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巩固练)
一、巩固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建议用时:20min)
1.下列不属于人体生理排泄的是( )
A.打篮球时出汗时少量无机盐的排出
B.食用的金针菇没有被完全消化,随食物残渣排出
C.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呼出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
【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打篮球时出汗,通过汗液可排出少量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A不符合题意;
B、排泄是指人体将细胞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用的金针菇没有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不是细胞代谢产物,其排出体外的过程不是排泄,是排遗。B符合题意;
C、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排泄。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的过程是排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如:排便。
2、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2.清晨起床后先喝杯水,可以更好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下列器官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肛门 B.肾脏 C.皮肤 D.肺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形式有三种:通过皮肤排汗、通过泌尿系统排尿、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肾脏、肺、皮肤都参与人体的排泄过程;肛门的作用是排出粪便,这个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如:排便。
2、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3.(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出入肾小球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C.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在肾脏中形成后,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暂时贮存,积累到一定量时才排出。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膀胱的暂时贮存作。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
2、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通常成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因此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5.若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达到或超过0.16%时,会暂时出现尿糖现象。这是因为( )
A.肾小囊发生炎症 B.肾小球发生病变
C.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D.入球小动脉病变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但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当正常刚吃过饭或食用过多的糖分时,也会出现暂时的尿糖现象。经过足够的时间后,肾小管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现象自行消失。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6.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若肾小球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
D.a流经乙时,a中的无机盐全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题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甲、乙表示结构,甲肾小囊、乙肾小管;a、b表示液体,a原尿、b尿液。
A、肾小球和图中甲肾小囊、乙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A不符合题意;
B、a表示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在甲肾小囊中形成的原尿,b表示经过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尿液。B不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肾小球病变,则b尿液中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图中a原尿流经乙肾小管时,a原尿中只有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若尿液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7.为了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研究人员截取了一段兔的肾小管,在一端注入液体,另一端收集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B.收集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
C.收集的液体中无机盐浓度可能会升高
D.收集的液体中尿素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入肾小管,所以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A符合题意;
BC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所以从肾小管中流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而且由于从原尿到尿液过程中,液体总量大大减少,而无机盐减少量相对较少,尿素含量不变,所以流经肾小管后的液体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会升高。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8.(2022·揭阳模拟)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a、b分别是( )
A.尿素、葡萄糖 B.水、尿素
C.葡萄糖、尿素 D.蛋白质、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葡萄糖会出现由有到无的过程,所以图中,b为葡萄糖,尿素在重吸收过程中,会因为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所以,水大量减少,所以,尿素的浓度会升高,可见a为尿素的含量变化,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头,熟记:肾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使得尿液中最终不含葡萄糖,尿液中尿素的含量也会因水的大量减少,尿素浓度上升。
9.(2022八下·中牟月考)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B.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过滤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D.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过滤面积大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的特点:壁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这利于物质滤过,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血液中的血细胞没有增多,C符合题意。
D.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增加了滤过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10.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内流的是动脉血,②内流的是静脉血
B.③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
C.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⑤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⑥⑦⑧⑨
A、血液流经①入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②出球小动脉时,③肾小球只有滤过作用,没有物质交换作用,且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时都属于体循环中体路线中动脉部分,所以流的都是动脉血。A符合题意;
B、③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B不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图中①入球小动脉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④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所以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④肾小囊腔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过程: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静。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流的是混合血,肾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3、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1.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
