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5张PPT)
-
-
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
烃 醇 酚 醛和酮
认识卤代烃、醇、酚、醛和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
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01
考点一 卤代烃
02
考点二 醇和酚
03
考点三 醛和酮
04
经典真题·明考向
05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考点一
卤代烃
1.卤代烃的概念
卤代烃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__________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
可表示为(其中 表示烃基),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
卤素原子
碳卤键或卤素原子
2.卤代烃的性质
(1)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高
难溶
易溶
小
大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反应条件: 水溶液,加热
.溴乙烷在 水溶液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卤代烃 的水解反应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
分子(如、 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
的反应,叫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反应条件: 的醇溶液,加热
.溴乙烷与 的乙醇溶液共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方程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卤代烃的获取方法
(1)取代反应
如乙烷与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苯与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如丙烯与 的加成反应: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白
浅黄
黄
[注意] ①不能直接向卤代烃中加入 溶液检验卤素的种类,二
者不反应;②卤代烃水解液呈碱性,要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
溶液,根据沉淀颜色判断卤代烃中卤素的种类。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属于电解质,在碱的水溶液中加热可生成 ( )
×
[解析] 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2)的沸点比 的沸点高( )
√
(3)所有卤代烃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
×
[解析] 如、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4)、、 均为正四面体结构( )
×
[解析] 是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结构,错误。
(5)取溴乙烷水解液,向其中加入 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沉淀
( )
×
[解析] 加入 溶液前应先加入足量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
液,错误。
(6)[天津卷] 用溴乙烷与 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 )
√
题组一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1.[2025·湖北随州广水二中检测] 下列卤代烃在 醇溶液中加热不发
生消去反应的是( )
① ②
⑤
A.①③⑥ B.②③⑤ C.全部 D.②④
√
[解析]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连接的碳原子的相邻
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由结构简式可知,氯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①
符合题意;
由结构简式可知, 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甲基丙烯,故②不符合题意;
由结构简式可知,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由结构简式可知, 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
由结构简式可知, 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
由结构简式可知,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⑥符合题意;
①③⑥符合题意,故选A。
2.[2024·河北邯郸六校联考] 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烯烃, 溴丁烷在乙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情况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生成的丁烯的量比 丁烯多
B.产物A和B互为顺反异构体
C.产物A、B与 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结构相同的产物
D. 溴丙烷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也会有不同结构的有机产物生成
√
[解析] 依据题意, 溴丁烷在乙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
主要产物为A(反丁烯),次要产物为B(顺 丁烯),而
丁烯只有少量生成,表明A(反丁烯)和B(顺 丁烯)
的总量比丁烯 的量多,A正确;
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均含有4个C、8个 ,但是有机物A中的两个甲基在碳碳双键的两侧,而有机物B的两个甲基在碳碳双键的同一侧,故A和B互为顺反异构,B正确;
产物A和B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均为2, 二溴丁烷,
C正确;
溴丙烷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只能生成丙烯一种产
物,D错误。
【规律小结】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断键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本质 和通式
续表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产物特征
续表
题组二 卤代烃中卤素检验的实验探究
3.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说明卤代
烃未水解
B 无法用水
鉴别溴乙烷
和甲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C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 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
生了消去反
应
D 溴乙烷发
生了消去反
应
续表
√
[解析] 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分解生
成棕褐色氧化银,故不能说明卤代烃未水解,A错误;
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分层后位于下层,甲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位于上层,根据分界面的位置不同可以区分它们,B错误;
该实验过程中用到了醇,且醇也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C错误;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正确。
4.为测定某卤代烃(只含一种卤素原子)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和数
目,设计实验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 ,防止干扰卤素原子
的测定
B.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C.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
D.该卤代烃的名称是1, 二溴乙烷
√
[解析] 卤代烃的水解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卤
素原子前需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防止干扰卤素
原子的测定,A正确;
根据信息得到浅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B正确;
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卤代烃样品的质量为,,称得沉淀的质量为 ,即
, 的物质的量与卤代烃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所以卤代烃中的 原子数目为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88,可知分子中烃基为,该烃基为 ,所
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 ,C正确;
由C项分析可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所以其结构简式为或 ,所以名称为1,二溴乙烷或1, 二溴乙烷,D不正确。
【规律小结】
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原理
题组三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有机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还可能生成
B.的分子式为
C.试剂1为 醇溶液
D.若用标记中的原子,则中一定含有
√
[解析] 反应①中 与 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 ,A正确;
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与 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的结构简式为 ,其分子式为,B正确;
在 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 与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试剂1为 水溶液,C错误;
根据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故若用标记中的原子,则 中一定含有 ,D正确。
6.[2024·浙江卷] 制造隐形眼镜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剂为乙醇溶液 B. 易溶于水
C.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 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
[解析]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可知 为乙烯;由
的结构可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在浓硫酸
加热条件下与发生反应生成单体,结合可反推知单体 为
,则 可能为 。根据分析可知,
1,二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所需试剂为 水溶液,A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为 ,含羟基,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
根据分析可知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C正确;
的结构简式为, 含碳碳双键、酯基和羟基3种官能团,D正确。
【方法技巧】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
如
(2)改变官能团的个数
如,
(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如
(4)进行官能团的保护
如在氧化 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常采用下
列方法保护:
考点二
醇和酚
1.醇、酚的概念
(1)醇是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
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酚是羟基与苯环______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_ ______________。
直接
苯酚或
(3)醇的分类
脂肪
芳香
2.醇、酚的物理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升高
高于
减小
(2)苯酚的物理性质
被氧化
互溶
乙醇
3.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
(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
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所示:
以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位置及反应
类型。
(1)与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
置换反应
(2)与 的取代: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催化氧化: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
取代反应
①③
氧化反应
(4)①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⑤
消去反应
②浓硫酸,加热分子间脱水: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②
取代反应
(5)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弱酸性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可以发生电离。
