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4分)我国设计建造大科学装置——“夸父”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该装置中主要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C.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多1个
D.比的结合能大
2.(4分)如图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驱动力的频率越大,则物体的振幅一定越大
B.由图甲可知,驱动力的频率越小,则物体的振幅一定越大
C.由图乙可知,分子间距离从r0逐渐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
D.由图乙可知,分子间距离从r0逐渐增大时,分子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加
3.(4分)某款条形码扫描探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扫描探头移动过程中,遇到条形码的黑色线条时,光几乎全部被吸收;遇到白色空隙时,光被大量反射到光电管的金属表面,产生光电子。通过信号处理系统,条形码就被转换成了脉冲电信号。已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产生过程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频率为2ν的光照到光电管的金属表面立即产生光电子
C.若仅将发光强度降低,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频率为0.5ν的光照射足够长时间,也能正常识别条形码
4.(4分)钓鱼人的漂露出水面几格就叫几目。如图所示,当漂静止时露出水面3目,鱼儿咬钩至1目时迅速松开,该时刻可认为漂的速度为零,随后漂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当漂露出水面5目时( )
A.漂的浮力小于重力 B.漂的速度不为零
C.漂的动能最大 D.漂的加速度为零
5.(4分)在如图甲所示的LC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已充电且下极板带正电。t=0时刻,将开关S闭合,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 )
A.t=π×10﹣5s时,回路中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B.t=2π×10﹣5s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C.t=3π×10﹣5s时,电容器所带电量最大
D.t=4π×10﹣5s时,回路中的磁场能最大
6.(4分)某压敏电阻R所受压力F在0~F0之间变化时,阻值R随压力F的变化规律如图(a)所示。现将该压敏电阻接入电路,并且在该电阻和挡板之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如图(b)所示,小车静止时重球恰好对左右两侧无挤压。当绝缘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且F<F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受到的压力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小
B.小车的速度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大
C.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随着R受到的压力增大而均匀增大
7.(4分)如图所示,矩形实线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用粗细均匀的同种细导线制成单匝圆形线框和正三角形线框。已知圆形线框半径为R,圆心刚好位于磁场的边界线上,正三角形线框的边长为R,圆形线框与正三角形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之比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多选)8.(4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按照波长从大到小可以排列成电磁波谱。a、b两单色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a光频率小于b光频率
B.真空中a光速度小于b光速度
C.若a、b两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则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更大
D.若a、b两光照射同一个狭缝,则b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多选)9.(4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导热玻璃管的上端A封闭,下端B开口。将其竖直插入足够大的水槽中,放掉部分空气后松手,玻璃管可以竖直地浮在水中,此时管内封闭气体的长度为l=30cm,内外液面的高度差Δh=5cm。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4cm2,大气压强p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的质量为32g
B.若适当升高环境温度,玻璃管会上升
C.若用手将A端下压5.15cm,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D.若封闭气体缓慢泄漏三分之一,则玻璃管会下降10cm
(多选)10.(4分)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列波波源S1、S2分别在平衡位置x=﹣0.2m和x=1.4m处持续振动,两波的波速均为0.2m/s,波源的振幅均为10cm。如图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时平衡位置在x=0.2m和x=1.0m的P、Q两质点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7m处。则( )
A.t=4s时两列波刚好相遇
B.S1、S2之间存在8个振动加强点
C.0 10s内质点Q运动的路程为80cm
D.3~5s时间内,质点M的振动方程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进行研究,图乙中各接线柱对应的数字表示倍率为“×100”的匝数。
(1)除了如图变压器之外,该同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A.
B.
C.
D.
