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自我评估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举目北望,万寿山与佛香阁轻轻地被水雾笼罩着。历史,在朦胧中隐约可见。我似乎看到一群宫女提着宫灯行走于长廊,又似乎听到了十七孔桥边的那一头铜牛嘹亮地叫了两声。西岸的玉泉山,依稀可见。墨色山树,犹如一幅儿童涂抹的画卷。那高高的玉峰塔,被雨丝削成一株瘦瘦的青竹,似在轻轻摇动。
四周jìng mì。雨,还在下。我们躬身走过玉带桥,依栏四望,颐和园尽收眼底。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匠心和创造力,这一山一水,这星罗棋布的亭台楼阁,这绿道和玉带桥,布局合理,大气浩阔。此时,整个园子像一艘巨型的画船,在雾气中游荡,仙气十足。
走到西堤。在细雨中,那艘石舫也有了动感,是要启航了吗?西堤东边那两行高大的树木,被细雨打湿后色彩越发鲜艳起来。红与黄,诗意地相接,雨丝似乎也被带入晚秋的斑斓世界。走到耕织图景区东侧时,雨停了。西山那边,霎时露出一抹玫瑰红,云收雨霁,山水又恢复它宁静而开阔的原貌。一阴一晴之间,整个园林真是美不胜收。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嘹亮( ) jìng mì( ) 霎时( )
(2)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面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目北望,万寿山与佛香阁都轻轻地被水雾包围着。
B.举目北望,万寿山与佛香阁被水雾轻轻地笼罩着。
C.举目北望,万寿山与佛香阁轻轻地被水雾笼罩。
D.举目北望,佛香阁与万寿山轻轻地被水雾笼罩着。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根据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3分)
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幼年像一篇美丽的童话,充满着天真的幻想;少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尽情地抒情;青年像一出快乐的喜剧,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历着种种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老年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静地品味那逝去的岁月。
3.在“百变人生,通透面对”的演讲活动中,一位同学用以下几句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小宇把句子的顺序记混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②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③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
④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⑤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A.②③④①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②④①⑤ D.②①③④⑤
4.请根据提示填空。(5分)
自然风景 曹操的《观沧海》中,“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总写了大海的动态起伏和山岛的威严耸立;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两句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流静的景象。
思念情愫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了征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人生感慨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了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5.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10篇文章,相邻篇目的内容首尾间大多有呼应。请仿照示例,参考右面的目录,另选篇目进行分析,来印证这一说法。(4分)
示例:第一篇《狗·猫·鼠》的后半部分提到隐鼠被长妈妈踩死的事,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开篇便写长妈妈在“我”家做女工的事,正好与前一篇的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举办了“凡人微光”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7分)
(1)【任务一:设计活动】作为活动的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
示例:举办“凡人微光”故事会;选读“凡人微光”经典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凡人微光”故事会】故事会活动中,一位同学分享了如下一则故事和相应的漫画,请你结合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提炼成一个关键词并发言。(2分)
