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11:27:01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__________
与它的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组成成分

物质和能量

.
.
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化学能
基石

动物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
.
细菌和真菌
动物的排遗物
(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概念: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______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食物
②营养级
实例:玉米 蝗虫 蛙 蛇 鹰。
食物链:________ 初级消费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营养级:在该食物链中,玉米属于______营养级,蛇属于______营养级。
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
第四
(2)食物网:________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链
(3)食物链、食物网的功能: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
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______。
相对稳定
复杂
越强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
海洋
陆地
森林
草原
城市
任务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资料1】 下图表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参照此图尝试构建出生态系统
的结构模型。
[答案]
【资料2】 下表所示为教材P49思考·讨论中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分类表。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
荒漠生 态系统 柠条、地锦、胡枝子、画眉 草、狗尾草、猪毛蒿 蝗虫、蝼蛄、 叶蛾、土蜂 姬蜂、步甲、 园蛛、蜈蚣 真菌、细
菌、放线菌
池塘生 态系统 栅藻、团藻、水草 草履虫、水 蚤、草鱼 青鱼、乌鳢 细菌、真菌
1.荒漠、池塘生态系统有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
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两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属于________,动物属于________,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属于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
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大多数动物通过
______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等通过______动植物遗
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光合作用
化学能
摄取
分解
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
能量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辨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知误区
三类 “不一 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
(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
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
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两类 “一 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例1 [2024·江苏涟水一中月考] 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C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
B.消费者因自身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指的是各种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
物因素,A正确;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 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
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
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一些动物也可作为分解者,如秃鹫,C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D正确。
例2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
B.若乙为消费者,则乙包括该生态系统所有的动物
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解析] 如果题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可确定甲
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所以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表示光合作用
或化能合成作用,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并不都是
消费者,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如
寄生细菌、真菌等也属于消费者,B错误;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甲是生产
者,乙、丙是消费者,丁为分解者,C正确;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
型生物,D正确。
[方法技巧]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1)图示
(2)分析
①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有“3”
个指出箭头确定D为“生产者”,则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最后根据“ ”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
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而(捕食) 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任务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资料】 如下图所示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该图并不能表示生态系统,因为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图中植物属于第____营养级;请在图中用方框标出第二营养级。

[答案]
3.鹰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几营养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兔和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种间竞争
5.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捕食和种间竞争
6.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减少,该食物网中动物数量将______。如果鼠的数量减
少,鹰的数量是否一定减少 试分析原因。
减少
[答案] 不一定;鼠的数量减少,与其竞争的兔、食草鸟等动物的数量增加,鹰
的食性复杂,除了鼠外,还可以以兔、蛇、食草鸟、食虫鸟、狐等动物为食。
1.食物链的分析
(1)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两种成分,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
的构成。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中间有
任何停顿都不能算是完整的食物链。
(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颠倒,箭头一定是由某一
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个体。
(5)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级别的关系: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
第三营养级,其他以此类推,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 。
2.食物网的分析
(1)营养级: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不止一种。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
而不是取决于生物数量。
3.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
(1)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的生物数量减少,将导
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
(2) “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上图所示食物网中,若青蛙的数量突然减少,则被
它捕食的食草昆虫的数量将增多,以它为食的蛇的数量将减少,鹰就要捕食更
多的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的数量减少。鹰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
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最后趋于稳定。最终数量一般比“天敌”减少前要多。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些原因大量减少
时,对其他种生物的影响若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
得出的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5)一条食物链上的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
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取代。
例3 如下图所示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C
A.若该生态系统引入鹰,则食物链的条数不变
B.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C.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D.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甚至其中一个种群灭亡
[解析] 鹰可以以图中多种生物为食,所以若该生态系统引入鹰,则食物链的条
数可能增多,A错误;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被捕食者田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
减少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
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不会使
其中一个种群灭亡,D错误。
例4 [2024·广东佛山期末] 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
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A.图中有5条食物链 B.、 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处在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D.、 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共有6条:、 、
、、、,A错误;由图分析可知,和
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分析6条食物链可知,处在第二
营养级的生物有、、,C正确;和都能捕食、、 ,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
D正确。
1.正误辨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
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是异养生物,但未必都是
动物。( )

