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银川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01 14: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银川一中 2025/2026 学年度(上)高一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卷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4×7=28 分)
1.2025 年 3 月,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原型机在中国矿业大学诞生。机器人采用六足模式,配备三个轮足和三个爪足,以便在微重力环境下很好地完成行走、锚固、钻探和采样等任务。可将机器人看成质点的是
A.操控机器人进行采样作业 B.定位机器人行走线路上的位置 C.监测机器人行走时爪足的动作 D.研究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姿态调整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为了准确反映
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进行定量描述,这个物理量是
4.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为 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 v2,则这一过程中汽车
A.位移的方向与 v1 的方向相反 B.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 v1 相同
C.加速度的方向与 v1 的方向相反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反 5.在体育课上,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足球(直径约为 20cm)在水平草地上运动的部分
过程。如图所示,频闪照相机每隔 0.1s 拍一张照片,记录了足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由图可估算该足球从位置 A 运动到位置 B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1.0m/s B.5.0m/s C.9.0m/s D.13.5m/s 6.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相关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A.甲图中,物体在 0~t 时间内位移大于 1 v t
某物理兴趣小组到户外进行超声测速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B 为超声波发射
0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 2m/s2
2 0 0
器,B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小车反射后又被 B 接收,从 B 发射第一列超声波开始计时,到 B 接收到第二列超声波的过程中,计算机描绘出超声波运动的 x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车的速度为
A.5.67m/s,向右 B.5.67m/s,向左 C.5.57m/s,向右 D.5.57m/s,向左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 t1~t2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3s 时物体的速度为 25m/s
如图所示,两个光滑斜面在 B 处平滑连接,小球在 A 点获得大小为 8m/s 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达 B 点时速度大小为 6m/s,到达 C 点时速度减为 0。已知 AB=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球在 AB 、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 :16
小球在 AB 、 BC 段运动时间之比为3 : 7
小球经过 BC 中间位置时速度大小为3m/s
小球由 A 运动到 C 平均速率为5m/s
二、多选题(3×6=18 分,全部答对得 6 分,漏选得 3 分,有一个选项选错得 0 分。)
甲、乙两质点在相邻平行直线轨道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x-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是直线,乙的图线是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 12s 时,甲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乙的瞬时速度
在 0~12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在 0~6s 内的任意时刻,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甲的速度为 4m/s
质点沿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2s 内速度大小从 2m/s 变为 4m/s,则其加速度
如下图是某同学用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是 50Hz)记录小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 是纸带上五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 4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 A、D 两点间距 x cm,AD 段的平均速度是v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果电源频率变为 49Hz 而同学不知道,则该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A.一定是 1m/s2
C.可能是 3m/s2
B.可能是 1m/s2
D.可能是 3m/s2
12.(8 分)
现在随着“动车”、“高铁”的发展使得城市间距离拉近了很多,从哈尔滨到北京“高铁”只需要约 5 个小时。有一旅客在站台上候车线处候车,若“高铁”一节车厢长为 L,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 6 节车厢经过他用时为 T,停下时旅客刚好在 8 号车厢头,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可以求出该“高铁”的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第 7 节车厢经过他用时为 2 T
2
第 6 节车厢头和第 7 节车厢头经过他时的速度之比为2 :1
第 7 节车厢经过他与 4、5、6 节车厢经过他的总时间相同
三、实验题(共 16 分)
11.(8 分)
如图所示是某种打点计时器的示意图。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首先将木板倾斜固定在水平面上,木板抬起一定的角度,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底端,将纸带一端固定在木块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给木块一沿木板向上的初速度,在木块运动到最高处前打出的纸带如图乙,选取 A、B、C、D、E 共 5 个计数点,且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f。
