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梅岭三章》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组文阅读课
教材:《梅岭三章》
丛书:《诀别》《滨江述怀》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小序和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反复朗读诗歌,关注诗歌中运用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蕴内涵。
3.分析组诗的内在联系与情感脉络,体会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感和坚毅的革命信念。
-课前小测-
1.掌握字音字形
jīng 旗 jié 报 丛莽
2.根据解释写词语
(1)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 :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
取义成仁
mǎng
捷
旌
血雨腥风
活动一 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首: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表明要战斗到底。
第二首:革命尚未成功,诗人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第三首: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表明要战斗到底。
1.朗读《梅岭三章》,读出节奏和韵律。
2.朗读小序和诗歌,了解写作背景,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首诗歌的内容。
1..结合阅读提示,圈画出诗歌运用的形象,思考其象征意义。
泉台
血雨腥风
阎罗
旌旗(十万)
捷报
(自由)花
烽烟
阴间
残酷屠杀的景象
主管地狱的神
旗帜/大量将士
报告战争胜的文书
美好的景物
火台报警之烟
指诗人死亡
指社会惨状
人间反动势力
指牺牲之多
革命胜利
胜利后的美好未来
革命战争
革命征程的艰辛,缅怀牺牲者
不屈的战斗意志
革命必胜的信念
活动二 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形象
本义
引申义
象征意义
方法小结:
方法1:结合上下文
方法2:结合时代背景
方法1:抽象为精神
方法2:联系作者情感
活动二 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2.请结合阅读体验,选出最打动自己的一个形象,想象画面,说说理由吧。
例:“旌旗”这个形象读起来很有力量。仿佛看到了战场上旌旗招展,军士们杀气腾腾的壮观景象,“旌旗十万”,军队庞大,军旗猎猎作响,写出了革命战士勇往直前、奋勇搏杀的气势。
活动二 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小练习:
请以同样的方法,阅读丛书文章《滨江述怀》《诀别》,圈画诗中的形象,结合背景,找出背后的意涵。
活动二: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头颅
热血
重要的身体部位
赤红滚烫的血液
指性命
指性命
《滨江述怀》
白水黑山
旌旗(红)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旗帜的总称
指国家疆土
指革命胜利
不惧牺牲
革命必胜的信念
《诀别》
九泉
深渊/黄泉
指牺牲
不惧牺牲
活动二: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活动二:品析语句,理解形象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断头今日意如何
后死诸君多努力
人间遍种自由花
泉台
旌旗十万、阎罗
(二)
(三)
(一)
烽烟、捷报
血雨腥风、自由花
如何面对生死
如何看待革命
如何畅想未来
阅读《梅岭三章》,结合诗歌形象和具体诗句分析,三首诗歌分别围绕什么话题切入创作?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二)激励同志
(三)畅想未来
由此,我们发现,三首诗歌的创作目的分别是?
救国兴亡,虽死不渝
激励后继,诸君努力
(一)勉励自己
驱除敌寇,
还我河山
(一)
(二)
(三)
激励自己
救国兴亡,虽死不渝
勉励同志
激励后继,诸君努力
畅想未来
驱除敌寇,
还我河山
因此,三首诗歌能否调换顺序?
如何面对生死
如何看待革命
如何畅想未来
各有侧重
层层递进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诗
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再读《滨江抒怀》《诀别》两首诗歌,结合诗中意象,请尝试按照情感的递进性给两首诗歌排序。
言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勉励自己
《滨江抒怀》
激励同志
《诀别》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勉励自己
《滨江述怀》
激励同志
《诀别》
活动三:解构析义,品味组诗结构
组诗中意象的运用和层次的安排是诗人传递情感和态度的重要突进。
鉴赏组诗的方法与技巧
关注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
修辞、意象、关键句
创作目的
情感层次
关注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赤子之心,爱国兴邦。
总结
-课后作业-
阅读《百味人生》中的选文《有感》(朱学勉),请你抓住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的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在班级“革命诗抄”分享会上阐述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