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自我评估检测(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2 22:2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一单元自我评估(二)
(满分:12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夜晚,篝火在旷野上熊熊燃烧,摇曳的火光照亮了四周。那yāo ráo的火焰,在黑暗中跳跃,仿佛在尽情展示它的热情与活力。
我静静地凝望着篝火,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无数的    。他们头戴guān miǎn,身姿挺拔,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流盼四周,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驰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提升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如今,这里虽已不见他们的身影,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这篝火一般,永不熄灭。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的辉煌逐渐逝去,化为历史的尘埃。
在这静谧的夜晚,我感受着岁月的     ,     着生命的真谛。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篝火(   ) 摇曳(   )
2.根据文段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yāo ráo     guān miǎn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心烦意乱 一代天骄 汹涌 领悟 B.思绪万千 一代天骄 汹涌 飘逸
C.思绪万千 风流人物 流淌 领悟 D.心烦意乱 风流人物 流淌 飘逸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句式杂糅 B.语序不当 C.成分残缺 D.搭配不当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称得上其中的一篇佳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赞美春风所裁出的美好春景,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②此诗的成功之处,在于诗人所用的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
③在诗人眼中,高高的树干犹如亭亭玉立的女子,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④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⑤诗人又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A.③①②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③⑤①②④ D.②⑤④①③
6.名篇名句默写。(4分)
  路途多舛,际遇难料,如果秉持乐观心性,则一切都是浮云。刘禹锡背井离乡、仕途坎坷,却乐观坚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即使与家人难以相聚,也要送出“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
二、名著阅读与综合探究(9分)
  学习本单元后,班级拟组织以“走近诗歌,爱上诗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9分)
7.你的好友小语在本次比赛活动中担任小主持人,请你帮她写一段开场白。(100字左右)(3分)
                   
                   
8.下面是小文在参赛过程中为所选诗歌设计的朗读脚本,其中批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A.语调渐高)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B.“血”字拉长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C.语气委婉平和)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D.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选自闻一多《红烛》)
9.下面是小文准备参赛的诗歌,你觉得以下哪种类型的乐曲最适合作为背景音乐?请说明理由。(3分)
向太阳
艾 青
A.悠扬的古筝曲 B.清新的民谣 C.激昂的交响乐
                   
                   
三、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5分)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三、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出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
B.第五、六句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
C.从句式上看,“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了短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
D.这首诗巧用用典、夸张、象征的手法以及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11.本诗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与苏轼“把酒问青天”中的“酒”蕴含的感情有哪些不同之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过寺而西,小园别墅,布置佳胜,纵目流览,忘其路之远近。幽林密箐①,曲折其中。有时仰望,不见天日。心中惊疑,不知误入何境。欲一借问,而深山无人。林间企望,见一僧度岭而去,因亦至其岭上。天风南来,微闻鼓乐之声。寻声觅路,忽见一片瓦砾,屋坏墙存,土焦石黑。路闻人语云:“天竺②新遭回禄③。”见此,乃悟身在天竺峰也。当是时,日将暮,予见天竺寺既已烧残,又四围幽壑深林,不类人境,惧其为虎豹之窟穴,因返。复至飞来峰下,寻前所见村落而歇焉。
(节选自孙嘉淦《南游记》)
  【注释】①箐(jīng):一种小竹。②天竺:天竺寺。③回禄:相传本为火神之名,后引申指火灾。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上下一白 一:
(3)见一僧度岭而去 度:
(4)乃悟身在天竺峰也 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寻声觅路,忽见一片瓦砾,屋坏墙存,土焦石黑。
                   
14.甲、乙两文都突出了西湖的美,但描写角度不同,试说说不同在哪里。(4分)
                   