该同学将图乙中的 4 段纸带剪开贴到坐标纸上,如图丙,发现这些纸带的左上顶点在一条倾斜直线上,说明此物体做 直线运动,若图丙中直线斜率为 k(其中k y ,k 无
x
单位),纸带宽为 d,则用该方法得到的加速度a 。(用 k、d、f 表示)
四、解答题(共 38 分)
13.(8 分)
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 v-t 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
小车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第 1s 内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前 4s 物体的位移和第 4s 物体的位移。
14.(8 分)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险情时立即紧急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车,从汽车紧急刹车时开始计时,已知汽车在 0~2s 内的位移大小为 32m,求:
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汽车第 4s 初的速度。
汽车在静止前 1s 内的位移。
0~6s 内汽车的位移。
15.(10 分)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控制疫情的传播,各地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一辆运送防疫物资的货车(可视为质点)以54km / h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60m 有一防疫卡口后立即刹车减速,货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并恰好停在卡口处。经45s 检查完毕,司机启动车辆以2.5m / 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货车加速到54km / h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货车遇到防疫卡口减速用时;
若未遇到这一卡口,货车可节省多少时间。
16.(12 分)
水平公路上甲、乙两车在不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直线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均可看作质点,甲车的速度大小v1 32m/s ,乙车的速度大小v2 16m/s ,当甲、乙两车沿行驶方向相距 x0 96m 时,甲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做加速度大小a 3.2m/s2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两者车道平行,不会相撞,从刹车时开始计时。求:
从甲车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需时间。
从甲车开始刹车到甲车停止运动,甲、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1.B
《高一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4.C
【详解】A.物体的速度方向没变,则位移 x 的方向与v1 的方向相同,A 错误;
B.速度变化量 v v2 v1 0 ,方向与v1 相反,B 错误;
CD.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 v 的方向相同,则与v1 的方向相反,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详解】A.操控机器人进行采样作业,需要关注机器人的具体动作、结构(如爪足等),不
能忽略其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 ,故 A 错误;
5.B
【详解】足球的直径大约为 20cm,如图所示,足球的运动路程大约为 11 个球身,时间为
B.定位机器人行走线路上的位置,机器人的形状和大小对确定其位置的影响可忽略,能看
成质点 ,故 B 正确;
C.监测机器人行走时爪足的动作,要研究爪足的具体动作,不能忽略机器人的形状和大小,不能看成质点 ,故 C 错误;
0.4s,足球的平均速度约为v s
t
故选 B。 6.B
20 11
0.4
cm/s 550cm/s 5.5m/s
D.研究机器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姿态调整,姿态调整涉及机器人的整体形状、各部分的位置关系等,不能看成质点 ,故 D 错误。
故选 B。
【详解】A.根据v t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图中,物体在 0~t0 时间内位
移满足 x v0t0 ,故 A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2
2.B
【详解】A.时间是描述过程持续长短的标量,不涉及方向,无法直接反映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A 错误;
B.乙图中,根据v2
可知2a 15 m / s2
15
2ax
B.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v Δx ),既有大小(快慢)又有方向(矢量),能准确描述
Δt
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B 正确; C.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矢量,但仅表示初末位置的差异,未体现变化的快慢,C 错误; D.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快慢,描述速度如何变化,而非直接描述位置变化,D 错误。
故选 B。 5.C
【详解】由乙图可知,第一列声波在t1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x1=17m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0.5m / s2 ,故 B 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C.丙图中,根据 v a t 可知,阴影面积表示 t1 ~ t2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故 C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D.丁图中,根据 x v t 1 at 2
0 2
可得 x v 1 at
t 0 2
结合图像可知v 5m / s , 1 a 10 m / s2 5m / s2
0 2 2
则有t1
x1
v
17 s 0.05s
340
解得a 10m / s2
则t 3s 时物体的速度为v v0 at 25m / s ,故 D 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第二列声波在 t =0.1s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x2=34m,可知小车向右运动。被测小车接收第一列
超声波的时刻为 0.05s,接收第二列超声波的时刻为 3.1s,则被测小车接收第一列超声波与接收第二列超声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3.1s 0.05s 3.05s
故选 B。 7.B
v2 v2
v2 v2
被测小车接收第一列超声波与接收第二列超声波之间的位移为 x x
x 17m
【详解】A.对 AB 段,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a1 A B , a2 B C
则被测小车的车速为v x
t
2 1
17 m/s 5.57m/s ,故选 C。
3.05
代入数据解得a1
82 62
2x
28
2x
62
, a2 2x
2xAB
2xBC
AB AB BC
解得a1 : a2 7 : 9 ,故 A 错误;