①苯酚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苯酚俗称石炭酸,
但酸性______,______使石蕊溶液变红。
很弱
不能
②与碱的反应:苯酚的浑浊液 现象为____________
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分别为
、
。
液体变澄清
溶液又变浑浊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环上羟基邻、对位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
子______。苯酚稀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
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 。
活泼
产生白色沉淀
(3)显色反应:苯酚溶液中滴加 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4)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
溶液氧化,易燃烧。
(5)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
学方程式: 。
5.醚
(1)概念:氧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其结构可表示为
_______,官能团结构为_ __________,名称为______。
(2)常见的醚类:甲醚 ,乙醚_________________。
醚键
(3)碳原子数相同的醚与醇(烃基饱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4·江苏卷] 催化氧化为
,断裂 键( )
×
[解析] 催化氧化为,断裂 相连碳
原子上的和,形成 ,错误。
(2)[2023·海南卷] 溶液 中滴加乙醇,呈绿色( )
√
(3)[2023·浙江卷] 和乙醇反应可生成 ( )
√
(4)[2022·全国甲卷]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
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则乙醇中含有水( )
×
[解析] 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 ,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
有水,错误。
(5)[2024·广东卷] 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合成酚醛树脂,合成酚醛树
脂的反应是加聚反应( )
×
[解析] 苯酚与甲醛反应合成酚醛树脂,发生缩聚反应,错误。
(6)[2024·贵州卷]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 溶液,溶液由浑浊
变澄清,则苯酚的酸性比 强( )
×
[解析]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 溶液,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反
应生成苯酚钠和,酸性 苯酚 ,错误。
(7)[2023·海南卷] 苯酚溶液中滴加 溶液
,呈紫色( )
√
(8)[2022·北京卷]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出现白色浑浊:
( )
√
题组一 醇的结构和性质
1.结合下表已知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物质及其编号 分子式 水溶性
① 甘油 259 与水以任
意比互溶
② 188 ③ 乙二醇 197.3 ④ 丙烷 难溶于水
A.①②③属于饱和一元醇
B.可推测出乙二醇的沸点应低于乙醇的沸点
C.用蒸馏法可将②与③从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D.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
√
物质及其编号 分子式 水溶性
① 甘油 259 与水以任
意比互溶
② 188 ③ 乙二醇 197.3 ④ 丙烷 难溶于水
[解析] ①甘油为丙三醇,属于三元醇,, 丙二醇和③乙二醇为
二元醇,A错误;
分子间氢键越多沸点越高,即羟基越多沸点越高,乙二醇分子中的羟基数目比乙醇多,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的氢键多,所以其沸点高于乙醇的沸点,B错误;
因为, 丙二醇的沸点与③乙二醇的沸点相差不大,用蒸馏法不易分离,C错误;
氢键是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以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D正确。
2.[2024·山东卷改编] 植物提取物阿魏萜宁
具有抗菌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
列关于阿魏萜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 溶液反应
B.消去反应产物最多有3种
C.在铜催化、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与 反应时可发生取代和加成两种反应
√
[解析] 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与 溶液反应,A正确。
由分子结构可知,与醇羟基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不同化学环境的 原子,故消去反应产物最多有3种,B正确。
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不含 原子,故在铜催化、加热条件下,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错误。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且羟基所连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 原子,
故其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该有机物分子中还含
有碳碳双键,可与 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规律小结】
1.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相连
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2.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1)结构条件:醇分子中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
氢原子。 (无相邻碳原子),
、 (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等结构的醇不能发
生消去反应。
(2)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3)一元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种类数等于连有羟基的碳原子
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的种类数。
题组二 酚的结构与性质
3.[2025·河北邯郸一模] 有机物 是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能够用作“分
子胶水”将蛋白“黏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聚反应
C.分别与和 反应,最多消耗二者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
D.环上有8种一氯代物
√
[解析]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碳碳双键两端的原子共面、单键
可以旋转,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
含有酚羟基、酯基、苯环等,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聚反应,B正确;
含羟基,最多消耗, 除含有酚羟基外还有酚
酯基,最多消耗,消耗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正确;
如图所示 ,环上有6种一氯代物,D错误。
4.[2025·江苏盐城模拟] 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
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该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B.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 反应
C.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 反应
D.不能与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
[解析] 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
子,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 原子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
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A错误;
酚羟基和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该分子中含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所以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 反应,故B错误;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 反应,故C正确;
乙酰紫草素含有酚羟基,能与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错误。
【规律小结】
醇和酚的性质比较
类别 芳香醇 苯酚
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
结构特点
类别 芳香醇 苯酚
化学4.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2)取代反应;(3)消去反 应;(4)氧化反应;(5)加 成反应 (1)弱酸性;
(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4)氧化反应;(5)加成反应
特性 将灼热铜丝插入醇中,铜丝 恢复成红色
续表
考点三
醛和酮
1.醛的概念:由__________________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
表示为 。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为
。
烃基(或氢原子)
2.甲醛、乙醛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甲醛 ______ ____________气 味 ______ — __________
乙醛 ______ ________气味 液体 比水小 __________
无色
强烈刺激性
气体
易溶于水
无色
刺激性
与水互溶
3.醛的化学性质
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
醇醛 羧酸
以乙醛为例写出醛类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新制 悬浊液的反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反应(催化加氢)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醛的应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1)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等行业。
(2) 的甲醛水溶液俗称__________;具有杀菌
(用于种子杀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3)劣质的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______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
福尔马林
甲醛
5.酮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①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
②饱和一元酮的分子通式为 。
(2)化学性质
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被新制的 氧化。
②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丙酮可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丙醇,
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酮中的酮羰基也能和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如丙酮与 发生
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点拨](1)能被溴水、酸性 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为,故含醛基有机物都能使溴水、酸性 溶液褪色。
(2)醛、酮与具有极性共价键分子的羰基发生加成反应: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3·浙江卷]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
液( )
√
(2)[2023·海南卷] 制备检验醛基用的 (如图所示)( )
√
(3)[2022·浙江卷]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 )
√
(4)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上有一层银,可以用稀硝酸清洗( )
√
(5)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的硝酸银溶液滴入 的氨
水中( )
×
[解析] 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直至最初
产生的沉淀溶解,顺序不能颠倒,错误。
(6)欲检验 分子中的官能团,应先检验“ ”
后检验“ ”( )
×
[解析] 检验“ ”一般用溴水或 溶液,而两种试剂均可
氧化“”,故应先用新制或银氨溶液检验“ ”,后
检验“ ”。
题组一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1.玉米芯与稀硫酸在加热加压下反应,可以制得糠醛
