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2《春酒》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2《春酒》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7 10: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酒》教学案例及反思
《春酒》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单元的课文。它文字浅显、情感温馨,是一篇值得欣赏的美文。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题,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民俗和故乡的人情,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然而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品味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领会文中的思乡之情。
【案例描述】
一、情境导入
师:新年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我想知道同学们在家都用哪些方式来庆祝新年呢?
生(七嘴八舌地说,营造一种热烈的气氛):放鞭炮、贴春联、吃东西……(投影展示新春庆祝组图)
师:在吃的东西中你最爱什么?
生(随意说):年糕、桂花糖、肯德基(生大笑)……
师:你们有没有喝过酒?
生:没有,未成年人不能喝酒。
师:对了,我们是未成年人,还不能喝酒。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戒”,去喝一种你们都能喝的酒,那就是琦君故乡——温州的春酒。(板书课题、作者)
二、感知课文
师:可能有同学要问:琦君是谁啊?那我要问你们有没有看过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
生:(很多人)看过。
师:那就是琦君写的啊。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琦君吧。(幻灯出示琦君生平及主要作品)
下面,由老师把这篇课文读一下,大家边听边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一下琦君家乡春酒的味道如何?再想想:在这篇文章里,琦君除了向我们介绍她家乡的春酒外,还介绍了哪些过年习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好了,课文读完了,大家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生:好。
师:怎么好了?
生:很有感情。
生:充满深情。
师:
谢谢大家夸奖。等一会你们能像我一样读这篇课文吗?
生:能。
师:很好,希望你们都能读出感情。刚才老师读的时候,有几个字的读音与往常不同,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幻灯)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ī)
师:请同学们把拼音写下来,读一遍。
生:……(连读了三遍)
师:(笑)一看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下子读了三遍,很好。接下来,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生:喝春酒。
师:(板书:喝春酒)很好,那春酒的味道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春酒味道很好,因为第3段写道:
“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师:不错,回答很完整。那作者写春酒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她家乡的春酒好喝吗?
生:不是,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
师:这从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生:第10自然段。
师:对了,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遍。注意,既然是抒发思想之情的,一定要读得深情一些。(学生齐读第10自然段,教师板书:思乡)
师:除了春酒令她回味,作者还回忆了那些事情?
生:喝会酒。
师:对,这件事很明显。(板书:
喝会酒)还有吗?
生:拜神。
生:祭主。
生:打年糕。
师:这些事情都是什么时候做的?
生:打年糕是过年前,拜神、祭主是过年的时候。
师:是啊,我们就把这些事合在一起,算是过新年吧。(板书:过新年)
师:这些都是作者怀念的事情,为了缓解乡愁,她用一种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来寄托感情呢?
生:她也泡了八宝酒。
师:(板书:酿春酒)是啊,可这样做,解了她的思乡之愁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她泡酒用的是美国葡萄酒,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少了家乡味。
师:看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家乡味”也。(板书: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这才是作者思乡的源头啊!
......
三、课堂小结
师:其实,年俗年景在各地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喝春酒的习俗却是在很多地方都有的。(展示连战春酒宴图)今年3月15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台湾设下春酒宴,国民党三十多位高层领导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海峡两岸一衣带水,我们有相同的民俗,有相通的血脉,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祝愿漂泊的游子早日重返家园,重温美好的记忆。
教学反思
一、调动体验,营造情境
新课程理念的一大特点,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注意学生的已有经验,即学生对这一具体情境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解读文本。所以,课堂中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累。如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原来是直接介绍作者进入文本学习,但由于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课堂显得极为沉闷。后来改以过年的风俗入手导入,由于学生都有过打鞭炮、喝喜酒等的经历,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实现了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学生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许多智慧的火花。这时,他们的许多想法就会令人耳目一新。而教师往往也能从中获取不少收益,这正我们经常说的教学相长。
二、重视品读,深入文本
很多专家曾经讲过,语文课要姓语,也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对文本的品读。从文字入手,结合学生的体验,引导他们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意,再从文本出来,进行拓展延伸,进而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想,这是语文的根本。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人情和民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让他们从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入手解读文本,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时,借品读来唤醒学生的体验与思考,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文化意象,揭密传统文化,为构建新文化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三、创设平台,有效交流
有效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台。在本课中,我力求创造轻松、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学生的回答无论对错均给予积极评价,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不管是在导入部分讲过年的情景,还是在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鼓励他们对教材的自我解读,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师生的平等交流,换来了学生积极的动脑动口,在交流中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
四、创新教法,追求更好
本课的最大遗憾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不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有待加强。课堂上,仍是我提问题学生答,很多地方没有放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的思维也还没完全打开。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尽管也有自主探究方式的运用,但学生仍以回答问题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落到实处。如果再有机会上这样的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开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真正贯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