B.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 AB 段的时间t1 v v 7
2
10.AD
【详解】A.设第 6 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时,车的速度大小为v0 ,加速度大小为 a,有
1
t x x x
L v0T
aT 2
2
BC 段运动的时间 2 v v 6 3
解得t
B C
2 2
: t 3 : 7 ,故 B 正确;
v2
从第 6 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至列车停下来,有2L 0
2a
1 2
C. BC 段中间位置时的速度大小v
m/ s 3 2 m/ s ,故 C 错误;
因 L、T 为已知量,联立两式,可求出该“高铁”的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故 A 正确;
BD.根据逆向思维法,火车反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t : t
: t : t 1:
2 1 : 3
2 : 2 3
v 2x 2x 4.2 m/ s
t T
D.物体由 A 运动到 C 的平均速率为
t1 t2
x x
7 3
,故 D 错误。
又 6
t T 3 2 T
故选 B。 8.BC
联立解得 7 2 1 , t5
, t4
T
【详解】A.位移-时间图像中,图像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此刻瞬时速度的大小,从图中可知,在 12s 时,甲的瞬时速度大小小于乙的瞬时速度,A 错误;
B.由图可知,在 0~12s 内,甲的位移 x甲 3m ,乙的位移 x乙 0
则 4、5、6 节车厢经过他的总时间为t t6 t5 t4 t7 ,故 B 错误,D 正确;
C.根据逆向思维法,火车反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第 6 节车厢头经过他时有v2 2a 2L
由v x
t
解得v6
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B 正确;
第 7 节车厢口头过他时有v2 2aL
C.位移-时间图像中,图像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从图中可知,在 0~6s
解得v7
内的任意时刻,甲的速度始终为负,乙的速度始终为正,故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C 正
故v : v 2 :1,故 C 错误。
确;
D.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0.25m/s ,D 错误。故选 BC。
9.BCD
6 7
故选 AD。 11.(1) 2.70
(2)偏大
9.0 10 2 /0.090 0.20
【详解】若规定初速度 v0=2m/s 为正方向,则末速度 v 可能为 4m/s 或者-4m/s,则根据加速度
v v
【详解】(1)[1] 从图中可知 AD 两点距离
x xD xA 3.70 1.00 cm 2.70cm
定义式a 0
t
[2]
因为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f 50Hz
,且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以图中
可得加速度a 4 2 m/s2 1m/s2
2
或者a 4 2 m/s2 3m/s2
2
同理若规定初速度 v0=2m/s 为负方向,则末速度 v 可能为 4m/s 或者-4m/s,可得加速度
a 4 ( 2) m/s2 3m/s2
2
4 ( 2)
每两个相邻计数点周期
即 AD 段所用时间
故 AD 段的平均速度为
v x
T 5 0.1s
f
TAD 3T 0.3s
2
m/s 9.0 10 m/s
或者a
2
故选 BCD。
m/s2 1m/s2
[3]根据逐差法可得
AD 0.3
a xCE xAC 2.40 1.60 10 2 m/s2 0.20m/s2
汽车在 0~2s 内的位移大小为 32m,根据位移公式有 x v t 1 at 2
(2T )2 (2 0.1)2
1 0 1 2 1
(2)电源频率变为49Hz 时,图中每两个相邻计数点周期T 0.1s ,即AD 段所用时间TAD 0.3s ,根据公式
解得a 4m / s2
利用逆向思维,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0
v0 5s t a 2
3s
vAD
可得
x
TAD
则汽车第 4s 初,即经历时间 3s 的速度v1 v0 at2
解得v1 8m/s
vAD 0.090m/s
汽车在静止前 t =1s 内的位移,利用逆向思维,根据位移公式有 x
1 at 2
故该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
kdf 2
3
解得 x2 2m
2 2 3
12. 匀减速
25
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t
0 5s < t4
6s
【详解】[1]纸带的顶点在一条倾斜直线上,纸带的宽度是相等的,说明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差恒定,由 x aT 2 可知加速度是恒定的,所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k x , x aT 2
d
得a kd
则 0~6s 内汽车的位移 x3
解得 x3 50m 15.(1)8s (2)52s
v0 t
2 0
T 【详解】(1)由题意汽车初速度v0
54km / h 15m / s
5 kdf 2
v 0
又因为T
f
,代入得a
25
匀减速运动过程满足 x 0 ·t
13.(1)2m/s2
1 2 1
代入数据得t1 8s
(2)4m/s2,方向沿正方向 (3)6m
(4)5m,方向沿正方向;1m,方向沿负方向;
故汽车遇到防疫卡口减速用时8s
(2)检查完毕司机启动车辆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满足速度公式v0 a2·t2
位移公式2a ·x v 2
【详解】(1)小车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a v
m/s2 2m/s2
2 2 0
代入数据得t 6s , x 45m
t 2 2
第 1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v 4 m/s2 4m/s2 ,方向沿正方向;
则遇到这一卡口,货车通过用时为t t1 t等 t2 8s 6s 45s 59s
1 t 1
x x 60m 45m
若未遇到这一卡口,货车通过用时t 1 2 7s
t=3s 时距离出发点最远,则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x 4 3m 6m ;
v0 15m / s
m 2
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则前 4s 物体的位移
x 1 3 4m 1 1 2m 5m
则若未遇到这一卡口货车可节省的时间为Δt t t 52s
16.(1)160 m,160m (2)5s
4 2 2 v
方向沿正方向;
第 4s 物体的位移 x4方向沿负方向。
1 1 2m 1m 2
【详解】(1)甲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0 1 10s
a
(2)设甲车开始刹车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经过的时间为t1 ,则有v1 at1 v2
代入相关已知数据求得t1 5s
14.(1) 4m / s2
(2)8m/s (3)2m (4)50m
v 72km/h 20m/s
x1
在 时间段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
v1 v2 t
2 1
120m

【详解】(1)汽车初速度 0
1
乙车在t1 时间段内发生的位移为 x2 v2t1 80m ,
则,在t1 时间段内,甲、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dm x1 x0 x2 136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