(3)动物都是消费者,但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 )
×
[解析] 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
主导地位。( )

(5)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

(6)一条食物链中,相邻生物之间的关系只有捕食。( )

(7)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
×
[解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为植物 蝉 螳螂 黄雀,螳螂
为第三营养级。
(8)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食物网越复杂,生
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
[解析]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种类,而并非生物的
数量。
2.[2023·广东江门二中期中] 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B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解析]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
生物,且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烧杯中的
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既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非生物部分,符合
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
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非生
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3.[2023·安徽合肥开学考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B
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
C.硝化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某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属于消费者
[解析] 食物网中的生物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因此食物网中
的生物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稻田中放养草鱼增加了稻
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其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硝化细菌属于生
产者,C错误;某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属于分解者,D错误。
4.[2024·黑龙江牡丹江期末] 某草地生态系统生活着多种动物和植物,图甲为
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图甲相比,图乙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B.图甲中A是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图乙所示的食物网共包含7条食物链,鹰在图乙食物网中共占有4个营养级
D.若其他不变,只是蛇消失,鹰的营养级会有所下降

[解析] 图甲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与图甲相比,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
费者,其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A正确;图甲中的成分A代
表消费者,主要是由动物构成,能取食动植物,进而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食物链起点为生产者(该图的植物),终点为不被其他消费者捕食的生
物(该图的鹰),因此图乙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8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
分别是第三、四、五和六营养级,C错误;若其他不变,只是蛇消失,则鹰的
营养级会有所下降,D正确。
1. 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冻原生态系统
[解析]淡水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水域生态系统;森林和冻原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陆地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C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自养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D.细菌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B错误。大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大多数细菌进行腐生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但有的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等,有的可以是消费者,如寄生于动物体内的结核杆菌等,D正确。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
B.蛇在此食物网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C.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D.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则蛇的数量最终将减少
[解析]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蛇由原来的处于第四、五营养级变为只处于第四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更多,数量可能增多,D错误。
D
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食物关系为:甲→乙→丙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种群甲、乙、丙和分解者构成
C.种群丙在 B 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点种群增长率大于 B 点
D.C 点时,种群乙、丙的数量相等,种群甲数量最多且变为被捕食者
C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和丙三个种群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丙的数量随着乙的变化而变化,甲的数量随着丙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食物关系为:丙捕食乙、乙捕食甲,即乙→丙→甲,A 错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 错误;种群丙在 B 点时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而在 D 点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所以 D 点种群增长率大于 B 点,C 正确;甲处于该食物链的最顶端,是捕食者,D 错误。
5.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
   个营养级。
(2)在“草→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共
有   个营养级。草属于第   营养级;
蝗虫是第   营养级、   级消费者;
蛇是   级消费者,属于第   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青蛙分别占据   营养级,青蛙和螳螂之间的关系是   。
19
5
4