( ),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下列关于糠
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吸收峰
B.糠醛可与 发生加成反应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结构简式为 的产物
√
[解析] 糠醛结构不对称,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则核磁共振氢谱有
4组吸收峰,A项错误;
1个糠醛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 ,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糠醛可与 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
糠醛含碳碳双键和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
糠醛含 ,可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D项正确。
2.[2025·陕西部分学校校际联考] 鸢尾酮具有一种柔和的甜香,属于高
级香料。 鸢尾酮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鸢尾酮存在顺反异构
B. 鸢尾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鸢尾酮最多可与 加成
D.鸢尾酮经加氢 消去 加氢可转变为
√
[解析] 鸢尾酮中含有碳碳双键,且双键碳原子都连接不同的基团,
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
鸢尾酮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
鸢尾酮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酮羰基,鸢尾酮最多可
与加成,C错误;
鸢尾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 发生消去
反应生成 或 ,二者和 发生加成反应生
成 ,D正确。
3.[2024·江西部分高中联考] 用脯氨酸( )催化酮、醛的反应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 可与水互溶
B.可用新制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
C.脯氨酸的分子式为
D.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
[解析] 为丙酮,常温下可与水互溶,故A正确;
中有醛基, 中没有醛基,能用新制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 ,故B正确;
由结构简式可知,脯氨酸的分子式为,故C错误;
中存在 和苯环,由于单键可旋转,故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D正确。
题组二 醛基的检验
4.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下
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酸化后再加溴水
√
[解析] A中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被氧化,B中先加
溴水,醛基被氧化、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A、B错误;
C中若先加银氨溶液,可检验醛基,但考虑到银氨溶液显碱性,若不酸化直接加溴水,碱与溴反应,则无法确定有机物A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错误。
5.分子式为的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现有其中的四种 、
、、 ,它们的分子中均含甲基,将它们分别进行实验加以鉴别,
实验记录如下:
银氨溶液 金属钠
中和反应 无现象 溶解 产生氢气
无现象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 产生氢气
水解反应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 无现象
水解反应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银氨溶液 金属钠
中和反应 无现象 溶解 产生氢气
无现象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 产生氢气
水解反应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 无现象
水解反应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2)①写出与新制的 悬浊液共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与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中含有 ,为
;中含,且含,不含,故
为 ;中含和,无,故 为
;中含,不含和,故 为
。
【规律小结】
醛基的检验方法
银镜反应
反应 现象 产生光亮的银镜 产生砖红色沉淀
定量 关系
银镜反应
注意 事项 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 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 置;③水浴加热,不可用酒 精灯直接加热;④醛用量不 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续表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2·湖北卷] 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
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
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 发生显色反应
√
[解析] 苯酚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在酚羟基的邻、对位,
同理该物质也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故可以用作抗氧化剂,B正确;
该物质红外光谱能看到苯环、、 等特征吸收峰,C正确;该物质含有酚羟基,能与铁离子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2.[2024·河北卷] 化合物 是由细菌与真菌共
培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可与 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可与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D.存在顺反异构
√
[解析] 化合物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和 发生加成反应,苯环连有酚
羟基,结构图中下方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有氢原子,可以与 发生取
代反应,A正确;
化合物中有酚羟基,遇 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
化合物 中含有羟基、醛基、(酮)羰基、
醚键4种含氧官能团,C正确;
该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其中一个双键
碳原子连接的2个原子团都是甲基,所以不存在
顺反异构,D错误。
3.[2024·江西卷] 蛇孢菌素 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植物毒素。
下列关于 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4种官能团,8个手性碳原子
B.最多可以和 发生加成反应
C.只有1种消去产物
D.可与新制的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解析] 分子中含酮羰基、羟基、醛基、醚键、碳碳双键,共5种官能
团,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分子中含8个手性碳原
子: ,A错误;
酮羰基、醛基、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最多可以和 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与羟基相连碳的邻位碳原子上有 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与左侧甲基、
亚甲基上 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则有2种消去产物,C错误;
分子中含醛基,可与新制的 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4.[2023·湖北卷] 下列事实不涉及
烯醇式与酮式互变异构原理的是
( )
A.能与水反应生成
B. 可与 反应生成
C. 水解生成
D. 中存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异构体
√
[解析] 根据图示的互变原理,酮式结构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烯醇
式,烯醇式具有的特点为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必须连接双键。水可以
写成的形式,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烯
醇式的 不稳定,转化为酮式的乙醛,A不符合题意;
产物 羟基丙烯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未连接双键,不会发生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B符合题意;
中酯基水解生成 和 , 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 ,C不符合题意;
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 ,从而可形成分子内氢键,D不符合题意。
1.[2022·山东卷] 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
于 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可与 溶液反应
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D.与足量 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 崖柏素中碳环具有类似苯环的共轭体系,
其分子中羟基具有类似酚羟基的性质。酚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崖柏素有酚的通性,且崖柏素的环上有可以被取代的,故
崖柏素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酚类物质不与 溶液反应,崖柏素分子中没有可与 溶液反应的官能团,故其不可与溶液反应,B错误;
崖柏素分子中有一个异丙基,异丙基中间的碳原子与其相连的3个碳原子不共面,故其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正确;
崖柏素与足量 加成后转化为 ,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与羟基相连的C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正确。
2.[2022·浙江卷] 染料木黄酮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存在3种官能团
B.可与 反应
C. 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
D.该物质与足量 溶液反应,最多可
消耗
√
[解析] 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酮羰基、醚键和碳碳双键,共4种官能团,
A错误;
含有碳碳双键,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酚羟基含有4种邻位或对位 ,另外碳碳双键能和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该物质最多消耗 ,C错误;
该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所以最多消耗
,D错误。
3. 是一种可定向运动的“分子机器”,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存在顺反异构
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C.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A.
B.
D.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
√
[解析] 分子中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连接2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
存在顺反异构,该物质不含有碳碳双键,不存在顺反异构,A错误;
具有碱性,该物质没有酸性基团,B错误;
①为加成反应,氨基破坏了碳氧双键,②为消去反应,羟基发生消去,脱去了水,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C错误,D正确。
4.化合物 是一种新型药物的中间体,可
由如下路线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定条件”可能具体指浓硝酸、浓硫酸、加热
B.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C. 不存在含有手性碳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D.和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解析] 对比、 的结构简式,苯环上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可通过浓硝
酸、浓硫酸、加热反应实现,A正确;
中酚羟基可与 反应生成,最多消耗,B正确;
的同分异构体中,存在含有手性碳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体,如 等,C错误;
和 均含酚羟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正确。
Exercise
作业手册
考点一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1.[2024·河北部分学校六调]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
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不止一种的是 ( )
