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08周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周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08周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周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21:42:11

文档简介

第08周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的结构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 D.良好的导热性
【答案】B 
【解析】金属的物理性质是由金属晶体结构所决定的,A、C、D三项都是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都是由金属晶体结构所决定的;金属易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和晶体结构无关,故选B。
2.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B.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均与金属键有关
C.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答案】D 
【解析】自由电子属于整块金属,A正确;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均与金属键有关,B正确;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所以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正确;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既包括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包括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D错误。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这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
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C.金属是借助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答案】D
【解析】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这是因为金属晶体中各层会发生相对滑动, A错误;金属里的自由电子要在外电场作用下才能发生定向移动产生电流,B错误;金属的导热性是由于自由电子碰撞金属原子将能量进行传递,C错误;受热的自由电子的能量增大,无规则运动加剧,影响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导电能力减弱,D正确。
4.下列四种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态时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
C.以共价键结合成三维骨架结构,熔点高
D.固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答案】B
【解析】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为分子晶体的特点,A错误;固态或熔融后能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可能为金属晶体,B正确;以共价键结合成三维骨架结构,熔点高,是共价晶体的特点,C错误;固态时不导电,不符合金属晶体的特征,D错误。
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的是( )。
A.Br2 B.Na2O2 C.CO2 D.MgCl2
【答案】B
【解析】溴单质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晶体,A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B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晶体,C不符合题意;氯化镁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D不符合题意。
6.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
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性质,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
C.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阳离子各层间会出现相对滑动,但自由电子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使金属不会断裂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强,硬度比纯金属小
【答案】C
【解析】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A错误;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阳离子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B错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相当于填补了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空隙,所以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弱,硬度比纯金属大,D错误。
7.下列关于金属晶体及金属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和共价晶体一样,是一种“巨分子”
B.金属键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D.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强烈作用,因而具有延展性
【答案】C
【解析】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的价电子形成的电子气遍布于整个晶体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将所有原子维系在一起,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大的分子”。而共价晶体以无数共价键将所有原子连接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A、B正确;金属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定向移动,C错误;电子气遍布于整个晶体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将所有原子维系在一起,金属晶体具有延展性,D正确。
8.下列离子键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NaF>NaCl>NaBr>NaI B.NaCl>CaCl2>MgCl2>AlCl3
C.NaCl>Na2O>MgO>Al2O3 D.Na2O>Na2S>NaCl>NaI
【答案】A
【解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
四种物质均为离子化合物,F、Cl、Br、I为同主族元素,其阴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但半径依次增大,则离子键强弱顺序:NaF>NaCl>NaBr>NaI,A正确;NaCl、CaCl2、MgCl2均为离子化合物,均含有离子键,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B错误;Na2O、MgO、Al2O3中阳离子半径:Na+>Mg2+>Al3+,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则Na2O<MgO<Al2O3,Cl-半径大于O2-,则NaCl<Na2O,则离子键强弱顺序:NaCl<Na2O<MgO<Al2O3,C错误;Na2O、Na2S中S2-半径大于O2-,则离子键强弱:Na2O>Na2S,由于半径:I->Cl-,则离子键NaCl>NaI,由于半径:S2->Cl-,则离子键Na2S<NaCl,D错误。
9.如图为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
B.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C.NaCl和CsCl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
D.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所以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相同
【答案】D
【解析】NaCl和CsCl都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晶体,阴、阳离子个数之比都为1∶1,则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A、B正确;结合题图可知,NaCl为面心立方结构,钠离子的配位数为6,CsCl为体心立方结构,铯离子的配位数为8,C正确;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但钠离子半径小于铯离子半径,则NaCl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小于CsCl的,D错误。
10.下列关于各类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原子晶体,键长越长,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C.金属晶体:金属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活动性越强,熔、沸点越高
D.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答案】D
【解析】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其熔点成正比,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离子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A错误;影响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因素为共价键的键能大小,共价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B错误;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沸点越高,C错误;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受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D正确。
11.下图为某金属的面心立方晶胞,则该金属的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微粒数为( )。
A.3     B.4     C.7     D.9
【答案】B
【解析】根据均摊法计算:面心立方晶胞中有8个原子位于顶点,6个原子位于面心,所以晶胞中的原子个数为8×+6×=4。故选B。
12.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有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为非密置层,配位数为6
B.图(b)为密置层,配位数为4
C.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镁型和铜型
