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30 13:56:26

文档简介

2025 年 9 月 29 日初中历史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世界古代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作品均出自(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荷马史诗》是宝贵的
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因此,题干作品均出自古代希腊,C 项正确;
古代埃及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标志性文化成果,《掷铁饼者》和《荷马史诗》与古代埃
及无关,排除 A 项;古代印度以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经其传播)等为文化代表,
和题目中作品无关联,排除 B 项;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国等影响,有大和绘、能剧等,与题
干作品来源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有学者指出:16 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已较普遍,这种建立在□关系上的集中劳动,人
们分工合作,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处应填写( )
A.从属 B.雇佣 C.合作 D.共赢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 世纪,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在西欧各国的城市流 行。在手
工工场内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
现,标志着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项正确;从属是附属、依附的意思,与材料不符,
排除 A 项;手工工场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关系,“合作、共赢”都描述得不恰当,排除 CD 项。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故选 B 项。
3.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
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显增
加。这一现象表明欧洲出现了( )
A.人文主义思潮 B.“君权神授”理论
C.三权分立学说 D.进化论的观点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探索自己的灵魂”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和所学可
知,材料反映的是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A 项正确;但丁、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人物,反
对“君权神授”理论,B 项正确;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 项;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
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500 周年 B.503 周年 C.530 周年 D.535 周年
【答案】A
【详解】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资助下于 1519 年——1522 年,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
说的正确。今年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500 周年,A 项正确;B、C 和 D 时间不符合,
排除。故选 A 项。
5.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 )
第五单元
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第 14 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 15 课探寻新航路
第 16 课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资
产阶级,第 14 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 课探寻新航路第、16 课早期殖民掠夺,这些均促进了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欧洲正在走向近代,B 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已经是近代因素,体现的不是封建时代的欧洲,排除 A 项;英
国资产阶级、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俄国 1861 年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排除 CD 二项。故选 B 项。
6.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
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
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 年,议
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起因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世界意义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扩展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
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可知,这是反对封建君
主专制的英国革命的开始;根据题干材料“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
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可知,这是反对封建
君主专制的英国革命的结束,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最终战胜王权;根据题干材料“1689
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可知,这标志着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确立,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国王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由此可见,题干材料反
映的正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故选 B;ACD 项只能体现题干的部分内容,无法全
面涵盖题意,排除。故选 B。
7.有史学家认为:“1777 年的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成为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此后,法国、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承认了美国独立,并直接派军队加入对英作战。”由此可见,“转折”指的是
A.美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
B.美国军民争取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大增
C.英军被迫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D.美国得到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军事支援
【答案】D
【详解】据“此后,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承认了美国独立,并直接派军队加入对英作战。”
可知,萨拉托加大捷的重大影响是使美国得到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军事支援。1777 年,在萨
拉托加战役中,美军打败英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面,萨拉托加
大捷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D 符合题意;AB 项都与萨拉托加大捷相关,但材
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英军被迫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是在 1783 年,C 排除。故选择 D。
8.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
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
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其效果是废
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
式。”结合所学知识,题干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
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法国大革命应纳入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初步
确立,B 项正确;法国大革命与“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主题不符,排除 A 项;资本主义制度