第三、四
捕食和竞争
练 习 册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C
A.荷塘中的所有鱼属于一个种群
B.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在该生态系统中,莲属于生产者
D.采莲人与莲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 荷塘中鱼有很多种类,故荷塘中的所有鱼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非生物环境构成了一
个生态系统,B错误;莲是自养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正确;
莲是植物,不具有系统层次,D错误。
2.[2023·广东湛江期末]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
是( )
D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寄生虫和微生物;②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③肺炎患
者肺部的所有肺炎链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解析]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寄生虫和微生物,属于群落;②某一池塘中全
部鱼类,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③肺炎患者肺部的所有肺炎链球菌,属
于种群;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故一根枯木及枯木
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解析] 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
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营寄
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如果没有分解
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
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而细菌是生物,D错误。
4.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
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四种成分
D.乙、乙 是消费者,不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
无机环境,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部分,A正确;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生物群落,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
群只是其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甲、乙、丙、丁只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
误;乙为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 、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
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5.[2023·江苏扬州期中]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D
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
生物因素
C.、、 都有可能是细菌
D.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 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
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
者,A正确;、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属于光
能自养型生物, 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都属于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
者生存,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B正确;可能是硝化细菌, 可能是
光合细菌或蓝细菌,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C正确; 不能代表所有的
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错误。
6.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
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
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下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包括图中的
硅藻、栅藻、团藻等藻类植物
C.池塘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只包括图中的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和杂食
性动物
D.池塘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
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腐生生物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
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
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池塘生
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各种能进行光合作
用的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
细菌等,B错误;池塘生态系统的消费
者除包括图中的植食性动物、 肉
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外,还包括寄生
动物、寄生细菌、寄生真菌等,C错误;
池塘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
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腐生生物,D正
确。
知识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7.[2023·河南郑州期中]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
渠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调查某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食物网是群落中所有生物通过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解析] 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A正确;错综复杂的
食物链构成食物网,B正确;营养级是指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归类各食物
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C正确;食物网一般是
由根据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捕食链形成的,一般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8.[2024·福建福州期末] 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
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
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
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瓢虫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
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关系中,寄生蜂占据第二、三营养级
D.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
[解析] 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植物 蚜虫 瓢虫 寄生蜂,植
物 蚜虫 寄生蜂,A正确;瓢虫与寄生蜂都捕食蚜虫,且寄生蜂捕食瓢虫,
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存在植物 蚜虫
瓢虫 寄生蜂,植物 蚜虫 寄生蜂两条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寄生
蜂属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错误;瓢虫和寄生蜂都以蚜虫为食,同时瓢虫被
寄生蜂捕食,所以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D正确。
9.[2024·辽宁朝阳期末] 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
第一山”之称,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A.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山猫占据第三、四两个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昆虫、鼠、松鼠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D.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的数量也会减少
[解析] 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但山猫只占第三营养级,A错误;题图为泰山的
部分食物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其他自养型生物,
B错误;昆虫、鼠、松鼠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且它们之间无捕食关系,在该食
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会以其他生
物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
10. 如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三营养级
B.既存在捕食也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两组生物
C.鲶鱼占第二、三、四营养级
D.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分别
是藻类 轮虫 水蚤 鲶鱼;藻类 轮虫 水蚤