(2)对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因为实验所用电压较低,通电时可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
B.可以先保持原线圈电压、匝数不变,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C.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要求原线圈匝数小于副线圈匝数
(3)该同学将原线圈与8V电源直接相连,测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6V,分析可知本次实验中原、副线圈使用的接线柱可能为 。
A.原线圈接“0”、“8”,副线圈接“0”、“1”
B.原线圈接“0”、“8”,副线圈接“0”、“4”
C.原线圈接“0”、“4”,副线圈接“0”、“14”
D.原线圈接“0”、“2”,副线圈接“0”、“4”
1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装置开展“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铁架台水平支架固定线光源及摆线,手机传感器位于摆线悬点正下方,当摆球摆动时,手机光线传感器接收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所示。
(1)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出摆球的直径为 mm;用刻度尺测出摆线长度l,算出摆长L。
(2)拉动摆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较小角度(小于5°),将摆球由静止释放,同时启动光传感器,得到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判断单摆的周期T= (用t0表示)。
(3)测量多组摆长L及对应的周期T,作出lgT﹣lgL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通过理论分析可知k=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用b和π表示)。
(4)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摆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而是在一个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这时如果测出摆球做这种运动的周期,再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则求出的重力加速度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相比 (填“偏大”、“偏小”、“不变”)。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3.某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如图所示,ACD是以D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一束光从AD边上的某点射入该元件,入射方向平行于CD边。已知该元件对光的折射率为n=2.5,真空中光速为c。
(1)若入射光恰好在圆弧AC边界上发生全反射,求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d1;
(2)若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为,求光通过该元件所需要的时间t(不考虑光在元件内的多次反射)。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变化(a→b)、等压变化(b→c)、等容变化(c→a)的循环过程回到状态a,其V﹣T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中V0、T0为已知量,且已知状态a的压强为p0,a→b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0。
(1)求状态b的压强;
(2)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V图线(规范要求:标出a、b、c及箭头方向);
(3)整个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15.如图所示,两间距l=0.2m、倾角θ=30°的足够长平行光滑导轨,轨道上有一个I=1A的恒流源(电流方向图中已标出)。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导轨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在导轨平面上垂直x轴方向建立y轴。有一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该平面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横坐标x变化规律为B=(x+2)T。t=0时刻,在x=0处由静止释放一根质量为m=0.2kg的金属棒a,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金属棒a刚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2)求金属棒a下滑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3)若金属棒a运动到(2)中最大位移处时,刚好碰到轻放在导轨上相同的金属棒b,碰后二者粘在一起形成组合体c,求组合体c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时刻(已知:简谐运动的周期,其中m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质量,k为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系数)。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B A B C A
二.多选题(共3小题)
题号 8 9 10
答案 AC BD BCD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4分)我国设计建造大科学装置——“夸父”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全面建成。该装置中主要核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C.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多1个
D.比的结合能大
【解答】解:A.核反应方程为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5﹣4=1
电荷数为2﹣2=0
X为中子(n),故A错误;
B.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必然存在质量亏损,故B错误;
C.(氚核)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1=2,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故C错误;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轻核聚变后生成的比原来的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结合能等于比结合能乘以核子数,因此的结合能更大,故D正确。
故选:D。
2.(4分)如图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驱动力的频率越大,则物体的振幅一定越大
B.由图甲可知,驱动力的频率越小,则物体的振幅一定越大
