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
数学
R
第4单元比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基础演练
1.填一填。
(1)在5:8=5中,比的前项是(
),后项是(
),比值是(
(2)3:7=(
)÷(
)=(
);(
):(
)=8=(
)÷(
(3)一个比的前项是60,比值是号,这个比的后项是(
)。
(4)录入同一份书稿,王明用了16分钟,张红用了19分钟。王明与张红的工作效率比是
(
):(
)。
2.求比值。
9:12=
6:0.75=
4:5
36=
4
:0.8=
48分:1时=
0.4m:60cm=
3.5t:150kg=
4dm3:800cm3=
能h提升
3.阳光小学设置了丰高多彩的校本课程。参加陶笛课程的人数是参加机器人课程人数的写·参
加轮滑课程的人数比参加篮球课程的人数多},参加沙画课程的人数比参加泥塑课程的人数
(1)参加陶笛课程的人数与参加机器人课程人数的比是(
(2)参加沙画课程的人数与参加泥塑课程人数的比是(
拓展培忧
4.如图,A部分与B部分的面积比是1:3,那么A部分与涂色部分的面积比是多少?B部分与
长方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B
<<<043>>>二、1.C2.D3.A
时完成粉刷任务的0·两人轮流工作,可以把6小时的
三、1日24碧号4是号是
工作时间看作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甲、乙都工作了3小
28
时。先求出粉刷完这间教室整周期的工作总量,再求
出剩下的工作量需要甲、乙粉刷多长时间,从而求出粉
3x==号x==
刷完这间教室需要用的时间。
四、1.解:设原来铁丝长xcm。
第4单元比
5x-20=18
30x-20=18
1
第1课时比的意义
30x=38
1
1.1588(2)37号9898
(3)90(4)1916
x=60
答:原来铁丝长60cm。
2子81告号95
8
2.a7-1D÷(1+3)=12(km)
答:此时他们已
3.(1)1:3(2)2:3
走了12km。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把已走路程看作
4.涂色部分的面积=A部分的面积十B部分的面
单位1”,则剩余的路程比已走路程的号还多1m,所
积=之×长方形的面积,故A部分的面积:涂色部分
的面积=1:(1十3)=1:4。B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的
以已走路程的(1十号)是(17-1)km;然后根据分数除
面积=3:[(3+1)×2]=3:8.
法的意义,用(17一1)除以它占已走路程的分率,求出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已走路程为多少千米。
3.每经过一个周期,两人完成的工作量为
1.(1)106070521(2)1:201:21
(分+动)×1+2)-品,周期的个数为1÷品-4号
20:21(3)9:5(4)减去15(或除以6)
2.(1)/(2)×(3)/
(个),经过4个周期后,两人完成的工作总量为易×4
3.3:25:12:520:3
=品经过4个周期后,利下的工作量为1一品-品:
4(1-号):(1-品)=4:3答:师父和徒弟
因为动>4品员-0动×2-站品>o所
分到的零件数量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3。
【解析】
以甲工作1小时后,利下的工作量乙需要工作:0之
由他们剩下的零件数量一样多知:师傅的(1一)与
品子小时)》.粉刷完这间教室需要用的时间为6X4
徒弟的(1一号)相等,所以他们分得的零件数量的最
十1+子=26是(小时)。
【解析】在周期工程问题
简单的整数比为(1-号):(1-)=4:3。
5.5:3=35:217:3=21:9故奶奶年龄:
中,完成工作是按一定顺序轮流工作的。解题时,要先
妈妈年龄:女儿年龄=35:21:9答:奶奶、妈妈、女
明确一个周期的工作量,然后利用周期性规律,求出对
儿的年龄比是35:21:9。【解析】根据“奶奶和妈妈
应的工作时间,同时要注意不满一个周期的工作量所
的年龄比是5:3,妈妈和女儿的年龄比是7:3”可知,
需的工作时间。甲每小时完成粉刷任务的京,乙每小
奶奶和女儿都在和妈妈比。第一个条件妈妈占了3
<<<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