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2 11:28:33

文档简介

(共69张PPT)
一、生态金字塔
类型 含义 特点
能量金 字塔 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______ 的关系 通常都是__________
生物量 金字塔 反映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 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 大多是__________
数量金 字塔 反映每个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数 目比值关系 有时是__________,有时也会出现
__________的倒置的金字塔形
能量
上窄下宽
上窄下宽
上窄下宽
上宽下窄
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__________,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
________。
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帮助人们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流
向对______________部分。
合理配置
总能量
人工生态系统
合理地调整
持续高效地
人类最有益的
任务一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分析
【资料】 阅读教材P57~58“生态金字塔”。
比较几种生态金字塔,并完成下表。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 意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过程中具有______ _____的特点 一般来说,生物个体数 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 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一般来说,生物量(现有生物有
机物的总量)在沿食物链流动
过程中逐级递减
逐级递减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每一 阶的 含义 单位时间内各营养 级所得到的______ _____ 各营养级生物个体的 __________ 各营养级现存生物的________
(即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
物的________)
特征 呈____金字塔形 一般呈____金字塔形, 有时也会出现______ 的金字塔形 一般呈____金字塔形
能量数值
数目比值
生物量
总干重


倒置

续表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总是有能量的耗散; 人工生态系统的能 量金字塔有可能倒 置 一株大树上,鸟、虫、 树的数量金字塔的塔 形会发生倒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
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
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
动物的生物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能量金字塔能更客观、准确地表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规律。
续表
例1 如下图为两种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其中Ⅰ为水生生态系统,Ⅱ为陆地生态
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
B.金字塔Ⅱ可能是数量金字塔
C.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
D.Ⅰ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浮游植物,Ⅱ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昆虫
[解析] 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如某一段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
游动物,A正确;金字塔Ⅱ可能是数量金字塔,如一棵大树、树上的昆虫、鸟
等生物构成的数量金字塔,B正确;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因为能量金
字塔通常是正金字塔形,C正确;Ⅰ为水生生态系统,其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
浮游动物,Ⅱ为陆地生态系统,其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昆虫,D错误。
例2 [2024·四川资阳中学月考]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
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
级,、 代表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Ⅰ~Ⅳ生物的数量一定逐渐减少
B.该图所示只有1条食物链:Ⅰ Ⅱ Ⅲ Ⅳ
C. 只能是太阳能
D. 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解析] 能量金字塔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
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
营养级、第四营养级,Ⅰ~Ⅳ生物的数量不一定逐渐减少,
每个营养级可包含多种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并
不是只形成一条食物链,A、B错误; 通常是太阳能,
也可能是化学能,若为人工生态系统,可表示人工输入的化学量,C错误;
为Ⅰ、Ⅱ、Ⅲ、Ⅳ的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D正确。
任务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包括该营养级所有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不是指个体或种群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不能随意
改变。
能量利用率: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的
比值。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有时考虑分解者参与,实现
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
(1)尽量缩短食物链以减少能量损耗,使更多的能量流向有经济价值的牲畜。
(2)充分利用生产者,如“桑基鱼塘”的建立。
(3)充分利用分解者,如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利用植物残体、牲畜的粪便生产沼
气等。
例3 [2024·湖南长沙期末] 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甲中农作
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乙相同,下列相关
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粪肥中的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B.图甲中家禽、家畜的粪肥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C.图乙中人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图乙中流向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能量没有被人同化,但是可以被人利用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可将粪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粪肥中的无机物
可以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A正确;家禽、家畜的粪肥可
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但能量由太阳能提供,B错误;图乙中
人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
用率,C正确;图乙中流向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能量没有被人同化,但是可以
被人利用,故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D正确。

1.正误辨析
(1)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
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 )

(2)用表示能量金字塔中的方法表示各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
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 )

(3)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现象。( )
×
[解析] 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通常不会
出现倒置现象。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
传递效率。( )
×
[解析] 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