的扩展是指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美国通过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排除 C 项;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指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
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
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宣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C.财政危机的加剧 D.三级会议的召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政治权力”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B 正确;启蒙思想
的宣传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A 项;财政危机加剧是其中
一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C 项;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故
排除 D 项。故选 B。
10.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1825 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了该法典:之后,丹
麦、意大利等国的民法典都以该法典为基础:1888-1889 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在体系上接
受了该法典。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明确提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丹麦、意大利、西
班牙等国的民法典或直接采用《拿破仑法典》,或以其为基础,或接受其体系。这表明该法
典的立法原则和体系被欧美多国借鉴,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体现了其在世
界法律史上的深远影响,D 项正确;《拿破仑法典》颁布于 1804 年,此时启蒙运动已接近尾
声,法典是启蒙思想在法律层面的实践,而非推动启蒙运动兴起,排除 A 项;《拿破仑法典》
颁布于 1804 年,晚于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年)结束时间,无法 “加速” 战争胜利,
排除 B 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 1804 年,此时法国大革命已结束,法典是大革命后拿破
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制定的,并非促进革命爆发的原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下图信息表明,英国英国 1854—1856 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
统计图( )
A.从事“三角贸易”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入“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答案】B
【详解】分析图表可知英国 1854--1856 年的原材料进口占比和工业制造品出口占比都巨大,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是世界第一大工业
园,故 B 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 1854-1856 年的时间,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加入
“电气时代”,故 C 不符合题意;英国于 1948 年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2.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甲线显示从 1806 年到 1866 年工人数量一直增长,乙线显
示从 1826 年到 1866 年工人数量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1765 年英国的纺织工人哈格里
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
业,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工厂形式的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生产,棉手织工
场工人人数下降,故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
命,故 C 符合题意;AB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40—1688 年,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间长达 48 年。期间,英国进行
了两次内战,经历了短暂的共和时期、克伦威尔“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辟等曲折过程。1688 年,经过各方的妥协,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结束
了资产阶级革命。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资产阶级急于用宪法的形式,把他们在独立战争中所得到的权利巩固起来。
1787 年宪法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这样,贫穷的人和新到的移
民便被剥夺了选举权。甚至占全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初也没有选举权。依据 1787 年宪法印
第安人不算美国公民,他们被剥夺了领有土地的权利,并被驱逐到西部贫瘠的山区里去,在
那里逐渐灭绝。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这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而南方的种植园
主,则把黑奴制当做是各州自己的事。那便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线。
——摘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史部分)
材料三 立宪派斗士安托万·巴纳夫写成颂扬法国革命的《法国革命引论》,他认为,
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一大批学者成
为大革命的坚定捍卫者,法国政府亦于 1889 年成功举行了纪念大革命 100 周年的庆祝活动。
——摘自陈文海《法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分析 1787 年美国宪法存在什么局限性?
(3)材料三反映了人们对法国大革命持怎样的态度?
(4)上述材料三个事件体现当时的社会潮流是什么?
【答案】(1)漫长、曲折、反复、不彻底
(2)允许奴隶制存在;存在种族歧视或(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
的政治权利)
(3)认可与支持。
(4)发展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初步)确立。
【详解】(1)特点:由材料“时间长达 48 年”可得出漫长;由材料“两次内战,经历了短暂的
共和时期”“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可得出曲折性;由材料“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可得出反复性;由材料“1688 年,经过各方的妥协,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
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纳出不彻底。
(2)局限性:由材料“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这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可得出允
许奴隶制的存在;由材料“占全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初也没有选举权”“印第安人不算美国公
民,他们被剥夺了领有土地的权利”“保留了黑奴制”可得出存在种族歧视或(不承认妇女、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3)态度:由材料“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与此
同时,一大批学者成为大革命的坚定捍卫者”可得出认可与支持。
(4)潮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反映的是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三
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因此,材
料反映当时的社会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或发展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
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
的动力……所有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
材料二:蒸汽机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的应用情况比较表
1712 年 纽可门蒸汽机获得发明专利,耗煤量大,实际应用性不强,主要用于抽干矿井中
的积水 。
1733 年 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 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8 年 阿克莱特水力织布机问世.
