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
生物种群
空间
2.类型
分层
光照强度
温度
水分、无机盐
食物条件
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
二、群落的季节性
阳光、温度和水分
外貌和结构
萌发
三、生态位
地位或作用
其他物种
栖息地
种群密度
环境资源
物种
生物与环境
任务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资料1】 下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
(1)地上分层
灌木
草本
光照强度
食物条件
栖息空间
(2)地下分层
植物的地下分层,主要是由各种植物根系所穿越的土壤深度不同造成的,决定
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等。
水分
无机盐
2.决定湖泊中植物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_______,决定水域中动物垂直分层的因素
有水体的物理条件(温度、氧气含量等)和生
物条件(食物、天敌等)。
光照
3.群落的分层现象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
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环境资源
【资料2】 野外的一片荒草地,树荫下植物稀疏,生长着三七等少许喜阴植
物,被阳光照射的地方生长着大片的杂草丛,地表露出岩层的地方土壤稀薄,
生长着一簇簇的狗尾草,杂草丛中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光秃秃的弯曲小径。
1.该荒草地上,植物的这种分布被称为__________,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
镶嵌分布
水平
2.影响该荒草地植物分布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该荒草地上的昆虫等小动物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与植物类似的分布
特点。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存在
对群落空间结构的理解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
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2)高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
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均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不同。
(5)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例1 [2023·黑龙江绥化期末] 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
是( )
C
A.草地植株矮小,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
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淡水池塘中“青、草、鲢、鳙”的垂直分层与其食物的分层关系密切
D.森林中的植物呈分层分布,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浓度
[解析] 草地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A错误;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
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分布
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以及栖息空间,C正确;影响森林中植物分层分布的主
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
例2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
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
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
叙述,错误的是( )
B
A.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都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
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错误;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
等,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决定地下
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无机盐,地下分层是植
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D正确。
任务二 生态位
【资料】 阅读教材P28思考·讨论内容,下表所示为对该地4种占优势水鸟的
生态位的调查结果:
物种 观察 数量/ 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 境2 生境3 小坚 果 茎 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 类 其他
绿翅 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 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物种 观察 数量/ 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 境2 生境3 小坚 果 茎 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 类 其他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 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续表)
1.本资料中研究的生物的生态位涉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觅食生境
食物的种类
2.分析资料中表格可知,________和______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
________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________取食种类更广。从觅食角度看,几种
水鸟彼此之间属于__________关系。
绿翅鸭
鹤鹬
青脚鹬
绿头鸭
种间竞争
3.两种水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是否完全一样 试以绿翅鸭和鹤鹬为例进
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完全一致,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不同,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4.不同的水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不同,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湿地中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__的结果。
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协同进化
1.生态位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适应者可能会发生生态位移动或改变,
也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新的适应者将取代其生态位,与其他种群共
同维持群落的和谐与稳定。
2.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
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
(1)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的部分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
源十分丰富。
(2)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
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或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
3.生态位分化:在同一地区内,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物种间为了共同的食物
(营养)、生活空间或其他资源而出现的竞争越激烈,这样某一特定物种占有的
实际生态位就可能越来越小。其结果是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生态位很接近的物
种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不同食物(食性上的分化)、不同的活
动时间(时间分化)或其他不同的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程度,从而使
两物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例3 [2024·福建莆田期中] 生态位不仅包括种群在空间上的位置、活动时间、
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内容,还包括影响种群的每个条件和种群
能够利用的每种资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C
A.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生态位的不同
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竞争越激烈
C.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
境资源
[解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
构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生态位的不同,A正确;同一群落中的不同
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空间、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B正确;四大家鱼的混养
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能更充分利用水体资源,C错
误;群落中每种生物的生态位都有差异,没有完全重叠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
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
例4 [2023·江苏盐城期末] 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
选择对以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物种中以 为食的个体数
会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
B.物种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捕食或互利共生
C.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
D.A、B物种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由图可知,由于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
减小,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物种A和物种B都以
为食,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种间竞争,B错误;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
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C正确;A、B物种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
化的结果,D正确。
1.正误辨析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
×
[解析]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不属于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
×
[解析] 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属于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3)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 )