A. B.
C. D.
√
[解析]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与氯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
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但消去产物只有一种,C错误;
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且消去产物有两种,分别为 和 ,D正确。
2.如图表示 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得到
的产物中含有羧基、碳溴键两种官能团,①
错误;
与水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羟基、碳溴键两种官能团,②错误;
√
2.如图表示 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与 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的产物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③正确;
与 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产物中只含有碳溴键一种官能团,④正确。
√
3.[2025·辽宁名校联盟联考]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溴丁烷在氢氧化
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下列分析不正
确的是( )
A.推断烧瓶中可能生成丁醇或 丁烯
B.用红外光谱可检验在该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C.通过检验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的溴离子,可确定烧瓶内发生的反应
类型
D.将试管中溶液改为溴水,若溴水褪色,则烧瓶中一定有消去反应发生
√
[解析] 烧瓶中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 丁醇,也可能发生消去反
应了丁烯,A正确;
丁醇和 丁烯的官能团不同,红外光谱的谱图不同,则用红外光谱可检验在该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中的官能团,B正确;
溴丁烷无论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有溴化钠生成,则通过检验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的溴离子,
不能确定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类型,C错误;
丁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丁醇不能与溴水反应,则将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改为溴水,可以判断烧瓶中是否有消去反应发生,D正确。
4.精细化学品是与反应的主产物, 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 互为顺反异构体
B.能使溴的 溶液褪色
C.与 反应有副产物 生成
D. 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
[解析] 为 ,双键碳原子上均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
(或基团),与 互为顺反异构体,A正确;
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可与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溶液褪色,B正确;
分子是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 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
或 ,C正确;
分子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连有 原子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错误。
考点二 醇、酚的结构与性质
5.[2025·安徽合肥六校联考] 异丁醇、叔丁醇的结构简式、沸点及熔点
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异丁醇 叔丁醇
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8 82.3
2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两种醇均可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溴
代烃
B.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C.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将叔丁醇从二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两种醇分别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同一种烯烃
√
[解析] 在一定条件,两种醇均可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
的溴代烃和水,A正确;
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B错误;根据两者熔点的不同,降温时叔丁醇优先凝结成固体而析出,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叔丁醇从二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C正确;
两种醇分别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同一种烯烃: ,D正确。
6.[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模] 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
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甲基, 庚二醇
B.该有机物通过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
C.该有机物可通过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
D.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 (标准状况下)
√
[解析] 为二元醇,主链上有7个碳原子,为庚二醇,从右往左
数,甲基在5号碳原子上,两个羟基分别在2、5号碳原子上,其系统
名称为甲基, 庚二醇,A正确;
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就可以消去形成双键,右边的羟基消去形成双键的位置有2个,左边的羟基消去形成双键的位置有3个,形成二烯烃有6种不同结构,B正确;
羟基所连碳原子上至少有2个氢原子才能经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左边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右边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只有1个氢原子,不能得到醛类物质,C错误;
该有机物含羟基,羟基能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 ,标准状况下为 ,D正确。
7.[2025·浙江宁波十校联考]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
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些夹持仪器已略去)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83 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入环己醇,然后在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浓硫酸
B.粗产物用少量碳酸钠溶液洗涤,洗涤后的环己烯粗产物应该从分液
漏斗下口流出
C.冷凝管中冷却水由口进入, 口流出
D.洗涤后的环己烯粗产物需经蒸馏操作提纯,收集 左右的馏分
√
[解析] 由于浓硫酸稀释放热,因此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入环己醇,
然后在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浓硫酸,A正确;
环己烯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错误;
冷凝管中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冷凝效果好,C正确;
环己烯中溶有环己醇,用蒸馏进行分离,根据沸点差别,可知应收集 左右的馏分,D正确。
8.最新研究表明,咖啡中含有的咖啡酸能使人心脑血管更年轻。咖啡
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咖啡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
B.咖啡酸可以和 反应
C.咖啡酸可以和 反应
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出咖啡酸分子中含
有碳碳双键
√
[解析] 由咖啡酸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 ,故A正确;
酚羟基与不反应,羧基可以和反应, 咖啡酸可以和 反应,故B正确;
羧基和酚羟基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咖啡酸可以和 反应,故C正确;
因为酚羟基也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溶液
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分子中含
有的碳碳双键,故D错误。
考点三 醛和酮
9.[2024·湖南部分学校联考] 洋茉莉基丙醛具有植物清香,常用于化妆
品、洗涤剂中,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式为
B.分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
C.使溴水和酸性 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能发生加成反应
√
[解析] 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A正确;
如图标注: ,该分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B
正确;
该分子含有醛基,使溴水和酸性 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都是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该分子含有醛基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
应,D正确。
10.[2025·江西红色十校一模] 在高选择性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
,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银氨溶液可区别和
B.沸点: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最多能消耗
√
[解析] 和 中均含有醛基,不能用银氨溶液区别二者,A项错
误;
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 含羟基,分子间存在氢键,而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沸点: ,B项正确;
五元环平面与醛基平面以单键连接,单键可旋转,故它们可能共平面,C项正确;
由 的结构可知,碳碳双键、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最多能与 加成,D项正确。
11.[2025·江苏镇江阶段考] 化合物可由、 反应制得。下列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最多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
C.、可用新制 悬浊液鉴别
D.与足量 反应后的产物中有6个手性碳原子
√
[解析] 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苯平面和烯基平面中,两者通过单键相
连,分子中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
中含有的苯环、碳碳双键、酮羰基能与反应,所以最多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含有醛基,中不含有醛基,所以、 可用新制悬浊液鉴别,故C正确;
与足量 反应后的产物中有4个手性碳原
子,分别是右边带支链的环上3个碳,和
与右边环相连的碳,故D错误。
12.[2025·湖北武汉部分重点校联考] 呋喃丙烯醛(丙)为常用的优
良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甲中只含有两种官能团
B.①②两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丙最多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
D.丙的芳香族(只有一种环状结构)同分异构体有5种
√
[解析] 甲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醛基,A错误;
反应①,醛基变为 ,为加成反应,反应②,醇变为不饱和碳碳双键,为消去反应,B错误;
丙中含碳碳双键、 醛基,因此丙最多能与 发生加成反应,醛基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丙的芳香族(只有一种环状结构)同分异构体
有: 、 、 、 、 ,共5种,
D正确。
13.[2024·北师大实验中学摸底] 香兰素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香料,可
通过以下方法合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反应 Ⅰ 和反应 Ⅱ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物质B最多能与 反应
D.香兰素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
√
[解析] A结构中有酚羟基,酚羟基遇到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
故A正确;
反应Ⅰ是A中酚羟基的对位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反应Ⅱ是B中的醇羟基被氧化为羰基,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
B中能和发生反应的只有酚羟基和羧基, 物质B最多能与
反应,故C错误;
香兰素中苯环和醛基上的C原子都采用杂化,甲基中饱和C原子采用 杂化,所以香兰素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故D正确。
