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不同的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不同,获得的营养物质就有差异。为了满足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需要,我们该如何合理膳食?为了保证健康,应该关注哪些食品安全?
第三节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学习目标
说出合理膳食的原理。
关注食品安全及购买食品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
我们每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那么,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呢?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指导人们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1.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5. 少吃肥肉和荤油;
6.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7.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8. 如果饮酒,应限量;
9.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目的:尝试提出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并说明理由。
讨论: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指导:
1.学生4~6人一组,交流有关食物的营养信息。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提出一份适合青少年的“一日食谱”,尝试提出一个主题鲜明、类似广告词的食谱名称。
2.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班级交流。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营养最为合理的一份食谱。
3.收集各班级的最优食谱,全校出一期主题为“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展”,倡导合理膳食、健康生活。
讨论:营养合理的一日食谱
腔肠动物
婴儿、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膳食计划应有所不同,以满足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营养的不同要求。
思考:怎样做到食谱既合理又有营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一天一般为三餐,两餐的间隔时间为4~6h。经科学论证,早餐约占一天所需热量的30%,午餐约占40%,晚餐约占30%。不吃早餐或不定时就餐的习惯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生产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或批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虚假的宣传内容。
目的:关注食品安全。
调查:食品安全
指导:
1.学生4~6人一组,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市场上正在出售的奶制品或饼干、火腿肠、水果罐头、碳酸饮料等食品的安全性。调查的重点是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是否注明厂名和产品标准号(批号)等。
2.分工合作,每人完成某类食品的调查任务。小组汇总调查结果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要确保食品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调查:食品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吃霉变和已过期的食品,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思考:要保证食品安全,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不吃发霉的食物
不滥食用维生素
购买食品时应注意;
小心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
杀菌剂
漂白剂
抗氧化剂
甜味剂
着色剂
……
生产日期
保质日期
生产厂家
厂家地址
小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设计“一日食谱”
青少年膳食特点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膳食
对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要求
调查: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
小结
练习
1. 常食“五谷杂粮”,有利于健康,是因为( )
A.营养丰富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
B.容易消化、吸收
C.能治百病
D.色、香、味俱佳
A
2.小红为自己设计了四份早餐,其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牛奶、鸡蛋、馒头
B.肉丝面、水果、蔬菜
C.饼干、饮料、方便面
D.稀饭、鸡腿、油条
B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课题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2.3 的内容,主要围绕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两个重要主题展开。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平衡膳食宝塔以及组织学生设计合理食谱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及其原理。同时,通过讲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等,让学生学会关注食品安全及购买食品时需重点注意的事项。本节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学习合理膳食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合理膳食有助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在分析合理膳食搭配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学会从科学角度评估饮食方案和食品的安全性。 探究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合理食谱和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责任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对自己及他人健康的重大责任,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和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合理膳食和关注食品安全的行为。
教学重点 理解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包括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设计出既科学又符合个人口味和实际情况的食谱。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学生:“不同的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不同,获得的营养物质就有差异。为了满足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需要,我们该如何合理膳食?为了保证健康,应该关注哪些食品安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初步看法。 通过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 1. 合理膳食(20 分钟) 展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和平衡膳食宝塔图,详细讲解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强调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要点,同时介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膳食特点和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接着,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要求学生 4~6 人一组,交流食物营养信息,针对青少年特点设计一份 “一日食谱”,并为食谱起一个主题鲜明的名称,限时 10 分钟后进行班级交流。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果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教师总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一天一般为三餐,两餐的间隔时间为4~6h。经科学论证,早餐约占一天所需热量的30%,午餐约占40%,晚餐约占30%。不吃早餐或不定时就餐的习惯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 2. 食品安全(25 分钟)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关于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条文,讲解食品标签上应注明的信息和禁止虚假宣传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生产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产品标准号或批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虚假的宣传内容。 布置食品安全调查任务 学生 4~6 人一组,设计调查表,调查当地市场上奶制品、饼干、火腿肠等食品的安全性,重点关注保质期、厂名厂址等信息,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类食品,小组汇总后全班交流,提出确保食品安全需关注的事项。在学生调查过程中,巡视各小组进度,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强调调查重点和注意事项。 认真观看图片,聆听教师讲解,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和要点,做好笔记。分组后,积极交流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需求和当地食物供应情况,设计合理食谱。 仔细阅读法规条文,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分组后,共同设计调查表,明确调查食品类别和项目,分工合作开展调查,收集整理数据,汇总小组结果,积极准备在全班交流发言,分享调查发现和见解,共同总结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要点。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合理膳食的原则有清晰的认识,再通过小组讨论和食谱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合理膳食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讲解法规条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小组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品标签,学会选择安全食品。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合理膳食的原则、设计食谱的方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购买食品时需关注的事项等,强调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对个人健康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板书设计 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1.合理膳食 原则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荤油;食量与运动平衡;清淡少盐饮食;限量饮酒;吃清洁食物。 食谱设计 :青少年特点;一日三餐比例;主题鲜明。 2.食品安全 法规要求 :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标注信息;禁止虚假宣传。 购买注意事项 :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址、食品添加剂等。 调查要点 :食品类别;保质期限;标注规范。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设计一份为期三天的合理膳食计划,并附上每餐的食物搭配理由;同时,调查家中冰箱和厨房橱柜里的食品,检查是否存在过期或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视频的播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合理膳食部分,通过讲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让学生对合理膳食的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小组讨论和食谱设计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能够积极交流、查阅资料,设计出具有一定合理性的食谱。但在部分小组的食谱设计中,仍存在营养搭配不够均衡的问题,这提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合理膳食原则的细化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方法。 食品安全部分,讲解法规条文后,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有了初步了解。小组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调查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然而,在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食品标签上的专业术语理解不够,影响了调查效果。这表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提前为学生讲解一些常见的食品标签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调查活动。 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回顾所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对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部分细节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巩固复习。 总体而言,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小组活动指导的针对性、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把握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