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1.单元定位与语文要素:本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这是全套教材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专项学习单元。其核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承担着示范、指导“如何从不同角度提问” 的方法性功能。教学重心不应仅仅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更要放在学习提问的策略上。
2.文体特点: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讲述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科学原理,与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相似。文章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平实,但又兼具趣味性。它通过“现象—问题—实验—发现—应用”的经典科学探究顺序,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并由此引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即使、系铃铛”等词语,会写“横、竖、绳、蝇”等生字。
2、能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提出问题。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活动单
教学流程:
一、回顾提问,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知道了提问可以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提问?请同学们齐读古诗,猜猜苏轼是从哪几个角度看这座山的。请你说,我们跟着他一起数一数。
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大诗人苏轼的多角度看问题,了解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读阅读提示,这个阅读提示让我们做三件事情,一是?(读课文)二是?(读批注)批注在哪里?(课文旁边和文后)三是?(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读了课文,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讲了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与蝙蝠探路的原理类似。)
三、研读课文,探寻提问方法
1、分析课文批注的问题,明确提问角度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关注课文中提到的那一位同学,他究竟提了什么问题呢?
(1)展示课文旁批注的两个问题。你觉得他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呢?
小结:这两个问题的提问角度都是从——“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2)展示课文最后提出的两个问题。觉得他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的?为什么会提出呢?
预设:问题中的事情跟这篇课文有关吗?(有)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是他产生的一个联想,对不对?(对)因为这篇课文已经没有再提这个事情了,但是他却关注了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这两个问题涉及生活中的飞行安全、超声波使用,所以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提醒做笔记)
(3)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同学分享自己的问题,倾听的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是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我们就比1,是2联系生活经验提问我们就比2。
2、分析课后练习的提问,拓展提问角度
(1)展示课后练习请生齐读:“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3.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1和3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它就是我们刚才学习的结果。1是根据什么来提问的?(课文内容提问),3是?(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2)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再读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师:这个问题是针对什么提出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从课文写法角度提出问题。
①对比句子,根据用词提问:
A、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B、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提问:这句能不能删掉“反复”和“终于”?为什么?
②根据说明方提问:
C、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把蝙蝠形容成没头苍蝇?
3、小组合作提问,巩固提问角度
过渡:所以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三种提问角度?(针对课文内容提问、从写法来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1)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布置任务: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共同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填写问题清单。
(2)给学生7分钟的小组合作时间,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适当指导。
(3)小组合作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筛选出的问题。
教师总结:引导全班学生判断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提问角度是否正确。(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根据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两个提问角度的理解和运用。
四、发散思维,提出创意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的角度只有我们刚才学到的三个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读者是生物学家、雷达工程师、语文老师、幼儿园小朋友,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意识到 “身份” 会影响提问角度。提问角度是无数种的。
2.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针对课文写法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三种角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这篇课文还有更多精彩的提问,我们下节课再带着同学们的精彩问题,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五、反馈生字词
教师: 在小组学习中,老师接到组长的反馈,认为下面的词语有些读音比较容易错。
1、请学生齐读: 蝙蝠 即使 系铃铛 障碍
2、请同学说多音字“系”的读音,做动作记jì。关系、联系 xì。
3、提示容易写错的词语“横七竖八、绳子和苍蝇”
4、学生书写生抄本。
六、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提问多角度
思考更加深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对课文提出问题。从课文的阅读提示出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受限制地提出初读问题。在本环节,可以尽可能多叫一些同学进行分享,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在小组活动中,问题的归类,学生觉得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容易混淆,需要再和学生进行明晰,部分交叉的问题也不用分得太细。
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问题的阐述和理由的表达非常清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更多有趣的环节,调动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不够照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