快速核答案
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烃 醇 酚 醛和酮
考点一 卤代烃
夯实必备知识
1.卤素原子 碳卤键或卤素原子
2.(1)高 难溶 易溶 小 大
(2)①
②
3.(1)
(2) 4.白 浅黄 黄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1.A 2.D
题组二 卤代烃中卤素检验的实验探究
3.D 4.D
题组三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C 6.A
考点二 醇和酚
夯实必备知识
1.(1) (2)直接 苯酚或 (3)脂肪
芳香
2.(1)升高 高于 减小 (2)被氧化 互溶 乙醇
3.(1) ① 置换反应
(2) ② 取代反应
(3) ①③ 氧化反应
(4)① ②⑤ 消去反应
② ①② 取代反应
(5) ①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1)① 很弱 不能
②液体变澄清 溶液又变浑浊 (2)活泼 产生白色沉淀
5.(1) 醚键 (2)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7)√
(8)√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醇的结构和性质
1.D 2.C
题组二 酚的结构与性质
3.D 4.C
考点三 醛和酮
夯实必备知识
1.烃基(或氢原子)
2.无色 强烈刺激性 气体 易溶于水 无色 刺激性 与水互溶
(1)①
②
(2)
4.(2)福尔马林 (3)甲醛 5.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1.A 2.C 3.C
题组二 醛基的检验 4.D
5.(1)
(2)①
②
经典真题·明考向
1.A 2.D 3.D 4.B
教师备用习题
1.B 2.B 3.D 4.C
作业手册
考点一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1.D 2.C 3.C 4.D
考点二 醇、酚的结构与性质
5.B 6.C 7.B 8.D
考点三 醛和酮
9.C 10.A 11.D 12.D 13.C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烃 醇 酚 醛和酮
考点一
● 夯实必备知识
1.卤素原子 碳卤键或卤素原子
2.(1)高 难溶 易溶 小 大
(2)①b.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c.R—X+NaOHR—OH+NaX
②c.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3.(1)CH3CH3+Cl2CH3CH2Cl+HCl
+Br2
C2H5OH+HBrC2H5Br+H2O
(2)CH3CHCH2+Br2
4.白 浅黄 黄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解析] (1)C2H5Br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3)如CH3Cl、C(CH3)3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4)CF2Cl2是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结构,错误。
(5)加入AgNO3溶液前应先加入足量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1.A [解析]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卤素原子连接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由结构简式可知,氯苯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①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故②不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CH3)3CCH2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③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CHCl2—CHBr2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在氢氧化钾醇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⑤不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CH3Cl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⑥符合题意;①③⑥符合题意,故选A。
2.D [解析] 依据题意,2-溴丁烷在乙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主要产物为A(反-2-丁烯),次要产物为B(顺-2-丁烯),而C(1-丁烯)只有少量生成,表明A(反-2-丁烯)和B(顺-2-丁烯)的总量比C(1-丁烯)的量多,A正确;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均含有4个C、8个H,但是有机物A中的两个甲基在碳碳双键的两侧,而有机物B的两个甲基在碳碳双键的同一侧,故A和B互为顺反异构,B正确;产物A和B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均为2,3-二溴丁烷,C正确;2-溴丙烷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只能生成丙烯一种产物,D错误。
题组二
3.D [解析] 氢氧化钠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分解生成棕褐色氧化银,故不能说明卤代烃未水解,A错误;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分层后位于下层,甲苯的密度比水小,分层后位于上层,根据分界面的位置不同可以区分它们,B错误;该实验过程中用到了醇,且醇也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C错误;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正确。
4.D [解析] 卤代烃的水解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卤素原子前需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测定,A正确;根据信息得到浅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B正确;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4×2=188,卤代烃样品的质量为18.8 g,n===0.1 mol,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7.6 g,即n(AgBr)===0.2 mol,Br-的物质的量与卤代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所以卤代烃中的Br原子数目为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可知分子中烃基为188-80×2=28,该烃基为—C2H4—,所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C2H4Br2,C正确;由C项分析可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C2H4Br2,所以其结构简式为CH2BrCH2Br或CH3CHBr2,所以名称为1,2-二溴乙烷或1,1-二溴乙烷,D不正确。
题组三
5.C [解析] 反应①中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A正确;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与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Y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6H10Br2,B正确;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试剂1为NaOH水溶液,C错误;根据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故若用18O标记Z中的O原子,则M中一定含有18O,D正确。
6.A [解析] X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C2H4Br2,可知X为乙烯;由Q的结构可知,C2H4Br2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OCH2CH2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与Z发生反应生成单体M,结合Q可反推知单体M为CH2C(CH3)COOCH2CH2OH,则Z可能为。根据分析可知,1,2-二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反应所需试剂为NaOH水溶液,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Y为HOCH2CH2OH,含羟基,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Z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正确;M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2OH,含碳碳双键、酯基和羟基3种官能团,D正确。
考点二
● 夯实必备知识
1.(1)CnH2n+1OH(n≥1)
(2)直接 苯酚或
(3)脂肪 芳香
2.(1)升高 高于 减小
(2)被氧化 互溶 乙醇
3.(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 置换反应
(2)CH3CH2OH+HBrCH3CH2Br+H2O ② 取代反应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①③ 氧化反应
(4)①CH3CH2OHCH2CH2↑+H2O ②⑤ 消去反应
②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①② 取代反应
(5)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①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1)①C6H5OHC6H5O-+H+ 很弱 不能
②液体变澄清 溶液又变浑浊
(2)活泼 产生白色沉淀
5.(1)R—O—R' 醚键
(2)CH3CH2OCH2CH3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CH3CH2OH催化氧化为CH3CHO,CH3CH2OH 断裂—OH相连碳原子上的C—H和O—H,形成CO,错误。
(4)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H2,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错误。
(5)苯酚与甲醛反应合成酚醛树脂,发生缩聚反应,错误。
(6)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酸性H2CO3>苯酚>HC,错误。
●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1.D [解析] ①甘油为丙三醇,属于三元醇,②1,2-丙二醇和③乙二醇为二元醇,A错误;分子间氢键越多沸点越高,即羟基越多沸点越高,乙二醇分子中的羟基数目比乙醇多,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的氢键多,所以其沸点高于乙醇的沸点,B错误;因为②1,2-丙二醇的沸点与③乙二醇的沸点相差不大,用蒸馏法不易分离,C错误;氢键是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以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D正确。
2.C [解析] 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与Na2CO3溶液反应,A正确。由分子结构可知,与醇羟基相连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故消去反应产物最多有3种,B正确。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故在铜催化、加热条件下,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C错误。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且羟基所连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有H原子,故其可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该有机物分子中还含有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题组二
3.D [解析]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碳碳双键两端的原子共面、单键可以旋转,则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正确;含有酚羟基、酯基、苯环等,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聚反应,B正确;1 mol M含2 mol羟基,最多消耗2 mol Na,M除含有酚羟基外还有酚酯基,最多消耗4 mol NaOH,消耗Na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正确;如图所示,环上有6种一氯代物,D错误。
4.C [解析] 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该分子中只有连接酯基O原子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A错误;酚羟基和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该分子中含2个酚羟基和1个酯基,所以1 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3 mol NaOH反应,故B错误;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氢原子能被溴取代,所以1 mol 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 mol Br2反应,故C正确;乙酰紫草素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D错误。
考点三
● 夯实必备知识
1.烃基(或氢原子)
2.无色 强烈刺激性 气体 易溶于水 无色 刺激性 与水互溶
3.(1)①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②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2)CH3CHO+H2CH3CH2OH
4.(2)福尔马林 (3)甲醛
5.(2)②+H2
③+HCN
【对点自测】
(1)√ (2)√ (3)√ (4)√ (5)× (6)×
[解析] (5)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顺序不能颠倒,错误。