×
[解析] 群落之间可能有交错处,也会有生物的生态位存在重叠。
(4)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 )
×
[解析] 某物种的生态位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
种的关系等。
(5)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不需要研究它在区域内的生长高度。( )
×
[解析] 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包括研究它在区域内的生长高度。
2.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
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
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A.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只取决于食物条件
B.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要调查北坡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其与其
他物种的关系等
[解析]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错误;一个物种
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它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
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小杜鹃的生态位,B错误;从山麓到
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生态位是指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
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调查北坡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
食物、天敌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
3.[2024·湖南衡阳期末] 蚤是以吸血为生并能传播鼠疫的一类生物。某科研小
组对某鼠疫流行区内多种蚤的宿主特异性及宿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生态位
宽度大的蚤,其宿主特异性高,生态位宽度小的蚤,其宿主特异性低。生态位
宽度是一个种群所利用资源和空间的总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蚤的宿主特异性实质上是蚤基因型频率变化的体现
B.寄生在同一宿主上的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宽度小的蚤,种内竞争的强度更小
D.生态位宽度大的蚤,种间竞争的强度更大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蚤的宿主特异性受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生态位宽度是群
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
的改变,所以蚤的宿主特异性实质上是蚤基因频率变化的体现,A错误;蚤有
多种,寄生在同一宿主上的不同种类的蚤,其生态位一般有差异,B错误;生
态位宽度小的蚤,占用的资源更少,种内竞争的强度更大,C错误;生态位宽
度大的蚤占用的资源的重叠度高,因此种间竞争的强度更大,D正确。
4.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C.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D.群落的季节性直接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有关
[解析] 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
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
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
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
群落的季节性直接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有关,D正确。
1. 下列在某一农田中,大面积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暴发,改成
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
了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B.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
C.乙的出现使农作物甲与害虫A之间的种间关系发生改变
D.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下害虫A都呈“S”形增长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
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乙的出现使得害虫A的环境容纳
量降低,A正确;改成甲、乙间作后,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B正确;乙
的出现无法改变农作物甲与害虫A之间的种间关系,C错误;由于资源、空间的
限制,单一种植甲和甲、乙间作两种环境下害虫A都呈“S”形增长,D正确。
2.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体现了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
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
和分化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C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
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
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解析] 种间竞争使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所以会促使不同物种的
生态位分化,A正确;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种群内的个体占据更多的资源,从
而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B正确;各物种
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
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C错误;如果两个物种
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有未被利用的资
源,D正确。
3.海草是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
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齿叶海神草和海菖蒲生态位是完全一致的
分布潮带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上部 潮下带下部
海神草 + + + -
齿叶海神草 - + + -
羽叶二药藻 + + + +
二药藻 + + + +
海菖蒲 - + + -
注:“+”表示存在,
“-”表示无。
[解析]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
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种
间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
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齿叶海神草和海菖蒲分布地带相同,但研究
某种植物的生态位,还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
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齿叶海神草和海菖蒲生态位不一
定相同,D错误。
4. 生态位宽度是指生物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当两
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下列
关于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物种之间的竞争必定会越激烈
B.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不同,则一般不会存在种间竞争
C.食物不足捕食者被迫摄食少数次等猎物时,其生态位宽度增加
D.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可将另一物种淘汰
[解析] 生态位重叠程度越大,物种之间的竞争一般会越强,但在资源十分丰富
的热带雨林中生态位完全重叠的两种生物不一定会给对方带来损害,A错误;
若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不同,则一般不会存在种间竞争,B正确;食物不足
捕食者被迫摄食少数不喜欢的猎物时,其生态位宽度增加,C正确;两个物种
生态位完全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可将另一物种淘汰,D正确。
练 习 册
知识点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图甲表示森林里的生物群落,图乙表示草原上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这两个
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原上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物种丰富度一般也不同
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解析] 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到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的影响, 正确;草原的
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 错误;不同的群落所处环境不同,物种丰富度一般也
不同,C正确;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正确。
2.[2023·山西运城期末]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
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
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
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D
A.研究该湿地公园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一个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是优势种
[解析]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范围和边界、
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生态位、群落
的演替等,A正确;在选择种植的湿地植物种类时
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故
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B正确;群
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
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形成起主
要作用的生物,数量不一定最多,D错误。
知识点二 群落的季节性
3.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群落的外貌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
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明显,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
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
[解析]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
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
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而