                   
15.景随情移,同一景物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不同的心境,说说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0分)
  材料一:《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因此又名“诗品二十四则”。《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诗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
  材料二:《二十四诗品》是继钟嵘《诗品》之后,中国古典诗论中一部十分重要、极具特色的著作。同是“诗品”,其“品”字的含义却不相同。钟嵘《诗品》之“品”,是“品评”之意,探讨其源流,区分其高下,考评其等级;《二十四诗品》之“品”,是指诗歌的“品格”,也就是境界、风格之意。诗的境界是构成风格的核心,风格主要是通过境界来展示的。
  《二十四诗品》区分诗歌的境界风格为二十四类,这二十四类境界风格是不分高下的、并列的,它们都是美的。但这种风格美,不是用抽象的议论来揭示,而是用生动的意象来显示。《二十四诗品》几乎每品都有与该品相应的意象描绘。例如,用“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来展示“雄浑”;用“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来展示“绮丽”;用“巫峡千寻,走云连风”来展示“劲健”;用“晴雪满汀,隔溪渔舟”来展示“清奇”;用“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来展示“悲慨”等等。有些境界的描绘,本身便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优美诗篇,令人陶醉。
  读着《二十四诗品》,不知不觉进入一个色彩琳琅、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的意象世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与此同时,《二十四诗品》运用了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述方法,它从境界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感性层面,上升到创作理论与艺术哲学的理性层面,进而深入哲学本体、主体修养、人生追求、处世态度等各个方面,以其深邃的思想启迪着读者,使人有涵泳无穷之感。所以《二十四诗品》不仅是“美文”之作,而且是哲理之作。
(摘编自郁沅《〈二十四诗品〉导读》)
  材料三:
二十四诗品——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劲健”二字顾名思义即强健有力。在诗歌创作中即指意境的刚劲雄健——诗人既要有“寄蜉蝣于天地”的想象,“挟飞仙以遨游”的潇洒;也要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更要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气。
诗词赏析
(一)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雄伟之感油然而生。而最后两句,本诗的点睛之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仅写出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决心,也表达了诗人不怕艰难、立志报国的雄豪劲健之气。
(二)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读起来悲壮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从中也能体会到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气。粉身碎骨又怎样?不经风雨,何见彩虹?劲健之气不仅体现在诗歌的语言里,更体现在诗人的品格里。
总 结
  常说写诗创作要有劲健之气。因为劲健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里,还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品格修养。字如其人,文也当如其人。诗歌常常是诗人的化身。劲健之诗要求诗人创作时要驰骋思维,意境壮阔,下笔有力,干脆果断。这是诗歌的表现形式,亦是诗人自身的缩影。
16.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中国古典诗论著作,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它用生动的意象来显示二十四类境界风格的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司空图以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劲健、绮丽、豪放、清奇、委曲、飘逸、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来探讨诗歌的源流,并区分其高下。