划蝽 鲶鱼;藻类 轮虫 水蚤 划蝽 青蛙;藻
类 蚊子幼虫 划蝽 鲶鱼;藻类 蚊子幼虫 划
蝽 青蛙;藻类 水蚤 鲶鱼;藻类 水蚤 划蝽
鲶鱼;藻类 水蚤 划蝽 青蛙;藻类 鲶鱼;其中
水蚤占第二、三营养级,A错误。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的有轮虫和水蚤、水蚤
和鲶鱼、划蝽和鲶鱼等,B错误。鲶鱼占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错误。
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D正确。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A.图示的各种成分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
B.细菌位于第二、第六两个营养级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黄雀属于四级消费者
[解析] 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属于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B错误;
细菌和蝉之间的关系不属于竞争,C错误;黄雀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12.[2024·天津蓟州期末] 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
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 河虾 水蚤 小球藻 水蚤 河虾 小球藻
D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只有水蚤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解析]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
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表格中水蚤和河虾都可捕食小球藻,都属于初级消
费者,B错误;鱼乙可被鱼甲捕食,鱼甲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因此鱼甲在该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C错误;河虾可捕食水蚤,河虾和水蚤都可捕
食小球藻,因此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正确。
1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
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D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
减少
B.该图只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该图中蛇是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
[解析]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
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
会减少,A错误;由图可得,图中绿色
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若青蛙突然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鹰将捕
食更多的兔和食草鸟,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C错误;在图示食物网中,
蛇是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D正确。
14.[2023·江西金溪一中期末]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
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B.乙减少、丙增多是 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C.四种生物及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微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D.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
[解析] 由图可知,丁种群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种群数量,
最可能为生产者,甲、乙、丙、丁4个种群构成一条
食物链,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
后减少,可推出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 乙
甲 丙,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A正确; 段
甲种群数量下降是因为其食物减少,天敌增多,即乙种群数量减少,丙种群数
量增多,B正确;图中仅表示了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
丁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动植物,C错误;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
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正确。
15.如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 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
列描述正确的是( )
C
A.肯定是生产者,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与、与 之间为捕食关系
D.与 为种间竞争关系
[解析] 根据图中数量变化关系可以判断、、 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
,不是生产者,A错误; 可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也可能是
某食物链中的一部分,B错误;与之间、与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 与
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16.某生物学课外研究小组统计了野外四种生物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驱逐物种B 吃种子
物种B 被物种A驱逐 吃种子
物种C 吃物种A
物种D 吃物种C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答案]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物种A和物种B吃种子,属于初级消费者;物种C吃物种
A,物种D吃物种C,据此可写出营养结构,具体见答案。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物种C、A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
物种C和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从食性角度看,其可能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种间竞争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解析] 物种A和物种B吃种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物种C吃物种A,属于捕食
关系。物种C和物种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它
们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所含能量较多。
(3)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具有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解析]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题表中仅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
17.[2024·北京八中期末]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
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
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域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
桉藻属于________。
(生物)群落
生产者
[解析]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该
水域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柏桉藻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为
生产者。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
藻各 克,用纱网分区(见图Ⅰ);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
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Ⅱ,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Ⅱ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无水虱
组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解析] 由图Ⅱ可知,与无水虱组相比,有水虱的水箱中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
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即本地藻丙重
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
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______________。
选择性/偏好性
[解析] 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柏桉
藻,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
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
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
结果如图Ⅲ(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____________
___。
隆头鱼和水虱
[解析] 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
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
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
(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