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5)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可以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6)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2.[2024·江苏徐州期末] 甲、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示意图,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D
A.图中1、2、3分别表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
B.图中甲和乙均可表示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只能用乙来表示
D.图乙中的1越宽,能量传递效率就越高
[解析] 图中1、2、3分别表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A正确;数量
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形,也可以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即甲和乙均可表示数
量金字塔, 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通
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只能用乙来表示,C正确;乙中的1越宽,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越高,但能量传递效率未必越高, 错误。
3.[2024·贵州贵阳模拟] 研究人员对某地“草 田鼠
鼬”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得到的能量金字塔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A.该能量金字塔以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为指标来绘制
B.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
C.由图可知,鼬既能从田鼠获得能量,也能从草获得
能量
D.由图可知,田鼠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和
热量之和
[解析] 该能量金字塔以各营养级的能量为指标来绘制,A错误;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
B正确;由“草 田鼠 鼬”可知,鼬只能从田鼠获得能量,C错误;田鼠的摄
入量等于同化量加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
4.[2024·四川眉山期末] 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
及对秸秆进行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
正确( )
B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收获时所有生物储存的能量
B.大范围的灭鼠活动将导致昆虫的数量增加,蛇的数量减少
C.图中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生态农业中人类可以根据自身意愿使水稻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昆虫与鼠是
竞争关系,大范围的灭鼠活动将导致昆虫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蛇主要
以青蛙为食,提高了营养级,蛇的数量减少,B正确;图中秸秆的处理方式可
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错误;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调整
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但是能量流动是逐
级递减的,水稻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人类,D错误。
1. 如图表示Ⅰ、Ⅱ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富集现象能发生在Ⅰ中,而不会发生在Ⅱ中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小
C.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D.流经生态系统Ⅱ浮游植物的能量多于流经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能量
D
[解析] 生物富集现象在Ⅰ、Ⅱ中都会发生,A错误;一般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B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浮游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流经生态系统Ⅱ浮游植物的能量多于流经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能量,D正确。
2.某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如图 1.其中 1、II、Ⅲ、IV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 代表 能量的形式,某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如图 2。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图 1 还可以表示所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B.图 2 猫头鹰粪便中的能量来自于图 1 中的Ⅲ
C.图 2 中 B 的同化量与 A 的同化量的比值,一般
10%~20%
D.图 2 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 3kg
至少消耗 A 为 225kg
D
[解析] 海洋生态系统某一段时间的生物量金字塔是倒置的,生产者的生物量比初级消费者少,A错误;图 2 猫头鹰(第三、第四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来自于图 1 中的II、Ⅲ,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B没有包含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C错误;图2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来源均等,其增重3kg至少消耗A为1.5÷0.2÷0.2+1.5÷0.2÷0.2÷0.2=225kg,D正确。
3.下图中a、b、c、d代表四种类型的生态金字塔,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水域生态系统
的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
B.c型金字塔中第二
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10%
C.森林生态系统的数
量金字塔也可能为d型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能量金字塔也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解析] 某些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浮游植物个体小,且生长周期短,使得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可能大于浮游植物,其生物量金字塔为b型,A正确;c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8÷596×100%≈8.1%,小于10%,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等植物(第一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第二营养级)的数量少,捕食以植物为食的昆虫等动物的第三营养级的数量可能比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其数量金字塔为d型,C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D错误。
4.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单位为J·cm 2·a 1)的流动情况。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Ⅳ代表各个营养级,E1,E2表示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I、Ⅱ、Ⅲ、Ⅳ构成了该生态系统
B.图1中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8×103J·cm 2·a 1
C.图1中各级消费者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完全相同
D.能量金字塔上窄下宽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
D
[解析] 图2中的I、Ⅱ、Ⅲ、IV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未构成该生态系统,A错误;图1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1.8×103J·cm 2·a 1,同化量包括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和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未知,不能计算出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图1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同化量均存在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去路,而三级消费者无流向下一营养级的去路,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去路可能不完全相同,C错误;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流向分解者被分解消耗掉部分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减少,故能量金字塔呈上窄下宽,D正确。