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C正确;群
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
4.研究人员对拒马河湿地5种植物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调
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重要值的大小能够表明物种在
群落中的优势度,荩草、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为一年
生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可用群落中某植物的种群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评价其优势度
B.假稻重要值始终最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C.荩草春季生长、夏季旺盛、秋季枯萎,其重要值先上升后下降
D.犬问荆、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重要值的变化仅由温度引起
[解析] 优势度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重要性的指标,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某植物的种群数量、覆盖度、生物
量等评价其优势度,A正确;据图可知假稻的重要值始终
最大,其随季节变化也有明显增减趋势,B正确;荩草是
一年生植物,春季开始生长,到夏季达到旺盛,秋季枯
萎,因此其重要值从春季到夏季再到秋季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正确;犬问
荆、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重要值的变化受外界因素影响,除温度外,光照等
条件也会影响其生长,D错误。
5.季节性河流常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
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
容易出现水体污染。一年中,季节性河
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
C
A.该实例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丰水期和枯水期,沿岸的物种丰富度都较低
C.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不会影响沿岸动植物的种群密度
D.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
出率
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解析] 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
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
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
由题意知,该河流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
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
因此丰水期和枯水期,沿岸的物种丰富度都较低,B正确;枯水期河流沿岸居
民对河水的利用,会影响沿岸动植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从种群数量特征的
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知识点三 生态位
6.[2024·广东潮州期末] 生物在某一生
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常呈正态分布,这种
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如图是某地三
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当曲线不重叠时,三种蝙蝠不可能存在种间竞争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简单
D.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可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
[解析] 当曲线不重叠时,三种蝙蝠可
能在觅食方面竞争较小,但可能存在生
存空间等方面的竞争,A错误;不同物
种的生态位重叠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加剧,
当资源短缺时竞争加剧,B错误;群落
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物种丰富度
一般越高,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C错误;从图中看出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
间是相互错开的,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D正确。
7.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
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
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
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
了下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A. 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B. 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D.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
[解析] 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
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等重叠度越高,
竞争越激烈,A错误; 越大,斑点叉
尾鱼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
适应环境能力越强,B正确;对生态位
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
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
系等,D错误。
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2种占优势的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
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小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绿翅鸭和青脚鹬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是两种水鸟之间以及两种水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
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A
[解析] 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
外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觅食生境范围更广的水鸟是青脚鹬,A错误;
绿翅鸭和青脚鹬均采食螺类,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绿翅鸭和青脚
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
是两种水鸟之间及两种水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两种水
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9.[2023·山东青岛期末]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
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
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虽然两个
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但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
__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资源丰富
[解析]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
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
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
多,若共同资源丰富,则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
(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研究人员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
行实验,选择这两种草履虫时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请简要描述该实验的实验思路并绘出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绘出曲线模型)
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
[解析] 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选用不同种动物时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
方式的原则,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中需要
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
斗争。当实验出现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消亡的结果
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图见答案。
10.滹沱河水系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沿河的
景区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
物种组成
[解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使群落的垂直结构逐
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为动物创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为研究捕食者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引入捕食者之前 适当引入捕食者10年之后
15 108 14 829
物种的种类数 425 451
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
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____________的物种,避免
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他物种的形
成腾出空间,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个体数量多
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解析] 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
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
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
成腾出空间,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预习梳理】
一、1.生物种群 空间
2.分层 光照强度 温度 水分、无机盐 食物条件 湿度和盐碱度 自身生长特点
二、阳光、温度和水分 外貌和结构 萌发
三、地位或作用 其他物种 栖息地 种群密度 环境资源 物种 生物与环境
任务一
[资料1]
1.(1)①灌木 ②草本 ③光照强度 ④食物条件 ⑤栖息空间 (2)水分 无机盐
2.光照
3.环境资源
[资料2]
1.镶嵌分布 水平
2.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
3.存在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草地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A错误;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以及栖息空间,C正确;影响森林中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