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
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
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
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
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
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
桉藻能够成功入侵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预习梳理】
一、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2.生物圈
二、1.(1)①物质和能量
②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化学能 基石
③动物 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④细菌和真菌 动物的排遗物
2.(1)①食物 ②生产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一 第四
(2)食物链 (3)相对稳定 复杂 越强
三、水域 海洋 陆地 森林 草原 城市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1]
[资料2]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光合作用 化学能 摄取 分解
反馈评价
例1 C [解析]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A正确;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 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一些动物也可作为分解者,如秃鹫,C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D正确。
例2 B [解析] 如果题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如寄生细菌、真菌等也属于消费者,B错误;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丁为分解者,C正确;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D正确。
任务二
[资料]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一
3.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4.种间竞争
5.捕食和种间竞争
6.减少 不一定;鼠的数量减少,与其竞争的兔、食草鸟等动物的数量增加,鹰的食性复杂,除了鼠外,还可以以兔、蛇、食草鸟、食虫鸟、狐等动物为食。
反馈评价
例3 C [解析] 鹰可以以图中多种生物为食,所以若该生态系统引入鹰,则食物链的条数可能增多,A错误;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被捕食者田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不会使其中一个种群灭亡,D错误。
例4 A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共有6条:a→f、a→c、a→d→e→c、a→d→e→f、b→c、b→f,A错误;由图分析可知,a和b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分析6条食物链可知,处在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c、d、f,C正确;c和f都能捕食b、a、e,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D正确。
【当堂自测】
1.(1)× (2)√ (3)× (4)√ (5)√ (6)√ (7)× (8)×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螳螂为第三营养级。
(8)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的种类,而并非生物的数量。
2.B [解析]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既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只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且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3.B [解析] 食物网中的生物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因此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稻田中放养草鱼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使其营养结构更加复杂,B正确;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C错误;某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属于分解者,D错误。
4.C [解析] 图甲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与图甲相比,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A正确;图甲中的成分A代表消费者,主要是由动物构成,能取食动植物,进而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食物链起点为生产者(该图的植物),终点为不被其他消费者捕食的生物(该图的鹰),因此图乙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8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和六营养级,C错误;若其他不变,只是蛇消失,则鹰的营养级会有所下降,D正确。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概念: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    关系而形成的联系。
②营养级
实例:玉米→蝗虫→蛙→蛇→鹰。
食物链:    →初级消费者→    →      →      。
营养级:在该食物链中,玉米属于    营养级,蛇属于    营养级。
(2)食物网: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3)食物链、食物网的功能: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      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    。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
任务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资料1】 下图表示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参照此图尝试构建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资料2】 下表所示为教材P49思考·讨论中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分类表。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微生物
荒漠 生态 系统 柠条、地锦、胡枝子、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 蝗虫、蝼蛄、叶蛾、土蜂 姬蜂、步甲、园蛛、蜈蚣 真菌、细菌、放线菌
池塘 生态 系统 栅藻、团藻、水草 草履虫、水蚤、草鱼 青鱼、乌鳢 细菌、真菌
1.荒漠、池塘生态系统有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表中两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属于    ,动物属于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属于    。
3.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绿色植物通过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    ;大多数动物通过    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等通过    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成分。
(3)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4)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受阻,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2.辨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认知误区
三类 “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两类 “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例1 [2024·江苏涟水一中月考] 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
B.消费者因自身代谢,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指的是各种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和遗物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例2 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
B.若乙为消费者,则乙包括该生态系统所有的动物
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中四种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1)图示
(2)分析
①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D为“生产者”,则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而(捕食)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
任务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资料】 如下图所示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该图并不能表示生态系统,因为缺少                。
2.图中植物属于第   营养级;请在图中用方框标出第二营养级。
3.鹰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几营养级
    。
4.兔和鼠的种间关系是    。
5.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      。
6.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减少,该食物网中动物数量将    。如果鼠的数量减少,鹰的数量是否一定减少 试分析原因。


