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卷(三)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
2.小明感冒了,他感觉吃饭不香,对香气的反应也没有健康时敏感了,这是因为( )
A.产生了嗅觉疲劳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感觉
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性,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固体 B.气体 C.真空带 D.液体
4.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次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得快 D.一个是原声,另一个回声
5.如图,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
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6.如图是一种凹下道路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7.小明和小丽在照同一面镜子,小明在镜子中看到了小丽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也一定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B.小丽一定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的眼睛
C.小丽通过镜子可能看到小明的眼睛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0.6m B.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C.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9.下图所示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我们经常使用一种叫“测温枪”的测温仪器,只要把“枪口”对准人的额头或手腕,“枪尾”的显示屏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人体的温度,测温枪测温利用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光 D.紫光
11.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
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1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形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3.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B.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14.如图所示是正常人眼睛看物体的调节图,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
15.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顶棚的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它会聚太阳光而引起的火灾
C.透镜应当由透明固体制成,水不可能起到透镜作用
D.水的上表面是平的,因此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实行局部麻醉,在动手术过程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觉到手术刀与身体的接触,这说明 不同。
17.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辨别以下这些物质?
物质 方法
粗沙和细沙 ①
茶和咖啡 ②
糖和盐 ③
18.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19.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如图所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镜,它的成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等大) 的实像。
21.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温度的影响吗?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回答: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3)赤日炎炎,在沙漠中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向 拐弯。
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2)选择两个完全相同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B处,观察者在 A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4)将棋子仍放在A处,观察者仍在B处,但将玻璃转动至如图丙所示,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处(选填e、f、g或h)
23.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小明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当入射角i≥______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
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折射角γ=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 (选填“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2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
(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
(3)在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四、综合题(共13分)
25.(3分)要使光线发生如图丙所示的偏折,画出可使用的光学元件。
26.(4分)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 光轴放置。请画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AB 经凸透镜和 平面镜后的完整光路图。
27. ( 6分 )图甲为一款身高测量仪,图乙为其结构图。测量仪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到达下方物体后返回,经后台运 算并在结果显示器显示身高值。小美站上测高台正下方测身高时,感应器记录超声波从发出到遇到人的头顶返回的时间为0.005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340m/s。
(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Hz 的声波。
(2)计算小美的身高测量结果。
甲 乙 第28题图
结果 显示器
2.5m
测高台
感应器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卷(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D B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C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触觉和痛觉的感受器不同 。
17. (1) 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利用视觉和触觉) (2) 用鼻闻(利用嗅觉),用舌尝(利用味觉) (3) 用舌尝(利用味觉) 。
18. 振动 ; 振动 。
19. 减小 柔软多孔 。
20. 凸透镜 ; 照相机 缩小 。
21.(1) 低 大 (2) 比较冷的水边 (3) 上 。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2.(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大小 ; (3) D (4) g 。
23.(1) 41.80 a (2) 增大 900
(3) 小于 不能 。
24.(1) 10 同一高度 (2) 缩小
(3) 右 变大 (4) 下 。
四、综合题(共13分)
25.(3分)提示:可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26.(4分)图略
27.(6分)(1) 20000
(2) 1.65米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卷(三)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
17. (1) (2) ;(3) 。
18. ; 。
19. ; 。
20. 。
21.(1) (2) (3) 。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2.(1) (2) ; (3) (4) 。
23.(1) (2) ;(3) 。
24.(1) (2)
(3) (4) 。
四、综合题(共13分)
25.(3分)
26.(4分)
27.(6分)(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