练 习 册
知识点一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分析
1.生态金字塔可表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某种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C
A.生态金字塔的最顶层代表的是分解者
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单位是
C.能量金字塔能体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解析] 生态金字塔中涉及的生物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最顶层不可能是分解者,
A错误;生物量金字塔的单位通常是 ,B错误;能量金字塔能直观地反映
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体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由
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
塔形,C正确;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会有倒金字塔形,D错误。
2.[2023·广东中山期末] 生态金字塔根据营养级绘制,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
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下面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形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B
A.草 昆虫 鸟 B.树 昆虫 鸟
C.草 兔 狼 D.草 鼠 鼬
[解析] 在食物链“草 昆虫 鸟”中,草的数量应该多于植食性昆虫数量,数
量金字塔为正置的;在食物链的“树 植食性昆虫 食虫鸟”中,植食性昆虫
数量最多,其次是食虫鸟,树的数量最少,数量金字塔为倒置的,在食物链
“草 兔 狼”中,草数量多于兔,兔的数量多于狼的数量,数量金字塔为正
置的;在食物链“草 鼠 鼬”中,草的数量最多,鼠的数量居中,鼬的数量
最少,其数量金字塔为正置的,可见B项的金字塔形态不同于其他选项,即B
符合题意。
3.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
是( )
C
A.生物量金字塔大多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C.图甲不可能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解析] 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
塔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图丙所示的正金字塔形,A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
时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正金字塔形,如图丙所示,B正确;某
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可能如图甲,如树、昆虫和食虫鸟形成的数量金字塔,
C错误;生态金字塔表示不同营养级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的关系,不包含分解
者,D正确。
4.下图是巴拿马热带森林与英吉利海峡的生物量金字塔(图中、 代表不同
消费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B.图甲中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图乙表明英吉利海峡中这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形
D.图甲与图乙形成差异的原因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
[解析] 生物量金字塔是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绘制而成的金字塔,一个营养级
可能有多种生物,无法判断图甲中有几条食物链,A错误;图中表示的是生物量
金字塔,故不能据此计算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
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
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生物量金字塔呈现
倒金字塔形,C正确;图甲与图乙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图乙海洋生态系统中生
产者的生活史比消费者要短得多,从而导致图乙出现倒置金字塔,D错误。
5.[2023·北京清华附中期末] 如下图表示某河流生
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
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图中有3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的食性相同
B.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
[解析] 图中有5条食物链,甲、乙以植物为食,丙、
丁以动物为食,A错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
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图中处于第三、四
营养级的丁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如果没有分
解者,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丁是消费者而
不是分解者,C错误;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处于第四营养级)与处于第三营养
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6.[2023·江西丰城中学期中]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为生产
者,为初级消费者, 为次级消费者;图乙是将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
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
营养级利用),、、 表示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设种群、个体数为、,平均每个个体得到的能量为、 ,则
B.本年度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图乙中的字母可表示为
C.图乙中的表示的是流入 的能量
D.若图乙中的表示未利用的能量,则 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解析] 为初级消费者, 为次级消费者,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某一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一定大于下一营养
级所得到的能量,所以,A正确;由图可知,
代表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图乙中的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流入的能量,C正确;图中
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 表示未利用的能量,则
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正确。
知识点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
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B.水稻种植期间除草和除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脱离人为干预后,该湿地的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解析]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A正确;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
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
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
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C
错误;脱离人为干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
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D正确。
8.近年来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C
A.多吃肉食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B.直接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可以节省肉食,帮助灾民提高生活水平
[解析] 多吃肉食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不是生态学原因,A不符合题意;食物链越
短,能量流动的损耗越少,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B不符合题意;能量
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的损耗越大,需要消耗
的生产者越多,即消耗粮食的总量越多,C符合题意;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
