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30 14: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梳理线索是学史方法之一。针对下列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各阶层人民的抗争
C.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C.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强烈的排外情绪不仅充满太后统治下的宫廷,也渗入士人、官员、士绅和广大的民众中。半个世纪的外来羞辱,无论战争还是媾和,都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B.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C. 义和团运动的经过 D. 义和团运动产生的影响
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说明(  )
A. 义和团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B.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 义和团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 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义和团虽未达其灭洋之目的,而亦开历史之辉光”,成为“中国自立之绝大起点”,使各国“尽戢其野心,变其政策,不倡瓜分而提议保全支那之领土,开放支那之门户”。材料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贡献在于(  )
A.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B.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D.激励后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
6.《辛丑条约》(1901 年)规定:“中国赔偿各国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这一条款对中国社会的直接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清政府财政完全被列强控制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辛丑条约》附件规定:“各国可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 这一条款的实质是( )
A. 列强保护在华使馆的安全 B. 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心脏地区
C. 清政府放弃对北京的管辖 D. 列强获得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8.1901 年,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中承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清政府沦为 “洋人的朝廷”
C. 列强获得在华驻军权 D. 中国完全失去外交自主权
9.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评价:“义和团之运动,虽无理性,然其爱国之心,未可抹杀。彼等明知无抵抗之力,而偏欲以血肉之躯与炮舰相抗,其勇锐之气,殊可钦佩。” 梁启超肯定义和团的是( )
A. 科学的反帝策略 B. 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C. 强烈的民族意识 D. 先进的救国理念
10.1900 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章程》,约定 “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这一事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清政府地方官员勾结列强 B. 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C. 清政府统治的离心力增强 D. 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
11.鸦片战争以后的半个世纪,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开埠通商等为基本内容,而20世纪初的《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B.列强已经实现瓜分中国目的
C.帝国主义侵华策略转变
D.帝国主义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12.《辛丑条约》附件对外国使节觐见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国书呈递“皇帝必亲手接收”,款宴诸国使臣皇帝必“躬亲入座”,并强调“中国游礼诸国使臣,断不致与彼此两国平行体制有所不同”。这些规定(  )
A. 使清政府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B. 进一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C. 有利于确立近代国家平等交往原则
D. 破坏了清王朝对外交往的自主性
13.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宣战诏书。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声明一致。四川、山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这样,互保区域实际上包括了13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被追究。由此可知(  )
A. 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 清朝地方上已实行自治
C. 清政府失去了南方地区 D. 清政府的中央权威已下
14.1900年以后,“睡狮”一词为清末知识分子所喜好并经常使用的词汇。例如,“诗界革命”先驱黄遵宪在《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其三)中曰:“……散作枪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这反映出(  )
A. 民族危机下士人的觉醒和期冀
B. 知识界对西方的侵略保持清醒态度
C. 广大民众期盼清政府御侮雄起
D. 帝国主义列强的恶兽形象为民众所知
15.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某一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列对该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探索近代化的发展过程
C.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16.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17.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20.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9 年,山东义和团发布揭帖:“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 摘编自《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1900 年 6 月,义和团进入北京后,“民间私藏武器者甚多,皆以仇教为名,沿街张贴揭帖,谓‘杀尽洋人,再与大清算账’。然初入京城时,义和团多持大刀长矛,无新式武器,与列强军队交战,伤亡惨重”。
—— 摘编自《庚子记事》
材料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发布《痛剿拳匪谕》:“拳匪造乱,罪在不赦,现已严饬各省督抚,实力剿办,务绝根株。”
—— 摘编自《清德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义和团的斗争目标,并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矛盾。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两则史料都与哪一战争有关?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漫画一中的“八国”指哪八个国家?
(2)“北京二度被占领”是在哪两次侵略战争中?“赔巨款,派驻兵”中“巨款”是多少?“驻兵”在哪里?
(3)“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漫画二,请你谈谈这一条约签订的结果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4)上述材料体现的这次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5ADBAA 6-10CABCD 11-15CCDAC 16-20DCDDB
21.(1)斗争目标:打击贪官酷吏(反封建)、反对外国列强(反帝)。
社会矛盾:反映 19 世纪末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 农民阶级与清朝封建统治的阶级矛盾,以及中国人民与外国列强的民族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2)失败原因:①义和团缺乏先进武器(“多持大刀长矛”),军事力量薄弱,难以对抗装备精良的列强军队;②清政府态度转变,从初期默许、利用义和团,后期为讨好列强发布《痛剿拳匪谕》,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③义和团缺乏统一组织和科学的反帝策略,盲目排外也削弱了自身力量。(任答两点即可)
清政府态度变化:从初期的默许、利用(试图借义和团对抗列强),转变为后期的残酷镇压(为维护统治与列强妥协)。
22.(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白银4.5亿两;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3)1901年。《辛丑条约》。漫画二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社会制度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等。(答出两点即可)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