国庆节期间,有人无意中拍到的一段视频温暖了千万网友:在重庆千厮门大桥,游客、交巡警、保安小哥、摊贩挤在同一把大伞下,躲避突如其来的暴雨,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开心、幸福的笑容。网友称这个被定格的视频画面为年度最佳随拍,并起名为“躲雨”。
我从中提炼的关键词为( )。
(3)【任务三:“凡人微光”论坛】微光论坛: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化对“凡人微光”主题的理解。请你设计一个讨论的问题,并简述你设计这个问题的理由。(3分)
我设计的问题:
理由: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7~8题。(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
B.“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了游子内心的哀伤。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了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基础上的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8.“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曲中,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②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外的亭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期日中 日中:_______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_
(3)郭伋始至行部 至: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不懂得尊重别人。
B.【乙】中写郭伋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停留了一天,体现了他做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C.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
D.两文都是人物故事。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乙】文则侧重对故事情节的叙述。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9分)
烟台的秋天
范雅琳
①在烟台,每年的十一前后,都是最舒适的时候。这时,天空蔚蓝蔚蓝的,空气特别清新,不冷不热,不干不潮,舒爽得不得了。早上是晴空万里,海天一色,海浪不愠不怒,不紧不慢地翻滚着一排排浪花,一艘艘轮船缓缓地驶进港湾,宁静而美丽。傍晚时分天空又披上了五彩的霞帔,美得让人心醉。
②天刚蒙蒙亮,海鲜市场就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了。各种海鲜不安分地在台子上活蹦乱跳。鲅鱼、偏口,黄花、白敏子;梭蟹、蟹甲红、红虾、对虾、爬虾、小白虾;海参、鲍鱼、蛸、天鹅蛋、乳山蛤和海蛎子,还有只有卖鱼的人和本地人才能叫上名来的鱼虾蛤。烟台人靠海吃海,那可是叫真正的会吃。
③烟台依山傍海,土地肥沃。深秋从沃土里拔起的一串串花生、地瓜和芋头,带着泥土的芬芳,拥挤在暖阳的场院里、房顶上“困着”,白的红的黄的,好看极了。扒开一颗坑洼不平沾着泥土的花生壳,“白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语一下子冒出,似回到了儿时。粉红色白白胖胖的果仁,静静地躺在干净洁白的壳里,水灵灵的模样,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忍不住脏手在裤子上使劲一抹,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出一颗放进嘴里,立刻像被扔进了搅拌机,红白相间的汁水四溢,顿时满口奇香。
④地瓜芋头“困困”才会好吃。蒸着、烤着、拔丝,怎么吃都香甜无比。芋头刮皮后切成雪白的薄片,用葱花爆锅,翻炒片刻,放进水,大火烧,开锅后放少许挂面,面熟了,芋头也烂了。撒上香菜末,再滴上几滴香油,哇!清爽滑嫩,香气扑鼻,形意养皆上乘。
⑤黄澄澄的玉米嘟嘟噜噜地挂在农家的院子里。院墙一角的葡萄架上,紫莹莹绿莹莹的葡萄饱满地挂着露珠,闪着诱人的光泽。旁边栅栏里几畦绿油油的韭菜和菠菜,透着别样的生机,让人喜不自禁。几只小猫一会儿屋檐下,一会儿栅栏边,轻盈地踱着,悠闲地享受着秋日午后的暖阳。那只拴着的大狗也乖乖地趴在地上,睁着圆咕噜的大眼睛,静静地看着院子里的一切,这短暂秋日里的美好时光。
⑥“烟台苹果莱阳梨”,秋天里怎能少了这哼哈二将。黄绿色粗糙而有褐色锈斑的外皮,头粗尾细,萼部凹入,丑丑的模样,但去皮后擎着粗硬的果梗,宛如一支乳白色的雪糕,肉质细嫩,汁水丰富,甘甜如饴,清脆香甜,风味独特,这就是梨中的上品,莱阳梨也。别看它丑,却是多少人口中的最爱。
⑦“山城”栖霞的十月,是被红彤彤的苹果覆盖着的,果香弥漫在山城的每个角落。山谷里层层叠叠的红果挂满枝头,粉嫩的红富士苹果,娇滴滴,羞答答,清脆酸甜,满身芳香,享誉全球。
⑧南高北低,加上湿润的海洋气候的影响,烟台的河流资源非常丰富。秋天里白洋河,夹河、五龙河、鱼鸟河更是秋意浓浓。鱼鸟河湿地的满池荷花还在倔强地绽放,深处的芦苇争相高举着一支支骄傲的蒲棒,在秋阳里摇曳多姿。岸边高大的杉树叶开始染红,彰显着生命的色彩。
⑨马路边的银杏树在蓝天的衬托下,发出金箔般的窸窣声,饱含着生命的气息,好像永远不会凋零。天空的云朵凝重飘逸又随意地变幻着,大朵大朵地挥洒着,恣意着不羁的美丽。
⑩这就是烟台的秋天,不惊不扰,似琼楼玉阁、美丽仙境。
(选自《走向世界》,有删改)
14.文中从“食”的角度写到了很多事物,请将下面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填充完整。(3分)
事 物 特 点
海鲜 种类丰富,新鲜味美
