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1 18:0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1.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小文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设计了下面的开场白,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相关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个人来讲,是提升自身修养的阶梯,是铸就未来实力的基石。为了读书,孔子韦编三绝,孙康映雪夜读,匡衡凿壁偷光,鲁迅嚼辣驱寒……因为与书为伴,他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正是书籍铺就了他们的人生阶梯。书是一滴雨露,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书是一支蜡烛,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吧!
(2)(中考新考法·跨数学图表分析)你们班为了此次活动,专门对学校全体中学生开展了一次初中生读书现状调查,下表是调查统计的结果,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长春春苑中学七(1)班准备举行一场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辨读书标识】(中考新考法·跨美术鉴赏)下图是“世界读书日”的宣传画,你打算把这个宣传画介绍给同学,请你说说其构图要素,并简要分析其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亮读书观点】《增广贤文》中有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同学们针对该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该观点正确。
反方认为:该观点不正确。假如你是正方中的一员,请代表你方发表观点。
正方:
反方:我方认为该观点不正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圣贤书,还要读“生活”、读“社会”,要关注日常小事,要关注国内外大事。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学以致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融汇贯通,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有所开拓。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绘板报,设板块】活动前文艺委员准备为本次活动设计黑板报,请你帮忙再策划两个板块主题。
板块主题一:作家简介
板块主题二:
板块主题三:
(2)【活动二:观数据,探结论】活动开始前,学校对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请你观察下图,写出一条探究结论。
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读材料,学方法】掌握阅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学习委员小文在活动中分享了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见解,请你根据材料,谈谈自己从中学到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春大学附中七年级准备举行以“分享读书甘甜,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中考新考法·提供方法支架)在讨论读书方法的环节中,有同学说自己在读《西游记》时不知道该用哪一种读书方法,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资料,向他推荐一种阅读方法并说明理由。
链接资料 读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精读法:又叫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每个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等进行深入思考,弄清其含义。 ②略读法:略读的目的主要是快速浏览,了解作者最重要的主张,或者明晰这本书的主题。 ③写读法:将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④读思结合法:在直接感知文本的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达成边读边思的效果。
读书方法:
推荐理由:
(2)【悟读书之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对读书同样适用,请你说一说分别是读书的哪三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1.(1)示例一:书是一束阳光 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
示例二:书是一缕春风 吹散我们内心的郁闷
(2)示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每天自由阅读时间逐渐减少,经典阅读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2.(1)要素:由两本卷起的书构成的一副望远镜、“‘4·23’世界读书日”字样。寓意:广泛阅读就如同拥有一副望远镜,可以让我们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望得更远。
(2)示例:我方认为该观点正确。这两句话是告诫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能分心走神、三心二意。这两句话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做到心神合一,更好地读书。而如果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总是三心二意,既会影响我们读书的效果,也不利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1)示例:作品推荐 妙语辑录
(2)示例:十分之一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左右,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20分钟左右。
(3)示例:①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同时要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②读书要有针对性、侧重性,每次选择一方面专门学习即可。
4.(1)示例一:略读法。《西游记》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可先采用略读法快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为以后的精读打下基础。
示例二:精读法。《西游记》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若对某些情节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精读,在阅读过程中对该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可以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魅力。
(2)示例:第一阶段:读书要有目标,要多看,博览;第二阶段:读书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既定目标,不轻言放弃;第三阶段:读书要反复追寻、研究,从中感悟到真谛,从而做到“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