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血液、血管和心脏》教学设计
课题 血液、血管和心脏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1 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材通过文字描述、图表展示以及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有初步的认识,理解血液的成分与功能、血管的类型与特点以及心脏的结构与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人体的物质运输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它们在人体物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体会循环系统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意义。 科学思维 :通过对血液成分、血管类型和心脏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在实验观察和问题讨论中锻炼学生科学推理和判断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分析血液分层现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责任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血液成分之间的协作以及在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提问学生:“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血液。它在我们的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我们的血液出现了问题,那么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危难?”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通过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已有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血液(25 分钟) 1.展示血液分层图片,介绍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讲解血浆的组成(水、血浆蛋白、葡萄糖等)及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提示学生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并提出观察问题(如哪种血细胞最多、最大、有无细胞核等)。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巡视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观察结束后,结合图片和学生反馈。 血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 形态结构: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现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里面有血红蛋白。 数量:数量最多。 功能:运输氧气 白细胞 形态结构:球形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数 量:数量最少。 功 能: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 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数 量:数量居中。 功 能:促进止血,凝血作用。 并展示异常血细胞检查结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患有的疾病。 二、血管(15 分钟) 1.教师活动 :展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分别介绍三种血管的概念、结构特点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静脉: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 意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提问学生中医 “切脉” 和输液针刺的部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最后,展示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比较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管的异同点。 三、心脏(20 分钟) 1.教师活动 :展示心脏结构动画,引导学生预习课本,讨论心脏的位置、腔室数量及与血管的连接关系.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形状像倒置的梨。 2.结合动画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 3.强调瓣膜的存在及防止血液倒流的功能。介绍心率和脉搏的概念,提问学生如何测量心率和脉搏,引导学生了解心血管健康的基本知识。 认真观看图片,聆听教师讲解,初步了解血液的组成。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仔细辨别不同血细胞的形态,积极参与观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观察结束后,认真听讲,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详细特点,观察异常血细胞案例,思考并回答疾病诊断问题,做好笔记。 仔细观看血管结构示意图,聆听教师讲解,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和作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比较表,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好笔记。 观看心脏结构动画,阅读课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讲,理解心脏的结构组成和瓣膜作用,掌握心率和脉搏的概念,思考测量方法,做好笔记。 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显微镜观察活动,让学生对血液的成分有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健康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医学常识和健康意识。 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讲解和提问互动,让学生掌握血管的类型及其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通过动画演示和讨论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心血管健康,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的类型与特点、心脏的结构与作用等,强调循环系统在人体物质运输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身心血管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板书设计 血液、血管和心脏 1.血液 组成 :血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等)、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功能 :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废物;防御保护;止血凝血 2.血管 动脉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 静脉 :管壁薄、弹性小、血流慢,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 :管壁薄、管径小、血流最慢,物质交换场所 3.心脏 结构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分别连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 功能 :瓣膜控制血液单向流动,推动血液循环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心脏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腔室及相连血管的名称;同时,调查家庭成员的血压和心率情况,整理成一份简单的家庭心血管健康报告,包括测量数据、正常范围对照以及健康建议等。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较为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较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视频的播放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血液部分,通过展示血液分层图片和血浆成分示意图,让学生对血液的组成有了初步的直观认识。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血细胞的观察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显微镜使用和血细胞识别上仍存在一些困难,如视野调节不够清晰、无法准确区分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这提示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显微镜操作技巧的指导和血细胞特征的详细讲解,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 血管部分的教学通过结构示意图的展示和提问互动,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和功能。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关系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对比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心脏部分的动画演示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对心脏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讲解心脏瓣膜功能和血液循环机制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血液流动方向和瓣膜作用的理解仍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讲解,结合更多的图示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总体而言,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实验指导的细化、知识讲解的深度把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健康生活意识。(共26张PPT)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血液。它在我们的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我们的血液出现了问题,那么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危难?
第一节 血液、血管和心脏
学习目标
说出血液的成分以及功能。
概述血管的类型
学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血液的分层现象
血浆(淡黄色)
白细胞和血小板(白色)
红细胞(深红色)
血细胞
抽取人的新鲜血液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组成?
根据血浆这个名称我们来猜想一下组成血浆的主要物质可能有哪些?
血浆的组成及功能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血浆成分示意图
水 约90%
血浆蛋白 约7%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约3%
讨论
你验过血吗?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对照课本,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1、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
2、比较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哪种血细胞最多?哪种血细胞最大?哪种血细胞有细胞核?
3、试试能否观察到血小板的形态。
友情提醒:观察目标达成后,显微镜立即收拾好放回原处。
观察结果
白细胞(最大,量少,有细胞核)
红细胞(红色,量最多,圆饼状)
血小板(最小)
红细胞
形态结构: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现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里面有血红蛋白。
数量:数量最多。
功能:运输氧气
白细胞
形态结构:球形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
数 量:数量最少。
功 能: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电镜下的白细胞
血小板
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个体最小。
数 量:数量居中。
功 能:促进止血,凝血作用。
图IV—33 电镜下的血小板
小结:独立完成血细胞比较,然后同伴互助校对。
细胞类型 细胞数量 形态特征 功 能 正常值范围
(单位:个∕L)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最多
较少
个体小圆饼状
个体大,有细胞核
最小,形
状不规则
运输氧气
吞噬病菌保护人体
止血凝血
1.5×1011~3.5×1011
3.5×1012~5.5×1012
5.0×109~10.0×109
居中
患者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诊断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0×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0.5×1011/L
D 血红蛋白(HB) 90 g/L
少于正常水平
多于正常水平
少于正常水平
少于正常水平
以上化验结果表明可能患有哪些疾病?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偏少说明患有贫血。
2、白细胞含量偏多说明身体可能有炎症或有其他疾病。
3、血小板含量偏少说明患者有凝血障碍。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概念: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结构特点:
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动脉
将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的血管。
结构特点:
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概念:
静脉
红细胞单行通过
概念: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的特点:
1.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2. 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 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 血流速度最慢
意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
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比较表
血管名称 结 构 功 能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较厚
弹性大
较薄
弹性小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快
慢
最慢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物质交换的场所。
将血液从心脏
全身
将血液从全身
心脏
我国中医“切脉” 的时候在什么部位?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动脉
静脉
预习课本认识心脏的结构,讨论以下问题。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形状像倒置的梨。
1、心脏位于人体的部位?
2、心脏有几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
3、瓣膜的功能?
4个。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
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小结
血液的组成 生理功能 血液的功能
血 液 血 浆 1、运载血细胞 2、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把氧气和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呈现红色, 能运输氧气。 白细胞 有的能吞噬病菌。 血小板 可以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心脏
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管壁较厚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
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十分细小 ,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废物
氧气、营养物质
把全身血液送回心脏
把心脏血液送到全身
练习
1. 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2. 贫血是指 ( )
A. 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 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B
D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D
4.静脉瓣的作用是 ( )
A.保护静脉血管壁 B.防止静脉血液倒流
C.加速血液的流动 D.减少血液对静脉壁的压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