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本文细节描写情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母亲品质。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可以默读,体会文中深情;然后再带感情朗读,力争读出文中情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体验情感。
3.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意蕴。
2.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日积月累】识记本课生字词
【学海导航】
导读提示:
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说起童年时光,我们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易想到这样的画面: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父母堂前、外婆膝下……是的,童年的确可以说是人生中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岁月。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童年的岁月里,品尝琦君浓浓的《春酒》。
一、简介作者
琦君,1918年生,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人生永难企及的乐园,令人向往,令人怅惘。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二、整体感知,品尝春酒
阅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图
春酒
琦君
过新年
吃春酒
家乡味
思乡情
吃会酒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概括事件,品味情趣。
围绕思乡作者写了几件事?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三件事: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
三、问题探究
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在哪里都会有,但在文末作者却说那“究竟不是地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仔细研读课文,你认为在这三件事情的叙述描写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出家乡味是“真正的家醅”?
过新年的浓浓家乡味体现在:①新年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②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③“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其中“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设喻奇特形象,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细节中得到充分的刻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处处表现出民风之美。
吃春酒中的家乡味体现在:(1)家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2)具体陈列出八宝酒的制作方法和原料,体现出独有的家乡制作工艺;(3)细致刻画了一个偷酒喝的可爱女孩形象。其中,如:“我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吃会酒中家乡味道更是浓郁深厚。村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令人难忘。其中,如,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花匠阿标叔“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早擦的亮晶晶的”,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这种家人般的氛围,这种温馨的人际关系、这种人情之美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一两处细节中。
四、情感体验
文章以《春酒》为题,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三件事。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不是。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五、品味语言,概括母亲性格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毕肖。本文对母亲的描写尤其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
划出文中关于母亲描写的细节,分析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大度、充满美德。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六、拓展延伸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三十年前,年少的“我”在家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柳树下休憩、玩耍,圆月的清辉见证了“我”的多少快乐;此时,月亮也是那般地羡慕“我”,从树梢头望着“我”,分享天真少年的烂漫。而三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远离了杨柳依依的本土,无法回归故里,只能遥遥地望着明月,以寄乡愁;月亮成了“一杯浓浓的乡色酒”,不但没有消除乡愁,反而越看越愁,越喝越愁。背井离乡的游子满怀着一腔愁思,多么希望能够从月亮上看到家乡的柳树以及少年的快乐啊。
该诗由两小节组成,深刻地表达了海峡彼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骨肉同胞渴望统一的真挚感情。一幅人月同圆的图,一幅物是人非的景,两个时间、空间跨度很大的画面连在一起,前者的欢乐情景衬托后者的凄凉之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七、链接生活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谜。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浓聚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与琦君一样,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最割舍不去的酒是浓浓的乡音与乡情,于是思乡成了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也有许多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读过这些作品吗?你读后的感受是什么呢?试着写一首表达思乡感情的诗歌或者一篇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