(6)检验“”一般用溴水或KMnO4(H+)溶液,而两种试剂均可氧化“—CHO”,故应先用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检验“—CHO”,后检验“”。
● 提升关键能力
题组一
1.A [解析] 糠醛结构不对称,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则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吸收峰,A项错误;1个糠醛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1个—CHO,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糠醛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糠醛含碳碳双键和—CHO,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糠醛含—CHO,可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D项正确。
2.C [解析] α-鸢尾酮中含有碳碳双键,且双键碳原子都连接不同的基团,存在顺反异构,A正确;α-鸢尾酮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α-鸢尾酮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酮羰基,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C错误;α-鸢尾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或,二者和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正确。
3.C [解析] a为丙酮,常温下可与水互溶,故A正确;b中有醛基,c中没有醛基,能用新制Cu(OH)2检验产物c中是否含有b,故B正确;由结构简式可知,脯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NO2,故C错误;c中存在CO和苯环,由于单键可旋转,故c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D正确。
题组二
4.D [解析] A中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被氧化,B中先加溴水,醛基被氧化、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A、B错误;C中若先加银氨溶液,可检验醛基,但考虑到银氨溶液显碱性,若不酸化直接加溴水,碱与溴反应,则无法确定有机物A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错误。
5.(1)CH3CH2COOH HCOOCH2CH3
CH3COOCH3
(2)①+2Cu(OH)2+NaOH+Cu2O↓+3H2O
②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X中含有—COOH,为CH3CH2COOH;Y中含—CHO,且含—OH,不含—COOH,故Y为;Z中含—COO—R和—CHO,无—OH,故Z为HCOOCH2CH3;W中含—COO—R,不含—OH和—CHO,故W为CH3COOCH3。
经典真题·明考向
1.A [解析] 苯酚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在酚羟基的邻、对位,同理该物质也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故可以用作抗氧化剂,B正确;该物质红外光谱能看到苯环、CO、O—H等特征吸收峰,C正确;该物质含有酚羟基,能与铁离子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2.D [解析] 化合物X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和Br2发生加成反应,苯环连有酚羟基,结构图中下方苯环上酚羟基邻位有氢原子,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化合物X中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化合物X中含有羟基、醛基、(酮)羰基、醚键4种含氧官能团,C正确;该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其中一个双键碳原子连接的2个原子团都是甲基,所以不存在顺反异构,D错误。
3.D [解析] 分子中含酮羰基、羟基、醛基、醚键、碳碳双键,共5种官能团,连接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分子中含8个手性碳原子:,A错误;酮羰基、醛基、碳碳双键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X最多可以和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与羟基相连碳的邻位碳原子上有H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与左侧甲基、亚甲基上H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则有2种消去产物,C错误;分子中含醛基,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4.B [解析] 根据图示的互变原理,酮式结构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烯醇式,烯醇式具有的特点为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必须连接双键。水可以写成H—OH的形式,与CH≡C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OH,烯醇式的CH2CHOH不稳定,转化为酮式的乙醛,A不符合题意;产物3-羟基丙烯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未连接双键,不会发生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B符合题意;中酯基水解生成和CH3OCOOH,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C不符合题意;可以发生互变异构转化为,从而可形成分子内氢键,D不符合题意。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烃 醇 酚 醛和酮
1.D [解析] CH3Br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与氯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但消去产物只有一种,C错误;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且消去产物有两种,分别为和,D正确。
2.C [解析]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羧基、碳溴键两种官能团,①错误;与水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中含有羟基、碳溴键两种官能团,②错误;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形成的产物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③正确;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的产物中只含有碳溴键一种官能团,④正确。
3.C [解析] 烧瓶中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1-丁醇,也可能发生消去反应了1-丁烯,A正确;1-丁醇和1-丁烯的官能团不同,红外光谱的谱图不同,则用红外光谱可检验在该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中的官能团,B正确;1-溴丁烷无论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消去反应,都有溴化钠生成,则通过检验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的溴离子,不能确定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类型,C错误;1-丁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1-丁醇不能与溴水反应,则将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改为溴水,可以判断烧瓶中是否有消去反应发生,D正确。
4.D [解析] X为,双键碳原子上均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与互为顺反异构体,A正确;X分子含有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B正确;X分子是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HBr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或,C正确;Z分子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连有Br原子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错误。
5.B [解析] 在一定条件,两种醇均可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烃和水,A正确;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有四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1∶2∶6,B错误;根据两者熔点的不同,降温时叔丁醇优先凝结成固体而析出,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叔丁醇从二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C正确;两种醇分别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同一种烯烃: (CH3)2CCH2,D正确。
6.C [解析] 为二元醇,主链上有7个碳原子,为庚二醇,从右往左数,甲基在5号碳原子上,两个羟基分别在2、5号碳原子上,其系统名称为5-甲基-2,5-庚二醇,A正确;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就可以消去形成双键,右边的羟基消去形成双键的位置有2个,左边的羟基消去形成双键的位置有3个,形成二烯烃有6种不同结构,B正确;羟基所连碳原子上至少有2个氢原子才能经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左边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右边羟基所连碳原子上只有1个氢原子,不能得到醛类物质,C错误;1 mol该有机物含2 mol羟基,2 mol羟基能与足量金属Na反应产生1 mol H2,标准状况下为22.4 L,D正确。
7.B [解析] 由于浓硫酸稀释放热,因此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入环己醇,然后在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浓硫酸,A正确;环己烯密度比水小,位于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错误;冷凝管中冷却水下口进上口出,冷凝效果好,C正确;环己烯中溶有环己醇,用蒸馏进行分离,根据沸点差别,可知应收集83 ℃左右的馏分,D正确。
8.D [解析] 由咖啡酸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9H8O4,故A正确;酚羟基与NaHCO3不反应,羧基可以和NaHCO3反应,1 mol咖啡酸可以和1 mol NaHCO3反应,故B正确;羧基和酚羟基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 mol咖啡酸可以和3 mol NaOH反应,故C正确;因为酚羟基也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故D错误。
9.C [解析] 根据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1H12O3,A正确;如图标注:,该分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B正确;该分子含有醛基,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都是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该分子含有醛基和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0.A [解析] HMF和DFF中均含有醛基,不能用银氨溶液区别二者,A项错误;HMF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HMF含羟基,分子间存在氢键,而DFF分子间不存在氢键,故沸点:HMF>DFF,B项正确;五元环平面与醛基平面以单键连接,单键可旋转,故它们可能共平面,C项正确;由DFF的结构可知,碳碳双键、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 DFF最多能与4 mol H2加成,D项正确。
11.D [解析] X分子中的碳原子位于苯平面和烯基平面中,两者通过单键相连,X分子中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Y中含有的苯环、碳碳双键、酮羰基能与H2反应,所以1 mol Y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X含有醛基,Y中不含有醛基,所以X、Y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故C正确;Z与足量H2反应后的产物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分别是右边带支链的环上3个碳,和与右边环相连的碳,故D错误。
12.D [解析] 甲中含有碳碳双键、醚键、醛基,A错误;反应①,醛基变为—CH(OH)—,为加成反应,反应②,醇变为不饱和碳碳双键,为消去反应,B错误;1 mol丙中含3 mol碳碳双键、1 mol醛基,因此丙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醛基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丙的芳香族(只有一种环状结构)同分异构体有:、、、、,共5种,D正确。
13.C [解析] A结构中有酚羟基,酚羟基遇到氯化铁溶液会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反应Ⅰ是A中酚羟基的对位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反应Ⅱ是B中的醇羟基被氧化为羰基,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B中能和NaOH发生反应的只有酚羟基和羧基,1 mol物质B最多能与2 mol NaOH反应,故C错误;香兰素中苯环和醛基上的C原子都采用sp2杂化,甲基中饱和C原子采用sp3杂化,所以香兰素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故D正确。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烃 醇 酚 醛和酮