例2 B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错误;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水分和无机盐,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D正确。
任务二
[资料]
1.觅食生境 食物的种类
2.绿翅鸭 鹤鹬 青脚鹬 绿头鸭 种间竞争
3.不完全一致,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不同,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
4.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
5.协同进化
反馈评价
例3 C [解析]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生态位的不同,A正确;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空间、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B正确;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能更充分利用水体资源,C错误;群落中每种生物的生态位都有差异,没有完全重叠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
例4 B [解析] 由图可知,由于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使两个种群捕食重合区域减小,从而降低种间竞争压力,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物种A和物种B都以c为食,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种间竞争,B错误;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C正确;A、B物种分别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当堂自测】
1.(1)× (2)× (3)× (4)× (5)×
[解析]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属于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3)群落之间可能有交错处,也会有生物的生态位存在重叠。
(4)某物种的生态位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5)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包括研究它在区域内的生长高度。
2.D [解析]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错误;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它们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能仅根据生活区域就判断小杜鹃的生态位,B错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调查北坡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
3.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蚤的宿主特异性受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生态位宽度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蚤的宿主特异性实质上是蚤基因频率变化的体现,A错误;蚤有多种,寄生在同一宿主上的不同种类的蚤,其生态位一般有差异,B错误;生态位宽度小的蚤,占用的资源更少,种内竞争的强度更大,C错误;生态位宽度大的蚤占用的资源的重叠度高,因此种间竞争的强度更大,D正确。
4.D [解析] 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错误;群落的季节性直接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有关,D正确。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
2.类型
二、群落的季节性
三、生态位
任务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资料1】 下图所示为森林群落和湖泊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
(1)地上分层
(2)地下分层
植物的地下分层,主要是由各种植物根系所穿越的土壤深度不同造成的,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等。
2.决定湖泊中植物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决定水域中动物垂直分层的因素有水体的物理条件(温度、氧气含量等)和生物条件(食物、天敌等)。
3.群落的分层现象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
(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能力。
【资料2】 野外的一片荒草地,树荫下植物稀疏,生长着三七等少许喜阴植物,被阳光照射的地方生长着大片的杂草丛,地表露出岩层的地方土壤稀薄,生长着一簇簇的狗尾草,杂草丛中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光秃秃的弯曲小径。
1.该荒草地上,植物的这种分布被称为 ,
属于群落的 结构。
2.影响该荒草地植物分布的因素有 等。
3.该荒草地上的昆虫等小动物 (填“存在”或“不存在”)与植物类似的分布特点。
对群落空间结构的理解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2)高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4)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均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不同。
(5)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例1 [2023·黑龙江绥化期末] 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草地植株矮小,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
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C.淡水池塘中“青、草、鲢、鳙”的垂直分层与其食物的分层关系密切
D.森林中的植物呈分层分布,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CO2浓度
例2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是植物器官在地上不同高度和地下不同深度的空间垂直配置。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群落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都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
任务二 生态位
【资料】 阅读教材P28思考·讨论内容,下表所示为对该地4种占优势水鸟的生态位的调查结果:
观察 数量 /只 觅食生境 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 境1 生 境2 生 境3 小 坚 果 茎 类 草 屑 螺 类 贝壳 沙砾 甲 壳 类 其 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本资料中研究的生物的生态位涉及 、
。
2.分析资料中表格可知, 和 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 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取食种类更广。从觅食角度看,几种水鸟彼此之间属于 关系。
3.两种水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是否完全一样 试以绿翅鸭和鹤鹬为例进行分析:
。
4.不同的水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不同,其意义是 。
5.该湿地中每种鸟类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1.生态位变化:随着环境的改变,原来的适应者可能会发生生态位移动或改变,也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淘汰,新的适应者将取代其生态位,与其他种群共同维持群落的和谐与稳定。
2.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态位相似的物种生活于同一空间时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现象。
(1)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的部分因竞争排斥原理而难以长期共存,除非空间和资源十分丰富。
(2)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态位重叠物种之间竞争总会导致重叠程度降低,如彼此分别占领不同的空间位置或在不同空间部位觅食等。
3.生态位分化:在同一地区内,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物种间为了共同的食物(营养)、生活空间或其他资源而出现的竞争越激烈,这样某一特定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就可能越来越小。其结果是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生态位很接近的物种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栖息地分化)、吃不同食物(食性上的分化)、不同的活动时间(时间分化)或其他不同的生态习性上分化,以降低竞争的程度,从而使两物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例3 [2024·福建莆田期中] 生态位不仅包括种群在空间上的位置、活动时间、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内容,还包括影响种群的每个条件和种群能够利用的每种资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生态位的不同
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竞争越激烈
C.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例4 [2023·江苏盐城期末] 下图表示生态位分化中的食性分化模式图。自然选择对以c为食的个体有更大的压力,因而A、B两个物种中以c为食的个体数会逐渐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物种A和B在食性上的分化可降低种间竞争压力
B.物种A和B的种间关系最可能为捕食或互利共生
C.错开活动范围和时间是生态位分化的适应模式之一
D.A、B物种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正误辨析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
(2)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不属于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 )
(3)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 )
(4)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 )
(5)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不需要研究它在区域内的生长高度。 ( )
2.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只取决于食物条件
B.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C.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D.要调查北坡某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2024·湖南衡阳期末] 蚤是以吸血为生并能传播鼠疫的一类生物。某科研小组对某鼠疫流行区内多种蚤的宿主特异性及宿主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生态位宽度大的蚤,其宿主特异性高,生态位宽度小的蚤,其宿主特异性低。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种群所利用资源和空间的总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蚤的宿主特异性实质上是蚤基因型频率变化的体现
B.寄生在同一宿主上的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
C.生态位宽度小的蚤,种内竞争的强度更小
D.生态位宽度大的蚤,种间竞争的强度更大