C.由图乙可知,分子间距离从r0逐渐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
D.由图乙可知,分子间距离从r0逐渐增大时,分子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加
【解答】解:AB.由图甲可知,物体的振幅随驱动力的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并非单调变化,故AB错误;
C.分子间距离从r0开始增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力与位移相反,因此分子力做负功,故C正确;
D.从r0逐渐增大时,根据图乙中看纵坐标的绝对值可知,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3.(4分)某款条形码扫描探头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扫描探头移动过程中,遇到条形码的黑色线条时,光几乎全部被吸收;遇到白色空隙时,光被大量反射到光电管的金属表面,产生光电子。通过信号处理系统,条形码就被转换成了脉冲电信号。已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子的产生过程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频率为2ν的光照到光电管的金属表面立即产生光电子
C.若仅将发光强度降低,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频率为0.5ν的光照射足够长时间,也能正常识别条形码
【解答】解:A.光电子的产生过程即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干涉、衍射等现象可以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
B.当入射光的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光电效应会立即发生,即频率为2ν的光照到光电管的金属表面立即产生光电子,故B正确;
C.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弱无关,故C错误;
D.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法发生光电效应,因此不能正常识别条形码,故D错误。
故选:B。
4.(4分)钓鱼人的漂露出水面几格就叫几目。如图所示,当漂静止时露出水面3目,鱼儿咬钩至1目时迅速松开,该时刻可认为漂的速度为零,随后漂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当漂露出水面5目时( )
A.漂的浮力小于重力 B.漂的速度不为零
C.漂的动能最大 D.漂的加速度为零
【解答】解:由图可知漂静止时露出水面3目,即处于平衡位置,在最低点时漂露出水面1目,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漂露出水面5目时,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加速度竖直向下,此时浮力小于重力,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4分)在如图甲所示的LC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已充电且下极板带正电。t=0时刻,将开关S闭合,回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 )
A.t=π×10﹣5s时,回路中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B.t=2π×10﹣5s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C.t=3π×10﹣5s时,电容器所带电量最大
D.t=4π×10﹣5s时,回路中的磁场能最大
【解答】解:A.0到t=π×10﹣5s,电流增大,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初始时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放电过程电流从正极板流出,因此t=π×10﹣5s时,回路中电流为顺时针方向,故A错误;
B.t=2π×10﹣5s时,电感器对电容器充电,此时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故B正确;
C.t=3π×10﹣5s时,电流最大,因此电容器放电完毕,所带电量为零,故C错误;
D.t=4π×10﹣5s时,回路中的电流为零,因此磁场能也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6.(4分)某压敏电阻R所受压力F在0~F0之间变化时,阻值R随压力F的变化规律如图(a)所示。现将该压敏电阻接入电路,并且在该电阻和挡板之间放置一个绝缘重球如图(b)所示,小车静止时重球恰好对左右两侧无挤压。当绝缘小车向右做直线运动且F<F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受到的压力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小
B.小车的速度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大
C.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随着R受到的压力增大而均匀增大
【解答】解:A.由图(a)可知,压力越大,R越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应该越大,故A错误;
B.当小车匀速运动时,不管运动的速度多大,重球对压敏电阻的压力都为零,电流表的示数相等,故B错误;
C.小车匀加速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可知压力F恒定,因此压敏电阻的阻值R恒定,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压力均匀增大时,R均匀减小,电流,因此电流表的示数是增大的,但I与R不是一次函数关系,电流表的示数不会均匀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7.(4分)如图所示,矩形实线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用粗细均匀的同种细导线制成单匝圆形线框和正三角形线框。已知圆形线框半径为R,圆心刚好位于磁场的边界线上,正三角形线框的边长为R,圆形线框与正三角形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之比为( )
A. B. C. D.
【解答】解:磁通量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产生的是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压的有效值为
其中S为有效面积,圆形线框与三角形线框的面积比
因此圆形线框与三角形线框的电压有效值之比为;
根据可得电阻之比为2πR:3R=2π:3;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的有效值之比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多选)8.(4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性,按照波长从大到小可以排列成电磁波谱。a、b两单色光在电磁波谱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中a光频率小于b光频率
B.真空中a光速度小于b光速度
C.若a、b两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则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更大