D.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
【答案】D
【解析】图示为密置层,配位数是6,A错误;图为非密置层,配位数是4,B错误;密置层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六方最密堆积,则图(a)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正确;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D错误。
13.锌与硫所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该晶胞中Zn2+和S2-的数目不相等
C.阳离子的配位数为6
D.氧化锌的熔点高于硫化锌
【答案】D
【解析】该晶体由阴、阳离子构成,属于离子晶体,A错误;从晶胞图分析,含有Zn2+的数目为8×+6×=4,S2-位于立方体内,S2-的数目为4,所以该晶胞中Zn2+与S2-的数目相等,B错误;在ZnS晶胞中,1个S2-周围距离最近的Zn2+有4个,1个Zn2+周围距离最近的S2-有4个,则S2-的配位数为4,Zn2+的配位数也为4,C错误;ZnO和ZnS中,O2-的半径小于S2-的半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所以ZnO中离子键强度大于ZnS中离子键强度,ZnO的熔点高于ZnS,D正确。
14.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镁合金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
B.晶胞中有14个铁原子
C.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D.该晶胞的质量是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B
【解析】晶胞中含有铁原子的数目为8×+6×=4,含有镁原子的数目为8,故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A正确;据A选项分析,晶胞中有4个铁原子,B错误;金属合金仍为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键,C正确;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Mg2Fe”,其质量为 g= g,D正确。
15.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如图)。以下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石墨中存在两种作用力 ②石墨是混合晶体 ③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 ④石墨熔点、沸点都比金刚石低⑤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为1∶2 ⑥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相同 ⑦石墨层内导电性和层间导电性不同 ⑧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2
A.全对      B.除⑤外
C.除①④⑤⑥外 D.除⑥⑦⑧外
【答案】C
【解析】①不正确,石墨中存在三种作用力,一种是范德华力,一种是共价键,还有一种是金属键;④不正确,石墨熔点比金刚石高;⑤不正确,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为2∶3;⑥不正确,石墨质软,金刚石的硬度大,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NaCl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点:FeO________(填“<”或“>”)NiO。
②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
(2)元素金(Au)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①< ②4∶3 (2)3∶1 金属键
【解析】(1)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所以熔点大小关系是NiO>FeO。②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分别是8和6,所以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是4∶3。(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则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N(Cu)=6×=3,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N(Au)=8×=1,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的数目之比为3∶1,为金属晶体,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
17.(1)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甲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晶胞。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__。
甲 石墨晶胞     乙 石墨烯
丙 金刚石晶胞     丁 C60
(2)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如图乙所示。1 mol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__________,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晶体中碳原子间全部是碳碳单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内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3)金刚石晶胞如图丙所示,则金刚石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
(4)石墨烯可转化为C60,C60的结构如图丁所示,该分子是由五边形和六边形碳环构成的球体,其中五边形碳环有12个,六边形碳环有__________个。
【答案】(1)4 (2)0.5NA abc (3)4  34% (4)20
【解析】(1)由图甲可知,石墨晶胞中处于顶角的8个碳原子被8个晶胞所共有;处于棱上的4个碳原子被4个晶胞所共有;处于面上的2个碳原子分别被2个晶胞所共有;晶胞内还有1个碳原子,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8×+4×+2×+1=4。(2)由图乙可知,石墨烯中6个碳原子构成1个环,每个碳原子属于3个环,相当于2个碳原子构成1个环,1 mol碳原子构成的环的个数为0.5NA;根据碳原子成键特点,每个碳原子与周围3个碳原子形成3个碳碳单键,a正确;石墨烯为平面结构,故其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内,b正确;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c正确。(3)由金刚石晶胞结构可知原子的配位数为4,把整个晶胞拆分成8个小立方体,每2个相邻的小立方体的原子才够凑成一个标准的体心立方晶胞,故金刚石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等于体心立方晶胞的原子空间利用率的一半,即34%。(4)设C60中六边形、五边形碳环的个数分别为x、y,每个C原子被3个环共用,则可得:2x+y=60,由已知可得y=12,解得x=20。
18.钛(Ti)、钒(V)、镍(Ni)、镧(La)等在储氢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下面是一些晶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则每个钛原子周围有______个紧邻的钛原子,该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镧系合金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某合金储氢后的晶胞如图2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1 mol镧形成的该合金能储存____mol氢气。
(4)嫦娥三号卫星上的PTC元件(热敏电阻)的主要成分——钡钛矿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晶体经X射线分析鉴定,重复单位为立方体,边长为a cm。顶点位置被Ti4+所占据,体心位置被Ba2+所占据,所有棱心位置被
O2-所占据。
①该晶体中的O元素与H形成的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
②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84s2 (2)12 六方最密堆积 (3)LaNi5 3
(4)①sp3 V形 BaTiO3
【解析】(1)Ni是28号元素,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84s2。(2)由晶胞结构图可知,以顶点原子为研究对象,与之最近的原子处于面心上,每个顶点原子为12个面共用,故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12,由钛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可知,属于六方最密堆积。(3)根据某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合金中含有La:8×=1;Ni:8×+1=5,所以化学式是LaNi5;1 mol该合金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8 mol×+2mol×=3 mol。(4)①该晶体中的O元素与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2O的中心原子O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其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②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Ba:1;Ti:8×=1;O:12×=3,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是BaTiO3。
19.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A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
(2)X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3)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CE、F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 401 kJ·mol-1,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
【答案】(1)2s22p4 (2)六氟合铝酸钠 (3)Al2O3为离子晶体(或者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为分子晶体(或者共价化合物) (4)CaO晶体中Ca2+、O2-带的电荷大于NaCl晶体中Na+、Cl-带的电荷 (5)CaF2