C.肾脏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血液A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肾动脉进入肾脏,流出肾脏后由肾静脉、下腔静回到右心房。图中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B不符合题意;
C、排泄的途径有三条,肺、皮肤、肾脏属于排泄器官,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但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C符合题意;
D、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分析】1、人体血液循环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各器官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特点是:心室→ 动脉 →各器官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2.如图为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24℃之前,尿液排出量高于汗液排出量
B.随着温度升高,尿液排出量逐渐减少,汗液排出量逐渐增多
C.高温环境下,人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D.排汗和排尿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B、分析题图知,随着温度升高,尿液排出量逐渐减少,汗液排出量逐渐增多,且在24℃之前,尿液排出量高于汗液排出量。A、B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图知,高温环境下人的排汗量比排尿量多,说明高温环境下,人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汗液排出体外。C符合题意;
D、分析题图知,温度较低时人体内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温度较高时人体内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排汗和排尿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皮肤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当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增加;当温度较低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带走的热量也减少。
2、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3.如图一、图二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一中[ ]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主要包括图二中的[ ]。
(3)尿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③→ →⑦。
(4)与血液相比,图二①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 ;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减少的成分是 (答2个即可)。
(5)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判断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二中的[ ] 。
【答案】(1)丁;膀胱
(2)①②⑥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①→⑥
(4)大分子蛋白质;氧气、尿素
(5)②;肾小球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一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甲肾上腺、乙肾脏、丙输尿管、丁膀胱;题图二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入球小动脉、④出球小动脉、⑤肾静脉、⑥肾小管、⑦收集管。
(1)、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血浆中的多余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物质被分离出来,形成尿液,然后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贮存起来,当达到一定的量时才经尿道排出。肾脏随时都在形成尿液,但由于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使得排尿是间歇的。
故填:丁;膀胱。
(2)、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主要包括图二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⑥肾小管组成。
故填:①②⑥。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由肾小囊进入肾小管,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尿液由肾小管进入收集管,再汇集到肾 中。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③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⑥肾小管→⑦收集管。
故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①→⑥。
(4)、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所以图二①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脏是体循环路线中的一个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同时肾脏又是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营养物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
故填:大分子蛋白质;氧气、尿素等。
(5)、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肾小球发生病变,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会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可断定此人的②肾小球可能发生病变。
故填:②;肾小球。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其功能分别是: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运送到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4、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当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觉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送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二、链中考——真题模拟限时演练(建议用时:20min)
14.(2022·泰州)人体产生的废物中,不是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 )
A.无机盐 B.水分 C.二氧化碳 D.尿素
【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尿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选项中,A、B、D都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而C二氧化碳是气体,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将细胞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15.(2022·宿迁)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滤过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6.肾单位(如图)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小静脉
C.通常情况,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无机盐
D.若在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球弯曲盘旋而成的血管球,滤过面积大。A符合题意;
B、肾小球只有滤过作用,没有物质交换的作用,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出球小动脉。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重吸收大部分水分、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在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的前端是入球小动脉,后端是出球小动脉。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3、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7.(2022·安徽)人的尿液在肾单位(结构如下图所示)中形成。原尿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分析可知,原尿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③肾小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8.(2022·广安)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内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肾内的有关结构。请据图判断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单位的基本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由分析可知,葡萄糖在随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被全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也就是,经过肾小管后,葡萄糖的含量将减少到0,结合图形可知,这个过程放生在结构③中。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2022·包头)为探究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量,向某健康人静脉注射物质X后,测定物质X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注射到血浆中的物质X全部过滤到原尿中,且不被重吸收)。若该健康人每天排尿约1.5升,则每天形成原尿约( )
