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1 16:2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自我评估(一)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淡yǎ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     );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沐浴在大自然之中。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神秘。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淡yǎ(  ) 沐浴(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像秋日醉人的醇酒 B.散发出醉人的醇香
C.像秋日收获的庄稼 D.像羽毛一样的轻盈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____________以人的情态,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七年级组实施和策划了“向国旗献礼”的主题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白色污染,培养人们尽量避免不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删去“避免”)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在“加快”前加上“能否”)
D.为了防止校园再发生类似违纪事件,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规范了在校学生的认识。(删去“进一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又仔细地想了一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比雨水还多的绿色颜料,不知被谁掀翻了,泼泼洒洒地,愣是将山野莽原绿得一望无际。
D.看到叔叔从国外回来,年迈的爷爷喜出望外,又是张罗饭菜,又是问长问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呀!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直面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停的絮絮叨叨     ②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③悄无声息的眼神暗示   ④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5.思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情愫。古时候车马慢,那一缕乡情也只能寄托于书信之中。小文同学搜集了下面一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请你补充完整。(4分)
乡情是李白心中的那一轮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诉说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乡情是李益吹出的芦管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征人绵绵不尽的愁思;乡情是马致远笔下飘零天涯的游子游走在夕阳之下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游子漂泊的孤寂愁苦……
6.《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串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中几位同学的发言,请你将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4分)
小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爱捉蟋蟀、爱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小琪:《父亲的病》中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小舒:《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7.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朋友是什么?为了让同学们对“友”有更深刻的认识,小翼准备了关于“友”字的字源解说小游戏。请仿照“林”字的字源解说示例,对“友”字进行字源解说吧!(4分)
木 本义是树,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 林 双“木”为“林”,指成片的树木或竹子,也用来指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
又 本义是右手,后来有了“右”字,“又”才表示重复、继续的意思。 友
(2)我们如何交友?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交友方式也更多元了,不少同学热衷于网络交友。针对下面语段描述的情况,你想给中学生在网络交友方面提哪些建议呢?(4分)
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和父母说,向网友倾诉能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感。
B.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与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舍:______________
(3)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4)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_________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陈元方的待客方式和态度合适不合适?说出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孝 绳
麦 父
偶尔看到一张获奖的新闻照片,心为之一动。
他70多岁了,是个典型的农村老汉。不过,在101岁的老母亲面前,他还是个孩子。
白天他要下地干活,还要兼打一些零工,很累。晚上回到家,倒头就能睡着,而且总是睡得很沉。但他又不敢睡得太死,因为101岁的老母亲夜里要经常起来上厕所。老母亲的眼睛已经差不多全瞎了,夜里更是什么也看不见。这要万一摔上一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他叮嘱老母亲,夜里起来上厕所时,一定要喊醒他。从很久以前开始,他就在老母亲的床边,又支了一张床,自己睡,方便夜里照顾老母亲。