1.食物链的分析
(1)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两种成分,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2)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是完整的食物链。
(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颠倒,箭头一定是由某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4)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个体。
(5)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级别的关系: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其他以此类推,即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2.食物网的分析
(1)营养级: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不止一种。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不是取决于生物数量。
3.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的影响
(1)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的生物数量减少,将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
(2) “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最终数量一般比“天敌”减少前要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上图所示食物网中,若青蛙的数量突然减少,则被它捕食的食草昆虫的数量将增多,以它为食的蛇的数量将减少,鹰就要捕食更多的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的数量减少。鹰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些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其他种生物的影响若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5)一条食物链上的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取代。
例3 如下图所示为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该生态系统引入鹰,则食物链的条数不变
B.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C.自养型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D.鸟和蝗虫之间的捕食关系会使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甚至其中一个种群灭亡
例4 [2024·广东佛山期末] 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有5条食物链
B.a、b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处在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c、d、f
D.c、f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1.正误辨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是异养生物,但未必都是动物。 ( )
(3)动物都是消费者,但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 ( )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 )
(5)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 )
(6)一条食物链中,相邻生物之间的关系只有捕食。( )
(7)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在的食物链中,“螳螂”是第二营养级。 ( )
(8)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
2.[2023·广东江门二中期中] 以下可以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3.[2023·安徽合肥开学考试]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稻田中放养草鱼,会使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
C.硝化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某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属于消费者
4.[2024·黑龙江牡丹江期末] 某草地生态系统生活着多种动物和植物,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图甲相比,图乙中没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B.图甲中A是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图乙所示的食物网共包含7条食物链,鹰在图乙食物网中共占有4个营养级
D.若其他不变,只是蛇消失,鹰的营养级会有所下降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C [解析] 荷塘中鱼有很多种类,故荷塘中的所有鱼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非生物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莲是自养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正确;莲是植物,不具有系统层次,D错误。
2.D [解析]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寄生虫和微生物,属于群落;②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③肺炎患者肺部的所有肺炎链球菌,属于种群;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故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
3.C [解析] 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而细菌是生物,D错误。
4.A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部分,A正确;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生物群落,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只是其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甲、乙、丙、丁只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乙为消费者,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因此,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5.D [解析] 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c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生存,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B正确;c可能是硝化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或蓝细菌,a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C正确;b不能代表所有的生产者,例如不能代表硝化细菌,D错误。
6.D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各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B错误;池塘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除包括图中的Ⅲ1植食性动物、Ⅲ2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外,还包括寄生动物、寄生细菌、寄生真菌等,C错误;池塘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腐生生物,D正确。
7.D [解析] 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可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A正确;错综复杂的食物链构成食物网,B正确;营养级是指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 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C正确;食物网一般是由根据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捕食链形成的,一般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8.C [解析] 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植物→蚜虫→瓢虫→寄生蜂,植物→蚜虫→寄生蜂,A正确;瓢虫与寄生蜂都捕食蚜虫,且寄生蜂捕食瓢虫,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虫→瓢虫→寄生蜂,植物→蚜虫→寄生蜂两条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寄生蜂属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错误;瓢虫和寄生蜂都以蚜虫为食,同时瓢虫被寄生蜂捕食,所以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D正确。
9.C [解析] 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但山猫只占第三营养级,A错误;题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其他自养型生物,B错误;昆虫、鼠、松鼠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且它们之间无捕食关系,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正确;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会以其他生物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
10.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分别是藻类→轮虫→水蚤→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鲶鱼;藻类→轮虫→水蚤→划蝽→青蛙;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鲶鱼;藻类→蚊子幼虫→划蝽→青蛙;藻类→水蚤→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鲶鱼;藻类→水蚤→划蝽→青蛙;藻类→鲶鱼;其中水蚤占第二、三营养级,A错误。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的有轮虫和水蚤、水蚤和鲶鱼、划蝽和鲶鱼等,B错误。鲶鱼占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错误。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D正确。
11.A [解析] 图中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B错误;细菌和蝉之间的关系不属于竞争,C错误;黄雀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12.D [解析] 小球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表格中水蚤和河虾都可捕食小球藻,都属于初级消费者,B错误;鱼乙可被鱼甲捕食,鱼甲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因此鱼甲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C错误;河虾可捕食水蚤,河虾和水蚤都可捕食小球藻,因此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正确。
