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情回顾开始产生1860-1879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1952-1956十九世纪六七十代开始产生甲午战争结束后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迅速萧条较快发展残日酷益打萎击缩陷入绝境中华民国成立后『一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战争结束后新中国诞生后1860-1879 1895 1912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1952-1956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线索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民国初年(1912-1919年)的“短暂春天”后放缓发展,经历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的较快发展,随后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逐步陷入困境。
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民族工业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制下曲折发展;民族工业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线索特征方法突破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折射出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一个“特点”、把握两个阶级、了解三座“大山”、明晰四个“阶段”。
(1)一个特点:曲折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两个阶级: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也壮大了无产阶级
(3)三座大山: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四个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春”(甲午战后到一战期间)、“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秋”(抗战时期)、“冬”(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探究一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 问题:根据以下材料,归纳推动或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材料一反映了民族工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制约,发展困难,且技术力量薄弱。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材料三体现实业救国的爱国思潮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材料四反映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政策导致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图示解说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启示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究二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数量年代(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 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4)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两种题型均有出现,考查角度灵活。主要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归纳分析以及数据、图表分析能力今后几年仍以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为主要考查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转型期可能命制非选择题。可能以近代的经济数据和经济现象为素材,突出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意义为内容进行命题。以社会史观、文明史观将中国工业化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考量,突出考查经济结构变动的概况及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考向预测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 ?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思想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视角。
“实业”一词是康有为首先提出的。1898年,他在《请厉工艺奖创新折》中,建议将中国“定为工国”,“成大工厂以兴实业”。张謇认为,“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实业在大农大工大商”,他所说的“实业”泛指工业、农业和商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崇尚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国,因而形成了“实业救国”的思潮。主要以张謇、荣氏家族等为代表,风行于20世纪初。这一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题点】 实业救国
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A尝试命题2.观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下列关于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②都正确
C.①②都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视角二 新材料新情境 ............. ?B3、阅读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包括棉纺、面粉、火柴、卷烟、啤酒等)。( )
上图说明
A.四大家族垄断了中国轻工业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C.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D.轻重工业比例失调C视角三 紧扣主干知识 ............. ?本课重点知识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特点及作用等。命题研判尝试命题C视角四 关注多元史观 ............. ?命题研判用近代化(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化(现代化)史观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史学观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化的历程也逐步向深层次发展。中国的近代化,从经济上来看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从政治上来看是政治民主化,近代化也体现在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题点】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经济近代化
5.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此举( )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尝试命题C【题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尝试命题(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条件: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一战时期外国资本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借鉴外企经验,注重自身的改革。(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萎缩: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与外国资本的掠夺;官僚资本的压迫。(4分)
重生: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作用: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积极响应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真题精选1. 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D真题精选D真题精选3. (2014·安徽文综)“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真题精选4.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真题精选5. (2014·全国大纲文综)晚清一著名人士指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并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C真题精选6、(2015安徽文综卷)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