挑:拨弄)、D(和:和谐)解释均正确。
6. B(2分)
解析:“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妈妈做饭”通常是熟练有序的,联想不恰当;A(考试时鸦雀无声)、C(老师讲课摇头晃脑)、D(争论时面红耳赤)均符合词语含义,联想恰当。
7. C(2分)
解析:“丹青坊”中的“丹青”指绘画,适合美术社团,不适合科学社团(科学社团可命名“探索社”“科创坊”);A(墨香社-书法)、B(天籁阁-歌唱)、D(巧巧手工作室-手工)均匹配。
8. B(2分)
解析:“盛开的荷花”是夏天的景物,不适合秋日黑板报;A(金黄稻田)、C(火红枫叶)、D(南飞大雁)均为秋天典型景物,插图恰当。
9. C(2分)
解析:C项“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长辫子”是比喻(枝条→长辫子);A(花儿点头微笑)、B(落叶跳舞)、D(星星眨眼睛)均赋予事物人的动作/神态,是拟人,故选C。
10. C(2分)
解析:C项“校园的银杏叶在十月中旬变黄”中,重音应标注“十月中旬”(强调时间),而非“变黄的原因”(句子未提及原因);A(强调“最爱”)、B(强调“一字不差”)、D(强调“梧桐树下”)标注均正确。
11. A(2分)
解析:B项《花的学校》是想象花儿“在地下上学”,不是“在学校里赏花”;C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表达对水泥道美景的喜爱,不是“玩耍的快乐”;D项《秋天的雨》重点写秋雨带来的季节变化,不是“帮助农民收获庄稼”;A项说法正确,《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体现团结。
12. (1)五彩缤纷、橙红色、你挤我碰(3分,每空1分)
(2)意欲捕鸣蝉(2分)
(3)萧萧梧叶送寒声、遥望洞庭山水翠(4分,每空2分)
解析:(1)直接引用《秋天的雨》原文,注意“五彩缤纷”不要写成“五彩斑斓”,“你挤我碰”体现果实的多;(2)《所见》中牧童闭口是为了“捕蝉”,诗句需准确默写;(3)叶绍翁诗句表达思乡,刘禹锡诗句描绘洞庭“山水翠”的美景,均为课文要求背诵内容,注意“萧萧”“翠”的正确写法。
任务三:探索“校园四季”(20分)
(一)阅读资料,完成练习(9分)
1. 示例:秋: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冬:冰天雪地、银装素裹(2分,每空0.5分,符合季节特点即可)
解析:结合秋天“凉爽、丰收”、冬天“寒冷、多雪”的特点,选择常见四字词语,如“秋天:天高云淡、丹桂飘香;冬天:寒风刺骨、白雪皑皑”。
2. (1)①A;②B(2分,每空1分)
(2)小鸟的叫声一会儿在这边响起,一会儿在那边响起,接连不断(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1)“明朗的阳光”指光线充足(A);“态度明朗”指态度清晰、明确(B),需结合语境选义项;(2)“此起彼伏”结合“小鸟叫声”,突出“交替响起、不停歇”的特点。
3. 明朗、排列、此起彼伏(2分,每空0.5分,错字不得分)
解析:根据拼音直接书写,“明朗”不要写成“明郎”,“排列”的“列”不要写成“例”,“此起彼伏”需注意“彼”“此”的写法。
(二)阅读短文《校园四季》(11分)
1. 时间(季节)、春、夏、秋、冬(5分,每空1分)
解析:短文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季节顺序描写,明确时间顺序及四个季节即可。
2. 比喻、梧桐树的枝叶、绿色的大伞、夏天梧桐树枝叶茂密,能为同学们遮挡阳光的特点(3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句子将“枝叶”比作“大伞”,突出枝叶“茂密、能遮阳”的特点,需准确提取本体、喻体及表达效果。
3. 示例:我的校园秋天最美的是教学楼前的银杏林,金黄的叶子像蝴蝶一样飘落。我们会在课间捡银杏叶,夹在书本里做书签,还会用叶子拼贴成小动物的图案,特别有趣。(3分,写出校园秋景1分,活动2分,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需结合自身校园实际,先写“美景”(如枫叶、桂花),再写“活动”(如捡叶、赏桂),体现“秋天”的特点。
任务四:写作(30分)
评分标准
优秀(24-30分) 1. 紧扣“校园秋日探秘”主题,事件具体(如“捡落叶拼画”“观察银杏果”);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落叶像小扇子”);3. 语句通顺,结构清晰(起因→经过→结果);4. 字数不少于300字,情感真实。
良好(18-23分) 1. 围绕主题,事件较具体;2. 有简单修辞手法;3. 语句基本通顺,结构较完整;4. 字数达标,有基本情感。
合格(12-17分) 1. 提及“秋日探秘”,但事件笼统(如“我们在校园探秘”);2. 缺少修辞手法;3. 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错别字;4. 字数接近300字。
待改进(12分以下) 1. 偏离主题(如写“公园游玩”);2. 事件混乱,无细节;3.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4. 字数不足250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