血浆中 原尿中 尿液中
物质X(克/100毫升) 0.01 0.01 1.2
A.150升 B.180升 C.1.5升 D.120升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由题干信息可知:尿液中,每100毫克中就含有1.2克物质X,每天排尿1.5升,原尿中的含量为每100毫克中有0.01克,则原尿量为:升。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0.(2022·成都)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与血浆相比,原尿中含量明显不同的成分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与原尿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而血液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血浆与原尿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21.(2022·海南)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及肾小管末端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中 肾小管末端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B.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C.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管末端乙含量0%,则乙是葡萄糖,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甲在血浆、原尿中,含量差不多,而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含量增加,可知甲可能是无机盐。在原尿中,正常不含大分子蛋白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2.(2022·东营)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3.(2022·威海)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尿素、二氧化碳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尿素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4.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2)③
(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是用“肾单位模型”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示意图,①肾小球、②肾静脉、③肾小管。
(1)、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它们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填: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③肾小管的下端流出
故填:③。
(3)、该模型有两处不合理之处,一是用相同塑料颗粒不能模拟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两种成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多种不同的成分,二是①肾小球处的橡皮管不具有通透性,即没有滤过作用。为使该模型达到优秀水平,要进行如下改进:使用相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故填: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分析】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5.可穿戴式人工肾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为可穿戴式人工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注:血液入口为A1,血液出口为A2;透析液入口为B1,透析液出口为B2)请分析回答问题:
(1)泌尿系统中肾脏的功能是 。
(2)研究人员抽取透析器入口和出口的血液,经检测,入口A1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62mg/d,出口A2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17mg/dl,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肾单位中 (填数字)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透析后的血液经静脉输回体内,最先到达心脏中的哪个腔? 。
(3)为了提升透析器的功能,研究人员将某种细胞融合到透析器中的半透膜上,然后在入口A1处注入0.3g/L葡萄糖溶液,经检测,出口A2处葡萄糖溶液浓度高于0.3g/L,你认为这种细胞最可能来源于图2中的哪个结构? (填数字)理由是 。
【答案】(1)形成尿液
(2)②;滤过;右心房
(3)④;肾小管可重吸收葡萄糖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1是人工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1透析器入口、A2透析器出品、B1透析液口、B2透析液出口;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④肾小管
(1)、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
故填:形成尿液。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分析题图和题干内容知,血液经过透析器后,尿素浓度明显减少,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肾单位中②肾小球填数字)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起到滤过作用。透析后的血液经过上肢静脉回体内,随体循环最先到达心脏中的右心房。
故填:②;滤过;右心房。
(3)、由于肾小管可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将④肾小管的细胞融合到透析器中的半透膜上,出口A2处葡萄糖溶液浓度会高于0.3g/L。
故填:④;肾小管可重吸收葡萄糖。
【分析】1、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是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可穿戴式人工肾是模拟肾单位形成尿液的原理制成的过滤、净化血液中代谢废物的医疗器械,它是一款重量只有几公斤、内含特殊吸附剂的新型腹膜透析装置。与传统腹膜透析相比,它不需要依赖大量的透析液体,也就是说患者不必每天更换2-4次腹透液的操作,背着它可以随意走动。
三、选做题
26.(2022·青岛)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用于血液透析。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透析膜就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人工肾脏能对血液进行透析,在体外循环中清除血液中的废物。肾单位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能将血细胞和蛋白质以外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人工肾脏中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球,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7.(2021·呼和浩特)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观察,下面是观察所得到的资料 和数据:
①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捕捉大袋鼠并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都是稳定在 65%;
②在干燥的环境中饲养大袋鼠,并以干燥的麦子喂养,检查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仍显示为 65%;
③检测大袋鼠尿,发现尿中的尿素和盐的含量很高,其中尿素是人的 4 倍,盐是人的 2 倍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和数据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大袋鼠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盐
B. 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
D.如果给大袋鼠喂食含水量高的饲料,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尿素是人的 4 倍,盐是人的 2 倍左右”,没有说袋鼠或者人的尿中尿素含量比盐高,A说法错误。
B、在沙漠中,气候干燥,袋鼠这种生理现象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大袋鼠能产生浓缩的尿液,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C说法正确;
D、根据题干所述,袋鼠保持体内组织65%的水分稳定含量不变,如果袋鼠喝水多了,那么排出的水必然会增多,这样必将稀释尿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实验探究能力,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具备从题干所给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袋鼠在任何季节体内组织含水量都稳定在65%,即袋鼠组织内含水量是不随袋鼠喝多少水,吃什么食物而改变,袋鼠尿液中的尿素和盐两种物质的浓度都比人的含量高。
28.高蛋白饮食通常指饮食中的蛋白质所提供的热量超过食物总热量的20%。高蛋白饮食因其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而被一些特定人群所选用。但选择高蛋白饮食,也需关注可能给肾脏健康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1)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图中的① 和肾小囊内壁起到 作用,除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 (填序号)肾小管时,经过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使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
