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主题 有机酸性质的探究——以乙酸为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介绍乙酸时,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食醋引入乙酸的物理性质,再通过结构简式引入羧基。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无机酸的通性,学生容容易理解乙酸的酸性。因此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未作更多介绍,而是通过栏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方案比较酸性,进行知识迁移,培养证据推理与科学探究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些内容可与“实验活动9”适当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酯化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教材用了较多篇幅幅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性质与用途 附带介绍酯类物质。由于选择性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还要继续学习该反应,此处的教材 不涉及同位素示踪等与反应机理相关的内容,而是结合该反应的特征复习和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知识。
2.学习者分析
高一的学生学习有热情,活力十足,但知识积累需要加强,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乙酸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从乙酸分子结构的视角来认识他们,并且从官能团的角度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念。
3.学习目标确定
从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的角度而言,具体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1、认识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有机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学习重点难点
1、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2、乙醇和乙酸的催化氧化。
5.教学课时数
本节关于乙酸的性质课时数安排为一节课。
6.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要求”的有关要求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教学”部分的相关阐述本节课所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 2.任务单导读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比较法。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结合生活中已知对乙酸的特点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1、借助引课环节回忆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 2、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总结出乙酸的物理性质。1、能够准确说出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等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分子式、结构式、溶解性、熔沸点等信息。利用球棍模型的教具尝试分析乙酸具有的结构并加以探究得出乙酸的官能团和结构1、实际动手尝试使用乙酸的分子模型的建构,得出乙酸的官能团和结构。1、能够准确得出乙酸的分子结构模型。 2、尝试官能团的判断,并知道其名称。乙酸和石蕊试剂的反应、乙酸和镁条的反应、乙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探究乙酸的酸性、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1、学生分组实验乙酸和石蕊试剂的反应、乙酸和镁条的反应、乙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2、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1、能够准确说出乙酸酸性强弱的大小,总结酸性的特点在乙酸分子上也同样适用。 2、掌握酯化反应反应的操作过程收集方式注意事项等。 3、学会书写酯化反应的方程式并知道其中的断键机理。同时酯化反应还是一个可逆反应。乙酸用途的简单介绍1、了解乙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知道乙酸在生活生产化工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用途。
6.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初识乙酸 任务1-1:乙酸的物理性质 任务1-2:乙酸的空间结构教师活动 【活动一】通过人文典故“杜康酿酒,黑塔造醋”,认识乙醇和乙酸的转化关系,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黑塔酿造的酸味液体含有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活动二】球棍模型教具的使用 利用球棍模型的教具尝试分析乙酸具有的结构并加以探究得出乙酸的官能团和结构。学生活动 【活动一】 1、 介绍人文典故,认识本节课的有机物主角,产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 1、总结乙酸的分子结构。 活动设计意图: 本部分的知识即是对同学们之前对与乙酸认知的一个回忆和巩固,联系生活经验,提炼乙酸的物理性质:结合分子球棍模型动态图认识了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同时也强调了乙酸这种物质的特殊结构让同学们了解结构的不同官能团会影响有机物在性质上的差异。环节二:了解乙酸 任务1-3:乙醇的化学性质【活动三】微课视频——乙酸的酸性 通过食醋浸泡水壶去除水垢,探究乙酸的酸性。 乙酸具有酸性,且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活动四】拓展实验——乙酸的酸性 1、酸碱指示剂健谈乙酸溶液的酸性。 2、对比等浓度盐酸、醋酸与等量大理石的反应。 【活动五】微课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 创设情境:酒醋蒸鱼为什么能够去腥增香?加热乙醇和乙酸发生了什么反应?特别的香味是什么物质?引出乙酸第二个化学性质——酯化反应。 视频微课展示酯化反应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向同学们引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2.反应中有哪些安全措施呢 3.右边试管中的饱和:溶液有何作用 4.哪些实验现象说明生成了乙酸乙酯 5.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 6.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提高反应速率的方法呢 7.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提高乙酸转化率的方法呢 8.如何控制条件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活动三】培养同学们基础生活经验判断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初步认识乙酸的酸性。 【活动四】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盐酸的酸性强于乙酸,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实验五】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醋酸,使学生对乙酸的感性认识逐步深入、具体,增强实验探究、证据推理能力。 认识酯化反应的特点(难、慢、不完全、实质为取代反应),认识反应产物,认识乙酸乙酯的官能团及其物质类别 活动设计意图: 在环节二中使用不同的方式围绕着乙酸的化学性质为同学们展示操作了不同的实验让同学们得出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同时乙酸和乙醇能够发生酯化反应。让同学们加深“结构决定性质”“官能团决定性质”的思想。培养同学们对于有机化学部分学习的学习方法。环节三:应用乙酸 任务1-4:乙酸用途的简单介绍和课堂小结【活动七】阅读教材 了解乙酸在化工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课堂小结和随堂练习。【活动七】让同学们了解乙酸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和随堂练习是加深本节课知识点的能力巩固。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同学们在总结的过程中加加深记忆、查缺补漏。为下节课有机合成的学习做一定铺垫。
7.板书设计
乙酸 1乙酸的物理性质 2、乙酸的分子结构 3、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4乙酸的应用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有关乙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是纯净物 D.乙酸的分子式是,有4个氢原子,不是一元酸 2.下列有关乙酸的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 B.乙酸分子是由一个乙基和一个羧基构成 C.乙酸分子的官能团是羧基 D.乙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溴水 C.锌粒 D.碳酸氢钠溶液 4.乙醇和乙酸是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B.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中均含有碳氧双键 5.炒菜时,有时加酒添醋可使菜肴变得味香可口,可能和生成有关() A.盐 B.酸 C.醇 D.酯 6.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3 mol D.HCOO—C—CH(OH)—OOC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7.将1mol乙醇(其中的羟基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水分子中一定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45g乙酸乙酯 D.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8.实验室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乙试管内液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B.加入过量乙酸,可使乙醇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C.分离出乙中乙酸乙酯的方法是分液 D.试管中试剂的加入顺序为浓硫酸→乙酸→乙醇 9.乙酸的结构式为,其发生下列反应时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①乙酸的电离,是a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b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与的反应:,是c键断裂 ④乙酸生成乙酸酐的反应:,是a、b键断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肉桂酸(结构如图)可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等方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属于乙酸的同系物 C.可与发生加成反应 D.肉桂酸含有碳碳双键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微课教学、演示视频、学生实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联合使用加深同学们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1.本节课能顺利完成有关乙酸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等4个方面的教学任务。 2.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了学生5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达到了本节课的培养目标。 3.在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上后期可以进行合理改进,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实验现象的观察,便于学生观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