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再识化学变化 单元自测题(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 再识化学变化 单元自测题(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30 09: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再识化学变化 单元自测题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2m个CO分子和n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m/(m+2m) B.m/2(m+n) C.m/n D.m/(m+n)
2、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X由碳、氧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 g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4、如图所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随着蜡烛的燃烧,天平反映的信息是( )
A、指针逐渐向右倾斜 B、指针逐渐向左倾斜
C、指针不动 D、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在化学反应A+2B=C+3D中,已知2gA与4.1gB完全反应,生成5.6gC,生成D的质量是(  )
A.6g B.5.6g C.4.5g D.0.5g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是O2
B. A中氮呈-3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7、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8、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下列装置中,你认为设计最不科学的是( )
A. B.
C. D.
9、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X由四种元素组成 B.X是化合物
C.X中有水 D.X不稳定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P+O2P2O5
C.3Fe+2O2Fe3O4 D.Mg+O2MgO2
11、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mCaSO4,则m的值是( )
A.1   B.2   C.3   D.4
1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 该图可表示CO与O2的反应 D. 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3、“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高度。火箭发射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O C.O2 D.NO2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氧化汞受热分解:
15、汽车尾气的排放被指是造成雾霾主要成因之一。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化学式为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16、汽车安全气囊可以减缓撞击力,保护司乘人员。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安全气囊中的氮化钠(Na3N)会在点火器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氮气和钠,钠立即与氧化铁反应:6Na+Fe2O33NaxO+yFe。其中x、y的值是( )
A.x=1,y=2 B.x=2,y=2 C.x=2,y=1 D.x=6,y=2
17、点燃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g,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一定不是(  )
A.O2和N2的混合气体2g B.H2和N2的混合气体2g
C.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g D.2gN2
二、填空题。
18、写出从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微观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 。
19、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端,若观察到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量筒中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
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2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索诺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_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且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则B为_______(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A、B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三、实验题。
23、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中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陶土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氧气不足 B.部分燃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
C.镁条未反应完 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另外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
(3)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
24、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
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第5章 再识化学变化 单元自测题2025-2026学年化学北京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2m个CO分子和n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A.m/(m+2m) B.m/2(m+n) C.m/n D.m/(m+n)
【答案】D
2、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46 128 1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待测 89 54
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X由碳、氧元素组成
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 g
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
【答案】C
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D.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都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答案】C 
4、如图所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随着蜡烛的燃烧,天平反映的信息是( )
A、指针逐渐向右倾斜 B、指针逐渐向左倾斜
C、指针不动 D、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5、在化学反应A+2B=C+3D中,已知2gA与4.1gB完全反应,生成5.6gC,生成D的质量是(  )
A.6g B.5.6g C.4.5g D.0.5g
【答案】D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是O2
B. A中氮呈-3
C.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 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答案】D
7、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答案】C
8、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下列装置中,你认为设计最不科学的是( )
A. B.
C. D.
【答案】B
9、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X由四种元素组成 B.X是化合物
C.X中有水 D.X不稳定
【答案】C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P+O2P2O5
C.3Fe+2O2Fe3O4 D.Mg+O2MgO2
【答案】C
11、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mCaSO4,则m的值是( )
A.1   B.2   C.3   D.4
【答案】B
1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 B. 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 该图可表示CO与O2的反应 D. 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答案】A
13、“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高度。火箭发射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
A.NH3 B.H2O C.O2 D.NO2
【答案】B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氧化汞受热分解:
【答案】D
15、汽车尾气的排放被指是造成雾霾主要成因之一。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化学式为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Co3O4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答案】D
16、汽车安全气囊可以减缓撞击力,保护司乘人员。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安全气囊中的氮化钠(Na3N)会在点火器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氮气和钠,钠立即与氧化铁反应:6Na+Fe2O33NaxO+yFe。其中x、y的值是( )
A.x=1,y=2 B.x=2,y=2 C.x=2,y=1 D.x=6,y=2
【答案】B
17、点燃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g,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一定不是(  )
A.O2和N2的混合气体2g B.H2和N2的混合气体2g
C.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g D.2gN2
【答案】C
二、填空题。
18、写出从下图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的微观信息(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 。
【答案】①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发生改变,原子不变;
②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未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9、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端,若观察到         ,说明已有氧气产生。
(2)B中现象是量筒中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H2O22H2O+O2↑
20、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
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答案】氢 氧
2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___________变化;
(2)罗蒙索诺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___________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2、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C是单质,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且与A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则B为_______(填化学式),由A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A、B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H2O 2H2O2 2H2O+O2↑ 分子构成不同
三、实验题。
23、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中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陶土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氧气不足 B.部分燃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
C.镁条未反应完 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另外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
(3)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 。
【答案】(1)3Mg+N2Mg3N2; (2)不同意;B; (3)缓冲气压;
四、计算题。
24、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
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 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 g·L-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答案及解析】(1)4.8 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3 356.6 L。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 MnO2+O2↑316 32x 4.8 kg
47.4 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