1779 年 骡机问世,集中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1785 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在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
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材料三:19 世纪大事记(部分)
1840 年 英国为倾销商品、发动鸦片战争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年 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1857 年 印度爆发反抗英国的民族大起义
(1) 结合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2 分)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摆在
人们面前最急迫的问题”?(2 分)举一例这种技术创新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2 分)
(2) 据材料二,指出蒸汽机的应用情况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相比有何特点。(2 分)
(3) 试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4 分)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答案】(1)主要原因: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无法
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问题:英国水资源不足限制了工厂的发展(自然条件限制了工厂的发
展)。技术:蒸汽机;举例:蒸汽机车、汽车
(2)特点:应用范围广;
(3)1.工业发展推动工人运动的爆发。2.工业发展推动科学理论的诞生。3.工业发展引发新一
轮的殖民扩张。4.工业发展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5.工业发展加剧帝国
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
【详解】(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
产的革命”可知,市场的不断扩大,商品的需求迅速增长,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
场发展的需要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问题:根据材料二“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
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可知,英国水资源
不足限制工厂发展(自然条件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发明:根据材料二“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有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
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动力问题,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2)根据材料二“蒸汽机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的应用情况比较表”中“纽科门蒸汽机获得发明专
利,耗煤量大实际应用性不强,主要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
织布速度”珍妮纺纱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阿克莱特水力纺机问世”“骡机问世,集
中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瓦特改进型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在
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可知,蒸汽机的应用情况与过去其他
新机器相比,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3)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根据材料三“18 世纪 60 年代
到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这
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工业发展推动工人运动的爆发。结合史实进行分
析归纳即可。如论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美、法等国先后开展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地
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的发展,但也导致贫富分化加剧,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
待遇却很差,工人为改善工作待遇、提高政治权利,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
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
化严重,是 19 世纪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背景,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民生。
示例二:根据材料三“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1848 年,《共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产党宣言》发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工业发展推动科学理论的
诞生。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美、法等国先后开展工
业革命,随着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贫富分化、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工人运动因此蓬勃兴
起但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总以失败告终。在此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
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由此可见,工业
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背景,启示我们要根据时代需要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示例三:根据材料三“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1840--1842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工业发展引发新一
轮的殖民扩张。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首先开展工业
革命,使得工业迅速发展,于是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廉价的原料,英国在全球范围内
开始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于 1840-1842 年对清朝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是鸦片战争的重要背景,我们要积极捍卫国家主权、
反对外来侵略。
示例四:根据材料三“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1857--1859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工业发展推动殖民地
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18 世纪 60 年代,英
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工业迅速发展,于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廉价的原料,
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掠夺,由此引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重要背景,我们要积极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
略。
示例五:根据材料三“9 世纪 60、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美、德等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工业发
展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如论述:19 世纪后半期,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工业迅速发展,超越了英国。但是却缺失与工业能力相匹配
的大量殖民地,于是向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发出了挑战。英、德分别组织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
盟两大军事组织,相互竞争、加紧扩张备战,成为了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给世界造成了巨
大的灾难。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英德矛盾尖锐的重要背景,导致一战一触即发。启
示我们应该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远离战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材料一: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 14 年,在这 14 年当中,他不仅修建了良好的道路、
桥梁、建筑、学校、公园,更重要的是财政的改革与有效率的法国管理制度,尤其是《拿破
仑法典》在各地的强迫实行。这样一来,便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
可以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意大利,随着旧的国家界限的
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而不是托斯堪纳或皮埃蒙特人,于是民族自觉的思
想开始显露出来,为意大利后来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自《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材料二:下面是世界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的统治对意大利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一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4 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
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4 分)
【答案】(1)影响:废除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建设的进
程;促进了民族自觉思想的出现(为意大利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华盛顿;马克思;华盛顿:在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
运动的进程。(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
入新的历史时期。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二“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可以简化,
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的统治废除了封建
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并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根据材料二“在意大利,