(2)有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风险。肾结石形成于肾脏内,较小的结石随尿液由肾脏向 内移动,若阻塞在此处而不能掉入膀胱,则会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和疼痛。
(3)另有研究表明,20%的酪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饮食会使尿蛋白水平增加大约130%,而20%大豆蛋白饮食对尿蛋白影响不大。请综合以上研究,对肾脏病患者提出合理的蛋白饮食建议: 。
【答案】(1)肾小球;过滤;血细胞;③
(2)输尿管
(3)少饮食含动物蛋白的食物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⑤集合管
(1)、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图中的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到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③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使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
故填:肾小球;滤过;血细胞;③。
(2)、肾结石形成于肾脏内,较小的结石随尿液由肾脏向输尿管内移动,若阻塞在此处而不能掉入膀胱,则会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和疼痛。
故填:输尿管。
(3)、分析题干内容知,肾脏病患者少吃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可减少体内酪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水平。
故填:少吃含动物蛋白的食物。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其功能分别是: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运送到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体外
2、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是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巩固练)
一、巩固练——学科关键能力构建(建议用时:20min)
1.下列不属于人体生理排泄的是( )
A.打篮球时出汗时少量无机盐的排出
B.食用的金针菇没有被完全消化,随食物残渣排出
C.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呼出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
2.清晨起床后先喝杯水,可以更好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下列器官中,不参与排泄的是( )
A.肛门 B.肾脏 C.皮肤 D.肺
3.(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出球为小动脉,入球为小静脉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膀胱的暂时贮存作用
C.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5.若正常人体内血糖浓度达到或超过0.16%时,会暂时出现尿糖现象。这是因为( )
A.肾小囊发生炎症 B.肾小球发生病变
C.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D.入球小动脉病变
6.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若肾小球病变,则b中会有蛋白质
D.a流经乙时,a中的无机盐全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7.为了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研究人员截取了一段兔的肾小管,在一端注入液体,另一端收集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过程中,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B.收集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能会降低
C.收集的液体中无机盐浓度可能会升高
D.收集的液体中尿素的浓度可能会升高
8.(2022·揭阳模拟)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a、b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a、b分别是( )
A.尿素、葡萄糖 B.水、尿素
C.葡萄糖、尿素 D.蛋白质、无机盐
9.(2022八下·中牟月考)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B.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过滤
C.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
D.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过滤面积大
10.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对于一个健康成年人来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内流的是动脉血,②内流的是静脉血
B.③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
C.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⑤
11.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
B.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
C.肾脏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D.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
12.如图为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24℃之前,尿液排出量高于汗液排出量
B.随着温度升高,尿液排出量逐渐减少,汗液排出量逐渐增多
C.高温环境下,人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D.排汗和排尿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13.如图一、图二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却是间断的,这是因为图一中[ ]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2)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主要包括图二中的[ ]。
(3)尿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③→ →⑦。
(4)与血液相比,图二①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 ;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减少的成分是 (答2个即可)。
(5)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判断此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二中的[ ] 。
二、链中考——真题模拟限时演练(建议用时:20min)
14.(2022·泰州)人体产生的废物中,不是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 )
A.无机盐 B.水分 C.二氧化碳 D.尿素
15.(2022·宿迁)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滤过作用
16.肾单位(如图)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小静脉
C.通常情况,肾小管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全部无机盐
D.若在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17.(2022·安徽)人的尿液在肾单位(结构如下图所示)中形成。原尿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8.(2022·广安)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在肾内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肾内的有关结构。请据图判断重吸收作用发生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2022·包头)为探究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量,向某健康人静脉注射物质X后,测定物质X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注射到血浆中的物质X全部过滤到原尿中,且不被重吸收)。若该健康人每天排尿约1.5升,则每天形成原尿约( )
血浆中 原尿中 尿液中
物质X(克/100毫升) 0.01 0.01 1.2
A.150升 B.180升 C.1.5升 D.120升
20.(2022·成都)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与血浆相比,原尿中含量明显不同的成分是( )
A.尿素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蛋白质
21.(2022·海南)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及肾小管末端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肾小囊中 肾小管末端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B.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C.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22.(2022·东营)肾脏是人体精密的过滤器,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和5构成肾单位
B.2是出球小动脉,内流静脉血