认识卤代烃、醇、酚、醛和酮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考点一 卤代烃
1.卤代烃的概念
卤代烃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 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为R—X(其中R—表示烃基),官能团是 。
2.卤代烃的性质
(1)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a.反应条件:NaOH水溶液,加热
b.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
c.卤代烃(R—X)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
②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a.定义: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消除反应)。
b.反应条件:NaOH的醇溶液,加热
c.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方程式: 。
3.卤代烃的获取方法
(1)取代反应
如乙烷与Cl2: 。
苯与Br2: 。
C2H5OH与HBr: 。
(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如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
4.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注意] ①不能直接向卤代烃中加入AgNO3溶液检验卤素的种类,二者不反应;②卤代烃水解液呈碱性,要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根据沉淀颜色判断卤代烃中卤素的种类。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2H5Br属于电解质,在碱的水溶液中加热可生成C2H5OH ( )
(2)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沸点高 ( )
(3)所有卤代烃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 )
(4)CH4、CCl4、CF2Cl2均为正四面体结构 ( )
(5)取溴乙烷水解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沉淀 ( )
(6)[天津卷] 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 ( )
题组一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1.[2025·湖北随州广水二中检测] 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
① ②
③(CH3)3CCH2Cl ④CHCl2—CHBr2
⑤ ⑥CH3Cl
A.①③⑥ B.②③⑤ C.全部 D.②④
2.[2024·河北邯郸六校联考] 卤代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2-溴丁烷在乙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条件下的消去反应,生成的2-丁烯的量比1-丁烯多
B.产物A和B互为顺反异构体
C.产物A、B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结构相同的产物
D.2-溴丙烷在相同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也会有不同结构的有机产物生成
规律小结
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断键方式
反应本质 和通式 卤代烃分子中—X被水中的—OH所取代,生成醇; R—CH2—X+NaOHR—CH2OH+ NaX 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脱去小分子HX; +NaOH+NaX+ H2O
产物特征 引入—OH,生成含—OH的化合物 消去HX,生成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
题组二 卤代烃中卤素检验的实验探究
3.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卤代烃Y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说明卤代烃未水解
B 向两支分别盛有3 mL溴乙烷、3 mL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均有分层现象产生 无法用水鉴别溴乙烷和甲苯
C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D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4.为测定某卤代烃(只含一种卤素原子)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设计实验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NaOH,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测定
B.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C.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C2H4Br2
D.该卤代烃的名称是1,2-二溴乙烷
规律小结
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原理
题组三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5.有机化合物M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还可能生成
B.Y的分子式为C6H10Br2
C.试剂1为NaOH醇溶液
D.若用18O标记Z中的O原子,则M中一定含有18O
6.[2024·浙江卷] 制造隐形眼镜的功能高分子材料Q的合成路线如下:
XC2H4Br2Y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试剂a为NaOH乙醇溶液
B.Y易溶于水
C.Z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M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方法技巧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桥梁
如醛或羧酸
(2)改变官能团的个数
如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如CH2BrCH2CH2CH3CH2CHCH2CH3
(4)进行官能团的保护
如在氧化CH2CHCH2OH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
CH2CHCH2OHCH2CH—COOH
考点二 醇和酚
1.醇、酚的概念
(1)醇是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
(2)酚是羟基与苯环 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
(3)醇的分类
2.醇、酚的物理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2)苯酚的物理性质
3.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所示:
以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位置及反应类型。
(1)与Na反应: , ,
。
(2)与HBr的取代: , ,
。
(3)催化氧化: , ,
。
(4)①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
, , 。
②浓硫酸,加热分子间脱水: , ,
。
(5)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 ,
。
4.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弱酸性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比醇羟基更活泼,可以发生电离。
①苯酚的电离方程式为 。苯酚俗称石炭酸,但酸性 , 使石蕊溶液变红。
②与碱的反应:苯酚的浑浊液现象为 现象为 。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aOH+H2O、
+H2O+CO2+NaHCO3。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2Na2+H2↑。
(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环上羟基邻、对位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酚中苯环上的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 。苯酚稀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产生的现象为 。其化学方程式为+3Br2↓+3HBr。
(3)显色反应:苯酚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4)氧化反应:苯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粉红色,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易燃烧。
(5)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n+nHCHO+(n-1)H2O。
5.醚
(1)概念:氧原子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其结构可表示为 ,官能团结构为 ,
名称为 。
(2)常见的醚类:甲醚CH3—O—CH3,乙醚 。
(3)碳原子数相同的醚与醇(烃基饱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4·江苏卷] CH3CH2OH催化氧化为
CH3CHO,CH3CH2OH断裂C—O键 ( )
(2)[2023·海南卷] CrO3溶液(0.1 mol·L-1)中滴加乙醇,呈绿色 ( )
(3)[2023·浙江卷] Na和乙醇反应可生成H2 ( )
(4)[2022·全国甲卷]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则乙醇中含有水 ( )
(5)[2024·广东卷] 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合成酚醛树脂,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是加聚反应 ( )
(6)[2024·贵州卷] 向苯酚浊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溶液由浑浊变澄清,则苯酚的酸性比H2CO3强 ( )
(7)[2023·海南卷] 苯酚溶液(0.1 mol·L-1)中滴加FeCl3溶液(0.1 mol·L-1),呈紫色 ( )
(8)[2022·北京卷]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浑浊:+CO2+H2O+NaHCO3( )
题组一 醇的结构和性质
1.结合下表已知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物质及其编号 分子式 沸点/℃ 水溶性
① 甘油 C3H8O3 259 与水以任 意比互溶
② 1,2-丙二醇 C3H8O2 188
③ 乙二醇 C2H6O2 197.3
④ 丙烷 C3H8 -42.1 难溶于水
A.①②③属于饱和一元醇
B.可推测出乙二醇的沸点应低于乙醇的沸点
C.用蒸馏法可将②与③从其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D.醇分子之间、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均能形成氢键
2.[2024·山东卷改编] 植物提取物阿魏萜宁具有抗菌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阿魏萜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B.消去反应产物最多有3种
C.在铜催化、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与Br2反应时可发生取代和加成两种反应
规律小结
1.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2.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1)结构条件:醇分子中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CH3OH(无相邻碳原子),
、(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等结构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3)一元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种类数等于连有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的种类数。
题组二 酚的结构与性质
3.[2025·河北邯郸一模] 有机物M是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能够用作“分子胶水”将蛋白“黏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可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聚反应
C.1 mol M分别与Na和NaOH反应,最多消耗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环上有8种一氯代物
4.[2025·江苏盐城模拟] 乙酰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它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酰紫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B.1 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
C.1 mol乙酰紫草素最多可与4 mol Br2反应
D.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规律小结
醇和酚的性质比较
类别 芳香醇 苯酚
实例
官能团 羟基(—OH) 羟基(—OH)
结构 特点 —OH与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 —OH与苯环直接相连
化学 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2)取代反应;(3)消去反应;(4)氧化反应;(5)加成反应 (1)弱酸性;(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4)氧化反应;(5)加成反应
羟基中H的活 泼性 酚羟基>醇羟基
特性 将灼热铜丝插入醇中,铜丝恢复成红色 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考点三 醛和酮
