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教读引领课
《诫子书》
【学习内容】
教材:《诫子书》
丛书:《诫外甥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与层次。
2.反复诵读,从特殊句式中体会古代家训的教育智慧。
-课前小测-
1.掌握字音字形
夫君子之行 淫 慢 险zào 年与时ch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非学无以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险躁则不能治性
(5)意与日去 (6)静以修身
3.了解作家作品
《诫子书》是 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为儿子所写的一封书信。
xíng
驰
yín
丧失
修养
增长
放纵
躁
连词,表示目的
三国
诸葛亮
明确,坚定
?
?
?
?
?
?
?
?
一代名相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伐前,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 北伐中放心不下儿子,写下了《诫子书》。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了解一位父亲的殷殷期盼之情。
活动一:疏通文意,读出家书意味
我们首先要为8岁的诸葛瞻朗读信件,然后还要向他解释这封信的内容。现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依次完成这两个任务。
1.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疏通文意:借助课前预习单组内互相质疑解难,画出理解文意的重要文言词语,按照下面的示例完成三行对译。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告诫、劝勉
书信
行为操守
修身养性
宁静专一
学有所成
于是,就
的
没办法
明确志向
表目的
静心专一
才干
增长
立志
就
轻薄
修养
迅速逝去
重点句子: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c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3.关注重要词句,用现代汉语翻译出这封信的内容。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读出家书的音韵美
讲究对称之美是中华文化的审美特征之一。反复诵读课文,找出节奏感强又对称的句子,揣摩诸葛亮的口吻,大声吟咏,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活动二:?反复诵读,梳理家书之理
1.作者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要求儿子,告诫诸葛瞻修身养性,是人生的首要大事。请你在文中找出修身养性的方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理解。
1.抓关键词,理解“君子之行”
(1)作者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要求儿子,告诫诸葛瞻修身养性,是人生的首要大事。请你在文中找出修身养性的方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理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关键词
文中义
“我”的理解
“静”
摒除一切世俗杂念专聚精神。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修养身心。
“_____”
1.抓关键词,理解“君子之行”
作者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要求儿子,告诫诸葛瞻修身养性,是人生的首要大事。请你在文中找出修身养性的方式,用原文的关键词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理解。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关键词
文中义
“我”的理解
“静”
宁静专一,淡泊自守
摒除一切世俗杂念专聚精神。只有内心宁静,才能修养身心。
“_____”
生活节俭不奢靡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简约朴实,更是思想层面的纯净质朴。只有节俭质朴才能培养优良的品德。
俭
2.诸葛瞻了解了信的内容,但对信中提到的“静”“学”“淫慢”“险躁”的关系还不够清楚,请你做一个关系图,帮助他加深理解。
参考示例:
3.现在我们帮助诸葛瞻总结一下,他的父亲围绕学习告诫他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示例:
成才的条件有三个:
一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二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三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条件2: 学习
条件1:立志
成才
条件3: 惜时
4.作者在表达观点时使用何种句式?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双重否定句,语气更不容置疑,真切表达父辈对子辈的教诲之义。
活动四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请你用学到的方法默读《百味人生》第四册中的《诫外甥书》,按照下面的提示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评价要点
答题区
分值
得分
疏通
文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揭然有所存
(2)广咨问
(3)何损于美趣
(4)默默束于情
4
明显
广泛
什么
被
?
?
?
?
活动四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请你用学到的方法默读《百味人生》第四册中中的《诫外甥书》,按照下面的提示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评价要点
答题区
分值
得分
领悟
哲理
2 .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6
3.用原文回答:如何做到“志存高远”?
志当存高远。
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课后作业
阅读《百味人生》第四册中的《训俭示康》,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摘录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结合《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古代诫示子侄的文章,完成“古今诫训”的系列书签名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