随着旧的国家界限的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而不是托斯堪纳或皮埃蒙特人,
于是民族自觉的思想开始显露出来,为意大利后来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所学知识可知,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拿破仑的统治使意大利人民开始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自觉思想的出现,为后来
的意大利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一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华盛顿和马克思,他们对世界
历史的发展的何重大贡献:华盛顿:在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欧洲革命和拉丁美洲
独立运动的进程。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
本试卷分卷 I 和卷 II 两部分;卷 I 为选择题,卷 II 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 6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意)
1.世界古代文化丰富多彩,下列作品均出自(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日本
2.有学者指出:16 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已较普遍,这种建立在□关系上的集中劳动,人
们分工合作,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处应填写( )
A.从属 B.雇佣 C.合作 D.共赢
3.从但丁到莎士比亚,欧洲涌现出一批新的思想者,他们勇敢地“从内心世界感受自身”
“探索自己的灵魂”,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客观地呈现主观感受”,“我”“我们”出现的频次明
显增加。这一现象表明欧洲出现了( )
A.人文主义思潮 B.“君权神授”理论
C.三权分立学说 D.进化论的观点
4.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
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
A.500 周年 B.503 周年 C.530 周年 D.535 周年
5.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五单元标题的是( )
第五单元
第 13 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 14 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 15 课探寻新航路
第 16 课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走向近代
C.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6.1640 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
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1688 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作出决定,
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 年,议
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力。材料体现的主题是( )
A.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的起因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进程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世界意义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扩展
7.有史学家认为:“1777 年的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成为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此后,法国、
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承认了美国独立,并直接派军队加入对英作战。”由此可见,“转折”指的

A.美军迫使英军五千多人投降
B.美国军民争取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大增
C.英军被迫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D.美国得到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军事支援
8.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
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
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9.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
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
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宣传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财政危机的加剧 D.三级会议的召开
10.1804 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1825 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采用了该法典:之后,
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民法典都以该法典为基础:1888-1889 年《西班牙民法典》也在体系上
接受了该法典。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加速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影响了欧美多国的法治进程
11.下图信息表明,英国英国 1854—1856 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
统计图( )
A.从事“三角贸易” B.成为工业国家 C.进入“电气时代” D.建成“福利国家”
12.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统计图
A.甲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B.乙线是对棉手织工场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C.甲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
D.乙线是对棉纺织厂工人人数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40—1688 年,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间长达 48 年。期间,英国进行
了两次内战,经历了短暂的共和时期、克伦威尔“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等曲折过程。1688 年,经过各方的妥协,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结
束了资产阶级革命。
——摘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资产阶级急于用宪法的形式,把他们在独立战争中所得到的权利巩固起来。
1787 年宪法对于公民的选举权都有财产和居住年限上的限制。这样,贫穷的人和新到的移
民便被剥夺了选举权。甚至占全人口一半的妇女,最初也没有选举权。依据 1787 年宪法印
第安人不算美国公民,他们被剥夺了领有土地的权利,并被驱逐到西部贫瘠的山区里去,
在那里逐渐灭绝。宪法并没有明文禁止黑奴制,这实际上就是保留了黑奴制。而南方的种
植园主,则把黑奴制当做是各州自己的事。那便为日后的战争埋下了伏线。
——摘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史部分)
材料三 立宪派斗士安托万·巴纳夫写成颂扬法国革命的《法国革命引论》,他认为,
大革命是社会矛盾积聚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之后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一大批学者
成为大革命的坚定捍卫者,法国政府亦于 1889 年成功举行了纪念大革命 100 周年的庆祝活
动。
——摘自陈文海《法国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什么?(4 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 1787 年美国宪法存在什么局限性?(4 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人们对法国大革命持怎样的态度?(2 分)
(4)上述材料三个事件体现当时的社会潮流是什么?(2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
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
工厂的动力……所有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
材料二:蒸汽机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的应用情况比较表
1712 年 纽可门蒸汽机获得发明专利,耗煤量大,实际应用性不强,主要用于抽干矿井
中的积水 。
1733 年 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 年 珍妮纺纱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1768 年 阿克莱特水力织布机问世.
1779 年 骡机问世,集中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1785 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在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
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材料三:19 世纪大事记(部分)
1840 年 英国为倾销商品、发动鸦片战争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年 欧洲爆发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
1857 年 印度爆发反抗英国的民族大起义
(1) 结合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2 分)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摆在
人们面前最急迫的问题”?(2 分)举一例这种技术创新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2 分)
(2) 据材料二,指出蒸汽机的应用情况与过去其他新机器相比有何特点。(2 分)
(3) 试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4 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拿破仑在意大利统治了 14 年,在这 14 年当中,他不仅修建了良好的道路、
桥梁、建筑、学校、公园,更重要的是财政的改革与有效率的法国管理制度,尤其是《拿
破仑法典》在各地的强迫实行。这样一来,便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旧式的错综复杂的法律
体系可以简化,所有的公民不分贫富贵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意大利,随着旧的国家
界限的消失,人民开始把自己看作是意大利人,而不是托斯堪纳或皮埃蒙特人,于是民族
自觉的思想开始显露出来,为意大利后来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自《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各国的影响》
材料二:下面是世界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的统治对意大利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一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4 分)他们对世界历史
的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