4.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C.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D.群落的季节性直接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有关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B [解析] 动物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到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的影响, A正确;草原的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 B错误;不同的群落所处环境不同,物种丰富度一般也不同,C正确;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D正确。
2.D [解析]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范围和边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生态位、群落的演替等,A正确;在选择种植的湿地植物种类时应考虑不同鸟类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的差异,故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的是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数量不一定最多,D错误。
3.D [解析]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
4.D [解析] 优势度是指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重要性的指标,一般而言,可以通过某植物的种群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评价其优势度,A正确;据图可知假稻的重要值始终最大,其随季节变化也有明显增减趋势,B正确;荩草是一年生植物,春季开始生长,到夏季达到旺盛,秋季枯萎,因此其重要值从春季到夏季再到秋季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正确;犬问荆、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重要值的变化受外界因素影响,除温度外,光照等条件也会影响其生长,D错误。
5.C [解析] 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由题意知,该河流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因此丰水期和枯水期,沿岸的物种丰富度都较低,B正确;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会影响沿岸动植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6.D [解析] 当曲线不重叠时,三种蝙蝠可能在觅食方面竞争较小,但可能存在生存空间等方面的竞争,A错误;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不一定伴随着竞争加剧,当资源短缺时竞争加剧,B错误;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物种丰富度一般越高,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C错误;从图中看出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是相互错开的,有利于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D正确。
7.B [解析] d越小,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生活习性、捕食对象等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A错误;b越大,斑点叉尾鱼的生态位越广,捕食对象也更多,适应环境能力越强,B正确;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错误。
8.A [解析] 据图可知,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都有环境1和环境3,此外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还有环境2,故觅食生境范围更广的水鸟是青脚鹬,A错误;绿翅鸭和青脚鹬均采食螺类,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绿翅鸭和青脚鹬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两种水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9.(1)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资源丰富
(2)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
[解析] (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若共同资源丰富,则两个物种可以实现共存。(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选用不同种动物时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当实验出现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甚至消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图见答案。
10.(1)物种组成
(2)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个体数量多 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解析]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科学家把此现象称作“收割理论”。第2课时 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知识点一 群落的空间结构
1.图甲表示森林里的生物群落,图乙表示草原上的生物群落。下列有关这两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原上的生物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物种丰富度一般也不同
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2023·山西运城期末] 为保护鸟类多样性,某地依据下列示意图将荒草地改建为湿地公园,以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拟从“草本植物”“低矮灌木”“高大乔木”中选择适宜树种种植在水岸高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研究该湿地公园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为适合不同鸟类筑巢,水岸高地宜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
C.图中由深水区到水岸高地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一个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种群是优势种
知识点二 群落的季节性
3.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的外貌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B.群落的季节性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
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明显,有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小
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
4.研究人员对拒马河湿地5种植物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重要值的大小能够表明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荩草、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为一年生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用群落中某植物的种群数量、覆盖度、生物量等评价其优势度
B.假稻重要值始终最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C.荩草春季生长、夏季旺盛、秋季枯萎,其重要值先上升后下降
D.犬问荆、三叶鬼针草和酸模叶蓼重要值的变化仅由温度引起
5.季节性河流常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一年中,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丰水期和枯水期,沿岸的物种丰富度都较低
C.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不会影响沿岸动植物的种群密度
D.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三 生态位
6.[2024·广东潮州期末] 生物在某一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常呈正态分布,这种曲线称为资源利用曲线,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曲线不重叠时,三种蝙蝠不可能存在种间竞争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简单
D.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可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从而减少竞争
7.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并绘制了下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B.b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D.生态位就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
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2种占优势的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小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绿翅鸭和青脚鹬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是两种水鸟之间以及两种水鸟与非生物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9.[2023·山东青岛期末]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 (至少写出两项)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虽然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因生态位重叠而产生竞争,但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在 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共存。
(2)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研究人员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这两种草履虫时所遵循的原则是 。请简要描述该实验的实验思路并绘出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绘出曲线模型)
10.滹沱河水系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水等功能,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沿河的景区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2)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使群落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 ,还为动物创造了 。
(3)为研究捕食者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引入捕食 者之前 适当引入捕食 者10年之后
生物有机物的量 [kJ/(hm2·a)] 15 108 14 829
物种的种类数 425 451
表中数据表明,适当引入捕食者之后,生物有机物的量变化不大,但物种的种类数却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捕食者往往捕食 的物种,避免出现 ,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