1.醛的概念:由 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RCHO。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为CnH2nO(n≥1)。
2.甲醛、乙醛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甲醛 气味 —
乙醛 气味 液体 比水小
3.醛的化学性质
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
醇醛羧酸
以乙醛为例写出醛类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
(2)还原反应(催化加氢)
。
4.醛的应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1)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等行业。
(2)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 ;具有杀菌(用于种子杀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3)劣质的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 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
5.酮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
①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②饱和一元酮的分子通式为CnH2nO(n≥3)。
(2)化学性质
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
②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丙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丙醇,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丙酮中的酮羰基也能和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如丙酮与HCN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微点拨] (1)—CHO能被溴水、酸性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为—COOH,故含醛基有机物都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醛、酮与具有极性共价键分子的羰基发生加成反应:
【对点自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3·浙江卷]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液 ( )
(2)[2023·海南卷] 制备检验醛基用的Cu(OH)2(如图所示) ( )
(3)[2022·浙江卷]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 )
(4)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上有一层银,可以用稀硝酸清洗 ( )
(5)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将2%的硝酸银溶液滴入2 mL 2%的氨水中 ( )
(6)欲检验CH2CH—CHO分子中的官能团,应先检验“”后检验“—CHO” ( )
题组一 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
1.玉米芯与稀硫酸在加热加压下反应,可以制得糠醛(),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下列关于糠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其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吸收峰
B.1 mol糠醛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结构简式为的产物
2.[2025·陕西部分学校校际联考] 鸢尾酮具有一种柔和的甜香,属于高级香料。α-鸢尾酮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α-鸢尾酮存在顺反异构
B.α-鸢尾酮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C.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2 mol H2加成
D.α-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可转变为
3.[2024·江西部分高中联考] 用脯氨酸 ()催化酮、醛的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a可与水互溶
B.可用新制Cu(OH)2检验产物c中是否含有b
C.脯氨酸的分子式为C5H7NO2
D.c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题组二 醛基的检验
4.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酸化后再加溴水
5.分子式为C3H6O2的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现有其中的四种X、Y、Z、W,它们的分子中均含甲基,将它们分别进行实验加以鉴别,实验记录如下:
NaOH 溶液 银氨 溶液 新制的 Cu(OH)2 金属钠
X 中和反应 无现象 溶解 产生氢气
Y 无现象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 红色沉淀 产生氢气
Z 水解反应 有银镜 加热后有砖 红色沉淀 无现象
W 水解反应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种物质的结构简式:X ,Y ,Z ,W 。
(2)①写出Y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Z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规律小结
醛基的检验方法
银镜反应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反应 现象 产生光亮的银镜 产生砖红色沉淀
定量 关系 R—CHO~2Ag HCHO~4Ag R—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注意 事项 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③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④醛用量不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①新制Cu(OH)2悬浊液要随用随配,不可久置;②配制Cu(OH)2悬浊液时,所用NaOH必须过量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2·湖北卷] 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
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Fe3+发生显色反应
2.[2024·河北卷] 化合物X是由细菌与真菌共培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B.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含有4种含氧官能团
D.存在顺反异构
3.[2024·江西卷] 蛇孢菌素(X)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植物毒素。下列关于X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4种官能团,8个手性碳原子
B.1 mol X最多可以和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只有1种消去产物
D.可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4.[2023·湖北卷] 下列事实不涉及烯醇式与酮式互变异构原理的是 ( )
(R为烃基或氢)
A.HC≡CH能与水反应生成CH3CHO
B.可与H2反应生成
C.水解生成
D.中存在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异构体第41讲 烃的衍生物(一) 卤代烃 醇 酚 醛和酮
考点一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1.[2024·河北部分学校六调]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不止一种的是 ( )
A.CH3Br B. C. D.
2.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25·辽宁名校联盟联考]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1-溴丁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观察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推断烧瓶中可能生成1-丁醇或1-丁烯
B.用红外光谱可检验在该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C.通过检验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的溴离子,可确定烧瓶内发生的反应类型
D.将试管中溶液改为溴水,若溴水褪色,则烧瓶中一定有消去反应发生
4.精细化学品Z是X与HBr反应的主产物,X→Z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与互为顺反异构体 B.X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X与HBr反应有副产物生成 D.Z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考点二 醇、酚的结构与性质
5.[2025·安徽合肥六校联考] 异丁醇、叔丁醇的结构简式、沸点及熔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异丁醇 叔丁醇
结构简式
沸点/℃ 108 82.3
熔点/℃ -108 2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一定条件,两种醇均可与浓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溴代烃
B.异丁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6
C.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将叔丁醇从二者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两种醇分别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同一种烯烃
6.[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模] 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5-甲基-2,5-庚二醇
B.该有机物通过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
C.该有机物可通过催化氧化得到醛类物质
D.1 mol该有机物能与足量金属Na反应产生H2 22.4 L(标准状况下)
7.[2025·浙江宁波十校联考]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些夹持仪器已略去):
+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入环己醇,然后在冷却搅动下缓慢加入浓硫酸
B.粗产物用少量碳酸钠溶液洗涤,洗涤后的环己烯粗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C.冷凝管中冷却水由a口进入,b口流出
D.洗涤后的环己烯粗产物需经蒸馏操作提纯,收集83 ℃左右的馏分
8.最新研究表明,咖啡中含有的咖啡酸能使人心脑血管更年轻。咖啡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咖啡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
B.1 mol咖啡酸可以和1 mol NaHCO3反应
C.1 mol咖啡酸可以和3 mol NaOH反应
D.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出咖啡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考点三 醛和酮
9.[2024·湖南部分学校联考] 洋茉莉基丙醛具有植物清香,常用于化妆品、洗涤剂中,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子式为C11H12O3
B.分子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8组峰
C.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能发生加成反应
10.[2025·江西红色十校一模] HMF在高选择性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DFF,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银氨溶液可区别HMF和DFF B.沸点:HMF>DFF
C.DFF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1 mol DFF最多能消耗4 mol H2
11.[2025·江苏镇江阶段考] 化合物Z可由X、Y反应制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1 mol Y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X、Y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
D.Z与足量H2反应后的产物中有6个手性碳原子
12.[2025·湖北武汉部分重点校联考] α-呋喃丙烯醛(丙)为常用的优良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中只含有两种官能团
B.①②两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丙最多能与4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丙的芳香族(只有一种环状结构)同分异构体有5种
13.[2024·北师大实验中学摸底] 香兰素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香料,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A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C.1 mol物质B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D.香兰素中碳原子有两种杂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