花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香甜好吃,清爽滑嫩
玉米 嘟嘟噜噜
葡萄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韭菜和菠菜 生机蓬勃
梨和苹果 肉质细嫩,甘甜;清脆酸甜、满身芬香
15.读完全文,概括一下,烟台的秋天有哪些主要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山谷里层层叠叠的红果挂满枝头,粉嫩的红富士苹果,娇滴滴,羞答答,清脆酸甜,满身芳香,享誉全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3分)
四月槐花香
高 琼
①记忆中故乡的四月,永远盛开着槐花。
②前几日,母亲打电话来,说家里槐花快开了,到时摘了给我存起来。回想入伍以来,一晃竟有数年没有和母亲一同去摘槐花了。只是每年四月份,我还是像要奔赴一场与时光的约定,心中充满欢喜和期待。
③暮春时节,槐花飘香。记忆中的四月,空气中弥漫着芬芳浓郁的槐花香。每年谷雨前后,槐花便如约绽放。山野间、沟壑里,恣意盘虬的槐树开出一串串白色的花朵,花簇从枝叶间悬挂下来,在阳光下白得透明,整个村子都浸在槐花的幽幽清香里。
④母亲也喜爱槐花。每到这个季节,我都会缠着母亲去摘槐花。半开的槐花是最美味的,母亲把镰刀绑在长棍上,我在树下“指挥”母亲手中的镰刀,“这一枝好,那一枝更好”。母亲手中的长棍一拧一带,挤满槐花的枝子就簌簌落下来。我顺着花梗捋下槐花,抓一把塞进嘴里,那丝丝甘甜在舌尖回荡,让人感到满足。等槐花将袋子装满,我就蹦蹦跳跳地随着母亲回家,等母亲做香喷喷的槐花饼、槐花饺子、槐花汤。勤劳的母亲,让槐花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为我留下记忆深处的故乡味道……
⑤2017年夏末,我从大学校园走向迷彩军营。收到入伍通知书后,考虑到家离学校太远,父母一直在村里生活,没怎么出过远门,我就没让他们送我。A后来我才从姐姐那里得知,母亲当时掉了许多眼泪。
⑥出发的前一晚,母亲仔细帮我整理行李,从用的到穿的,从鞋子到帽子,她不放心地整理了一遍又一遍,嘱咐我一定要在部队照顾好自己。看着母亲的不舍,我故作轻松地转移话题:“妈,这两年我都吃不上你做的槐花了,等我回来你可得给我补上。”母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没问题,到时候保证让你吃上。”
⑦日子像河水一样流淌,我带着槐花的余香、怀揣着母亲的期望在军营成长。后来,我考上军校,记得寒假第一次回家探亲,我刚放下行李,母亲就问我要不要吃槐花。这个时节哪来的槐花?母亲打开冰箱的冷冻层,我惊讶地发现装着槐花的袋子整整齐齐码放了两个抽屉。“我把槐花摘下来冻在冰箱里,这样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吃到。”没想到,母亲竟想到这样一个巧妙的方法。
⑧母亲将槐花淘洗干净,用面粉拌匀,放在锅上蒸。熟了之后把槐花用筷子抖散,分出一部分来拌上蒜汁、香油、食盐、醋;另一部分加上鸡蛋液下锅翻炒;还剩下一部分下到面条汤里。满满一桌的槐花宴,香气扑鼻。那是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留在我的记忆里久未散去。
⑨B槐花的花期不长,一年只见十来天的素雅,可就是在这短暂花期封存的甜蜜中,饱含着母亲对我长久的爱。
⑩军校毕业前的五一假期,母亲到南京看望我,从包里拿出了几盒蒸好的槐花饭,说这是今年最后一茬槐花了。我们坐在公园的草地上,在暖融融的阳光里,享受槐花饭带给胃和精神的抚慰。
人间四月天正暖,又到了我与槐花相逢的日子,虽因任务需要未能见到家乡盛开的槐花,但槐花的香味从未在我生命中缺席。如今,我远离家乡多年,槐花成了一份难舍难分的牵挂……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7.说说本文标题“四月槐花香”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文中A、B两处画线语中任选一处,为其作批注。(3分)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有不少前后照应的语句,请试着列举一例,并说明其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认为结尾句“如今,我远离家乡多年,槐花成了一份难舍难分的牵挂……”中将“槐花”改为“母亲”,主题更深刻。你对此怎么看?并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父母之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一封家书、一件小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父爱是贴身的背心,刻刻温暖着你的心。父爱母爱是你身上的两重衣,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你的前后,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父爱母爱都在你身边紧紧环绕。
请以“挚爱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期中自我评估
1.(1)liáo 静谧 shà (2)B
2.示例:一首浪漫的诗歌 一部严肃的小说
一本沉甸甸的回忆录
3.B(③为总起句,讲述“窗子”的意义,接着是第④句,讲述“镜子”的意义;接下来第①句总结“窗子”和“镜子”的作用;第②句承上启下,承接前文的“窗子”和“镜子”,也引出第⑤句的内容,因此句子的正确排序应该是③④①②⑤;故选B)
4.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夜征人尽望乡 落花时节又逢君
5.示例: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的后半部分提到《山海经》,作者表达了对绘本的渴慕,第三篇《〈二十四孝图〉》前半部分则对比了国外儿童与国内儿童在绘本阅读方面待遇的差别,引出腐朽的“孝”,正好与前一篇后半部分形成呼应。
6.(1)示例:举办“凡人微光”演讲比赛;邀请地方老红军作“凡人微光”报告会