C.“劲健”即强健有力,是说写诗创作要神思驰骋,奋扬豪气犹如贯日长虹,与诗人自身的品格修养无关。
D.《二十四诗品》能深入哲学本体、主体修养、人生追求、处世态度等各个方面,是因为它运用了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述方法。
17.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诗的风格与“劲健”是否吻合,并模仿材料中对《从军行》(其四)和《石灰吟》的赏析,说明你的理由。(4分)
链接材料: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6分)
土孔雀
杨占厂
  过去,叮当河两岸的灌木丛里,有很多的土孔雀。土孔雀实际上就是公野鸡,它浑身羽色华丽鲜艳,七枚尾翎颀长如剑,每当求偶或是御敌,它尾翎竖立,宛若开屏。在我们的爷爷辈那会儿,土孔雀随处可见。等到了我们的父辈,绵延的公路、扩张的城市将灌木丛包围分割,土孔雀也越来越少了。
  最后一次见到土孔雀是我十一岁那年的初夏,最先发现它的,是小真的父亲秃二叔。
  秃二叔只把这事儿告诉给了小真,说当时那只土孔雀就徘徊在村东两三里外的岗岭上。那里有低矮茂密的灌木丛,其间夹杂着各式的果树,还有坟茔,少有人前往,更别说孩子了。
  但小真听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她十三岁了,马上就要小学毕业,如果要读初中,就需要一笔对他们家来说不算小数目的学费。小真去跟奶奶商量:“我要去抓住那只土孔雀。”
  奶奶皱紧了眉头。在她看来,土孔雀如同神鸟,不但浑身是宝,而且还有灵性,能救命。“几十年前,村里的一个猎户去林里打野味,被毒蛇给咬了。土孔雀飞到村子里拼命叫唤,几个后生跟着土孔雀一路飞跑,到林子里才发现倒下了一个人,幸亏救得及时……”
  “可我想上初中哩。”小真低头拨弄着衣角。奶奶望着孙女,混浊的眼睛里有了湿意,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之后小真就来找我了,因为我是村里弹弓打得最准的男孩,而且我还可以只打伤麻雀,但不害其性命。小真也不希望要了土孔雀的性命,她想有人买了它回家作为观赏鸟。我俩连着几天去了灌木丛,但都没有发现土孔雀的身影。
  “你们这样是抓不到它的,”秃二叔讪笑着说,“还是我帮帮你们吧。”
  第二天,秃二叔神神秘秘地揣了个东西,便领着我们去了那片灌木丛。他在林子里左看右瞧,找到了一棵沙柳树。这里背阴,四周杂草乱树丛生,易进难出。他将那东西放在沙柳树根上,接着削了些树枝搭成网状罩住。我们这才看清,那东西是个小录音喇叭。
  秃二叔一笑,摁下喇叭的一个按钮,顿时传来“叽咯……叽……叽咯”的声音。
  小真和我都很纳闷。“这是野鸡崽儿刚孵出来几天时会发出的叫声,”秃二叔龇着黑黄的牙齿说,“公野鸡重情义,听到这声音,一定会叼着浆果过来喂的。”
  秃二叔拉着我们退后十来米掩在芦苇荡里,还笑话起我紧握在手心里的弹弓,哼了一声“这玩意儿没用”,然后嘱咐我们盯紧了。他折身返回村里,要去找一个帮手各拿一柄长柄镰刀来。“公野鸡主要不靠飞,靠跑,伤了它的腿,就成了。”
  【A】日上三竿,露水尽消,大地寂然。“叽咯……叽……叽咯”的声音在灌木丛里回荡悠远。我看了看小真,她也满头是汗。显然,我们既想那只土孔雀出现,又希望它最好消失。
  但,它还是来了。它的羽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鲜艳十倍,尾翎更是威武漂亮极了——我发誓,它比书里、电视里的孔雀阳刚得多,就像一个凯旋的将军。
  刚开始,它在发出声音的地方徘徊,本能地机警;但很快便低下头钻进了那被树枝罩住的沙柳树根处,只露出剑一般竖立的尾翎。正当我和小真不知如何是好时,秃二叔和田老四伏在了沙柳树两边,分别堵住了出入口。
  土孔雀显然发现受骗了,用利爪不断敲击喇叭,嗓子里发出急促的“咯咯咯”声。秃二叔一声大喝,土孔雀受惊奔向另一边,田老四举起了长柄镰刀……
  “啪”的一声,田老四抱着被石子击中的手腕哇哇大叫,掉落的长柄镰刀恰好划过小腿,顿时鲜血喷涌,他倒在地上痛苦扭曲。而我,被吓傻了,还保持着刚刚打完弹弓的姿势。秃二叔也愣在了原地。
  【B】只有小真,冲着土孔雀大声呼喊:“跑啊,跑,飞啊,飞……”那土孔雀一会儿跑一会儿飞,但并没有向远方逃,反而穿过灌木丛,越过庄稼地,驻足在村子的边缘大声鸣叫。好奇的人们聚集而来,不远不近地随着折返的土孔雀奔向岗岭,将大出血的田老四抬了出来。
  人影纷乱中,我没有留意到那只土孔雀后来去了哪里。我只记得,回来的路上,秃二叔自言自语道:“这只野鸡,还真有灵性。”我瞪他一眼说:“那不是野鸡,是土孔雀!”
(有删改)
  学校“嘉年华剧社”准备将《土孔雀》拍摄成一部微电影,请你加入剧组,完成相关任务。
19. 【理·剧情】为了让演员更好地把握剧情,请你结合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4分)
开端:听父亲说见到了土孔雀,小真想抓土孔雀卖了换取学费,找“我”一起抓土孔雀。
发展:①                    
高潮:②                    
结局:土孔雀不见了,小真父亲和“我”对土孔雀有了新的认知。
20.【定·角色】在确定剧中角色时,小语认为奶奶这个角色可有可无,可以删去。对此,你有不同意见。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4分)
                   