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节约更多的粮食,支援灾民,D不符合题意。
9.[2023·江苏海安中学期中] 家畜养殖时通过一定措施提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
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以植物饲料养猪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相邻营养
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是( )
C
A.选择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
B.减少饲料浪费
C.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
D.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
[解析] 选择消化能力强的猪品种,有利于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提高第一、
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不符合题意;减少饲料浪费,能提高第一、
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不符合题意;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符合
题意;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可以提高第一、
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不符合题意。
10.[2023·云南曲靖月考] 能量流动是生
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下图是被地震破坏
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
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
A
A.图中不能体现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C.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为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中每个营养级的
生物均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因而能体现能
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A错误;根据同化量中能量的去路可知,A代表呼吸
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正确;图中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能
量为 ,而肉食性动物输出
的能量为 ,所以肉食性
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为 ,C正确;
在人为干预下,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
,所以从第二营养
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正确。
11.下图中(一)表示某人工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Ⅰ~Ⅳ表示
不同营养级,甲~戊表示不同种群;图(二)是能量流经其中一个种群的情况简图。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图(二)中的种群是图(一)中的甲,则能量输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该能量值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甲属于________。
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小于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饵料中的能量
生产者
[解析] 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输入甲的能量是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由于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
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饵料中的能量,所以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小于
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若图(二)中的种群是图(一)中的戊,则其能量散失是通过__________
(填生理过程)完成的,其储存的能量除了存在于自身体内的有机物中外,其余
的会流向________。
呼吸作用
分解者
[解析] 种群戊是顶级消费者,其能量散失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其储存的能
量一部分存在于自身体内的有机物中(未利用),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3)据图判断,丙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属于________的同化量。
甲和乙
[解析] 丙以甲和乙为食,故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属于甲和乙的同化量。
12.[2024·山西大同期末] 稻虾连作生态系统,主要是在原本的稻田生态系统中
人工添加小龙虾,实现稻虾共育,其田地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稻虾连作是指田间种植水稻,虾沟养殖小龙虾。田间的杂草、昆虫,水体中的
浮萍、水藻等为小龙虾的主要食物,但如果杂草、浮萍等不够食用时,小龙虾
也会以水稻为食。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小龙虾在田间觅食的
同时疏松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肥料的分解和利用,促进了稻谷
的生长。多地开展了稻虾连作试验项目,其产品无公害稻米和小龙虾销往全国,
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1)与传统稻田模式相比,稻虾连作模式可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稻飞虱的
环境容纳量,并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填“传递效率”或“利用
率”)。
降低
利用率
[解析] 与传统稻田相比,此生态系统中稻飞虱存在天敌小龙虾,因此稻飞虱的
环境容纳量会降低。传统稻田模式,人类不能利用杂草、浮萍中的能量;而稻
虾连作模式,小龙虾取食杂草、浮萍,使杂草、浮萍等的部分能量流向小龙虾,
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2)稻虾连作模式导致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小龙虾活动疏松土壤,有利于稻谷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小龙虾粪便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水稻利用,促进稻谷增产
[解析] 小龙虾活动疏松土壤,有利于稻谷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吸收土壤
中的无机盐;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被水稻利用,促进
稻谷增产,而传统稻田无此过程。
(3)小龙虾的粪便中的能量______(填“能”或“不能”)被水稻直接吸收利用,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水稻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的能量(或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转化为水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
[解析] 水稻不能直接吸收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转化
为水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
(4)为了尽可能提高稻虾连作的经济收益,请根据所给信息或所学内容,提出
两条合理种植及养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不要在水稻幼苗期放养小龙虾;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适量控制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及时捕捞过量的小龙虾
[解析] 水稻幼苗期放养小龙虾,小龙虾也会以水稻幼苗为食,影响水稻的产量。
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因水体中的浮萍、水藻等为小龙虾的
主要食物,但如果杂草、浮萍等不够食用时,小龙虾也会以水稻为食。所以为
避免小龙虾以水稻作为食物,应对小龙虾的数量进行控制。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预习梳理】
一、能量 上窄下宽 上窄下宽 上窄下宽 上宽下窄
二、1.合理配置 总能量
2.人工生态系统
3.合理地调整 持续高效地 人类最有益的
【任务活动】
任务一
[资料]
逐级递减 能量数值 数目比值 生物量 总干重 正 正 倒置 正
反馈评价