【解析】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所以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由于B与A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A大,则B为F元素;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且C、D分别位于同一周期,所以X为Na3AlF6,即C是Na元素、D是Al元素;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则E为Cl元素、F为Ca元素。(1)根据分析,A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2)根据分析,X的化学式为Na3AlF6,名称为六氟合铝酸钠。(3)因为Al2O3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可导电,而AlCl3为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故工业上工业冶炼Al不以AlCl3而是以Al2O3为原料。(4)根据分析,CE、FA分别为NaCl、CaO,其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 401 kJ·mol-1,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a2+和Cl-的电子层结构相同,O2-和Na+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a2+、O2-带的电荷数大于NaCl晶体中Na+、Cl-,故N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
(5)根据晶胞结构,用均摊法进行计算,每个晶胞中钙原子的个数=×8+×6=4(个),F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未被其他晶胞共用,故F原子的个数为8,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F2。假设现有1 mol CaF2,其中含有NA个钙离子,则含有个晶胞,再假设一个晶胞的体积为V cm3,则1 mol CaF2的体积为×V cm3,根据质量关系列关系式得×V×a=78,解得该晶胞的体积V=。第08周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5分。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的结构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 D.良好的导热性
2.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B.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均与金属键有关
C.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这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
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C.金属是借助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4.下列四种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态时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
C.以共价键结合成三维骨架结构,熔点高
D.固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的是( )。
A.Br2 B.Na2O2 C.CO2 D.MgCl2
6.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
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性质,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
C.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阳离子各层间会出现相对滑动,但自由电子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使金属不会断裂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强,硬度比纯金属小
7.下列关于金属晶体及金属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和共价晶体一样,是一种“巨分子”
B.金属键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
C.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D.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强烈作用,因而具有延展性
8.下列离子键强弱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NaF>NaCl>NaBr>NaI B.NaCl>CaCl2>MgCl2>AlCl3
C.NaCl>Na2O>MgO>Al2O3 D.Na2O>Na2S>NaCl>NaI
9.如图为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
B.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C.NaCl和CsCl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
D.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所以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相同
10.下列关于各类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原子晶体,键长越长,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C.金属晶体:金属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活动性越强,熔、沸点越高
D.组成与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11.下图为某金属的面心立方晶胞,则该金属的一个晶胞中实际拥有的微粒数为( )。
A.3     B.4     C.7     D.9
12.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放置有下图所示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为非密置层,配位数为6
B.图(b)为密置层,配位数为4
C.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镁型和铜型
D.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
13.锌与硫所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该晶胞中Zn2+和S2-的数目不相等
C.阳离子的配位数为6
D.氧化锌的熔点高于硫化锌
14.铁镁合金是目前已发现的储氢密度较高的储氢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黑球代表Fe,白球代表M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镁合金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2Fe
B.晶胞中有14个铁原子
C.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D.该晶胞的质量是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5.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如图)。以下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石墨中存在两种作用力 ②石墨是混合晶体 ③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 ④石墨熔点、沸点都比金刚石低⑤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为1∶2 ⑥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相同 ⑦石墨层内导电性和层间导电性不同 ⑧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2
A.全对      B.除⑤外
C.除①④⑤⑥外 D.除⑥⑦⑧外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19题4个大题,共55分。
16.(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NaCl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点:FeO________(填“<”或“>”)NiO。
②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
(2)元素金(Au)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
17.(1)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甲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晶胞。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__。
甲 石墨晶胞     乙 石墨烯
丙 金刚石晶胞     丁 C60
(2)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如图乙所示。1 mol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__________,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晶体中碳原子间全部是碳碳单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内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3)金刚石晶胞如图丙所示,则金刚石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
(4)石墨烯可转化为C60,C60的结构如图丁所示,该分子是由五边形和六边形碳环构成的球体,其中五边形碳环有12个,六边形碳环有__________个。
18.钛(Ti)、钒(V)、镍(Ni)、镧(La)等在储氢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下面是一些晶体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则每个钛原子周围有______个紧邻的钛原子,该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镧系合金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某合金储氢后的晶胞如图2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 mol镧形成的该合金能储存____mol氢气。
(4)嫦娥三号卫星上的PTC元件(热敏电阻)的主要成分——钡钛矿晶体结构如图3所示,该晶体经X射线分析鉴定,重复单位为立方体,边长为a cm。顶点位置被Ti4+所占据,体心位置被Ba2+所占据,所有棱心位置被
O2-所占据。
①该晶体中的O元素与H形成的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
②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
19.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3DB6型离子晶体X,C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A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
(2)X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3)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CE、F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1、3 401 kJ·mol-1,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只要求列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