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四步教学法”导学案
班级
姓名
日期
编号
设计人
审核人
课题:
12课
《春酒》
别的同学展示的时候,我的姿态就是另外一种展示
【晨读课】﹙40分钟﹚
目标:1.熟读课文,以达到了解课文每段所讲的内容。
2.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在文中圈点勾画。
4.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3.了解琦君及琦君的作品。
【晚自习】﹙45分钟﹚
目标:1.掌握本课一些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如:一马当先、家醅、炮制、酒酿、顾名思义等。
2.理清思路,领悟文章意蕴。
3.根据导学案中引导自学的内容来进行思考预习并做好相关笔记。
4.解决导学案中引导自学和当堂展示的内容。
展示课(时段:正课
时间:
60分钟
)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
引导自学
相互助学
当堂展示
人人过关
内容、学法、时间
内容、形式、时间
内容、方案、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了
积解
累作
字者
词
了解琦君及琦君的作品。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如: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预时:3分钟
①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给出等级评价!对子间解决自学遇到的疑难问题.(2分钟)②小组互学:小组长带领本组学生围成一团进行交流。组内展示、帮扶(3分钟)③大组互动:大组长主持,进行组内人员分工2-3人板书,其他人员预演展示,演说,要几个人展示,要保证人人都参加展示(大组长互动时一组人必须站成一团)(5分钟)
单元展示一:1.向同学介绍琦君及琦君的作品。2.找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介绍给大家。单元展示二:1..用自己的语言来给大家复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从古自今,中国的文人墨客笔下写过不少的关于“酒”的作品,将酒作为以传递自己的感情的载体。请你说几句有关酒的古诗词。单元展示三1.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并概括文章的主旨。2.写一段文字表现出你过年的快乐。单元展示四1.文章中作者写出了对母亲的浓浓的感情,母亲那种温柔敦厚的情怀溢于言表。你的母亲身上也有很多美的东西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家醅(
)
过瘾(
)
挑剔(
)
炮制(
)
气氛﹙
﹚
稀罕﹙
﹚
煨炖(
)
薏(
)仁米2.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酬谢
面颊
笑咪咪
地道B.荔枝
衣襟
元宵
落幕C.份量
碗盏
蒸糕
舔指甲D.健脾
斟酒
别致
酿酒3.填空。
(1)《春酒》的作者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
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
(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________
的朴实的生活图景。2001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26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________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此处巧妙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本体是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写出了“我”________的神情。
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记叙了哪几件事?根据文章的内容,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并概括文章的主旨。
预时:5分钟
文本探究
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本文善于设喻,平易蕴藉。试分析“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本文其实只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这样简单的内容有何意义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预时:5分钟
拓展延伸
1.你的家乡有哪些民间的风俗呢?请你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2.请写出你收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与春节有关的民间谚语两则。
预时:6分钟
【训练课导学】“日日清”三级(基础题、发展题、提高题)达标训练题
得分:
一.阅读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5.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6.第①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十二碟”:____________。
“我请你吃十二碟”:____________。
7.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9.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迁移
龙应台
八五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四岁的哥哥。
《天净沙·秋思》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野狼一样竖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
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力气才能让人弄清楚他要的是锄头、竽头、还是猪头。
《静夜思》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
于是我让哥就着录音机坐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爸妈说段话吧!”哥哥两眼望着自己的脚,困难地思索着。我在一旁呆坐,是啊,他该说些什么呢?问父母这四十年究竟是怎么回事?问老天那一列火车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中掏出——我从不可预测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带,譬如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照片,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
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聚在温暖的灯下。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
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
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
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感情冲动的人。
……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脸问我:“你拿错带子了?”
“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那我怎么不懂?像俄国话嘛!”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
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他他——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四十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
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竟然是我。
1.给加粗字注音。
蜷(
)缩 行囊(
) 偷觑(
) 窥(
)看
2.第3自然段作者听见窗外人声时“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野狼一样竖起来”,怎样理解?
3.本文结尾父亲对乡音的陌生感让我们联想起一首曾学过的唐诗,将其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本文父亲对乡音的陌生感与诗中原意有何联系和区别。
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