例1 D [解析] 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如某一段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小于浮游动物,A正确;金字塔Ⅱ可能是数量金字塔,如一棵大树、树上的昆虫、鸟等生物构成的数量金字塔,B正确;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因为能量金字塔通常是正金字塔形,C正确;Ⅰ为水生生态系统,其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浮游动物,Ⅱ为陆地生态系统,其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昆虫,D错误。
例2 D [解析] 能量金字塔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Ⅰ~Ⅳ生物的数量不一定逐渐减少,每个营养级可包含多种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并不是只形成一条食物链,A、B错误;E2通常是太阳能,也可能是化学能,若为人工生态系统,可表示人工输入的化学量,C错误;E1为Ⅰ、Ⅱ、Ⅲ、Ⅳ的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D正确。
任务二
反馈评价
例3 B [解析] 土壤中的微生物等可将粪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粪肥中的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A正确;家禽、家畜的粪肥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但能量由太阳能提供,B错误;图乙中人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图乙中流向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能量没有被人同化,但是可以被人利用,故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所利用,D正确。
【当堂自测】
1.(1)√ (2)√ (3)× (4)× (5)√ (6)√
[解析] (3)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通常不会出现倒置现象。(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2.D [解析] 图中1、2、3分别表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A正确;数量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形,也可以出现倒置的金字塔形,即甲和乙均可表示数量金字塔, 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只能用乙来表示,C正确;乙中的1越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但能量传递效率未必越高, D错误。
3.B [解析] 该能量金字塔以各营养级的能量为指标来绘制,A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B正确;由“草→田鼠→鼬”可知,鼬只能从田鼠获得能量,C错误;田鼠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加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
4.B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昆虫与鼠是竞争关系,大范围的灭鼠活动将导致昆虫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蛇主要以青蛙为食,提高了营养级,蛇的数量减少,B正确;图中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错误;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但是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水稻的能量不能全部流向人类,D错误。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一、生态金字塔
类型 含义 特点
能量 金字塔 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    的关系 通常都是    
生物量 金字塔 反映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 大多是     
数量 金字塔 反映每个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数目比值关系 有时是     ,有时也会出现       的倒置的金字塔形
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    ,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    。
2.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帮助人们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流向对        部分。
任务一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分析
【资料】 阅读教材P57~58“生态金字塔”。
比较几种生态金字塔,并完成下表。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象征 意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     的特点 一般来说,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一般来说,生物量(现有生物有机物的总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每一 阶的 含义 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    各营养级生物个体的    各营养级现存生物的     (即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    )
特征 呈  金字塔形 一般呈  金字塔形,有时也会出现    的金字塔形 一般呈  金字塔形
分析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耗散;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可能倒置 一株大树上,鸟、虫、树的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会发生倒置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小结] 能量金字塔能更客观、准确地表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规律。
例1 如下图为两种生态金字塔示意图,其中Ⅰ为水生生态系统,Ⅱ为陆地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字塔Ⅰ可能是生物量金字塔
B.金字塔Ⅱ可能是数量金字塔
C.Ⅰ和Ⅱ都不能表示能量金字塔
D.Ⅰ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浮游植物,Ⅱ中空白的营养级可代表昆虫
例2 [2024·四川资阳中学月考] 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生物的数量一定逐渐减少
B.该图所示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2只能是太阳能
D.E1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任务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包括该营养级所有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指个体或种群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来说,能量传递效率不能随意改变。
能量利用率:一般指流入最高营养级(或人类)的能量占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的比值。一般来说,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有时考虑分解者参与,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如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
(1)尽量缩短食物链以减少能量损耗,使更多的能量流向有经济价值的牲畜。
(2)充分利用生产者,如“桑基鱼塘”的建立。
(3)充分利用分解者,如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利用植物残体、牲畜的粪便生产沼气等。
例3 [2024·湖南长沙期末] 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甲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乙相同,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粪肥中的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直接吸收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B.图甲中家禽、家畜的粪肥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C.图乙中人利用了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图乙中流向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的能量没有被人同化,但是可以被人利用
1.正误辨析
(1)将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转换为相应面积(或体积)的图形,并将图形按照营养级的次序排列,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作能量金字塔。( )
(2)用表示能量金字塔中的方法表示各营养级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之间的关系,就形成生物量金字塔。 ( )
(3)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现象。 ( )