C.3与1相比,3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含有少量葡萄糖
23.(2022·威海)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尿素、二氧化碳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尿素
24.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 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5.可穿戴式人工肾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为可穿戴式人工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注:血液入口为A1,血液出口为A2;透析液入口为B1,透析液出口为B2)请分析回答问题:
(1)泌尿系统中肾脏的功能是 。
(2)研究人员抽取透析器入口和出口的血液,经检测,入口A1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62mg/d,出口A2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17mg/dl,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肾单位中 (填数字)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透析后的血液经静脉输回体内,最先到达心脏中的哪个腔? 。
(3)为了提升透析器的功能,研究人员将某种细胞融合到透析器中的半透膜上,然后在入口A1处注入0.3g/L葡萄糖溶液,经检测,出口A2处葡萄糖溶液浓度高于0.3g/L,你认为这种细胞最可能来源于图2中的哪个结构? (填数字)理由是 。
三、选做题
26.(2022·青岛)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它可以用于血液透析。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透析膜就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2021·呼和浩特)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观察,下面是观察所得到的资料 和数据:
①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捕捉大袋鼠并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都是稳定在 65%;
②在干燥的环境中饲养大袋鼠,并以干燥的麦子喂养,检查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仍显示为 65%;
③检测大袋鼠尿,发现尿中的尿素和盐的含量很高,其中尿素是人的 4 倍,盐是人的 2 倍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和数据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大袋鼠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盐
B. 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
D.如果给大袋鼠喂食含水量高的饲料,则其尿液中盐和尿素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28.高蛋白饮食通常指饮食中的蛋白质所提供的热量超过食物总热量的20%。高蛋白饮食因其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而被一些特定人群所选用。但选择高蛋白饮食,也需关注可能给肾脏健康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1)正常情况下,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图中的① 和肾小囊内壁起到 作用,除 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 (填序号)肾小管时,经过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使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
(2)有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风险。肾结石形成于肾脏内,较小的结石随尿液由肾脏向 内移动,若阻塞在此处而不能掉入膀胱,则会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和疼痛。
(3)另有研究表明,20%的酪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蛋白中)饮食会使尿蛋白水平增加大约130%,而20%大豆蛋白饮食对尿蛋白影响不大。请综合以上研究,对肾脏病患者提出合理的蛋白饮食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打篮球时出汗,通过汗液可排出少量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A不符合题意;
B、排泄是指人体将细胞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用的金针菇没有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不是细胞代谢产物,其排出体外的过程不是排泄,是排遗。B符合题意;
C、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排泄。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内有机物分解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的过程是排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如:排便。
2、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2.【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人体排泄的形式有三种:通过皮肤排汗、通过泌尿系统排尿、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肾脏、肺、皮肤都参与人体的排泄过程;肛门的作用是排出粪便,这个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是排泄。如:排便。
2、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3.【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出入肾小球的血管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
故答案为:A
【分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旋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一种双层壁的囊,它包在肾小球的周围,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在肾脏中形成后,通过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暂时贮存,积累到一定量时才排出。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膀胱的暂时贮存作。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
2、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通常成人的膀胱容量平均为350~500毫升。因此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
5.【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但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当正常刚吃过饭或食用过多的糖分时,也会出现暂时的尿糖现象。经过足够的时间后,肾小管能将原尿中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现象自行消失。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6.【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题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甲、乙表示结构,甲肾小囊、乙肾小管;a、b表示液体,a原尿、b尿液。
A、肾小球和图中甲肾小囊、乙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A不符合题意;
B、a表示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在甲肾小囊中形成的原尿,b表示经过乙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尿液。B不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肾小球病变,则b尿液中会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图中a原尿流经乙肾小管时,a原尿中只有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若尿液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7.【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入肾小管,所以流入肾小管的液体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A符合题意;
BC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大部分水分、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形成尿液,所以从肾小管中流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而且由于从原尿到尿液过程中,液体总量大大减少,而无机盐减少量相对较少,尿素含量不变,所以流经肾小管后的液体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会升高。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1、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8.【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葡萄糖会出现由有到无的过程,所以图中,b为葡萄糖,尿素在重吸收过程中,会因为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返回血液,所以,水大量减少,所以,尿素的浓度会升高,可见a为尿素的含量变化,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为基础头,熟记:肾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因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使得尿液中最终不含葡萄糖,尿液中尿素的含量也会因水的大量减少,尿素浓度上升。
