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周口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18: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RJ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卷
九年级语文(RJ)
座号
考试范围:(第一至五单元)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文学社准备举行“青春读诗,诗见青春”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文
学社策划的方案,请你参与完善。

文学社社长小语拟写了一张宜传单,邀请九年级同学参加此次主
题活动。下面是她整理的文稿,请你完善。
诗词是触动心灵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回溯千年,诗词中有
“①
,②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有“③
,④
”[李白《行路难》(其一)]乐观自信的呐喊;诗词中有
“⑤
,⑥
”(杜甫《月夜忆舍弟》)寄
月思亲的深情,也有“⑦

”刘
长卿对秋草斛阳的嗟叹。驻足近现代,诗词中有“须晴日,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烧”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娇艳与雄伟,有“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
(A)u
烂在土地里面”的忠贞与(B)juàn
恋(艾青《我爱
这土地》)…朗读这些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别样意境,感受多样情感。
为激发我校学子学诗热情,感受诗歌之美,我社将于2025年9月
举办“青春读诗,诗见青春”活动。让我们去读诗,去写诗,去品诗,去走
进这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吧!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潮
②分
h
2.语段中两个拼音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字?请工整书写。(2分)
A.
B.
3.请你根据语境,把空缺处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补充完整。(8分)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5.为了切实提高同学们的诗歌欣赏和创作水平,班级举办诗歌讲座,特
邀请刘教授讲述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下面是班委会拟写的邀
请函,其中内容和形式方面各有一处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刘教授:
您好!
我班正在开展“青春读诗,诗见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切实
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和创作水平,定于2025年9月11日上午9点在
学校报告厅举办“名家领航”专题讲座,想请您给我们谈谈您的创作
历程和心得体会,给后辈们以帮助和启发,请您按时参加。
2025年9月7日
九(1)班班委会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一红旗染,终于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早、水贵如
油”的苦难历史。
①一个人靠着责任和情怀、意志和精神,究竞能达到何种人生的高度?
在这里,杨贵和他带领的红旗渠建设者们,用行动乃至生命给出了答案。
①这种精神,后来被人们提炼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林州人的接续奋斗下,如今的林州俨然已是“银龙舞太行,千
里谷米香”。
B20世纪80年代,一批在红旗渠建设中幢炼成长的能工巧匠,奔
赴各地从事建筑业。他们带向各地的,不仅仅是在修渠战斗中搬造出
来的一流建筑技术,还有红旗渠中流满的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精神。
林州人王付银有一支建筑队,专接别人不愿干的苦活难活。在汉十高
铁关键控制性工程一崔家营汉江特大桥的施工中,王付银的队伍接
活后日夜施工,圆满完成任务。
10年前,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庙荒村还是个贫困村。这里土薄
石厚,房屋破旧。2012年,郁林英担任庙荒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她与乡亲们一起,不等
不靠,立足村子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村里已建成农家院14户,特色院20户,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
小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斯。

(作者:时国金。有删改)
7文章围绕红旗渠串联起不同时期的故事。请根据已有提示,梳理文
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内容。(4分)

②20世纪80年代,在红旗渠建设中成长起来的能工巧匠,奔赴各地
从事建筑业敢打硬仗。

8.品味语言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第⑨段画线处的数字很有表现
力,请你简要赏析。(4分)
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历经10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
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万彻壁立的
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一红旗渠。
9.下面两段文字均围绕“红旗渠”展开,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
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4分)
A红旗渠的故事并未远去,红旗渠精神始终闪耀着历久弥斯的光
苦,在林州大地上代代流传…
B.走下红旗渠的石堤,我终于明白,红旗渠就是“世界奇迹”。我不由
得加快了脚步。
10.一个人要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人生高度。红旗渠建设者给了
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4分)
(二)阅读以下两个文本,完成11~13题。(12分)
文本一
爱国,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①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深沉、最炽热的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