(2)示例:爱心 一个人的伞,十多个人一起遮风挡雨,爱在伞下蔓延。若每个人都向周围的人奉献出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
(3)示例:我设计的问题:组织“凡人微光”主题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理由: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能够明确对“凡人微光”主题的深刻认识,提高学习“凡人微光”的行动意识。
7.D(“断肠人在天涯”为直接抒情)
8.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了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9.(1)正午时分 (2)离开 (3)到
10.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11.(1)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
12.交代事情的起因,为后文元方批评友人做了铺垫。
13.A(【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不给友人解释机会,主要想表现元方的爽直、单纯)
【乙】文参考译文: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部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14.①果仁肥实,水灵而清香 ②地瓜芋头 ③紫绿晶莹,光泽诱人
15.物产丰富、河流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
16.使用拟人的修辞,将苹果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粉嫩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烟台苹果的赞美和喜爱。
17.①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串了全文的回忆;②“香”字奠定了文章赞美的感情基调;③“四月槐花香”暗喻母爱,暗示了主题。
18.示例一:A 插叙。插入姐姐告诉“我”母亲当时掉泪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因路远不能送“我”去军营的无奈和对“我”的担心,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
示例二:B “十来天”的短暂花期和“长久的爱”形成对比,突出体现了母亲为“我”冷冻槐花的痴情,也表现了“我”对母爱的感激。
19.示例:我故作轻松地转移话题:“妈,这两年我都吃不上你做的槐花了,等我回来你可得给我补上。” 照应语句:“我把槐花摘下来冻在冰箱里,这样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都能吃到。”没想到,母亲竟想到这样一个巧妙的方法。 好处:前后照应,使结构更严谨,逻辑更清晰。“我”一句随口说出的话,母亲竟真的做到了,体现了母亲对“我”真挚的爱。
20.用“槐花”一词更好。本文中的母爱都是借与“槐花”相关的事来体现的,如和母亲一起摘槐花,母亲为“我”做槐花美食等。牵挂槐花也就是牵挂母亲,用“槐花”一词更委婉、含蓄。同时,“槐花”一词也与标题相照应,篇末点题,使结构更严密。
21.作文示例:
温暖在心间流淌
窗外依旧是丝丝秋雨,秋风打着卷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凉意。我的思绪飘飞到那一天。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张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中起舞的落叶,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似乎连大自然都在嘲弄自己。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干脆揉成一团,一股脑儿塞进书包,随后双手抱臂苦笑几声,索性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不烦”又谈何容易呢?爸爸的“火眼金睛”早就洞察了一切。“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考了多少呢?”我没好气地回答道:“74!”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把试卷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
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看到他这些年骤添的根根白发,透过头发还可以看到发亮的头皮。从后面看,显得脑袋很大,头发很卷,有几根因为常年戴帽子的缘故,还翘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猛地回过神来,静静地、认真地听着。
瑟瑟的秋风中,你可以看到一束橘黄色的光透过一扇小窗户,再仔细一点,你会发现,夕照里有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画着;还有一个小女孩儿的身影,在一旁频频点头。
题目一直讲解到深夜,我坐下来静心思索着。笃、笃,爸爸敲着门,他端着一杯牛奶,对我说:“天晚了,喝了牛奶就睡觉,快喝了吧。”我点了点头。
秋风阵阵,寒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照亮了我的记忆。
在心间流淌的那一种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目 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