9.【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A不符合题意。
B.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的特点:壁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这利于物质滤过,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血液中的血细胞没有增多,C符合题意。
D.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增加了滤过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10.【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⑥⑦⑧⑨
A、血液流经①入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②出球小动脉时,③肾小球只有滤过作用,没有物质交换作用,且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时都属于体循环中体路线中动脉部分,所以流的都是动脉血。A符合题意;
B、③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B不符合题意;
C、血液流经图中①入球小动脉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④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所以④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④肾小囊腔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过程: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静。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流的是混合血,肾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3、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1.【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B和血液A相比代谢废物减少。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血液A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肾动脉进入肾脏,流出肾脏后由肾静脉、下腔静回到右心房。图中血液B流经的血管是肾静脉。B不符合题意;
C、排泄的途径有三条,肺、皮肤、肾脏属于排泄器官,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但不是唯一的排泄器官。C符合题意;
D、肾脏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分析】1、人体血液循环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各器官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两条循环路线的共同特点是:心室→ 动脉 →各器官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2、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2.【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B、分析题图知,随着温度升高,尿液排出量逐渐减少,汗液排出量逐渐增多,且在24℃之前,尿液排出量高于汗液排出量。A、B不符合题意;
C、分析题图知,高温环境下人的排汗量比排尿量多,说明高温环境下,人体内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汗液排出体外。C符合题意;
D、分析题图知,温度较低时人体内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温度较高时人体内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排汗和排尿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皮肤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当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增加;当温度较低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带走的热量也减少。
2、人体将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三途径:
①通过皮肤排汗排出少量水、无机盐、尿素。
②通过呼气过程排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③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排出绝大多数水、无机盐、尿素等。
注:通过泌尿系统排尿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肾脏是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13.【答案】(1)丁;膀胱
(2)①②⑥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①→⑥
(4)大分子蛋白质;氧气、尿素
(5)②;肾小球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一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甲肾上腺、乙肾脏、丙输尿管、丁膀胱;题图二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入球小动脉、④出球小动脉、⑤肾静脉、⑥肾小管、⑦收集管。
(1)、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血浆中的多余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物质被分离出来,形成尿液,然后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中贮存起来,当达到一定的量时才经尿道排出。肾脏随时都在形成尿液,但由于膀胱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使得排尿是间歇的。
故填:丁;膀胱。
(2)、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主要包括图二中的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⑥肾小管组成。
故填:①②⑥。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由肾小囊进入肾小管,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尿液由肾小管进入收集管,再汇集到肾 中。用图二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尿的形成过程③入球小动脉→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⑥肾小管→⑦收集管。
故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①→⑥。
(4)、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所以图二①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脏是体循环路线中的一个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同时肾脏又是排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变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氧气、营养物质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减少。
故填:大分子蛋白质;氧气、尿素等。
(5)、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①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肾小球发生病变,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会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若某人多次检测到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可断定此人的②肾小球可能发生病变。
故填:②;肾小球。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其功能分别是: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运送到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4、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当尿液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觉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送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14.【答案】C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尿液,尿液中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选项中,A、B、D都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而C二氧化碳是气体,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途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将细胞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15.【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6.【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球弯曲盘旋而成的血管球,滤过面积大。A符合题意;