(4)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
(5)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可以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6)科学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
2.[2024·江苏徐州期末] 甲、乙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1、2、3分别表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
B.图中甲和乙均可表示数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只能用乙来表示
D.图乙中的1越宽,能量传递效率就越高
3.[2024·贵州贵阳模拟] 研究人员对某地“草→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得到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能量金字塔以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为指标来绘制
B.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
C.由图可知,鼬既能从田鼠获得能量,也能从草获得能量
D.由图可知,田鼠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和热量之和
4.[2024·四川眉山期末] 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利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收获时所有生物储存的能量
B.大范围的灭鼠活动将导致昆虫的数量增加,蛇的数量减少
C.图中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生态农业中人类可以根据自身意愿使水稻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C [解析] 生态金字塔中涉及的生物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最顶层不可能是分解者,A错误;生物量金字塔的单位通常是g/m2,B错误;能量金字塔能直观地反映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能量的关系,体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总是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C正确;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能会有倒金字塔形,D错误。
2.B [解析] 在食物链“草→昆虫→鸟”中,草的数量应该多于植食性昆虫数量,数量金字塔为正置的;在食物链的“树→植食性昆虫→食虫鸟”中,植食性昆虫数量最多,其次是食虫鸟,树的数量最少,数量金字塔为倒置的,在食物链“草→兔→狼”中,草数量多于兔,兔的数量多于狼的数量,数量金字塔为正置的;在食物链“草→鼠→鼬”中,草的数量最多,鼠的数量居中,鼬的数量最少,其数量金字塔为正置的,可见B项的金字塔形态不同于其他选项,即B符合题意。
3.C [解析] 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图丙所示的正金字塔形,A正确;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正金字塔形,如图丙所示,B正确;某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可能如图甲,如树、昆虫和食虫鸟形成的数量金字塔,C错误;生态金字塔表示不同营养级能量、生物量或数量的关系,不包含分解者,D正确。
4.C [解析] 生物量金字塔是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绘制而成的金字塔,一个营养级可能有多种生物,无法判断图甲中有几条食物链,A错误;图中表示的是生物量金字塔,故不能据此计算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这时生物量金字塔呈现倒金字塔形,C正确;图甲与图乙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图乙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生活史比消费者要短得多,从而导致图乙出现倒置金字塔,D错误。
5.D [解析] 图中有5条食物链,甲、乙以植物为食,丙、丁以动物为食,A错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同一个种群,B错误;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丁是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C错误;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处于第四营养级)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D正确。
6.B [解析] 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某一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一定大于下一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所以N1×W1>N2×W2,A正确;由图可知,b+c+d+e代表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图乙P中的c表示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流入Q1的能量,C正确;图中a1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b1表示未利用的能量,则d1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正确。
7.C [解析]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A正确;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C错误;脱离人为干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D正确。
8.C [解析] 多吃肉食容易得心血管疾病不是生态学原因,A不符合题意;食物链越短,能量流动的损耗越少,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B不符合题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的损耗越大,需要消耗的生产者越多,即消耗粮食的总量越多,C符合题意;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节约更多的粮食,支援灾民,D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 选择消化能力强的猪品种,有利于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不符合题意;减少饲料浪费,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不符合题意;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符合题意;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有利于猪的消化吸收,可以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有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因而能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A错误;根据同化量中能量的去路可知,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B正确;图中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14+2-4-9-0.5)×103=2.5×103 kJ/(m2·a),而肉食性动物输出的能量为(2.1+5.1+0.05+0.25)×103=7.5×103 kJ/(m2·a),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为(7.5-2.5)×103=5×103 kJ/(m2·a),C正确;在人为干预下,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4+2)×103=16×103 kJ/(m2·a),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3 kJ/(m2·a),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03÷(16×103)×100%≈15.6%,D正确。
11.(1)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小于 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饵料中的能量 生产者
(2)呼吸作用 分解者
(3)甲和乙
[解析] (1)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输入甲的能量是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由于流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喂的饵料中的能量,所以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小于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种群戊是顶级消费者,其能量散失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其储存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自身体内的有机物中(未利用),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3)丙以甲和乙为食,故其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属于甲和乙的同化量。
