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30 09:23:49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6 分)
1-5:D B B C B
6-10:C B C A A
11-15:B B D B C
16-20:C D B C A
21-25:D A B C C
26-28:D A C
二、非选择题(共 44 分)
29.(10 分)
(1)(3 分)
战争名称:鸦片战争(1 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分)。
(2)(5 分)
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如上海、广州等);第二次鸦
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如汉口、九江等),数量增多(3 分);
危害: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与掠夺,民族危机加剧(2 分)。
(3)(2 分)
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维护国家主权;要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民族
凝聚力(任答 1 点,言之有理即可)。
30.(10 分)
(1)(4 分)
早期:轻视条约,认为通商是对“夷狄”的恩惠,不细加审查;
后期:重视条约,主张遵守《万国公法》以挽回权益,甚至提出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每
点 2 分)。
(2)(4 分)
口号:“自强”“求富”(2 分);
原因:李鸿章创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启中国近代化
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经济侵略(2 分)。
(3)(2 分)
顽强抵抗西方侵略;主动学习西方文明,谋求社会转型与现代化,在冲突、交流与融合中探
索救国之路(任答 1 点,合理即可)。
31.(10 分)
(1)(4 分)
中国人民抗争:(1)、(3)、(8)(任填 1 个序号,如(1));
探索近代化:(5)、(7)(任填 1 个序号,如(5))
(2)(4 分)
示例 1:(6)和(7):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
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开展戊戌变法(2 分);
示例 2:(8)和(9):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列强侵略势力,列强为镇压义和
团运动,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分)。
(3)(2 分)
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抗争与探索中推动近代化进程(任答 1
点,2 分)。
32.(14 分)
(1)(4 分)
历史事件:洋务运动(2 分);
口号:军事工业“自强”,民用工业“求富”(2 分)。
(2)(2 分)
学习成绩优异;道德品质高尚;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谨言慎行维护祖国荣誉(任答 2 点,
2 分)。
(3)(4 分)
“初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为洋务运动服务,维护清王朝统治(2 分);
原因:清政府担心留学生受西方思想影响,动摇封建统治;顽固派反对西学,阻挠留学事
业(2 分)。
(4)(4 分)
《纽约时报》评论具有合理性。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未变革封建制度(如政治、思想),
最终失败(2 分);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说明仅
引进技术而不改革制度,无法实现国家富强(2 分)。2025-2026(上)福州市仓山区实验中学9月份作业检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
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或指定答题区域内,否则无效。
3.开考前5分钟,考生可以浏览试卷,但不得答题。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立即停止答题,并
有序交卷。
、4.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第I卷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2分)如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据此可
知,这些将领()
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土家族)
副将
1841年1月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2月广州虎门
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总兵
1841年10月浙江定海
裕谦(蒙古族)
钦差大臣、两江总督1841年10月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年7月江苏镇江
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路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2.(2分)“我们首先会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
列强的百般踩骑: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发
生于()
A.18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8世纪6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3,(2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
冷漠、平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宫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
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发出唏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
A.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B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C.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D,民众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4,(2分)道光年间,福州一份官方文书记载: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
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由
第1页(共8页】
掃描全能王創建
·,物项男
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
A.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洋布明显滞销
C.本土商品受到冲击
D.土布供不应求
5.(2分)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银外流量为684万银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
年)激增到1388万银元,道光十力年(1839年)又锐减到219万银元。导致白银
外流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6、(2分)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
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7.(2分)如图纪念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刻有塘沽、张家湾、八里桥、
北京等重要战役的地点,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该纪念章是法国1860年侵略
中国的历史罪证。这场侵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分)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
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
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9.(2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
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10.(2分)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
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ǐ13.2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第2项(共8贞)
掃描全能王創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