也不知道是老母亲舍不得喊醒他,还是喊了他却因睡得太沉没听见,老母亲夜里常常自己爬起来,摸索着去厕所。这让他既自责,又担忧。
他想了个土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老母亲伸手就能拉到绳子。而绳子的另一头,则系在自己的手腕上。这样,老母亲只要拉一拉绳子,就一定能把他拉醒。
晚上,安顿好老母亲就寝,把绳子的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另一头紧紧地系在自己的手腕上,他才熄灯睡觉。每天都是如此。
夜里,手腕上的绳子动了,他立即惊醒,开灯,起床,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扶起老母亲,搀到卫生间,等老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再把绳子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才躺下睡觉。
一夜好几次,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程序。
他的夜,都是断断续续的,就像他的睡眠一样。哪怕老母亲最后一次上厕所时天都快亮了,只要自己还躺上床,还合上眼,眯一会儿,他就一定不忘,把绳子的另一头系在自己的手腕上。直到早晨起床后,才把手腕上的绳子松开。他的手腕上,总是会勒出一道浅浅的血痕。
每天晚上都是这样。
记者拍摄的那张照片,只是记录了某一个晚上的场景:老母亲安详地躺在床上,他弯着腰拴绳子。那根不长的红绳子,在他和老母亲之间晃悠。村民们都知道那根红绳子的故事,他们亲切地唤那根红绳子叫“孝绳”。
孝绳,那是母子之间,多牢固的一根纽带啊。
(选自《新时文》,有删改)
14.村民们都知道那根红绳子的故事,他们亲切地唤那根红绳子叫“孝绳”。请简要概括“红绳子的故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他立即惊醒,开灯,起床,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扶起老母亲,搀到卫生间,等老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所指代的内容。(6分)
(1)他想了个土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对文中的农村老汉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母亲的手
燕 骁
①老屋的旧皮箱里,装着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母亲乌黑的秀发、青涩的面庞、白皙的手指,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然而照片只是过去,自从我懂事以来,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
②我参军入伍后,回家的日子一只手便可悉数罗列。偶尔回家探亲,母亲总是闲不住。我常常劝她:“妈你歇会儿吧。”母亲嘴上答应,可她不是在厨房做饭,就是在客厅清扫。
③有一次我休假,还未到家时,母亲就打电话说准备了我最爱的辣子鸡,还说她和父亲都非常想念我。
④那天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围坐闲聊,谈到了家里人谁的手最漂亮。
⑤我说:“爸的手最好看,手掌宽大有力量,指甲月牙形。”
⑥父亲说:“还是你母亲的手最好看,又细又长、又白又嫩。”
⑦“哪里好看咯。”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
⑧“好看是好看,就是累弯了。”妹妹说话的同时,轻轻握住母亲的手。那时我并没有细看过母亲的手,以为父亲说的话,不过是夫妻之间相互欣赏。
⑨假期非常短暂,我很快就回单位了。有一天和妹妹打电话时,才知道母亲切菜时伤到了手,左手食指连带指甲被切掉一大块,血流不止,疼得整晚睡不着。那时候父亲在单位驻守,我也不在身边。她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就一直忍着没说,直到妹妹回家知道了才告诉我们。
⑩我心里总惦记着母亲受伤的手,便让妹妹拍几张照片。起初母亲并不情愿,说自己的手不好看。我想,可能是我那晚说的话让母亲伤心了。再三劝说下,母亲总算答应让我帮她看看。收到照片后,我沉默了。母亲的手掌、手背粗糙干燥,像被砂纸磨过一样。因长期泡水,指甲泛白变软,手指明显浮肿,两只小拇指已然弯曲不能伸直。这苍老的手,让我联想到母亲青春不再的面孔,想起她满头的白发。
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向我涌来。
我们三兄妹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秋季,天气渐渐转凉,母亲每天一早独自到地里收玉米。有一天下午,天空忽然阴沉下来,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狂风大作,气温急转直下。我和妹妹围在火炉前取暖,焦急地等待着母亲。雨一直下个不停,母亲冒着大雨安置好所有粮食。等她回来时,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湿透了,一双手被雨水泡得苍白浮肿……
冬天时农活虽然少一些,家里却还有不少牲畜需要饲养。母亲自己种了几亩大白菜,每次采摘时,总是赤着手刨冰;切碎菜叶烫煮时,冰渣子与菜刀撞击的声音清脆可闻;为此,母亲的手也总长冻疮……
过往种种,让我不禁想起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时光飞逝,母亲忙忙碌碌几十年了,头上的青丝已经变得花白。父亲说母亲的手非常漂亮,肯定不是假的。她曾经也是花一样的青春少女,拥有细腻柔软的双手。只是,成为妻子和母亲之后,她日夜为家人操劳,青葱玉指早已老茧遍布。母亲的青春变成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期盼,刻在双手的每一道皱纹里。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8.选文以“母亲的手”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 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批注是我们学习时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作批注。(4分)
A.“哪里好看咯。”母亲不好意思地说道,说完就悄悄把手放在了身后。(描写方法)
B.母亲的青春变成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期盼,刻在双手的每一道皱纹里。(情感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曾经跋涉的脚步,已定格在永远的记忆里;曾经成长的点滴,已融化在青春奔跑的身影中……蓦然回首,你是否发现,那段岁月,让人留恋,那酸、甜、苦、辣,也是生活的主旋律。
请以“那段时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二单元自我评估(一)
1.(1)雅 mù (2)A (3)拟人 云 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留恋
2.D(应将“规范”改为“提高”)