B、肾小球只有滤过作用,没有物质交换的作用,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出球小动脉。B不符合题意;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重吸收大部分水分、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若在尿液中检测出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的前端是入球小动脉,后端是出球小动脉。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3、尿检报告中,若出现血细胞或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若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17.【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结合分析可知,原尿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③肾小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8.【答案】C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肾单位的基本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由分析可知,葡萄糖在随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被全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也就是,经过肾小管后,葡萄糖的含量将减少到0,结合图形可知,这个过程放生在结构③中。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9.【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由题干信息可知:尿液中,每100毫克中就含有1.2克物质X,每天排尿1.5升,原尿中的含量为每100毫克中有0.01克,则原尿量为:升。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0.【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血液与原尿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而血液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血浆与原尿相比,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21.【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管末端乙含量0%,则乙是葡萄糖,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甲在血浆、原尿中,含量差不多,而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含量增加,可知甲可能是无机盐。在原尿中,正常不含大分子蛋白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2.【答案】C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A.肾单位由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3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符合题意。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6与5中的液体成分相比,不含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3.【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而体内的食物残渣或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24.【答案】(1)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2)③
(3)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是用“肾单位模型”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示意图,①肾小球、②肾静脉、③肾小管。
(1)、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它们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填: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③肾小管的下端流出
故填:③。
(3)、该模型有两处不合理之处,一是用相同塑料颗粒不能模拟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两种成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多种不同的成分,二是①肾小球处的橡皮管不具有通透性,即没有滤过作用。为使该模型达到优秀水平,要进行如下改进:使用相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故填: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分析】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5.【答案】(1)形成尿液
(2)②;滤过;右心房
(3)④;肾小管可重吸收葡萄糖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1是人工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1透析器入口、A2透析器出品、B1透析液口、B2透析液出口;图2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④肾小管
(1)、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
故填:形成尿液。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分析题图和题干内容知,血液经过透析器后,尿素浓度明显减少,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肾单位中②肾小球填数字)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起到滤过作用。透析后的血液经过上肢静脉回体内,随体循环最先到达心脏中的右心房。
故填:②;滤过;右心房。
(3)、由于肾小管可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因此将④肾小管的细胞融合到透析器中的半透膜上,出口A2处葡萄糖溶液浓度会高于0.3g/L。
故填:④;肾小管可重吸收葡萄糖。
【分析】1、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是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2、可穿戴式人工肾是模拟肾单位形成尿液的原理制成的过滤、净化血液中代谢废物的医疗器械,它是一款重量只有几公斤、内含特殊吸附剂的新型腹膜透析装置。与传统腹膜透析相比,它不需要依赖大量的透析液体,也就是说患者不必每天更换2-4次腹透液的操作,背着它可以随意走动。
26.【答案】B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人工肾脏能对血液进行透析,在体外循环中清除血液中的废物。肾单位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能将血细胞和蛋白质以外的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人工肾脏中血液透析膜模拟的是图中的②肾小囊和③肾小球,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27.【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尿素是人的 4 倍,盐是人的 2 倍左右”,没有说袋鼠或者人的尿中尿素含量比盐高,A说法错误。
B、在沙漠中,气候干燥,袋鼠这种生理现象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大袋鼠产生这种浓缩的尿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
C、根据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大袋鼠能产生浓缩的尿液,摄入同样多的水分时,大袋鼠比人能排出更多的尿素和盐,C说法正确;
D、根据题干所述,袋鼠保持体内组织65%的水分稳定含量不变,如果袋鼠喝水多了,那么排出的水必然会增多,这样必将稀释尿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实验探究能力,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具备从题干所给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袋鼠在任何季节体内组织含水量都稳定在65%,即袋鼠组织内含水量是不随袋鼠喝多少水,吃什么食物而改变,袋鼠尿液中的尿素和盐两种物质的浓度都比人的含量高。
28.【答案】(1)肾小球;过滤;血细胞;③
(2)输尿管
(3)少饮食含动物蛋白的食物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题图分析,题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⑤集合管
(1)、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图中的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到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③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细胞损伤,使肾脏功能受损,出现蛋白尿。
故填:肾小球;滤过;血细胞;③。
(2)、肾结石形成于肾脏内,较小的结石随尿液由肾脏向输尿管内移动,若阻塞在此处而不能掉入膀胱,则会引起平滑肌痉挛,导致排尿困难和疼痛。
故填:输尿管。
(3)、分析题干内容知,肾脏病患者少吃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可减少体内酪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水平。
故填:少吃含动物蛋白的食物。
【分析】1、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其功能分别是: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运送到膀胱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将膀胱中的尿液排出体外
2、形成尿的基本结构是是肾单位,有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 无机盐 、葡萄糖 和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它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