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30 13:54:1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C B D D A D C C A B
13.(1)鸦片战争。(1 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
(2)甲午中日战争;(1 分)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 分)
(3)主题:近代列强的侵略;(1 分)感想和看法: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
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人民具有抗争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辱;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
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答对一点即可)(2 分)
14(1)洋务运动(1 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分)(2)影响了中国人的穿衣风格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2 分)
(3)变化:20 世纪以前,以自然科学为主;20 世纪初,以社会科学为主。(2 分)
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2)
15. (1)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2 分)
(2)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1 分)关键:变官制(1 分)
(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等。(一点两分)(4)
9-10 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
7-8 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 述比较准确。
4-6 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 述不够准确。
0-3 分 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三元里人民
进行了抗英斗争,打击了英国的侵略势力;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列强的势力;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
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
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延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结论:总之,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挽救中国,虽
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起了重要作用。2025秋大集中学一分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被打开
B.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D.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3.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
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台湾
C.香港岛
D.辽东半岛
4.“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
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如图。此图不能说明(
联合
西方列强
清政府
太平天国
第5题图
第9题图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6.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陛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
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A.影响
B.爆发背景C.性质
D,失败原因
7.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
势。”下列属于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京师同文馆
汉阳铁厂
1/4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8.下图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福建名人名言录(节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己
陈嘉庚: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
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D.爱因主义
9.《时局图》反映的是清朝末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现象。有人题词云:“沉沉酣睡我中
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现“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0.张簪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1910年,他正式提出“棉铁政策”。认为“至柔唯
棉,至刚唯铁”。这表明他主张()
A.平均地权B.君主立宪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1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
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2.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英国走私鸦片
鸡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入围联军货华
林则徐
陈化成
邓世品
义和团
虎门销州
督战吴举
黄海海战
原坊但击战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列强侵路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1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
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
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
割台湾。”
2/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