D.若a、b两光照射同一个狭缝,则b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解答】解:A.根据电磁波谱中a、b的位置可知,a光的波长较大,频率较小,即真空中a光频率小于b光频率,故A正确;
B.真空中各种色光的速度都为c,故B错误;
C.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为,a光的波长较大,因此条纹间距也较大,故C正确;
D.对于同一个狭缝,波长越长的光,衍射现象越明显,故D错误。
故选:AC。
(多选)9.(4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导热玻璃管的上端A封闭,下端B开口。将其竖直插入足够大的水槽中,放掉部分空气后松手,玻璃管可以竖直地浮在水中,此时管内封闭气体的长度为l=30cm,内外液面的高度差Δh=5cm。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4cm2,大气压强p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玻璃管的质量为32g
B.若适当升高环境温度,玻璃管会上升
C.若用手将A端下压5.15cm,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D.若封闭气体缓慢泄漏三分之一,则玻璃管会下降10cm
【解答】解:A.平衡时玻璃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Δh=5cm
内部气体压强为p=p0+ρgΔh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p0S+mg=pS
解得m=20g,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内部气体经历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增大,但是Δh保持不变,因此玻璃管会上升,故B正确;
C.要使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则说明内部气体压强变为p0,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l=p0l1
解得l1=30.15cm
说明应该将玻璃管向上提30.15cm 25cm=5.15cm,故C错误;
D.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则气体的密度不变,若气体缓慢泄漏三分之一,则气柱长度变为20cm,内外液面保持不变,因此玻璃管会下降10cm,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10.(4分)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列波波源S1、S2分别在平衡位置x=﹣0.2m和x=1.4m处持续振动,两波的波速均为0.2m/s,波源的振幅均为10cm。如图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时平衡位置在x=0.2m和x=1.0m的P、Q两质点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7m处。则( )
A.t=4s时两列波刚好相遇
B.S1、S2之间存在8个振动加强点
C.0 10s内质点Q运动的路程为80cm
D.3~5s时间内,质点M的振动方程为
【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列波相向运动,相对速度为0.4m/s,因此经过2 s刚好相遇,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列波的起振方向相反,则某振动加强点S到波源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SS1﹣SS2|=0.2m、0.6m、1.0m、1.4m
分析可知 S点可能有8个解,即S1、S2之间存在8个振动加强点,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0~4s内,质点 Q刚好完成两次全振动,运动的路程为80cm,当两列波在 Q点叠加之后,由于Q为振动减弱点,故不动,因此总路程为80cm,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M点是振动加强点,t=3s时,两列波的波谷都传至 M点,其振幅A=0.2m,周期为T=2s
此时M位于波谷,因此其初相位为,因此,3s 5s时间内,质点M的振动方程为,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1.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采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可拆式变压器进行研究,图乙中各接线柱对应的数字表示倍率为“×100”的匝数。
(1)除了如图变压器之外,该同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AD ;
A.
B.
C.
D.
(2)对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A.因为实验所用电压较低,通电时可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
B.可以先保持原线圈电压、匝数不变,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C.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要求原线圈匝数小于副线圈匝数
(3)该同学将原线圈与8V电源直接相连,测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6V,分析可知本次实验中原、副线圈使用的接线柱可能为 B 。
A.原线圈接“0”、“8”,副线圈接“0”、“1”
B.原线圈接“0”、“8”,副线圈接“0”、“4”
C.原线圈接“0”、“4”,副线圈接“0”、“14”
D.原线圈接“0”、“2”,副线圈接“0”、“4”
【解答】解:(1)由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实验中还需要交流电源、以及测量交流电压所需的多用电表,不需要干电池、直流电压表,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
(2)A.为了保证安全,实验中禁止用手接触裸露的导线和接线柱,故 A错误;
B.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因此可以先保持原线圈电压、匝数不变,探究副线圈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故 B正确;
C.原、副线圈匝数关系由实验要求决定,故C错误。
故选:B。
(3)由于实验中使用的不是理想变压器,因此
则
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AD;(2)B;(3)B。
1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装置开展“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铁架台水平支架固定线光源及摆线,手机传感器位于摆线悬点正下方,当摆球摆动时,手机光线传感器接收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所示。
(1)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出摆球的直径为 13.870(13.869以及13.871也正确) mm;用刻度尺测出摆线长度l,算出摆长L。
(2)拉动摆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较小角度(小于5°),将摆球由静止释放,同时启动光传感器,得到光照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根据图像判断单摆的周期T= 4t0 (用t0表示)。