3.B(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本句用来形容两本词典各有特点,不符合语境)
4.D(结合前后句的意思可知,“和风细雨”可以和“雷霆霹雳”相对;“只言片语”可以和“絮絮叨叨”相对;“友人”可以和“陌生人”相对;“激烈争辩”可以和“眼神暗示”相对;故选D)
5.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四处寻医为父亲治病的孝顺懂事 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
7.(1)示例: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这种两手相握的情状表达了“友”字友好的含义,后又引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2)①真诚待人;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等。②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网释放压力是可以的,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常去网吧和网友聊天。
8.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道何时才能送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去,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9.“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动,江水几乎与岸齐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10.(1)约定 (2)舍弃 (3)同“否” (4)回头看
11.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
12.聪颖机智(聪敏过人);懂得为人道理(懂礼识义,知书达理);性格直率,刚正不阿。
13.①友人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②示例: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这种不讲信用、没有礼貌之人,无须以礼相待。
14.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汉,为了照顾已经101岁而又眼睛差不多全瞎的老母亲,晚上睡觉时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老母亲的床头,另一头系在自己的手腕上,从而让老母亲得到周到的照顾。
15.这是对农村老汉的动作描写,简洁而清楚地展现了他照顾老母亲起夜的过程,表现了他的细心与孝顺。
16.(1)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而绳子的另一头,则系在自己的手腕上。
(2)绳子动了他就醒来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把老母亲扶到卫生间,等母亲方便好了,再搀扶回床上休息,再把绳子系在自己的手腕上才躺下睡觉。
17.感动:如开头看到照片时,“心为之一动”;赞美:如结尾处作者把绳子比作母子间牢固的纽带。
18.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作为文章线索,贯串全文;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化文章的主旨。
19.插叙。讲述了在“我”童年时,母亲辛苦操劳使得她的手变得苍白浮肿、长冻疮的往事,解释了上文母亲的手苍老的原因,使母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①故事由“我”讲述,更加真实可信,便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②使叙述亲切自然,拉进与读者的距离;③便于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生动曲折。
21.示例一:选A。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不想被家人知道自己的手已经粗糙、苍老,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的心理,凸显了母亲的无私。
示例二:选B。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用勤劳的双手托起全家人的幸福,给家人带来温暖和关爱的感激之情。
22.作文示例:
那段时光
胡文凤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在外地工作,把我送到了故乡的外婆家里。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外婆,您还记得我们一起编的那个美丽的花环吗,是那么漂亮!您还记得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日子吗,是那么温馨!
每天清晨,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您同我一起走在那条小路上,您用一只强有力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送我去学校。另一只手拿着我的书包,还教我唱着童谣:“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小路的尽头,留下一大一小两个背影,还有那欢乐的歌声。
等到双休日,我们两个一起来到菜园中锄草。我指着一块菜地问您:“外婆,那是什么?这又是什么?”您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有一次。您拿着一株杂草对我说:“乖外孙女,来,拿着这株草在地里照着样子拔这些草。”我高兴地点着头,便开始了劳动,谁知把一块地的韭菜拔了许多,您看着我草与韭菜不分的愕然样子,没有责怪我,只是慈爱地摸着我的头,温声细语地说:“我的小外孙女终于能帮我做事了,真能干。”
晚上,您拿出一些野花和嫩柳枝放在桌子上,教我编花环。我高兴得一下子蹦得老高了。只见您一手拿着柳枝,先把它们弯成一个圆圈,然后一道圈一道圈地绕进去,编了四道圆圈之后,您又把野花挨个插在柳圈上。不一会儿,一个花环就做成了。您把花环戴在我的头上,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笑容,边笑边说:“我的小外孙女真漂亮!”我也照着您的方法编起来,编成一只小小的花环,我把它戴在了您的头上,那一刻,您会心地笑了。
外婆,我不知道在您那儿待了多长时间,父母又把我接了回来,我心里多么舍不得,离开您的那一刻,我哭了,您也哭了。
外婆,昔日您陪我度过的时光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外婆,童年里那段记忆,有您的陪伴,才显得精彩,让人留恋。
悠悠岁月,难忘乡情,在故乡的那段时光,如缕缕春风,总能吹走我心头的阴云。难忘外婆。如一盏明灯,始终照耀在我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