13.D [解析]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A错误;由图可得,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若青蛙突然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鹰将捕食更多的兔和食草鸟,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C错误;在图示食物网中,蛇是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D正确。
14.C [解析] 由图可知,丁种群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种群数量,最可能为生产者,甲、乙、丙、丁4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可推出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A正确;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是因为其食物减少,天敌增多,即乙种群数量减少,丙种群数量增多,B正确;图中仅表示了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该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动植物,C错误;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正确。
15.C [解析] 根据图中数量变化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不是生产者,A错误;c→b→a可能构成一条食物链,也可能是某食物链中的一部分,B错误;a与b之间、b与c之间为捕食关系,C正确;a与c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D错误。
16.(1)
(2)种间竞争 捕食 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解析] (1)分析题表可知,物种A和物种B吃种子,属于初级消费者;物种C吃物种A,物种D吃物种C,据此可写出营养结构,具体见答案。(2)物种A和物种B吃种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物种C吃物种A,属于捕食关系。物种C和物种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它们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所含能量较多。(3)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题表中仅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
17.(1)(生物)群落 生产者
(2)柏桉藻重量增加值明显提高,而本地藻的变化则相反 选择性/偏好性
(3)隆头鱼和水虱
(4)柏桉藻含有令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能为水虱提供庇护场所,有利于水虱种群扩大。水虱偏好取食本地藻,有助于柏桉藻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柏桉藻能够成功入侵
[解析] (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该水域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柏桉藻属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其为生产者。(2)①由图Ⅱ可知,与无水虱组相比,有水虱的水箱中本地藻甲、乙重量增加值比柏桉藻重量增加值要低,甚至本地藻丙重量增加值为负值,即本地藻丙重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②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更喜爱柏桉藻,体现了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偏好性。(3)本实验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海藻的种类,因变量为水虱的生存率,故实验的对照组应不放海藻,直接放入隆头鱼和水虱,观察统计水虱的生存率。(4)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可大致归为食物、空间资源充足,天敌少,物种之间竞争弱。由于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则隆头鱼对附着在柏桉藻上的水虱捕食少,导致水虱数量增多。又因为水虱更喜欢取食本地藻,导致本地藻的数量减少,从而为柏桉藻获得了竞争优势,最终柏桉藻入侵成功。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荷塘中的所有鱼属于一个种群
B.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在该生态系统中,莲属于生产者
D.采莲人与莲都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2023·广东湛江期末]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寄生虫和微生物;②某一池塘中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所有肺炎链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C.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4.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四种成分
D.乙1、乙2是消费者,不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2023·江苏扬州期中]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6.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下图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包括图中的硅藻、栅藻、团藻等藻类植物
C.池塘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只包括图中的Ⅲ1植食性动物、Ⅲ2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D.池塘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腐生真菌、腐生动物等腐生生物
知识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7.[2023·河南郑州期中]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查某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 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 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食物网是群落中所有生物通过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8.[2024·福建福州期末] 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瓢虫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题中所述食物关系中,寄生蜂占据第二、三营养级
D.寄生蜂属于集团内捕食者,瓢虫属于集团内猎物
9.[2024·辽宁朝阳期末] 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如图为泰山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山猫占据第三、四两个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昆虫、鼠、松鼠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D.若鼠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狼的数量也会减少
10.如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水蚤属于第三营养级
B.既存在捕食也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两组生物
C.鲶鱼占第二、三、四营养级
D.既是初级消费者也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水蚤和鲶鱼
1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均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细菌位于第二、第六两个营养级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黄雀属于四级消费者
12.[2024·天津蓟州期末] 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鱼乙 河虾 水蚤 小球藻 水蚤 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只有水蚤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1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
B.该图只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
D.该图中蛇是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
14.[2023·江西金溪一中期末]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乙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B.乙减少、丙增多是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C.四种生物及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微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D.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
15.如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之间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种间竞争关系
16.某生物学课外研究小组统计了野外四种生物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关系 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驱逐物种B 55% 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驱逐 45% 吃种子 10%
物种C 75% 15% 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 吃物种C 5%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    ,物种C、A之间的关系属于    。物种C和D一天中的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从食性角度看,其可能的原因是 
 。
(3)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具有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 。
17.[2024·北京八中期末] 北大西洋沿岸某水域生活着多种海藻和以藻类为食的一种水虱,以及水虱的天敌隆头鱼。柏桉藻在上世纪末被引入,目前已在该水域广泛分布,数量巨大,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为探究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域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柏桉藻属于 。
(2)用三组水箱模拟该水域的环境。水箱中均放入柏桉藻和甲、乙、丙3种本地藻各0.5克,用纱网分区(见图Ⅰ);三组水箱中分别放入0、4、8只水虱/箱。10天后对海藻称重,结果如图Ⅱ,同时记录水虱的分布。


①图Ⅱ结果说明水虱对本地藻有更强的取食作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与无水虱组相比,在有水虱的水箱中,                               。
②水虱分布情况记录结果显示,在有水虱的两组中,大部分水虱附着在柏桉藻上,说明水虱对所栖息的海藻种类具有     。
(3)为研究不同海藻对隆头鱼捕食水虱的影响,在盛有等量海水的水箱中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材料,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图Ⅲ(甲、乙、丙为上述本地藻)。

该实验的对照组放入的有        。
(4)研究发现,柏桉藻含有一种引起动物不适的化学物质,若隆头鱼吞食水虱时误吞柏桉藻,会将两者吐出。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阐明柏桉藻成功入侵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