12.(1)降低 利用率
(2)小龙虾活动疏松土壤,有利于稻谷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小龙虾粪便被分解为无机物后被水稻利用,促进稻谷增产
(3)不能 水稻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的能量(或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转化为水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
(4)不要在水稻幼苗期放养小龙虾;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适量控制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及时捕捞过量的小龙虾
[解析] (1)与传统稻田相比,此生态系统中稻飞虱存在天敌小龙虾,因此稻飞虱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传统稻田模式,人类不能利用杂草、浮萍中的能量;而稻虾连作模式,小龙虾取食杂草、浮萍,使杂草、浮萍等的部分能量流向小龙虾,使能量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2)小龙虾活动疏松土壤,有利于稻谷根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同时促进土壤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被水稻利用,促进稻谷增产,而传统稻田无此过程。(3)水稻不能直接吸收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粪便经微生物分解后才能转化为水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4)水稻幼苗期放养小龙虾,小龙虾也会以水稻幼苗为食,影响水稻的产量。对水稻进行合理密植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因水体中的浮萍、水藻等为小龙虾的主要食物,但如果杂草、浮萍等不够食用时,小龙虾也会以水稻为食。所以为避免小龙虾以水稻作为食物,应对小龙虾的数量进行控制。第2课时 生态金字塔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知识点一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分析
1.生态金字塔可表示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某种数量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金字塔的最顶层代表的是分解者
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单位是g
C.能量金字塔能体现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金字塔形
2.[2023·广东中山期末] 生态金字塔根据营养级绘制,包括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下面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形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草→昆虫→鸟
B.树→昆虫→鸟
C.草→兔→狼
D.草→鼠→鼬
3.甲、乙、丙、丁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金字塔,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物量金字塔大多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图丙所示形态
C.图甲不可能表示某些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中每一层代表一个营养级,分解者不包含在其中
4.下图是巴拿马热带森林与英吉利海峡的生物量金字塔(图中C1、C2代表不同消费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B.图甲中C1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图乙表明英吉利海峡中这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形
D.图甲与图乙形成差异的原因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5.[2023·北京清华附中期末] 如下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甲、乙、丙、丁的食性相同
B.图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属于三级消费者的丁与处于第三营养级的丙之间为捕食关系
6.[2023·江西丰城中学期中]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图乙是将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假设种群Q1、Q2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得到的能量为W1、W2,则N1×W1>N2×W2
B.本年度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用图乙中的字母可表示为a+b+c+d+e
C.图乙P中的c表示的是流入Q1的能量
D.若图乙Q1中的b1表示未利用的能量,则d1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知识点二 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7.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B.水稻种植期间除草和除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脱离人为干预后,该湿地的营养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复杂
8.近年来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
A.多吃肉食容易得心血管疾病
B.直接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可以节省肉食,帮助灾民提高生活水平
9.[2023·江苏海安中学期中] 家畜养殖时通过一定措施提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在以植物饲料养猪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是 ( )
A.选择消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
B.减少饲料浪费
C.用秸秆和猪的粪便沤制沼气
D.利用青贮技术发酵制作猪饲料
10.[2023·云南曲靖月考]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下图是被地震破坏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的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不能体现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B.A代表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C.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5.6%
11.下图中(一)表示某人工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中Ⅰ~Ⅳ表示不同营养级,甲~戊表示不同种群;图(二)是能量流经其中一个种群的情况简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图(二)中的种群是图(一)中的甲,则能量输入是指            ;该能量值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理由是 

 。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甲属于    。
(2)若图(二)中的种群是图(一)中的戊,则其能量散失是通过      (填生理过程)完成的,其储存的能量除了存在于自身体内的有机物中外,其余的会流向    。
(3)据图判断,丙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属于    的同化量。
12.[2024·山西大同期末] 稻虾连作生态系统,主要是在原本的稻田生态系统中人工添加小龙虾,实现稻虾共育,其田地模式图如下图所示。
稻虾连作是指田间种植水稻,虾沟养殖小龙虾。田间的杂草、昆虫,水体中的浮萍、水藻等为小龙虾的主要食物,但如果杂草、浮萍等不够食用时,小龙虾也会以水稻为食。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小龙虾在田间觅食的同时疏松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肥料的分解和利用,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多地开展了稻虾连作试验项目,其产品无公害稻米和小龙虾销往全国,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收益。
(1)与传统稻田模式相比,稻虾连作模式可    (填“提高”或“降低”)稻飞虱的环境容纳量,并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填“传递效率”或“利用率”)。
(2)稻虾连作模式导致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小龙虾的粪便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被水稻直接吸收利用,原因是                                            。
(4)为了尽可能提高稻虾连作的经济收益,请根据所给信息或所学内容,提出两条合理种植及养殖的建议:                                   (答出2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