                                     
                                     
21.【摄·画面】请参照知识卡片,为A处或B处的画面选择拍摄方法,描述预期拍摄画面并阐述采用此方法的原因。(4分)
知识卡片——微电影常见拍摄方法 1.近景拍摄:表现人物或景物的局部面貌。 2.远景拍摄:有开阔的视野,除了拍摄人物,还可以拍摄环境等,以便渲染气氛。 3.特写拍摄:聚焦人物或景物的某个细节,如外貌、动作、色彩等。
                    
                                       
22.【荐·海报】影片宣传组为微电影《土孔雀》设计了一幅海报。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海报描述:左上方是拿着录音喇叭的秃二叔、拿着镰刀的田老四,右下方是一脸焦急的小真和用弹弓瞄准前方的“我”,中间是一只昂首挺立的土孔雀。
                   
                   
                   
五、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节选自汪国真《跨越自己》
生活的路上,人生的路上,向上的路上,都需要“跨越”,请以“跨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九(上)第一单元自我评估(二)
1.gōu yè
2.妖娆 冠冕
3.C(“心烦意乱”形容心情烦躁,思绪纷乱。“思绪万千”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填“思绪万千”,排除A和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强调个人的成就和影响力。“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人物,更侧重于人物的才华和风度。结合文本,第二空强调的是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杰出人物,“风流人物”更符合文意,排除B。)
4.D(“提升”与“传奇”搭配不当。)
5.B(②句承接上文的《咏柳》诗句,点出诗句的成功之处是比拟、比喻;③⑤句承接②句,论述比拟、比喻;①句点明诗句的主旨;④句总结。)
6.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7.示例: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以“走近诗歌,爱上诗歌”为主题,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比赛。诗歌,是我们心灵的养分,是情感的源泉。它诉说着世间的美好,也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希望通过今天的比赛,我们能更加深入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更加热爱诗歌。现在,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诠释诗歌的韵味,让诗歌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8.C(此处朗读应该坚定有力。)
9.C。这首诗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渴望,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激昂的乐曲与诗歌的情感相契合,能够激发听众的热情,更好地传达诗歌的主题。
10.D(这首诗以其豪迈奔放、情感激荡的特点著称,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杰作。)
11.李白的“酒”蕴含着作者极度抑郁苦闷和激荡起伏的心情;苏轼的“酒”蕴含着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和对明月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
12.(1)消失 (2)全 (3)越过 (4)明白
13.(1)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2)顺着声音找路,忽然看见一片瓦砾场,屋坏了墙还在,泥焦了石已黑。
14.甲文直接描写出西湖的美;乙文是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如“小园别墅,布置佳胜”“幽林密箐,曲折其中”是直接描写,而“纵目流览,忘其路之远近”是间接描写。
15.甲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乙文描绘了西湖绮丽清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绕过寺朝西走,小园别墅,布置得很好,向远望着,忘记了路的远近。幽深的树林中,密密的竹子曲曲折折地分布着。有时抬头望望,看不见天日。心里惊疑,不知道错走到了什么地方。想要问一声,可是深山里没有人。在林间张望,见一个和尚越过山岭而去,于是也走到岭上。风从南面吹来,微微听到鼓乐的声音。顺着声音找路,忽然看见一片瓦砾场,屋坏了墙还在,泥焦了石已黑。路上有人对我说:“天竺最近遭到了火灾。”看见了这个,才知道已身在天竺峰了。这时候,太阳要落山了,我看见天竺寺已经烧掉,加上四周幽壑深林,不像人间的景象,恐怕它是虎豹的巢穴,于是返回。再到飞来峰下,找到方才所见的村庄才歇息。
16.A(B.材料二中“钟嵘《诗品》之‘品’,是‘品评’之意,探讨其源流,区分其高下,考评其等级”讲的是《诗品》,不是《二十四诗品》,故B项错误;C.由材料三中“因为劲健的意境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里,而且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品格修养”可知C项错误;D.根据材料二的表述可知,《二十四诗品》能深入哲学本体、主体修养、人生追求、处世态度等各个方面,是因为“它从境界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感性层面,上升到创作理论与艺术哲学的理性层面”,故D项错误。)
17.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列举“雄浑”“绮丽”“劲健”“清奇”“悲慨”的诗句,具体说明了《二十四诗品》几乎每品都有与该品相应的意象描绘的特点,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二十四诗品》。
18.我认为杜甫的《望岳》符合“劲健”的风格。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的雄伟气势,郁郁葱葱、千古常青的奇美,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劲健的活力。而最后两句,是本诗的精妙之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不仅写出了诗人登临山顶的决心,也把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豪迈劲健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19.①小真父亲来帮忙,他提前录好野鸡崽儿的声音引诱土孔雀,并准备找帮手一起用镰刀伤害土孔雀。 ②土孔雀落入“我们”布置的陷阱,危急关头,“我”救下土孔雀,土孔雀引来村民救了受伤的田老四。(意思对即可)
20.奶奶和小真的对话,不仅交代了小真抓土孔雀的原因,暗示了下文小真态度的转变,使小真的形象更丰满;而且反映出奶奶对土孔雀的珍视及为生活所迫的无奈,丰富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奶奶讲述几十年前土孔雀救人的故事,为下文写土孔雀以德报怨,引来村民救田老四埋下了伏笔。(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我为A处选择远景拍摄。画面中,太阳挂在树梢,阳光洒在灌木丛里,四周静悄悄的,只听见“叽咯……叽……叽咯”的声音在其间回荡。远景拍摄能展现灌木丛的寂静,凸显喇叭声传播之远,也预示着土孔雀即将被喇叭声吸引过来。
示例二:我为B处选择特写拍摄。画面中,小真眉头紧皱,满脸焦急,一边摆动着双手驱赶土孔雀,一边冲着它大声喊:“跑啊,跑,飞啊,飞……”特写镜头能展现小真急于帮助土孔雀脱离险境的情状,更能凸显出小真的善良和对生命的敬畏。(意思对即可)
22.示例:合适。海报不仅展示了文章的写作主体——土孔雀,刻画出其挺拔、俊逸的形象;而且以分阵营的方式展示了文中的主要人物——秃二叔和田老四,小真和“我”,同时抓住细微表情、借助典型物象来凸显人物形象。整幅海报充满故事感,颇具吸引力。(意思对即可)
23.略。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