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课程标准: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识实事求是。。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设社会主义做了哪些工作?经济形势?怎样恢复?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开展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政治上:巩固新生政权;经济上: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历史沉思 根据材料思考:毛泽东这段讲话是在什么时期?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现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各项重要建设的经验将成为新中国的榜样。”
——《人民日报》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内容?“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实质?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两者关系: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何谓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制定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953-1957年(3)基本任务?人民迸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 沈飞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一五计划时期的重大成果观察图片,了解“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思考:“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哪一行业?为什么要优先发展这一行业?重点发展了重工业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制定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1953-1957年(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有何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②四大标志工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5)有何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4、进行三大改造:1.故事中的“社”指的是什么?2.观察图片《农民踊跃报名入社》,想一想:农村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造过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和平赎买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①标志……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5)存在问题P47【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探究二:为什么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发展?曲折?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大跃进
2、人民公社会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1、取得哪些成功的探索?(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课外自主阅读)(2)中共“八大”背景:
内容:
意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形势发生根本变化①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
②规定主要任务:……
③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①……初步成果;②为……指明方向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阅读以上材料, 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背景(2)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矛盾 经济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背景评价:
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刘、邓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也“在1958年全心全意地支持大跃进的策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 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
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戴花要戴大红花》歌词1.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冒进思想。
2.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 1958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项是虚假的?当时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图一: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图二:北京妇女将自家铁具送去炼钢 出现“大跃进”运动,“左”倾思想严重泛滥观视频,并结合教材回答P48-49页: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这场运动?2、有何特点?3、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成功的探索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为何发动?①客观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②主观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大跃进语录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凡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就要受挫折。现在没有蔬菜吃,副食品、日用百货严重不足,就是因为我们脱离了客观规律,……搞经济建设我们还是小孩,无经验,同地球作战,战略战术我们还不熟,要正面承认这些缺点和错误。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34页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1、成功的探索2、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为何发动?(2)主要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有何影响?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1959-1961年,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你相信吗? “看,卫星田的稻子长得多么丰满,16岁的女孩坐在稻穗上,也掉不下来。”这是大跃进时期一张名为《稻穗上的姑娘》新闻图片的文字说明。这块“卫星”田号称“亩产四万三千斤”。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你相信吗?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你相信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大庆油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兰新铁路包兰铁路3、十年建设成就探究三:“十年动乱”时期,国民经济陷入何种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哪些整顿措施?效果如何?1、局面:经济建设大混乱2、整顿: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破 四 旧 红卫兵在砸毁牌坊上的“清华园”题字 故宫被红卫兵改为“血泪宫”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革时期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周恩来、邓小平的调整与整顿(P50)(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文革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上述材料又说明了什么?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学习思考】(教材P51) 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概况:
(1)1966: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
(2)1971: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3)1975: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
后果:
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后果:
◆合作探究:50-70年代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小结:文革十年留给我们什么教训? 教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及时抓住发展机遇。4、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6)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⑸抓住发展机遇。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三年经济困难
59-61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07-08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二历史质检试卷) (12分)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4分)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4分)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4分)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 布示意图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