(3)测量多组摆长L及对应的周期T,作出lgT﹣lgL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通过理论分析可知k=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用b和π表示)。
(4)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摆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而是在一个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这时如果测出摆球做这种运动的周期,再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则求出的重力加速度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相比 偏大 (填“偏大”、“偏小”、“不变”)。
【解答】解:(1)由图乙螺旋测微器测出摆球的直径为13.5mm+0.01mm×37.0=13.870mm
(2)根据图丙判断单摆的周期T=4t0
(3)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变形可知
因此,
变形得
(4)假设圆锥摆的顶角为θ,半径为r,悬挂点到圆心的竖直高度为h,根据动力学方程
变形得(真实值)
而根据单摆周期公式
变形得(测量值)
由于L>h,因此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1)13.870(13.869以及13.871也正确);(2)4t0;(3); ;(4)偏大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
13.某柱形光学元件的横截面如图所示,ACD是以D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一束光从AD边上的某点射入该元件,入射方向平行于CD边。已知该元件对光的折射率为n=2.5,真空中光速为c。
(1)若入射光恰好在圆弧AC边界上发生全反射,求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d1;
(2)若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为,求光通过该元件所需要的时间t(不考虑光在元件内的多次反射)。
【解答】解:(1)光路图如图所示
入射光恰好在圆弧AC边界上发生全反射,则有
由几何关系得
联立上式得
(2)光路图如图所示
当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为d2时,
解得α=45°>θ
发生全反射,光线通过的总路程为
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
时间
联立上式得
答:(1)入射点到D点的距离等于;
(2)光通过该元件所需要的时间等于。
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变化(a→b)、等压变化(b→c)、等容变化(c→a)的循环过程回到状态a,其V﹣T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中V0、T0为已知量,且已知状态a的压强为p0,a→b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0。
(1)求状态b的压强;
(2)在图乙中画出整个过程的p﹣V图线(规范要求:标出a、b、c及箭头方向);
(3)整个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解答】解:(1)a到b为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03V0=pbV0
解得pb=3p0
(2)p﹣V图线如图所示
(3)由图可知b→c过程气体对外界做的功比a→b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多,c→a过程,外界对气体不做功而整个过程气体内能不变,故气体吸热;b到c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故W=﹣pΔV=﹣3p0×2V0=﹣6p0V0
a→b→c→a整个循环系统内能变化量为零,则ΔU=W0﹣6p0V0+Q=0
故气体吸收的热量Q=6p0V0﹣W0
答:(1)态b的压强等于3p0;
(2)整个过程的p﹣V图线如图所示,
(3)整个过程气体吸热,吸收的热量是6p0V0﹣W0
15.如图所示,两间距l=0.2m、倾角θ=30°的足够长平行光滑导轨,轨道上有一个I=1A的恒流源(电流方向图中已标出)。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导轨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在导轨平面上垂直x轴方向建立y轴。有一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该平面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横坐标x变化规律为B=(x+2)T。t=0时刻,在x=0处由静止释放一根质量为m=0.2kg的金属棒a,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金属棒a刚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2)求金属棒a下滑过程中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3)若金属棒a运动到(2)中最大位移处时,刚好碰到轻放在导轨上相同的金属棒b,碰后二者粘在一起形成组合体c,求组合体c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时刻(已知:简谐运动的周期,其中m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质量,k为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系数)。
【解答】解:(1)金属棒a刚释放瞬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θ﹣BIl=ma
代入数据得a=3m/s2
(2)金属棒下滑时,安培力逐渐增大,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时速度达到最大mgsinθ=BIl
代入数据解得x=3m
安培力随位移线性变化,取平均值为N=0.7N
金属棒沿斜面下滑3m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vm=3m/s
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最大位移xm=2x
解得xm=6m
(3)到达xm=6m处时速度为0,形成组合体c的初速度为0,c下滑到最大位移x2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0
组合体c的平衡位置为2mgsinθ=0.2(x1+2)
组合体c的回复力F回=2mgsinθ﹣0.2(x+2)
可得k=0.2
因此金属棒a下滑0 6m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1=π
组合体c下滑6m~10m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2=π
总时间为
答:(1)金属棒a刚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3m/s2;
(2)金属棒a下滑过程中速度3m/s,位移的最大值6m;
(3)若金属棒a运动到(2)中最大位移处时,刚好碰到轻放在导轨上相同的金属棒b,碰后二者粘在一起形成组合体c,组合体c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时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