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据《诗经》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水
2.从全球来看,今年已发生多次强震,我国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111次,1月30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了6.1级地震。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做法是( )
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高架桥下
C.如果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3.2025年3月28日,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我国云南也有明显震感。地震常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和( )
A.亚欧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交界处 D.非洲板块交界处
4.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的地震,牵动了华夏同胞的心!下列有关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发生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
C.对地形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D.都是突然发生的,不会有任何预兆
5.2021 年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发生剧烈的海底火山喷发,同时引发海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B.海啸都是因为火山喷发造成
C.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滞留在海滩的人应尽快离开海岸
D.多数火山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6.2025年1月7日,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B.此次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的
C.发生地震时,要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或躲到桌子底下
D.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7.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8.2021 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十三年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立即躲到室内坚固的桌椅下并保护好头部
9.据火山喷发示意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火山一般是由②火山口、③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B.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有④熔岩流、①火山灰和气体喷发物
C.岩浆来源于⑤软流层
D.火山多发生在地壳岩层比较厚的地方
10.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校于5月15日开展了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⑤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地震是地壳的岩石在地球 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的现象。
12.印尼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晨5时53分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6200多人死亡,四万余人受伤(印尼政府6月1日公布)。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在 地区和 地区,这与世界主要火山分布区较为相似。
13.典型火山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__________。
14.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 ① 是 , ② 是 ,③是 。
(2)分析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 。
15.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 的结果。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合理的有 (选填字母)。
A.快速乘坐电梯下楼
B.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
C.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
D.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
16.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宁波多地有震感。某同学模拟了如图甲、图乙所示的地球板块运动,图丙为全球板块与地震火山分布示意图。
(1)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上,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 (填“甲”或“乙”)。
(2)由图丙可知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震带。
(3)学校的安全教育使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面对灾害与意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乘电梯撤离
B.台风来临,可躲在广告牌下避雨
C.家中电路老化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D.厨房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17.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大陆漂移说;②海底扩张说;③板块构造学说。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 。
①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③许多国家的动物园中都有大熊猫
(2)如图为洋中脊形成的示意图。洋底岩石1、2、3中形成较早的是 。
(3)2024年4月3日,台湾花莲发生7.3级地震,造成数百人伤亡。此次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产生。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是 (填序号)。
①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②迅速从高处跳楼逃生
③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
18.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发生7.4级左右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城市有明显震感。
(1)据图可知,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碰撞引起的;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
(2)台湾地震所处的地震带是 (填“①”或“②”)。
①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3)假如你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______(选填字母)。
A.收拾好书包离开教室
B.迅速躲避在书桌下,抱头、闭眼
C.快速躲在窗下
D.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等着老师来救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B B C C D C
1.A
【详解】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故选A。
2.B
【详解】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A正确;如果在室外,要躲在空旷地带,不能靠近建筑物,防止建筑物倒塌带来的危害,B错误;如果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C正确;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D正确。故选B。
3.A
【详解】缅甸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A
【详解】地震是地球内部不停运动,当岩石层受到巨大力量的推动, 并承受不住时, 岩石层发生弯曲,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传到地面变会发生地动,这就是地震, 所以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影响地形变化,A正确,C错误;发生地震时极易发生停电,在电梯里容易被困,而且地震发生后楼房易变形倒塌,就会导致电梯发生挤压,非常危险,因此发生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B错误; 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 比如某些动物行为反常,D错误。故选A。
5.B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A.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A正确。
B.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不都是因为火山喷发造成,B错误。
C.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滞留在海滩的人应尽快离开海岸,不能等待观赏,C正确。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D正确。
故选B。
6.B
【详解】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是因为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导致,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发生地震时,要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或躲到桌子底下,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剧烈表现形式,不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A错误;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大体一致,B错误;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上地幔的软流层,C正确;人类活动不会导致火山喷发,D错误。故选C。
8.C
【详解】A.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错误。
B.现在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若能及时准确的做出预报,提前采取措施,会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B错误。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正确。
D.发生地震时,室外的同学应到空旷的地方,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②是火山口,③是岩浆通道,火山一般是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故A选项正确;①是火山灰,④是熔岩流,火山的喷发物主要有熔岩流、火山灰和气体喷发物,故B选项正确;⑤是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岩浆来源于软流层,故C选项正确;火山多发生在地壳岩层比较薄的地带,也就是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故D选项错误;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D。
10.C
【详解】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C正确;躲在广告牌、树下容易被砸伤、乘坐电梯易被困,均不是正确的防震减灾的做法,④⑤错误,ABD错误;故选C。
11.内力 断裂或错位
【详解】地震是地壳的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2. 地中海—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
【详解】太平洋沿岸正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以及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是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地震带。
13.火山口,火山锥,软流层
【分析】本题考查火山的构造
【详解】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软流层,区内存在着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14.(1)岩浆通道;火山锥;火山口
(2)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分析】根据火山构造图的判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火山构造名称:①是岩浆通道,②是火山锥,③是火山口。
(2)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是因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15. 地壳运动 CD
【详解】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发生;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CD正确;地震时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AB错误;故选CD。
16.(1)甲
(2)地中海—喜马拉雅
(3)ABCD
【详解】(1)甲演示的是板块碰撞挤压,乙演示的是板块张裂拉伸,因此与台湾省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上,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甲。
(2)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震带。
(3)地震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危及生命安全,A符合题意;台风来临时应该远离广告牌,B符合题意;电路老化起火不应该用水浇灭,以免触电,C符合题意;煤气泄露时不应该打开油烟机排气,应开窗通风等,D符合题意;故选ABCD。
17.(1)①②
(2)3
(3)亚欧
(4)③
【分析】本大题以科学假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板块构造学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详解】(1)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世界上原本是一整块大陆,随后慢慢漂移开来,许多国家动物园中的大熊猫可能是人为运输导致,不能证明这些国家所处的大陆原本相连,③错误;地层、岩石形成年代久远,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证明三者原本是相连的,②正确;舌羊齿植物化石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以证明陆地原本是相连的,①正确。故填写①②。
(2)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新岩石由地幔物质从大洋中脊喷出冷凝形成,伴随着新岩石的形成,原本的旧岩石会向大洋中脊两侧推开,因此距离大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年轻,反之越老,故洋底岩石1、2、3中形成较早的是距离大洋中脊最远的3。
(3)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4)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是③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易被倒塌的建筑物压住,不应该从高处跳楼逃生,①②错误;故选③。
18.(1) 太平洋 软流层
(2)①
(3)B
【分析】本题以台湾地震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板块的判读、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它们“漂浮”在具有一定塑性的软流层上,软流层位于岩石圈和地幔的结合部,因此填“软流层”。
(2)台湾地震所处的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故选①。
(3)在五楼的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此时较好的避震措施是迅速躲避在书桌下,抱头、闭眼,B正确;收拾好书包离开教室、快速躲在窗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等着老师来救援不利于快速避险,为错误做法,ACD错误;故选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